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胺碘酮预防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早搏复发情况。方法:慢性心力衰竭室性早搏病人78例,随机分为中药联合胺碘酮组(治疗组40例)与胺碘酮组(对照组38例)。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早搏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复发率10.22%;对照组总有效率82%,复发率32.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早搏的复发方面中药联合胺碘酮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心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健心胶囊,疗程14d。结果:室性早搏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96.7%、对照组70%,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93.4%、对照组66.7%,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63.3%,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0%、对照组1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心胶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疗效显著,可改善心功能,具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丽  张同风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3):2033-2033,20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心衰(强心、利尿、ACEI、β-受体阻滞剂)及抗室性早搏(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芪复律汤治疗(基本方:人参黄芪麦冬炙甘草丹参五味子葶苈子苦参桂枝生地熟地)。主要观察心衰改善状况及室性早搏的减少次数。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症状性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73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另服步长稳心颗粒、胺碘酮,对照组另服胺碘酮,疗效均为6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8.9%、对照组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胺碘酮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症状性室性早搏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衰伴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7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给予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8.8%、94.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1%、69.8%(P<0.05);治疗后治疗组24h早搏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9±99和628±106,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副作用。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衰并发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单用胺碘酮者。  相似文献   

6.
张静  张立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494-494
心力衰竭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危重病,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近年来尽管一些重要的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仍然很高,笔者在20年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后,治疗纽在临床疗效以及心功能指标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HF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2002年12月~2004年12月对用步长稳心颗粒配合慢心律治疗室性早搏3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80年全国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1985年修定)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西医诊断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标准。所有入选病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8岁,病程2~15年。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4.9岁,病程2~16年。辨证为气阴两虚兼心脉淤阻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红  苏岚  许强  刘育英 《四川中医》2006,24(10):44-4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单纯西药毒副作用及病死率等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心衰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室早疗效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将入选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为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的结果,并详细记录患者疗前疗后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室早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综合积分较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用于慢性心衰并频发室早的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室早总数,并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稳心颗粒及胺碘酮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仅给予胺碘酮治疗,两组观察周期均为3周。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室性早搏数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数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而经过治疗后,组间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且可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8例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服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动态心电图结果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疗效优于单用倍他乐克,且联合用药可减小倍他乐克的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小,患者的耐受性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采用安心汤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43例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仅为79.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防风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肢体麻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肢体麻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防风汤加减治疗。基本药物组成:防风15g,独活15g,当归10g,川芎10g,秦艽15g,赤芍15g,黄芩10g,细辛6g,杏仁10g,甘草6g,生姜5片。每日1剂,水煎日两次分服。治疗组在给予防风汤基础上加服甲钴胺片,0.5mg.次-1,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8%,对照组为3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肢体麻木症的疗效肯定,而且有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基础心率、6min步行试验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7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运动耐量、中医证候疗效及60天返院率的影响。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抗心衰Ⅰ号方。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60天返院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人参汤加味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人参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2周.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BNP水平,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为73.0%(27/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3,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4.7%(36/38)、对照组为73.0%(27/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BNP水平[(1477.1±316.7)pg/ml比(2256.9±521.3)pg/ml,t=7.853]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人参汤加味配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明显降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BNP水平,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中医药在急救医学中的优势与不足,说明中西医互补、中西医结合在急救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以中医药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数据证明中医药药廉方简,法效理明、快捷有效。结果:中西医互补、中西医结合在急救医学中确实快捷、有效。结论:中西医互补、中西医结合是中医急救医学的必由之路。卫生技术管理人员应站在发展、弘扬中国急救医学的高度,大力倡导中西医互补和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踝肱指数、溃疡愈合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改善和溃疡愈合平均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