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安宫牛黄丸的演化制剂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军 《中成药》1993,15(8):34-35
简述了晚近安宫牛黄丸的演化制剂及功效,分析了安宫牛黄丸制剂演化的意义,概述了安宫牛黄丸及其演化制剂在治疗昏迷、高热、顽固性头痛、巴金森氏综合征、副鼻窦炎、精神分裂症、急性胰腺炎、大脑发育不全、糖尿病、原发性肝癌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安宫牛黄丸治疗高热昏迷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进 《光明中医》2009,24(4):765-767
安宫牛黄丸是"温病三宝"之一,自其问世以来,在治疗热性疾病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挽救了无数生命.本文通过对安宫牛黄丸药物酊伍特点及其现代药理研究进行分析,探讨安宫牛黄丸治疗高热昏迷疾病的作用机理,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对高热昏迷等其他相关疾病的治疗,扩大安宫牛黄丸的治疗范围,发挥中医优势,为中医药参与治疗危急重病人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安宫牛黄丸出自《温病条辨》,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作者阐述了安宫牛黄丸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防治脑血管疾病作用研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脑外伤的保护作用、对脑梗塞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等基础研究,临床实践中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联合鲜竹沥辅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等研究,为临床合理应用安宫牛黄丸治疗脑血管疾病积累了丰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4.
清开灵并安宫牛黄丸治疗肺性脑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合安宫牛黄丸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另予清开灵注射液静滴,同时口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安宫牛黄丸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精神和神志状态,亦具有较好的涤痰开窍醒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佐治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39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恢复、惊厥消失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宫牛黄丸可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的恢复,减少后遗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安宫牛黄丸是中国传统中药中急症用药,现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败血症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热病神昏等,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具有抗炎、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并减轻其损伤及损伤后所引起的脑水肿的作用,此皆为其疗效机制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安宫牛黄丸中、西认识及其近年来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及药理机制的概述,以期为该药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我国传统名方安宫牛黄丸的临床应用进展,为应用研究安宫牛黄丸提供更多参考。方法查阅近5年安宫牛黄丸的相关文献,从各科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及安宫牛黄丸的主治功效探讨安宫牛黄丸临床应用情况。结果伴随药理机制的研究深入,安宫牛黄丸的临床应用已经从传统的内科危急重症扩展至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科范围。结论安宫牛黄丸临床应用中要考虑到适应症、安全性等问题,未来还需加强基础研究,使安宫牛黄丸更安全合理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报告安宫牛黄丸救治重型一氧化碳中毒1例。早期高压氧治疗为主,辅以西药对症治疗,加安宫牛黄丸2丸/d,分次鼻饲以促醒。5d后停止高压氧治疗,继续安宫牛黄丸2粒/d鼻饲。9d后,安宫牛黄丸2粒/d鼻饲。16d后停用安宫牛黄丸。出院半年后随访,未出现迟发性脑病。  相似文献   

9.
作为久负盛名的中药急救药品,安宫牛黄丸协同其他疗法对脑炎,中风,脑出血、脑缺血性损伤等脑病及所导致的高热昏迷有独特的疗效,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安宫牛黄丸对大鼠急性期脑出血、脑缺血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闭合性脑损伤大鼠的脑水肿、脑缺血缺氧状态等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安宫牛黄丸对脓毒症大鼠也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但由于安宫牛黄丸组方中含有雄黄(砷)和朱砂(汞),其安全服用尤为重要,本文从安宫牛黄丸的现代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它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合理应用安宫牛黄丸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安宫牛黄丸为中药急救三宝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醒脑开窍等作用,常应用于高热昏迷、惊厥抽搐、急性脑血管病等,其中以急性脑血管疾病应用安宫牛黄丸最为常见,部分人将其作为防治中风的常备药物。研究表明,安宫牛黄丸具有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侧微循环等作用,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现就安宫牛黄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安宫牛黄丸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安宫牛黄丸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对10批安宫牛黄丸样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通过相似度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安宫牛黄丸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0批样品相似度均0.9,标定了25个色谱峰为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较指认了其中10个色谱峰。通过PCA发现不同年份样品存在微小差异,进一步采用OPLS-DA发现了影响不同年份样品产生差异的14种成分,包括盐酸巴马汀、黄芩素、表小檗碱、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连碱、汉黄芩素等。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可靠,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可更好地评价安宫牛黄丸的质量,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脑电激活作用的机制,评估朱砂、雄黄在其“醒脑开窍”作用中所发挥的作用,推测其在适应证“瘟病”治疗中存在的意义,为安宫牛黄丸组方的合理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含朱砂雄黄的安宫牛黄丸(全方)组、不含朱砂雄黄的安宫牛黄丸(简方)组,朱砂+雄黄组、雄黄组、朱砂组,分别给与蒸馏水、0.4 g·kg-1全方、0.32 g·kg-1简方、0.08 g·kg-1朱砂+雄黄、0.04 g·kg-1雄黄、0.04 g·kg-1朱砂,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后1 h,以内毒素(LPS)尾静脉注射复制内毒素脑损伤模型,以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为观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安宫牛黄丸及朱砂、雄黄对LPS致脑损伤皮层中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LPS尾静脉注射6 h后,皮层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明显升高,肾上腺素(E)有降低的趋势,对3-甲基-4-羟-苯乙二醇(MHPG)的影响不明显;皮层中5-羟色胺(5-HT)、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明显升高;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含量无明显变化,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的含量降低。全方有降低NE,提高DOPAC,E含量的趋势,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全方可明显降低5-HIAA含量,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简方则进一步提高皮层NE含量,和模型组及全方组比较差异显著,简方可显著提高皮层DA含量,和各组比较差异均显著。朱砂+雄黄升高E含量、降低NE含量的作用更明显;单独的雄黄可明显降低5-HT含量。结论:安宫牛黄丸可部分逆转LPS所致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朱砂+雄黄及单独雄黄、朱砂和全方的作用相似。对皮层单胺类递质的影响可能是安宫牛黄丸对内毒素脑损伤促清醒作用机制之一,推测朱砂雄黄可能是安宫牛黄丸醒脑开窍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黄连及其复方古今临床应用,发掘现代临床新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连是古今常用中药,有两千年的临床用药史,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热毒诸证,内服外用均可,以黄连为主或配用黄连的复方,如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朱砂安神丸、清营汤、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交泰丸、黄连阿胶汤,左金丸、当归龙荟丸、黄连羊肝丸,五泻心汤,连朴饮、葛根黄芩黄连汤、白头翁汤、香连丸等名方均以清心肝火热之毒,胃肠湿热之邪为要。现代多认为黄连是抗菌、抗病毒中药,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其实在药理研究的基础之上,还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笔者也在临床上用黄连为主或配伍治疗上述各种疾病,近年更把重点放在抗恶性肿瘤和肝胆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上,特别是肝脏疾病方面,观察到黄连及其复方在各种肝脏疾病上,如急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属于湿热、热毒证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效果明显,部分结果已经得到实验研究的证实,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安宫牛黄丸及其类方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华新  王培训  王宁生 《新中医》2001,33(12):64-66
安宫牛黄丸及其类方的临床应用范围很广,已由传统的内科危急重症扩展、渗透到外科、儿科、五官科和皮肤科等临床多科疾病,其中既有危急重症,又有疑难杂症,还有一般病症。用安宫牛黄丸救治危重病人时,为适应复杂病情和控制病情恶化,应适当配合其他药物和抢救措施。可根据病情不同,选用不同的给药途径,如口服、注射、鼻饲、灌肠、点舌、塞鼻等,并应根据年龄大小、病情需要和体质强弱决定用药剂量和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对脑震荡后记忆力下降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震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疗程均为5天。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应用临床记忆量表评价记忆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记忆商(MQ)、联想学习、指向记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各项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可改善脑震荡后记忆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治疗热射病的疗效及对相关炎症因子和APACHEⅡ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0年4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热射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安宫牛黄丸鼻饲治疗,均治疗7 d。观察2组肛温及意识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统计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肛温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7 d后的血清TNF-α、IL-1、IL-6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安宫牛黄丸治疗热射病有助于降温、促醒,减轻炎症反应和降低APACHEⅡ评分,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安宫牛黄丸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宫牛黄丸组、西药组、中西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在脑缺血后6 h、24 h、48 h、72 h进行神经功能行为评分;造模连续给药4 d后,取脑组织,计算脑系数,干湿重法观察脑组织含水量,腹主动脉采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阻断大脑中动脉后4 d内,除了假手术组外,所有大鼠都出现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脑系数、脑含水量和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安宫牛黄丸组、西药组、中西药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脑系数、脑组织含水量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升高血清IL-10水平(P〈0.05);以中西药组作用最优,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安宫牛黄丸组、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宫牛黄丸组与西药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宫牛黄丸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是其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安宫牛黄丸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少锦  齐岚平  田新乐 《中成药》2006,28(3):376-378
目的:观察加用安宫牛黄丸后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的DAI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与只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DAI患者30例作对照,通过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临床疗效和死亡率的比较,判断分析安宫牛黄丸对DAI预后的影响效果。结果:GCS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P<0.05),临床疗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R id it分析,P<0.05),病死率下降。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后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意识障碍、体温和去脑强直状态,使DAI预后趋于良性,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国骅  向军  兰瑞  张雯 《中成药》2012,34(10):1866-1869
目的 观察安宫牛黄丸对大鼠急性缺血后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元内磷酸化Akt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宫牛黄丸小、中、大剂量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模型,采用Nissl染色观察脑损组织伤,采用NeuN和TUNEL荧光双染检测神经元凋亡,NeuN和磷酸化Akt免疫荧光双染检测神经元内磷酸化Akt的表达.结果 大、中剂量安宫牛黄丸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缺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减少引起的神经元凋亡比率,上调神经元内磷酸化Akt的表达.结论 安宫牛黄丸可能通过上调缺血后神经元内磷酸化Akt的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