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金仿 《河北医药》2013,35(15):2252-2254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为临床判断疾病转归提供试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多参数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403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及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结果对照组和SLE组CD4+T、CD8+T细胞细胞百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和稳定期CD3+T、CD4+T细胞百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CD8+T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病情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 T 淋巴细胞亚群、B 淋巴细胞及 NK 细胞的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解放军264医院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 SLE 380例及健康体检者58例,SLE 患者分为稳定期组157例、轻度活动期组79例、中度活动期组82例、重度活动期组62例。检测各组外周血中 T、B 淋巴细胞、NK细胞、Th、Ts 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并分析 SLE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 SLE 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 SLE T、Th 及 NK 细胞计数及百分比、Ts 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组,B 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组(P <0.05)。 T、Th、Ts、NK 细胞计数、T 细胞百分比与 SLEDAI 评分呈负相关,B 细胞百分比与 SLE-DAI 评分呈正相关(r =-0.347、-0.311、-0.326、-0.351、-0.318、0.455,P <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为 SLE 患者病情评估及诊治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9例SLE患儿及52名健康对照组患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B细胞、Th细胞、Tc细胞、NK细胞和总淋巴细胞数,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SLE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及其与狼疮肾炎、补体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儿Th细胞和Th百分比、NK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及Th/Tc比值明显降低,而B细胞百分比、Tc细胞百分比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儿B细胞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NK细胞百分比与SLE评分呈负相关(P<0.05);狼疮肾炎组患儿的T细胞、Tc细胞计数和Tc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无狼疮肾炎的患儿,而狼疮肾炎组患儿Th细胞百分比、Th/Tc比值和NK细胞、NK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无狼疮肾炎的患儿(P<0.05);补体降低组患儿的B细胞和B细胞百分比及SLEDAI评分均明显高于补体正常组(P<0.05)。结论 SLE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淋巴细胞亚群与SLEDAI评分、狼疮肾炎和补体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淋巴细胞亚群可能反映SLE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关系及在预测疾病耐药性方面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初发SLE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组15名。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P-gp的表达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的计数。分析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gp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总T细胞和总B细胞等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健康对照组与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相对荧光强度(RFI)平均值分别为2.2±0.7、3.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P<0.01)。②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gp的表达与淋巴细胞亚群中总T细胞,总B细胞,NK细胞的计数均无相关性,但P-gp的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CD4+/CD8+比值有相关性(r=0.602,P=0.002;r=0.561,P=0.005)。③根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分为增高组和降低组,分别与相应的RFI值比较,发现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的增高组与相应P-gp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3,P=0.025;r=0.628,P=0.014)。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P-gp表达是SLE患者多药耐药性的指标,SLE患者药物跨膜转运蛋白P-gp表达水平尚与其存在免疫功能异常亢进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密切联系,提示P-gp可能是药物治疗疗效的指标,对改善预后和联合治疗减少耐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6,(1):148-150
目的:评价环磷酰胺与泼尼松联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SLE患者115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环磷酰胺与泼尼松联用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即CD3(+)、CD4(+)值以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NK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LE疾病活动度按文献[6]方法评分,其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与泼尼松联用治疗可有效地改善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多参数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结合血液分析仪对136例SLE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同时应用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SLE患者组血清IgG显著升高(P<0.01),IgA也升高(P<0.05),而IgM与对照组相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SLE患者组C3、C4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7例SLE患者及16名正常对照人群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SLE活动性的判断采用SLEDAI评分方法,其中缓解期的患者11例,活动期的患者16例。分析以上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B1淋巴细胞亚群/B2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但未见其与病情活动相关。结论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可能在SLE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能否作为SLE病情评估和指导治疗的参考指标.方法:收集SLE高活动期患者40例,低活动期患者26例,稳定期患者15例,健康查体者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样本的CD4+、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记录SLE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一般实验室检查以及血清免疫学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不同活动期之间及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外周血T细胞亚群存在差异.高活动期SLE患者CD4+/CD8+比值与SLDAI评分及尿蛋白负相关,与补体C3呈正相关;高活动期SLE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2周后,SLEDAI评分下降,T细胞亚群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T细胞亚群SLE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但不能作为短期内治疗是否有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其对SLE活动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活动期组患者30例,稳定期组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人群30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活动期组及稳定期组患者CD4+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增高(P〈0.01),CD4+/CD8+比值也明显降低(P〈0.01)。SLE活动期组与稳定期组比较,CD4+细胞的百分率稍低于稳定期组(P〈0.05),CD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P〈0.01),CD4+/CD8+明显低于稳定期组(P〈0.01)。结论 SLE患者的T淋巴细胞表达是异常的,而且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的表达水平有所不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对SLE病情判断和临床治疗和观察是有一定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This is the report of a late-onset carbamazepine-induce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a 34- year-old patient who had been treated with daily carbamazepine for 8 years because of complex partial seizures. When carbamazepine was discontinued,␣symptoms rapidly improved and antinuclear antibodies disappeared. So far, few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of carbamazepine-induced lupus erythematosus within months after the start of treatment. This is the first case report about carbamazepine-induce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serological confirmation after years of treatment without side effects. Received: 3 November 1997 / Accepted in revised form: 7 January 1998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 将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85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用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的治疗方法.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接受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好,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7.67%比85.71%),且治愈人数多(42比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上升,并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在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治疗中,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的治疗方法最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浆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浆膜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江苏省15家三级医院SLE住院患者1956例临床资料。结果浆膜炎组327例,发生率16.7%;非浆膜炎组1629例。浆膜炎组肾脏病变、血液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浆膜炎组(63.9%vs.47.5%、66.4%vs.54.1%)(P<0.01);浆膜炎组颊部红斑、光过敏、关节炎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浆膜炎组(40.1%vs.59.3%、11.9%vs.21.0%、49.2%vs.58.6%)(P<0.01);浆膜炎组SLE疾病活动评分及病死率显著高于非浆膜炎组[(14.1±6.3)分vs.(11.2±5.6)分、15.9%vs.6.9%](P<0.01)。结论 SLE浆膜炎并不少见,且易出现肾脏、血液等重要器官受累,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SLE患者共204例,通过评估患者,按照特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分别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SLE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知识的评分构成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122.2,P〈0.001),健康教育前优良率仅为27.5%,健康教育后优良率上升到79.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SLE患者对该病的认知和能力,在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况、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等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5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波  孙凌云 《江苏医药》2005,31(4):265-26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p5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从而了解p53是否通过异常的凋亡调节参与SLE的发病。方法以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价疾病活动性,流式细胞术检测p53 蛋白,半定量RT PCR检测p53mRNA。结果(1)SLE患者PBMC 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 05)。(2)活动期与缓解期SLE患者PBMC p53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p53 蛋白水平与SLEDAI评分无关(P>0 05)。(3)SLE患者PBMC p53mRNA表达量与阳性率与正常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1)p53蛋白通过增加表达量而导致异常的淋巴细胞凋亡参与SLE发病,但与疾病活动性无关。(2) SLE患者PBMCp53mRNA表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7例老年SLE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中青年SLE128例进行比较。结果:老年SLE占同期住院SLE的11.7%,女性占多数,患者起病多缓慢、隐匿,全身症状较轻,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71.7个月。初发症状以关节痛或关节炎(52.9%)、雷诺现象(35.3%)为主。与中青年组相比较,关节痛或关节炎、雷诺现象的发生率增高,皮疹发生率低,肾损害发生率显著降低,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dsDNA)抗体阳性率、补体C,、抗SSA/SSB抗体均异常,ANA、抗Sm抗体阳性率无差异性,对激素反应好。结论:老年SLE患者病情轻,激素治疗效果好,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7.
六味地黄丸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露  杨淑珍 《中国医药》2010,5(1):14-15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30例给予醋酸泼尼松足量(1mg/kg)治疗(单纯激素治疗组)。30例(激素联合中药治疗组)给予醋酸泼尼松足量1mg/(kg·d)的同时,口服六味地黄丸6g/次,2次/d。直至激素减量至每Et15mg、患者无明显肾阴虚症状时,逐渐减少六味地黄丸的剂量,改为6g/次,每日1次口服。分别在患者入院当时及用药后2、4、8周检测血清TC、TG、HDL—C和载脂蛋白A1,B浓度。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紫纹、水牛背等症状。结果激素联合中药治疗组患者用药后2、4、8周血清TC、TG、载脂蛋白B浓度较前不同程度降低(F=22.88、4.84、90.66,均P〈0.05),HDL-C、载脂蛋白A1较前有所升高(F=10.02、4.50,均P〈0.05))。30例单纯激素治疗组患者血清TC、TG、载脂蛋白B浓度逐渐升高(F=21.14、5.01、68.73,均P〈0.05),HDL-C、载脂蛋白A1较前有所下降(F=9.98、5.69,均P〈0.05)。激素联合中药治疗组TC、TG、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及HDL-C均较单纯激素组改善明显(均P〈0.05)。单纯激素治疗组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紫纹、水牛背等症状一直持续到激素停用2个月之后。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激素治疗SLE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才吉淋巴细胞(PBL)增殖反应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情况。方法 淋巴细胞增殖法及IL-2检测法,结果 SLE患者PBL的增殖反应明显高于正常人,但SLE患者PBL产生IL-2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结论 SLE患者PBL增殖反应提高和其产生IL-2能力降低可能与T细胞两亚群TH1/TH2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