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其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脑脊液的相关检查和隐球菌抗原胶乳凝集系统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本院78例确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或脑炎患者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和脑脊液检查进行归纳、分析,并进行脑脊液隐球菌抗原胶乳凝集系统的检测。结果78例患者中有69例(88.5%)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9例(11.5%)为急性起病,64.1%以上的患者有头痛、发热;第1次腰穿隐球菌抗原胶乳凝集检查阳性者为97.4%。结论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起病形式各异,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隐球菌抗原胶乳凝集对早期诊断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18例HS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HSE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大多数患者脑电图有异常表现,少数脑脊液病毒学检查阴性。结论HSE的诊断应以临床症状为主,同时结合脑电图(EEG)、脑脊液病毒学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EEG有利于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治疗应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同时结合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7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等作系统性的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的发病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89.0%),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98.3%);首发症状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误诊率高;脑脊液异常率41.8%,脑电图异常率86.8%,CT检查异常率29.5%,MRI检查异常率48.5%。结论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复杂,结合脑电图、脑脊液、CT和MRI检查及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可以作出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6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诊断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结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合并肺结核40例,胸膜和骨结核各2例,肾结核1例,并发脑积水24例,脑梗死23例;脑脊液多次检查均符合结脑改变,脑脊液PCR—TB—DNA检查54例,有38例(70.3%)扩增到结核DNA片段,46例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检查有32例(65.21%)高于正常;头颅CT增强扫描阳性率90%。结论 结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结核杆菌侵入颅内所致,病理改变为渗出和增生,造成脑积水和脑梗死。最重要的确诊依据是脑脊液检查及头颅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发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复发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中1例男性(71岁),1例女性(35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癫痫伴智能或意识障碍、失语等;影像学检查示病灶多发于脑皮质,均伴颞叶受累;脑电图以广泛慢波为主.给予足量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随访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复发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颞叶症状为主,其发病机制可能为病毒的再激活所致,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自主神经性癫痫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老年自主神经性癫痫患者临床资料,结合影像学、脑电图结果探讨其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结果 2例患者分别为67岁、60岁,均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病史,表现为发作性自主神经症状,头颅MRI检查可见颅内多发缺血灶(例1无明确边缘系统损害),无癫痫既往史及家族史,首诊均出现误诊,长程脑电图检查发现痫性放电,抗癫痫治疗有效。结论老年人自主神经性癫痫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其常见因素之一,影像学往往不能发现癫痫病灶,长程脑电图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特殊表现,探讨误诊原因。方法:4年来我科误诊5例SIH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病史询问、头颅CT和MRI增强扫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误诊原因常为病史询问不充分;对其产生的特殊临床表现如起立性头痛、脑神经损害不熟悉;对其特殊影像学变化、血性脑脊液不了解。结论:仔细询问病史,熟悉特殊临床表现及辅查(CT、MRI)可排除与SAH、脑膜炎混淆。  相似文献   

8.
麻痹性痴呆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GPI)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脑电图特征以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12例GPI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GPI患者临床以智能障碍、精神异常、癫痫最常见。12例患者血清甲苯胺红凝集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 ),脑脊液TPPA均( ),而TRUST( )9例。头颅MRI检查结果示大脑皮质萎缩。3例以肢体抽搐为表现者脑电图可见广泛中高幅尖慢波,余脑电图为弥漫性慢波。经抗梅毒治疗,痊愈4例,显效5例,好转3例。结论GPI现已是我国神经梅毒分型中极常见类型,多见于中年男性,临床表现多变,早期误诊率高,早期发现、及时正规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性脑膜炎(HZ)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了解HZ患者的发病史及既往病史,详细观察其临床表现。13例HZ鹗2全部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脑电图检查及头颅CT描。结果 部分HZ患者早年曾有水痘病毒(VZV)感染病史,肿瘤病史。临床表现中含颜面,躯干多外出现带状疱疹并有疼痛,多颅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及蛋白增高,脑电图含慢波;CT扫描发现脑内多发低密度灶。  相似文献   

10.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 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与抗NMDAR抗体在诊断该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62例各种病因的脑炎、脑病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采用转染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及脑脊液抗NMDAR抗体,同时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8%(9/32)的临床诊断脑炎病例组患者血清或脑脊液抗NMDAR抗体为阳性.脑脊液抗体的阳性率高于血清,其中5例抗体滴度较高的患者伴有血脑屏障破坏.这些患者均未发现肿瘤,临床上以发热、精神异常、癫痫、肌张力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突出,并有头颅MRI与脑电图异常,早期免疫治疗有效.结论 脑脊液及血清中抗NMDAR抗体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抗NMDAR脑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Creutzfeldt-Jakob病是由朊蛋白感染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程短、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达100%。本文通过文献复习,探讨Creutzfeldt-Jakob病的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脑电图改变、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进展。对中老年快速进展性痴呆及青年以精神症状发病并伴多系统受累的疑似Creutzfeldt-Jakob病患者,应尽早行脑电图、MRI及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与脑电图,头颅CT及MRI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2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分析,其临床表现以颞叶症状及意识障碍为主。脑脊液单纯病毒抗体9/10例阳性。脑电图8/9例异常,以广泛异常加局限异常为多见,蝶骨电极可提高其阳性率,动态观察见EEG随病情好转而改善,头颅CT(或)和MRI9/11例异常,以额颞叶为主,早期用无环鸟苷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性脑膜炎(HZ)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了解HZ患者的发病史及既往病史,详细观察其临床表现。13例HZ患者全部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脑电图检查及头颅CT描。结果 部分HZ患者早年曾有水痘病毒(VZV)感染病史,肿瘤病史。临床表现中含颜面,躯干多处出现带状疱疹并有疼痛,多颅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及蛋白增高,脑电图含慢波;CT扫描发现脑内多发低密度灶。部分患者治疗后留有多颅神经损害及疱疹后神经痛。结论HZ可能在VZV初次感染后潜伏在感觉神经内,待机体免疫状态改变时二次发病。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全部病史,观察其临床特点,并根据病人的免疫状态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毒性与非病毒性颅内感染的不同点。方法对62例病毒性颅内感染患者(病毒组)和135例非病毒性颅内感染患者(非病毒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病毒组比较,病毒组发病到入院时间短;脑膜刺激征和脑神经损害少见;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升高不明显;脑脊液糖和氯化物降低不明显;没有其他部位结核感染或颅内细菌感染的证据,影像学检查脑膜强化或脑积水少见。结论病毒性颅内感染发病相对更急,异常体征不明显,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异常少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感染相关急性坏死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 报道1例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的COVID-19相关急性坏死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女性,15岁,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后反应迟钝、嗜睡。院前测咽拭子SARS-CoV-2PCR阳性;腰穿脑脊液蛋白稍高,脑脊液mNGS及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阴性;头颅MRI见双侧丘脑及脑干“靶样征”。诊断:COVID-19相关急性坏死性脑病。予以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好转,随访无复发。结论 COVID-19相关急性坏死性脑病临床罕见,有相关感染史,影像学上丘脑存在“靶样征”特异改变的患者,要考虑该病的可能,早期免疫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确诊的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脑脊液及头颅磁共振弥散像特点。结果 8例患者磁共振弥散像皮层"彩带样"密度增高影早期即可出现,较脑电图及脑脊液改变更具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头颅磁共振弥散像检查提高了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检出率,对此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2至2018年收治的23例SIH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进行了历时3年的随访了解其预后和转归。结果所有SIH患者均表现为体位性头痛。16例患者脑脊液压力≤60 mmH_2O,6例脑脊液量少无法测量压力,1例脑脊液压力为80 mmH_2O。经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有13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异常,包括硬脑膜增厚强化、硬膜下积液、颅内静脉窦增宽、小脑扁桃体下移、垂体饱满。所有患者经保守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每间隔1年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共随访3年,其中9例患者失访,1例患者复发,余13例预后良好未复发。结论 SIH诊断应结合其临床症状、腰穿脑脊液压力检测结果和影像学异常表现,避免误诊延误治疗时机,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本组7例根据其临床症状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脑脊液白细胞增高,脑电图轻中度异常,激素治疗效果明显,并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脑部损害,确诊为脑炎综合征。但头颅CT及MRI检查均未见异常,原因推测可能是发病过程中只形成轻微的病毒血症,该炎症过程使整个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处于抑制状态或兼有局部病理兴奋过程,而血脑屏障功能未完全受损,从而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功能性损害,而未造成脑实质损害,所以影像学上无异常发现,是否如此有待进一步求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临床症状、脑脊液、影像学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分析38例临床确诊的SIH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治疗与随访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存在直立位头痛,伴随恶心或呕吐68.4%、颈强直78.9%、头晕或眩晕47.4%、耳鸣或听力下降7.9%、视觉症状(视力障碍、畏光、复视)10.5%。94.7%患者侧卧位脑脊液压力60mmH2O。头颅MRI检查总体阳性率73.3%,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及强化最常见,其他表现依次为硬膜下积液、脑下沉和垂体增大等。结论直立位头痛症状、侧卧位脑脊液压力60mmH2O及MRI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SIH最具意义,头颅MRI增强检查是临床诊断SIH主要的无创检查方式之一。治疗以脚高头低卧床休息及补液治疗为主,大多数预后好,少数需硬脑膜修补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及脑电图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颅内压、脑脊液、头颅MRI、视频脑电图等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颅压有所升高的患者为18.5%,74%患者脑脊液中主以白细胞升高且以单核细胞升高为著,影像学改变为22.2%,脑电图的异常率为100%。结论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规需完善视频脑电图、头颅MRI平扫、腰椎穿刺了解颅内压及脑脊液性状检查,尤其是脑电图检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