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以缓慢进行性加重的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排便不尽感或下坠感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证候群,患者由于盆底肌反射性或伴有随意性异常,用力排便时腹部肌肉群收缩,而盆底肌不能同步放松,肛直角伸展受限,致排便阻力增大而引起排便困难。本病占慢性难治性便秘的63.4%,其病因涉及盆底肌群、神经等多种因素,症状顽固,复发率高,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随着现代盆底理论与盆底康复学的发展,本病的治疗理念发生从局部到整体,从结构到功能的转变,采取综合治疗的思路。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2.
出口梗阻性便秘是指粪便通过直肠或肛管时受阻导致排便困难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排便困难,大便干燥或不干,排便不尽感为主症。按其病理特点结合排粪造影结果将出口梗阻性便秘分为两大类:盆底松弛综合症和盆底失弛缓综合症。盆底松弛综合症(称弛缓型便秘)是局部组织结构松弛:盆底失弛缓综合症(称失弛缓型便秘)是肛管紧缩,耻骨直肠肌肥厚。结合临床其他症状,按中医理论辨证,弛缓型便秘总为虚证,多为气虚阳虚或阴血亏少:失弛缓型便秘多为实证,多为气秘或热秘。按此分类中医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固怡情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予中药"健固怡情汤"颗粒剂口服,同时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方案。2组患者均治疗20d后比较便秘临床症状评分、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分改变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及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粪便性状、排便间隔时间和Glazer盆底肌电测试前基线均值、持续收缩变异系数、耐久收缩变异系数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健固怡情汤联合生物反馈可改善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症状,提高盆底肌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盆底松弛、耻骨直肠肌肥厚及直肠前突引起的便秘为例,介绍陆金根教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经验。其临证不提倡常规使用大黄、芦荟、番泻叶等刺激类通下药物,认为治疗此类便秘应在明确具体疾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主张以益气、开秘、通络为大法。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家庭训练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家庭训练,通过训练前后肛门指诊、慢性便秘严重度评分(CSS)的比较,以观察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家庭训练疗效。结果训练后患者肛管张力明显降低,模拟排便时肛直角变大或变化不明显,CSS评分较训练前降低,训练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家庭训练对于改善便秘症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厚,致使盆底出口处梗阻为特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1],是顽固性便秘的原因之一。"目前单纯耻骨直肠肌切断或切除疗法,远期疗效都不理想"[2],据我们的观察,多半是因为忽略了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多合并内括约肌(肥厚)失弛缓的病因,因为长期的便秘使内括约肌受到的刺激减弱,长期处于痉挛状态而逐渐增生肥厚。因此,我们在做耻骨直肠肌手术时,对合并内括约肌失弛缓的患  相似文献   

7.
中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是指粪便通过直肠和肛管时受阻导致排便困难的一种疾病.临床以排粪造影的结果,将该疾病分为盆底松驰综合征(弛缓型便秘)和盆底痉挛综合征(痉挛型便秘)两大类.2005年3月~2006年6月,笔者在导师指导下采用中药治疗本病,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于直肠及肛管病变 ,引起的排便困难 ,通常称为出口梗阻性便秘 ,最常见的病变有 :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 (包括直肠内套叠 ) ,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 ,目前西医对这类便秘基本采用手术治疗。我们根据这类便秘的病理特点 ,将其分为两大类型 ,即弛缓型和痉挛型。弛缓型多见于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会阴下降综合征等 ,痉挛型多见于盆底痉挛综合征和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症 ;结合中医理论分析 ,弛缓型大都由于气虚所致 ,而痉挛型则大都系湿热所为。笔者在 1993年 3月至 1999年 10月间收治本病 90例 ,其中男 14例 ,女 76例 ;年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穴位贴敷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观察便秘属盆底失弛缓综合征者34例。结果采用芍药甘草汤穴位贴敷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治疗前后便秘临床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芍药甘草汤穴位贴敷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何新立  刘佃温 《光明中医》2011,26(3):536-537
目的 观察长强穴挂线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引起便秘的疗效.方法 对49例患者采用长强穴挂线法治疗.结果 治愈44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结论 长强穴挂线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引起的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盆底功能障碍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底是指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而言,这些组织除执行对抗腹压和承托内脏的功能外,还在消化管和尿生殖管出口处构成复杂的纤维一肌性复合体,对分娩、排尿及排便运动做精细调节。盆底的主要功能一是支托盆腔脏器,二是控制排便,二者互有依赖。若支托功能不足则发生各种松弛下降类病变,可阻塞出口;若控制功能不足,可发生失禁,但控制功能过强,亦可阻塞出口。故从便秘的角度分,可将其分为盆底松弛综合征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二者以往统称为出口梗阻综合征。目前归类于盆底功能障碍的疾病有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或外脱垂、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疝、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等。现将该类疾病的辨证施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余苏萍  哈楠林 《新中医》2003,35(2):30-31
目的:观察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味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用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0例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1);2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肛和排便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括约肌功能长度显著缩短(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所滞血亏是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形成的主要病机,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味能明显改善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4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肛门直肠压力及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8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肛门直肠压力各项指标、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肛门直肠压力各项指标、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提高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肛门直肠压力与血清胃肠激素的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FOOC)答疗效和途径。方法:对181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在术前已明确具体病因,行微创手术、硬化剂注射及使用肛管扩张器、口服六味安消胶囊等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结果:治愈179例,有效1例,无效1例。结论: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在术前行肛门直肠测压、排粪造影和胃肠通过时间测定,可以明确该型便秘的具体原因。将该型便秘分为两类:一是盆底松弛性(包括直肠内套叠或直肠粘膜脱垂、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综合征),二是盆底痉挛性(包括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盆底痉挛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手术方式固定,疗效确切,创伤小,远期效果明显,其与单纯西医手术对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肺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便秘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肛门括约肌静息压(resting anal sphinct...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疗效。方法:对90例患者采用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刺,第1组:天枢、气海、上巨虚等;第2组:中髎、下髎、大肠俞等;中髎、下髎、天枢、上巨虚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通过便秘患者日记观察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便意感和评估生活质量问卷评分(PAC-QOL),以了解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便意感和生活质量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总有效率为67.7%(61/90);不同动力学机制慢性功能性便秘针刺疗效不同,结肠慢传输型优于盆底失弛缓型(P0.05),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优于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均P0.05)。有效随访52例,治疗后1个月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20例;治疗后3个月痊愈3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28例。结论:针刺治疗具有明确病因病位和分类诊断的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但不同动力学机制CFC疗效有差异。对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便秘,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刺激八髎穴联合长强穴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便秘临床各症状(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腹胀、排便频率情况)及肛管直肠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40/45),对照组为71.1%(3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后便秘临床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肛管直肠动力学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失弛缓型便秘疗效好,更有利于恢复肛门直肠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便秘在《伤寒论》中,有“脾约”、“阳结”、“阴结”之称,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而言。随着便秘研究的深入,及各种检查项目的完善,现代医学将便秘分为结肠性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混合性便秘三类。其中,出口梗阻性便秘是指在排便时,由于肛门及直肠形态改变,而产生排便困难的一种病症,常见有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盆底肌失迟缓综合征等疾病。现就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辨证治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生物反馈训练结合针灸治疗与单纯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生物反馈训练结合针灸组(治疗组)和单纯生物反馈训练组(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主观感觉症状改善情况更好。治疗后6个月,2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反馈训练结合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主观感觉症状,且无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盆底病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引起的慢性便秘是由于盆底结构解剖异常,进而发生功能障碍,以至于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或慢传输型便秘的疾病。本研究从经筋理论及以此衍生的针灸刺法方面,结合盆底部解剖结构和传统经络学说,阐述盆底部经筋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引起的慢性便秘的关系,探究并提出运用“经筋刺法”通过刺激盆底肌群、增强肌肉力量等论刺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引起的慢性便秘的价值,以期为针灸治疗盆底病引起的慢性便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