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产程中应用的好处和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方法将分娩前需要输液的320例产妇随机分为金属头皮针组和留置针组,留置针组又随机分为2组,用2种不同方法固定。结果金属头皮针组在输液过程中因血管破损致液体外渗、外漏率达26.9%,而留置针组无此现象发生;金属头皮针组针头脱出率达19.9%,留置针组常规固定法针头脱出率达19.1%,加强固定法无脱落发生;金属头皮针组针头堵塞率达11.5%,留置针组无针头堵塞。结论在产程中应用留置针,不会引起输液渗漏,很少发生针头堵塞,加强固定可以避免针头脱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应用不同颜色垂挂式标签管理手术室纸塑袋无菌物品的效果。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采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统一供应的纸塑袋1000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个;观察组采用6种不同颜色的垂挂式标签纸进行纸塑袋的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统计两组每月检查花费时间、寻找纸塑袋某物品所需时间、纸塑袋破损数量和纸塑袋带菌数量,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每月检查所需时间为(1.17±0.26)h,寻找目标纸塑袋所需时间为(4.82±0.83)min,纸塑袋破损数量为(5.17±0.76)个,带菌数量为(50.77±12.18)CFU·cm~(-2),较对照组明显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不同颜色的垂挂式标签来管理手术室无菌纸塑袋,可缩短找寻目标物品及辨别纸塑袋有效期所需时间,减少纸塑袋带菌量及破损率,提高工作效率及医疗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电针结合头皮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中医门诊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60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每组80例。观察组女性52例,男性28例;年龄20~70岁。对照组女性41例,男性39例;年龄22~60岁。对照组施以普通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电针结合头皮针治疗。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5%(78/8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3%(65/8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头皮针治疗颈性眩晕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予体针电针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评价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差值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结合体针疗法可在短期内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二者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对宮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宮颈癌术后尿潴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配合揿针疗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和残余尿量,比较两组住院时长、尿管留置时长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枳分及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和尿管留置时长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揿针疗法对改善宫颈癌木后尿潴留症状的效果明显,且持续性明显优于单纯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6.
杨国荣  赵援非 《河北中医》2007,29(5):449-450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脑梗死后复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后复视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痊愈率为51.4%;对照组总有效率65.7%,痊愈率28.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脑梗死后复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适的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和固定方法,以期提高静脉留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84例住院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及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30~40°进针穿刺及弹力绷带开口固定方法,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固定效果以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留置针脱落率低于对照组,药液外渗、静脉炎、压疮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40°进针穿刺及弹力绷带开口固定,能够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和固定效果,提高小儿治疗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岭南头皮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卒中后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岭南头皮针组、常规针刺组,各40例。岭南头皮针组予针刺阳明1组、厥阴2组、厥阴3组、厥阴双侧少阳2组,常规针刺组予针刺照海、申脉、神门、安眠、四神聪、三阴交、行间、丰隆、劳宫等穴,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严重失眠程度指数(ISI)及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变化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ISI评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5-HT含量显著升高(P<0.05),岭南头皮针组调节幅度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随访时,两组PSQI评分、ISI评分、血清5-HT值均有所反弹但不明显,岭南头皮针组反弹幅度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岭南头皮针组总有效率89.74%(35/39)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的68.42%(26/38)(P<0.05)。结论:岭南头皮针治疗卒中后痰热扰心型失眠疗效确切,适宜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头针、体针及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230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头体针联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与差异。方法:将临床收集的23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112例)、体针组(51例)、头体针组(67例)。头针组采取单纯头皮针:半身不遂和面瘫取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治疗,伴失语选运动区下部及头语言区。体针组先针刺健侧,用泻法留针30min,再针刺患侧,间断轻刺不留针;半个月后,健侧针法不变,患侧先行平补平泻,后行补法。头体针结合组采用头针和体针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头针组总有效率为98·2%(110/112),痊愈率35·1%(40/112);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6·0%(49/51),痊愈率23·5%(12/51);头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8·5%(66/67),痊愈率50·7%(34/67)。头体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头针组和体针组(P<0·01)。此外,头体针组对出血灶和梗死灶的改善作用也明显优于头针组和体针组(P<0·01)。结论:头体针联合运用治疗中风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改进方法的使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儿科500例患不同疾病的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操作中采用常规方法: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0.5cm,再将导管并针芯送人静脉内;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进针前反折头皮针软管,距静脉最清晰点后0.30cm处,以10。角进针,直刺静脉血管,见回血后放开反折头皮针软管并轻轻挤压,降低角度,顺血管方向来行进针直至导管进入1/2,退出针芯。结果: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后留置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3%),而两组在导管留置时间相差2天,封管时间上相差0.2天。结论:改进方法可减轻患儿痛苦,保护患儿血管,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治疗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丘脑痛患者58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头皮针针刺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评估1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 MPQ)和临床总有效率作为疗效评估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周后治疗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2.41%。总有效率经χ2检验,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构成比较经非参数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表明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头针联合使用能明显减轻丘脑痛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头皮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头针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腹针配合头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新斯的明肌肉注射,使用B超测定残余尿量,观察治疗后1小时内的排尿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配合头针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超微针刀加圆利针治疗中枢性偏瘫68例,同时设单纯超微针刀组20例及单纯圆利针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4.1%,明显优于单纯超微针刀组和单纯圆利针组(P〈0.005)。结论:超微针刀加圆利针治疗中枢性偏瘫较单纯超微针刀及圆利针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五音结合头针疗法治疗失眠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药物组(30例)、头针组(28例)、五音组(29例)。药物组以口服舒乐安定治疗;头针组以百会、四神聪(左、右)、神庭、头维为主穴;五音组以辨证选取中医五行音乐结合头针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 PSQI )及睡眠率评定3组的睡眠质量。结果: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0.0%,头针组为82.1%,五音组为86.2%,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3组患者PSQI积分及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白天功能紊乱上五音组效果更显著(P<0.01)。结论:五音结合头针疗法和头针疗法是治疗失眠虚证的有效方法,其中五音结合头针疗法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蛇伤患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对30例蛇伤患者入院即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待患者凝血功能改善后,用常规头皮针输液与30例患者入院即采用常规头皮针输液的第1~16天的穿刺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穿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结论:在住院第4d后留置针组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头皮针输液组,前者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护患双方都取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体针配穴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头体针配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在头痛指数评定方面,治疗后两组的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头痛指数和差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治疗组在缓解头痛症状上优于对照组。在总体疗效评定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配穴疗法可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且优于对照组。头体针配穴疗法治疗偏头痛在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8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照组用口服药物疗法。采用硫代丁酰胆碱法检测血浆丁酰胆碱酯酶(BuChE)的活性,采用MMSE和ADL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ADL量表评分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血浆BuChE水平治疗后较自身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血浆BuChE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于VD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作用机理与降低血浆BuChE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痛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吲哚美辛,25mg/次,12h/次。治疗组31例中医综合治疗:①针灸:三棱针点刺八风、八邪、四缝放血,进针深度0.1~0.2寸,隔日1次;②中药外敷:消瘀散烘干研粉,混合后取适量,陈醋和蜂蜜调糊,敷在患处,纱布固定,持续陈醋浇纱布上,隔日1次;③刮痧:山茶油少量,涂抹于患处,刮痧板从上到下,从重到轻反复刮拭患处,以患处出现痧疹、痧斑为止;④中药外洗:痛风洗剂,温水融化,药物浸洗患处,30min/次,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6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痛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虫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虫类药,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中医症候、24h 尿蛋白定量。结果:两组综合疗效治疗组有效27例(84.37%),对照组有效20例(65.52%),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有效25例(78.13%),对照组有效18例(58.6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蛋白尿疗效:治疗组显效19例(59.38%),有效10例(31.25%),对照组显效7例(22.58%),有效20例(64.52%),两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虫类药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种静脉血栓患肢浅静脉置入留置针的成功率。方法:采用随机采样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00例下肢静脉血栓病人分为实验组(48例)对照组(52例),分别采用改良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患肢浅静脉置管。通过x2检验,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75,P〈0.01)。结论:改良的浅静脉置管方法在静脉血栓患肢浅静脉注射中优于传统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