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家庭训练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家庭训练,通过训练前后肛门指诊、慢性便秘严重度评分(CSS)的比较,以观察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家庭训练疗效。结果训练后患者肛管张力明显降低,模拟排便时肛直角变大或变化不明显,CSS评分较训练前降低,训练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家庭训练对于改善便秘症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病因复杂,病情顽固,治疗棘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中20%的人受到便秘的困扰。美国人每年用于泻药的花费就高达10亿美金[1]。我国北京地区的调查表明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60岁以上的老年人便秘发病率高达11.5%。盆底失弛缓所致便[2]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生物反馈训练结合针灸治疗与单纯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生物反馈训练结合针灸组(治疗组)和单纯生物反馈训练组(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主观感觉症状改善情况更好。治疗后6个月,2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反馈训练结合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主观感觉症状,且无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挂线疗法在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对挂线疗法治疗机理、应用方法、技术特点等的深入研究,其适应范围日益扩大。笔者谈谈该法在盆底失弛缓综合征(anismus)所致便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5.
何新立  刘佃温 《光明中医》2011,26(3):536-537
目的 观察长强穴挂线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引起便秘的疗效.方法 对49例患者采用长强穴挂线法治疗.结果 治愈44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结论 长强穴挂线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引起的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凯格尔训练与排便训练两种生物反馈模式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凯格尔训练模式,对照组采用排便训练模式.两组均连续治疗一个月后,观察各自的临床疗效、便秘症状严重程度积分情况及生活质量积分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前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多选用足阳明经穴,足太阳经穴(特别是中髎、下髎)未能引起重视,但深刺中髎、下髎穴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中确有较好的疗效。然而,深刺中髎、下髎穴实际临床操作上存在难度。现就通过应用此法治疗的典型病例2例进行穴位的取法、针具的选择、针刺操作、安全深度及针感等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8.
针药结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引起便秘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少光  李光  施浩  张华生 《新中医》2004,36(9):45-46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引起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患者采用针药结合方法治疗。电针主穴:天枢、上巨虚、支沟;口服中药熟地白术汤(熟地黄、白术、肉苁蓉)。结果:痊愈6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痊愈率为80.26%,总有效率为97.37%。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引起便秘疗效肯定,尤适用于脾肾虚弱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联合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60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予以生物反馈联合针刺治疗的治疗组(n=30)及单纯生物反馈治疗的对照组(n=30),分别给予两个疗程治疗,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肛管压力测定评估,与治疗前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患者各症状评分: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排便费力感、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等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症状总积分治疗组(5.10±1.6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10±1.65)分(P<0.05);治疗组肛管压力测定各数值改善也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肺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便秘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肛门括约肌静息压(resting anal sphinct...  相似文献   

11.
余苏萍  哈楠林 《新中医》2003,35(2):30-31
目的:观察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味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用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0例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1);2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肛和排便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括约肌功能长度显著缩短(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所滞血亏是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形成的主要病机,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味能明显改善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固怡情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予中药"健固怡情汤"颗粒剂口服,同时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方案。2组患者均治疗20d后比较便秘临床症状评分、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分改变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及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粪便性状、排便间隔时间和Glazer盆底肌电测试前基线均值、持续收缩变异系数、耐久收缩变异系数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健固怡情汤联合生物反馈可改善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症状,提高盆底肌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陆红健 《环球中医药》2013,(Z1):219-220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失迟缓致便秘临床疗效。方法 48例盆底失弛缓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手术挂线法,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法,观察治疗前后排便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粪便较治疗前明显易于排出(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总有效率79.2%,并发症发生率为25%。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一种可行的方法,在临床值得推广。医护人员在对盆底失迟缓致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时,要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对患者饮食、运动的健康指导,及训练配合予巩固是生物反馈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观察旨在探讨中医针灸与生物反馈疗法在治疗临床盆底弛缓型便秘上的应用,为中医针灸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自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内外科及肛肠科门诊中被诊断为盆底弛缓型便秘的患者共60例,按其挂号的单复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2 ± 7....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刺激八髎穴联合长强穴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便秘临床各症状(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腹胀、排便频率情况)及肛管直肠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40/45),对照组为71.1%(3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后便秘临床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肛管直肠动力学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失弛缓型便秘疗效好,更有利于恢复肛门直肠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穴位贴敷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观察便秘属盆底失弛缓综合征者34例。结果采用芍药甘草汤穴位贴敷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治疗前后便秘临床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芍药甘草汤穴位贴敷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扈小健  李易蓉 《新中医》2023,55(17):62-66
目的:观察加味枳术汤联合埋线及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UPF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气虚型UPF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生物反馈治疗仪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枳术汤联合埋线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肛门直肠压力和盆底肌电信号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排便费力感、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评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排便费力感、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评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排便感觉阈值较治疗前下降,最大耐受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排便感觉阈值低于对照组,最大耐受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盆底肌电活力值、最大峰值、功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8.
<正>"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厚,致使盆底出口处梗阻为特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1],是顽固性便秘的原因之一。"目前单纯耻骨直肠肌切断或切除疗法,远期疗效都不理想"[2],据我们的观察,多半是因为忽略了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多合并内括约肌(肥厚)失弛缓的病因,因为长期的便秘使内括约肌受到的刺激减弱,长期处于痉挛状态而逐渐增生肥厚。因此,我们在做耻骨直肠肌手术时,对合并内括约肌失弛缓的患  相似文献   

19.
贲门失弛缓症是以食管蠕动功能丧失和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松弛或松弛不完全为特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是除食管癌外常见的需要外科治疗的食管疾病。在我国缺乏该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 ,该病的发生率在十万分之一左右[1] ,以 5 0岁以下的青壮年居多。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食管体部蠕动消失和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松弛或松弛不完全 ,神经解剖学资料证明 ,食管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退行性变。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较容易 ,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呕吐隔夜宿食和体质量下降。X线钡餐检查和食管测压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目…  相似文献   

20.
曹东方 《四川中医》2003,21(4):78-78
黄×× ,男 ,干部 ,35岁 ,2 0 0 1年 12月 10日就诊。患者平素性格内向 ,半年前偶感胸部梗塞不适 ,进食后症状更为明显 ,未予治疗 ,症状进行性加重 ,食入即吐 ,无法进食 ,形体逐渐消瘦 ,失眠健忘。X线检查 :食道下段贲门段良性狭窄。诊断为 :贲门失弛缓症。经中西医治疗病情有增无减 ,经人介绍前来我科求治。查 :精神萎靡 ,面色萎黄 ,消瘦 ,舌淡 ,苔白 ,脉弦细。辨证 :肝失疏泄 ,胃失和降。治则 :疏肝理气 ,和胃降逆。取穴 :(1)天突、内关、膻中、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2 )膈俞、脾俞、胃俞。以 10天为 1个疗程 ,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前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