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头痛的中医诊治是在明确病因、病机的基础上,首先要辨明外感内伤,其次在此之上辨清各证,对证施药.对器质性头痛,如脑肿瘤、脑出血、急性脑外伤等引起的头痛,西医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于非器质性慢性头痛,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等,中医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刘楠  王苏  董艳娟  贺欣 《河北医学》2011,17(4):539-541
头痛是一个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其中血管神经性头痛是头痛的一种常见临床分型,目前临床常治疗方法较多,西医多采用镇痛等对症治疗,中医治以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瘟疫论》是我国第一部讨论瘟疫类疾病的专著。一般医家都将瘟疫类疾病归于温热疾病的范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新发现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中医历代文献无此记载,但从其具有传染性和主要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甚或出现呼吸急促等来分析,可归入中医"温病"、"瘟疫"范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头痛症状的临床观察探析。方法将252例2013年4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52例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并且观察患者出现头痛种类的区别。结果经观察,252例患者在经过临床的治疗以及诊断之后,可以发现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头痛症状引发的临床表现为呕吐、头晕、视线模糊、四肢抽搐等,而患者的头痛症状种类也分为了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其他头痛。结论在神经内科的头痛患者临床治疗中,经过观察可以了解到患者出现头痛的大多数原因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以及其他头痛,同时也需要注意在此类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临床表现,对呕吐、头晕、视线模糊以及四肢抽搐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帮助患者减少头痛带来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临床常见血管性头痛多属中医内伤头痛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头痛既是中医的病名之一,又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出现在多种疾病之中。从中医角度看,凡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起以头痛为主证的病症均可称为头痛。  相似文献   

7.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制,症状是病机的外在表征,证候则是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及其所蕴含病机的统一体。中医辨证诊断的本质是通过症状集合这一疾病的外在表现,推测和判断内隐的病机。"症状群落"概念,是指在同一病证中出现,具有共同病理机制,常相伴而生的几个症状共同组成的症状集合。症状群落具有生态特征,是内在病理机制的外部表征,几个症状群落共同构成具体证候的临床表现。疾病在一个阶段出现的若干症可以分别组合成若干个具有共同中医病理机制的症状群落,一种病机往往与某几个症状群落相联系。症状群落有更强的诊断指向性,对提高中医辨证诊断水平有积极影响,掌握并且熟练运用症状群落理论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辨证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正感冒大多数是由于外感风寒,风邪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或由于正气不足所引起。症状表现以头痛、鼻塞、流涕、恶风、发热等为其特征,四时皆有,中医谓之"伤风"或"感冒",若流行较广,则称之为"时行感冒"[1]。小儿具有"肺常不足"的病理特点,小儿比成人更易出现肺系疾病,小儿感冒在临床上也更为常见。加  相似文献   

9.
感冒大多数是由于外感风寒,风邪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或由于正气不足所引起。症状表现以头痛、鼻塞、流涕、恶风、发热等为其特征,四时皆有,中医谓之"伤风"或"感冒",若流行较广,则称之为"时行感冒"[1]。小儿具有"肺常不足"的病理特点,小儿比成人更易出现肺系疾病,小儿感冒在临床上也更为常见。加  相似文献   

10.
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病位相同、病因同源、病机吻合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的法则。中医治病的法则,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差异。异病可以同治,关键在于辨识不同疾病有无共同的病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异病同治"作为中医最基本的治疗原则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故从"异病同治"出发,探讨天麻钩藤饮在治疗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在内、外、妇、儿科、中均可以出现.中医认为头痛是由于感受外邪,或内伤杂病而引起单侧,或整个头颅疼痛.笔者结合古代文献与临床实践,试对头痛的病因病机、用药要点作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的效果。方法择取近年来收治的68例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接受西药治疗的34例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34例头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所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头痛患者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头痛患者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82.4%),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痛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使临床症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大大减小,应用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经中医治疗的头痛患者发生复发的可能性比较小,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痰浊头痛发病时,患自觉头痛昏蒙,肢体沉重,胸胁满闷,恶心呕吐,伴有失眠多梦,身倦乏力等。近年来,笔运用中医健脾化痰补血法治疗此症68例,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搏动性、原发性的头痛病,多一侧起病,重者可致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是目前治疗的一大难点。中医治疗偏头痛既可以改善疾病的症状,还可以祛除疾病的根源,具有多目标、多途径的特点。通过对治疗偏头痛的古今医案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医治疗主要采取祛瘀、平肝阳、补虚三种治疗策略。其中化瘀方中大多含有川芎,发现川芎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镇静,镇痛,清除氧自由基,同时也发现含有川芎的药对居于偏头痛治疗使用药对之首。川芎是临床上治疗头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用药频率最高的单味中药之一。该文对川芎治疗偏头痛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川芎临床治疗和预防偏头痛提供理论科学依据。并对川芎的有效成分现代研究进行归纳梳理。结果发现川芎治疗偏头痛的药理机制包括抑制氧自由基活性,减轻炎症反应;抗神经元凋亡,保护脑神经;调节神经递质,降低痛阈值;抗血小板聚集;调肠道菌群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接收的16例偏头痛患者,对其进行中医内科治疗,命名为中医治疗组,另外选取16例偏头痛患者,对其进行普通治疗,命名为普通治疗组,随后对比两组患者头痛症状的消失概率,并在此基础上判断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头痛症状的消失概率大于常规治疗组,说明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级医院可以在治疗偏头痛的过程中加强对中医内科治疗方式的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6.
头痛是临床各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学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进行研究.历代医家对头痛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治疗头痛的方剂可以直接体现医家们治疗头痛经验,为此,本研究拟据清代医家治疗头痛的方剂来探索清代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典籍中检索没有发现"大肠癌"这一疾病的名称,从大肠癌患者的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来看,可以将大肠癌纳入中医"滞下"、"积聚"、"便血"、"脏毒"、"肠积"、"下痢"、"锁肛痔"等范畴。本文主要分析国家名老中医符中柱教授治疗大肠癌的学术思想,总结其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8.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以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在临床上根据头痛的性质分为:阴虚阳亢型头痛、瘀血阻络型头痛、肝气上逆型头痛、痰浊上蒙型、气血亏虚型头痛,根据不同的证型特点,加以辩证治疗.  相似文献   

19.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既可以独立为一种疾病,又可以各种散见的症状伴随于其他各系统的疾病之中。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时可以出现全身各系统的症状,这些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我们不能通过一种西药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带来的诸多症状,但我们可以应用中医辨证理论把出现于同一患者身上的许多症状归结为一种中医证型,辨证论治,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研究神经内科头痛症状临床结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神经内科所医治头痛症状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结果发现,200例头痛症状患者中,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患者居多,和其他头痛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且头痛症状临床表现中呕吐、头晕患者居多,和其他临床表现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头痛症状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对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引起高度重视,加深对此类头痛类型的了解,深入研究其病因、临床特点等各方面内容,从而提高对头痛症状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