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肌纤维化发生于多种心血管疾病,为许多心血管疾病最终的病理变化,是心肌间质重塑的主要病理基础,为心功能不断恶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心肌纤维化的研究及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10年研究表明,中医药对逆转心肌纤维化有显著作用,现将其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心肌纤维化是指心肌细胞外基质中心肌成纤维细胞增值,胶原纤维过量聚集、胶原含量过度升高或胶原成分发生改变,导致心室顺应性下降,影响心脏正常的收缩与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心肌纤维化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病理结果,因而如何防治心肌纤维化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中医药在预防心肌纤维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仅从实验和临床研究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对近年来中药防治不同病因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心肌炎/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纤维化以及其他疾病心肌纤维化5个方面,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心肌纤维化近年来日益受到国内外心血管病专家的重视。目前现代医学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其各个发病环节虽有多种防治手段,总体效果却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中医中药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加强中医药对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脏器纤维化是指各种脏器组织的过度重构、硬化以及瘢痕形成,共同的病理基础是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堆积。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干预)肝、肾、心、肺等脏器纤维化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代偿修复反应,表现为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与沉积,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过程。抗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肝病的重要措施,发挥中医药优势,运用中医理论进行抗肝纤维化临床与实验研究已显示具有广阔前景。现将近10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1995年以来有关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分别从整体实验研究、体外等方面作了总结和分析,并简要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心肌纤维化是心肌中纤维性胶原成分不成比例的增多,胶原浓度显著升高或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高于正常,是受损组织僵硬度的结构基础和心功能由代偿期向失代偿期转变的关键.心肌胶原主要包括Ⅰ、Ⅲ型胶原纤维,成年人心肌中Ⅰ型胶原占胶原总量80%~85%,其伸展和回弹性较小,而僵硬度较大,主要聚合成粗纤维;Ⅲ型胶原纤维约占11%,其伸展和回弹性较大,形成典型的细纤维.故少量的Ⅰ型胶原增加即可增加心肌的僵硬度,而Ⅲ型胶原明显增加则可提高心室的顺应性,胶原表型的改变对舒张功能的影响比胶原的总量更重要,所以Ⅰ/Ⅲ型胶原比值可反映心肌纤维化的程度[1].现将心肌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肌纤维化是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肌病等多种常见心脏疾病向终末期心脏病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阻止或逆转纤维化是延缓心力衰竭、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手段。中医学可将心肌间质纤维化归属于“心痹”范畴。文章就心肌纤维化的发生、调控、中西医结合辨治、单味中药及成分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心肌纤维化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理基础,是控制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现代医学只是针对单一的病理环节进行干预,中医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综合干预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医药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效应和机制,可为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冯德富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0):59-61
肝纤维化(HF)是指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过程中,由于炎症刺激或肝细胞坏死,导致肝内胶原生成与降解失衡,使过多的胶原在肝内存积,肝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可归属于中医学肝癖、黄疸、瘕积、胁痛、臌胀等范畴。现代医学仍缺乏特效的治疗慢性肝病HF的药物,而中医药的疗效己逐步得到临床和实验的研究证实,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现笔者就中医药治疗HF的研究近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祖国医学无肝纤维化之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肝纤维化当属祖国医学“臌胀”、“症瘕”、“胁痛”、“黄疸”、“积聚”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现就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抗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各种肾脏病变不论何种始发因素,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阶段后都有共同的唯一的病理改变,即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肾纤维化是导致肾功能丧失的最主要的病理生理过程.[1]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肾纤维化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抗肾纤维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治疗效果尚不理想.而随着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研究的深入,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提取物、中药复方在防治肾纤维化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前景,现将近几年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肌纤维化(MF)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常见病理过程,如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心肌顺应性下降和心功能受损,可诱发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目前治疗主要以抑制纤维化进展为主,疗效欠佳。MF的发病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具有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的独特优势,在MF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中医药在MF信号通路调控方面的应用,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MF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细胞自噬、增殖与凋亡、减少心肌氧化应激与损伤、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等生理作用,具有减轻甚至逆转MF的潜力。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中药复方如益心附葶饮、鹿红方、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抗纤益心方等,可通过多成分调控多条细胞通路,有效改善MF,提升心功能;中药成分如金雀异黄素、黄芪甲苷等可抑制TGF-β1的表达,阻断Smad信号通路;甘草素、大蒜素等可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心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连翘苷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心肌纤维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病理过程,其中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痛、心衰以及各种心肌病,是心肌重构的主要表现之一,其可影响心肌代谢,导致心室重构、最后致心功能衰竭。近年来中医药从干预致心肌纤维化的细胞因子如血管紧张素1(AngⅡ)、转化生长因子(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着手,研究防治心肌纤维化的越来越多,且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2):102-103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致病因子如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血吸虫感染、慢性酒精中毒、代谢性疾病、持续胆汁淤积等引起的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量沉积为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