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成两组:A组行常规综合治疗及亚低温疗法;B组行常规综合治疗。结果 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亚低温联合模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03—2016-03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建档顺序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与支持治疗,有手术指征者采取急诊开颅手术治疗,于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血管内亚低温+模拟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水平,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脑功能障碍评分(DRS)、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脑组织氧分压水平较对照组提高,颅内压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随访,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NIHSS、DR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且恢复良好率39. 13%(18/46)高于对照组17. 3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治疗后12个月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联合采用血管内亚低温与模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改善其颅内压,促进其脑功能与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良好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与重型脑损伤病人外周血NSE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以及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2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亚低温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前者进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亚低温治疗,其它治疗措施与亚低温组相同,于术前、术后次日、术后3d、术后7d均抽取外周血测NSE含量。结果亚低温组第3d和第7d的NSE分别为(33·33±9·44)和(20·11±5·09)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40·47±6·00)和(33·63±6·23)ng/ml(P<0·05和P<0·01)。结论通过亚低温治疗能抑制NSE的释放,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神经元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继发性损害有保护性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02-01-2012-08-01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4例,运用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62例患者运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62例运用亚低温治疗,即患者受伤后24 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其直肠温度32~35℃,脑温度33~35℃,持续时间为1~7 d,对比上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优于对照组8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运用亚低温方式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减少治疗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2-12收治的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清除颅内血肿,观察组64例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处理颅内血肿,观察分析2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分级,对照组Ⅰ级20例,Ⅱ级10例,Ⅲ级12例,Ⅳ级10例,Ⅴ级8例;观察组分别为11例、8例、12例、21例、12例。术后观察组颅内压、脑水肿体积和中线移位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脑切口疝、外伤性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积水、外伤性癫痫等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使患者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病死率降低,患者预后较好,并发症较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体感诱发电位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临床疗效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临床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55例经手术治疗后的重型颅脑创伤患,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于手术后施以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降至33℃-35℃;对照组体温维持在36.5℃-37.5℃。共治疗3-7d,分别于术后第1d及第8d对两组患进行GCS疗效和体感诱发电位评估;6个月后进行GOS预后评估。结果:亚低温组患经治疗后,GCS评分及体感诱发电位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亚低温组患GOS预后评估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体感 发电位是评估颅脑创伤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疗法治疗时程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于伤后立即进行亚低温治疗,共7~14d,乙组于伤后立即开始亚低温治疗,共48h,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甲组68例患者恢复良好率66.18%(45/68),死亡率17.65%(12/68);乙组68例患者,恢复良好率39.7%(27/68),死亡率38.24%(26/68),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本组病例未发生与亚低温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本结果提示,长时程(7~14d)亚低温治疗较短时程(48h)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控制体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控制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分为3组:①控温组(36例),将体温控制在35~36℃;②亚低温组(35例),体温控制在33~34℃;③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控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2.8%(19/36),死亡率为19.4%(7/36);亚低温组良好率为51.4%(18/35),死亡率为17.1%(6/35);对照组良好率为22.9%(8/35),死亡率为37.1%(13/35)。控温组的良好率与亚低温组相比,相差无显著性(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控温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亚低温组(P〈0.05)。结论控制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亚低温治疗相仿,并可有效避免与后者相关的并发症,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其脑脊液A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10-2011-10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其脑脊液Aβ水平的影响.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的占4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植物生存和死亡的病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脑脊液Aβ水平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治疗后5d、7d脑脊液Aβ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脑脊液Aβ水平则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其治疗后3d、5d、7d脑脊液Aβ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且观察组治疗后3d、5d、7d脑脊液A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17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条件下手术方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亚低温条件下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去骨瓣减压、降颅压、防治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的变化,通过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局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9—2016-09收治的6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34例实施单一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35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比较2组脑功能障碍评分(DRS)及颅内压变化情况,并统计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例),低于对照组的26.37%(9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功能恢复,改善颅内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12—2011-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计分≤8分)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与纳洛酮进行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病死率20.0%,与对照组的31.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第7、21天,治疗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GOS评定,治疗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患者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降低病死率,有效改善患者的GCS评分,加快恢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方法。方法 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规范护理程序,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结果 亚低温治疗24h后颅内压逐渐下降,脑组织PO2逐渐上升,伤后3个月亚低温治疗组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精心护理有助于改善亚低温治疗的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措施。方法将17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措施,观察组进行综合急救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3、7 d后2组患者脑血流(Vm、PI、RI)变化,比较2组预后。结果治疗后第3、7天2组患者脑血流供应均有一定改善,其中观察组Vm、PI显著高于对照组,而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分级为Ⅰ级和Ⅱ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为Ⅳ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的急诊救治措施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能有效提高生存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PC、D-dimer、FIB的变化及与亚低温治疗预后的关系,并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准入指标。方法收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常温治疗组,2组患者除低温相关干预措施不同外,其余治疗方案均相同。治疗时观察分析各患者BPC、D-dimer、FIB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FIB在伤后6 h内,D-dimer在伤后12 h内均出现异常增高,两者在亚低温治疗患者上升程度均较常温组低,随后出现下降趋势。亚低温组无需血小板治疗者的疗效较需输注血小板治疗者好(P=0.000)。结论在颅脑损伤后6 h内开始实施亚低温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曾发BPC<50×109/L患者,预后差,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5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组182例和亚低温治疗组69例.亚低温治疗组均在受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常温治疗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显著提高,病死率显著降低,预后改善显著,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特重型颅脑外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能显著降低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死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组与常温治疗组的预后来证实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GCS≤8分),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6例)和常温治疗组(40例).常温治疗组患者应用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合并应用冰毯实行亚低温治疗(患者躺在冰毯垫上,通过体表散热使中心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为32~34℃,并根据病情需要维持3~14 d).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预后优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09~2009-12急来我院治疗的4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对照组各23例。前者给予常规脱水、利尿、止血、抗感染,必要时气管切开,维持酸碱、电解质平衡治疗的基础上加亚低温治疗;后者仅进行上述常规治疗,与亚低温组对照比较。结果 2组在降低颅内压、减少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亚低温组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而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明显降低。结论亚低温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降低颅内压,从而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亚低温治疗的重型脑损伤患者其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2例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前者进行亚低温治疗,后者除了不进行亚低温治疗外其他治疗方法与前者相同,分别于手术的次日、第2、3、5、7天测其外周血的NSE,满3个月进行GOS预后评分。结果发现经过一定时间的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外周血的NSE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满3个月进行GOS预后评分,亚低温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的确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外周血NSE的动态变化能够准确反映治疗效果,而且简便易行,是评价重型脑损伤患者伤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