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彭越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174-175
目的:分析本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8~2010年14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抗菌药物共涉及10大类32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引发的ADR比例最高(49.0%),其次是氟喹诺酮类(16.8%)、青霉素类(11.4%)。ADR临床表现多为各种皮疹、瘙痒、消化系统症状。结论: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品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史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72.22%);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75.92%);以头孢菌素所占比例最高(56.35%);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1.11%)。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46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7月2008年6月椒江区收集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93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463例,占总数的58.4%,涉及16类,73个品种,其中喹诺酮类位居首位(132例,占28.5%).其次为头抱菌素类(98例,占21.1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ADR发生率最高(416例,占89.85%);ADR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4.
38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本院近2 y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8~2009年涉及抗菌药物386例ADR利用Excel建立相关表格,分别对报告所涉及的患者性别与年龄、引起ADR药物的种类、名称、给药方式、原患疾病、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386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引起ADR最多;抗菌药物种类及病例数统计中,共涉及10类44个品种;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 结论医疗机构必须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5.
马春红 《中国药业》2013,(24):58-59
目的了解医院抗茵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抗茵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对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自发呈报的抗茵药物致27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3例ADR报告中,40—59岁的中年患者比例最高(103例,占37.73%),涉及的药品以头孢菌素类最多(97例,占35.5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07例,占32.52%)。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茵药物临床应用行为,保障用药安全,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6.
24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王儒强 《中国药师》2005,8(10):853-854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42例药物不良反应(ADRs)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ADRs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菌药物占首位.主要的ADRs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药物热等全身症状.结论:必须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继续做好ADRs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上报的522份ADR报告,按照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反应分级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2例报告中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其中≤10岁的患者最多(30.46%);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最主要给药途径(97.70%);药品以头孢菌素类占比最高(41.18%);单品种以注射用左氧氟沙星(13.03%)所致的ADR最多;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62.64%)。结论临床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抗菌药物ADR的监测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分析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近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该院的7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DR抗菌药物种类、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引起ADR的抗菌药物品种涉及8类16种,头孢菌素类最多(66.2%),青霉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次之;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57.6%),其次为消化和神经系统。结论:抗菌药物ADR的发生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需进行ADR监测,探讨抗菌药物ADR发生的易感因素,尽可能安全、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51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报告类型、患者的基本情况、ADR临床表现及结果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ADR在数量和严重程度上较2010年均显著增加;联合用药引起的ADR显著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ADR所占比例最大;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主要为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主要累及皮肤、消化系统和用药部位;大部分ADR停药或经治疗后痊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ADR监测,谨慎联合用药,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0.
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到的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涉及7类36个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89例(38.5%),喹诺酮类55例(23.8%),青霉素类42例(18.2%)。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1.0%)、消化系统(12.2%)、神经系统(8.6%)。222例(96.1%)药物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保障人民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致ADR 67例,将所得病例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表现、转归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所致ADR以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最常见,多在用药30 min内发生,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等。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所致ADR的特点,加强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顾申勇  薛晓红 《中国医药科学》2014,(23):150-152,169
目的:了解本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及其规律,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10~2012年本院上报的28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ADR类型及构成比、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和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5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居首位,占34.04%;女性患者较男性多,分别占59.30%和40.70%;引发ADR的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80.70%;由抗菌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4.04%;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8.77%。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注ADR的易发人群,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0年上报的84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84例ADR中,男39例,女45例;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较多,占60.71%;涉及抗肿瘤药物7大类、52种,抗肿瘤植物药的ADR发生频率排首位;变态反应43例和消化系统反应27例,分别占36.13%和22.69%。结论应加强对肿瘤患者ADR的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现状及发生ADR相关信息,以引起医务人员重视ADR,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本院2010~2011年度ADR213例报告信息,按来源、报告类型、药品类别、按给药途径、患者性别、年龄、涉及器官或系统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及ADR监测,减少甚至避免ADR的发生,最终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  相似文献   

15.
彭学荣 《中国当代医药》2013,(34):170-171,173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4年11月~2013年6月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91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报告中,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占56.25%)和中药注射液(占17.71%),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7例报告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5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见;不良反应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将抗菌药物作为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以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评价抗感染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ADR)情况,为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210例ADR不良反应报告通过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10例ADR报告中,总计有38个药物品种,在ADR报告中的例数位居前三位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27.14%)、青霉素类药物(20.95%)、喹诺酮类(17.62%);皮肤与附件发生ADR比例最高为67.62%,消化系统(15.71%)与局部反应(9.52%)也占有较高的比例。结论应重视药敏试验监测以及临床用药不良反应,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东莞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东莞市6家镇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上报的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报告人、药品不良反应的等级、药品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7例药品不良...  相似文献   

19.
陈小鸿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173-174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来110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观察其特点,为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110份ADR报告就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用药途径、药品类别、累及的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评价。结果年龄分布上,61岁以上患者最多,占32.7%;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给药的ADR发生率最高,占91.8%;在引发ADR的各类药品中,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占41.1%。结论ADR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用药途径和频率密切相关,应加强严重ADR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顾建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158-159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对本院2010~2011年采集的头孢菌素类药物79例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在新生儿和老年患者中较多。与给药途径、给药剂型和给药浓度相关,主要为变态反应。结论医生应该充分了解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特性,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给药方案,提高其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