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目的:探讨2007-2011年大连地区大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大肠癌的早期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993例初次就诊大肠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相关诊治及预后.结果:993例大肠癌患者发病平均年龄66.7岁,男女比例为1.19∶1.直肠是大肠癌常见部位(42.8%),女性右半结肠癌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患者初诊时Ducks分期B、C、D期共占95.3%.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69.3%),其最常见的合并疾病是大肠息肉.O型血患者占34.3%、B型血占27.3%.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是外科手术(82.5%),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肝脏(42.4%),复发最常发生在术后18mo内(76.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联合检测率(60%)优于单一指标的检测.结论:大连地区大肠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9岁,就诊时多为临床中晚期,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合并疾病是大肠息肉,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外科手术治疗仍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5年间有中低分化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低分化腺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156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15年间行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患者,分析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5年来共行结肠镜检21853例,确诊的大肠癌共1561例,检出率为7.10,平均发病年龄52岁,男女比例为1.4:1。直肠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位,占43.4%;左半结肠癌多于右半结肠癌(30.5%比26.1%,P〈0.05);〈30岁的患者直肠癌比例最高(57.5%),随年龄增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癌构成比增多,而直肠癌减少。高、中分化腺癌是大肠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占83.6%;黏液癌女性多于男性,其他病理类型男性多见。随年龄增加,高中分化的大肠癌增多,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减少。比较每5年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现,自1990至1999年大肠癌的标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但近5年呈下降趋势;直肠癌构成比增加,左半结肠癌构成比减少;高、中分化型大肠癌增加(80.0%增至85.6%,P〈0.05),低分化腺癌减少(13.9%降至8.8%,P〈0.05)。结论南昌地区大肠癌检出率较低,其中直肠癌检出率较低;随年龄增加,左半结肠癌增多。近年来,大肠癌的检出率减少,直肠癌增加,左半结肠癌减少;高中分化型大肠癌增加,低分化腺癌减少。  相似文献   

3.
青年女性大肠癌61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青年女性大肠癌的发病、病理规律及误诊原因.方法选择本院自1981-01/1995-12间收治的经手术和(或)纤维结肠镜检,并经病理证实的青年女性大肠癌共61例.对其进行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肿块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期、误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61例平均年龄25.7岁,20岁以下6例,21岁~25岁18例,26岁~30岁37例.临床症状为血便和粘液血便25例,腹痛17例,大便习惯改变12例,其他7例.从初发症状到确诊平均时间为7.5mo.发生部位为直肠31例,乙状结肠3例,降结肠2例,结肠脾曲1例,结肠肝曲3例,升结肠21例组织学类型腺癌33例,粘液癌12例,粘液腺癌9例,未分化癌7例,其中年龄越小,未分化癌发生率越高.Dukes分期Ⅰ期7例,Ⅱ期20例,Ⅲ期19例,Ⅳ期15例.误诊率为80.3%,平均误诊时间为8.6mo.误诊慢性菌痢、肠炎、痔疮为最多.结论青年女性大肠癌患病率较男性多,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肿瘤分布以直肠和升结肠为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内镜下的表现、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04/2003—05,总计1991例结肠镜结果,经结肠镜及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病人有225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老年组)121例,平均年龄69.3岁,对其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进行分析,并与非老年组(<60岁)作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发病平均年龄为56.2岁,其中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率占同期受检人数6.08%,60岁以下大肠癌的发病率占5.22%,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率高于非老年人。临床以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肠梗阻为主要表现,老年组大便隐血、贫血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其中直、乙状结肠癌占80.2%。内镜下以肿块型最多见,64例(52.9%),溃疡型42例(347%),浸润型15例(12.4%)。结论 老年人大肠癌发生率在增高,可能与饮食质量提高,寿命延长,老年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增加有关。本组资料以低位大肠癌多见占80.2%,病理特点为腺癌分化良好者多,高恶性度者少,因此,老年人大肠癌的预后较好。对便血的老年人应常规先行直肠指诊,同时进行大肠镜检查及活检是很必要的,可大大提高大肠癌的早期检出率,改善大肠癌的预后,降低病死率。老年人应列为大肠癌筛选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内镜下表现、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00~2007年间,总计18041例结肠镜检查结果,经结肠镜及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有811例,其中老年组(≥60岁)565例,中位年龄73.19岁,复习内镜下表现,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与非老年组(〈60岁)作对比分析。结果大肠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以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为主要症状,老年组贫血和便秘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而腹痛和便血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内镜下老年人大肠癌以肿块型最多见,直肠和乙状结肠仍是好发部位,老年组病例大肠癌的发生率为34.05%,高于非老年组。老年人大肠癌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预后较好。早期癌预后好,同时癌预后差。结论老年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对临床疑诊大肠癌者,应尽早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早期诊断老年人大肠癌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幼年性息肉的临床特点以及内镜下切除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宏力医院2007年12月至2018年6月经内镜切除及病理证实为幼年性息肉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均因大便带血就诊。14岁以下79例,占91. 9%,平均年龄4. 3岁。86例患者共切除92枚息肉,其中单发息肉80人,占93. 0%;直肠息肉61枚,占66. 3%,乙状结肠息肉28枚,占30. 4%。92枚息肉均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无一例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幼年性息肉好发于学龄前儿童,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大便带血,发病部位多为直肠,其次乙状结肠,且多为单发息肉; EMR是治疗幼年性息肉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老年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索老年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17例老年人大肠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大肠癌占老年大肠肿瘤的55.45%,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绒毛状腺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粘液腺癌和粘液细胞癌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老年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明显浅于对照组(P<0.05),而其转移率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老年大肠癌的好发部位与其他年龄有所不同,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回盲部、降结肠、肝曲、升结肠、横结肠和脾曲。结论老年大肠癌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老年大肠癌的组织类型与其他年龄有所不同,且老年大肠癌的局部侵袭力低于其他年龄。老年大肠癌发生部位与其他年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1949年~1996年国内正式发表的儿童大肠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共58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7月龄~15岁.①儿童大肠癌在全部大肠癌中的比例约为041%~077%;②主要发生于右半结肠、横结肠及直肠,分别为431%和414%;③容易误诊,误诊率高达769%;④病理类型以粘液腺癌为主,占708%;⑤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为655%,远较成人低;⑥预后差,2年生存率为548%,无5年生存者;⑦病因不明,与种族及家族倾向关系亦不清楚;⑧目前尚缺乏成熟的综合治疗措施与经验.结论中国儿童大肠癌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大肠癌的基本形态、病变部位、年龄分布、病理类型及内镜诊断要点。方法 对13年来经内镜诊断的大肠癌209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早期癌6例,进展期癌203例。病变部位:脾曲以下占68.9%、横结肠3.9%、肝曲以上23.0%。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2.5岁,40岁以下23.4%,40-70岁67.9%,70岁以上8.7%。组织学以腺癌居多数。结论 内镜仍是目前准确诊断大肠癌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右半大肠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大肠癌发病高峰年龄在40~70岁,且在这一年龄段中呈均匀分布。组织学类型以腺癌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0.
广东地区大肠癌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大肠癌临床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总结分析广东五家医院1990年至2004年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6501例资料。结果6501例大肠癌患者中位年龄59岁,好发年龄为61~70岁。青年大肠癌的比例从7.1%下降到3.5%。男:女为1.47:1,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男女比例逐渐上升,于60岁左右达高峰后下降,呈一单峰曲线。在直肠癌与结肠癌比例为1、1:1,其中降结肠以上占27.6%,但随年龄增长和年份推移,直肠癌逐渐减少,而右半结肠癌逐渐增加。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为主,占76.0%。住院患者Dukes分期多为中晚期,进展期癌(Dukes B、C、D期)共占93.9%。结论广东地区大肠癌发病高峰年龄已接近西方国家;青年大肠癌比例下降;男女比例随年龄增长呈先升后降趋势;直肠癌比例逐渐减少,右半结肠癌比例逐渐增加,发病部位右移提示应重视全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5  
为探讨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区分布特点,分析南方医院20年间病理确诊的1135例大肠癌病例和近十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资料。结果示青年大肠癌发病率3.5%~22.7%不等,对近二十年来不同时期大肠癌发病情况调查表明,青年大肠癌占同期大肠癌的比例已明显下降。青年大肠癌以直肠为多(48%~63%),右半结肠癌较之同期大肠癌为多。病程多在三个月内,临床症状无特征性,误诊率高达77.8%~85.7%。青年大肠癌分化程度较低,分化良好者32%~64%,五年生存率为25.8%~40.3%之间。本文结果有助于对我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的了解,和指导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大肠癌临床发病特点及青年人和老年人大肠癌病例特点比较。方法分析我院近6年大肠癌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比较青年组、老年组大肠癌临床病理上的差异。结果男、女性别比为1.46∶1,平均发病年龄(62.7±12.6)岁。血便、腹痛、贫血是主要临床表现。青年组腹痛发生频率高于老年(χ^2=4.20,P〈0.05),贫血发生频率低于老年组(χ^2=9.03,P〈0.05)。直肠为好发部位(占50.3%)。组织学类型主要为高、中分化腺癌,占75.3%。青年组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比例高于老年组(χ^2=5.66,P〈0.05)。根据Dukes分期,B、C和D 3期共占90.5%。青年组C、D期高于老年组(χ^2=8.93,P〈0.01)。结论大肠癌的发病率上升;青年患者腹痛多见,恶性程度高,分期晚。老年患者贫血多见,癌肿分化好。提高对青年人大肠癌的认识,对疑似病例及早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的发病特点,达到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的目的。方法检索我院2000年至今的原发性大肠癌病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共检索到大肠癌患者1308例,按不同年龄段分为:青年组,年龄≤40岁,66例(5.0%);中年组,年龄41~70岁,805例(61.5%),随机抽取86例;老年组,年龄≥71岁,437例(33.4%),随机抽取76例。分别比较三组间基本情况、临床表现、肿瘤好发部位、病理特点及就诊特点等。结果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男性比例分别为48.5%、60.5%、65.8%(X^2=4.34,P=0.04);首发症状均为腹痛、便血及大便习惯改变等;确诊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20、68、65d;确诊时晚期病例分别占50.0%、41.2%及28.6%(X^2=6.36,P=0.04),但分析首诊方式及误诊率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三组合并大肠息肉的比例依次为53.8%、78.6%及87.3%(X^2=14.2,P=0.00)。青年组左半结肠癌占83.8%,高于中年组(67.4%)及老年组(64.9%)(X^2=7.38,P=0.03);青年组直肠癌病例占48.5%,也高于中年组(24.1%)及老年组(26.6%)(X^2=12.1,P=0.00);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病理类型均以腺癌为主,青年组黏液腺癌(X^2=16.2,P=0.04)及低分化肿瘤比例高(X^2=6.29,P=0.04)。结论不同年龄阶段大肠癌发病有其特点。青年发病确诊时间长,左半结肠癌占优势,确诊时晚期病例比例高,病理类型低分化多见,提示预后不良。老年人大肠癌男性患者比例增多,肿瘤好发部位向近端移位,合并大肠息肉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诊断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诊断的75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中以65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及粪便性状改变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右半结肠癌女性发病例数高于男性,左半结肠癌中男性发病例数高于女性,右半结肠癌组大便潜血阳性率及贫血发生率高于左半结肠癌组。血清CEA阳性率高于CA19-9、CA125,病理类型以中分化腺癌最多见,TNM分期以T4期最多。[结论]大肠癌老年女性发病率有增多倾向,不明原因的贫血、便潜血阳性是大肠癌报警症状,血清CEA在大肠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因素的探讨——附245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回顾性的总结分析了我院245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内镜诊断和病理特点,旨在探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临床资料我院1978年~1996年间进行肠镜检查6807例,检出息肉629例,检出率9.24%。其中腺瘤性息肉245例,检出率3.60%。245例腺癌性息肉中,男167例,女78例。男女之比2.14:1。年龄8~81岁,平均44S岁。临床表现以便血或粘液血便为主,占53.88%(132例)。息肉分布:直肠102例(4。63%),乙状结肠79例(3.24%),降结肠19例(.76%),横结肠20例(.16%),升结肠及盲肠17例(.9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中年大肠恶性肿瘤患者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69例青中年、113例老年大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肠镜特征、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并进行比较。结果青中年患者中以便血为首发症状者占52.6%,病变位于直肠者占68.0%。肠镜表现以溃疡型为主(50.9%),而老年组以肿块型为主(P〈0.01)。分化不良的大肠癌患者在青中年组为56.8%,而老年组为38.9%(P〈0.01)。青中年组大肠癌DukesC+D期占78.4%,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82例患者中发现大肠癌267例,类癌4例,淋巴瘤11例。大肠癌、类癌、淋巴瘤的肠镜下表现、病理特征各不相同。结论大肠恶性肿瘤以直肠为最好发部位,但右半结肠肿瘤并不少见。青中年人大肠恶性肿瘤的特征与老年人不同,肠镜下表现以溃疡型多见,具有病理分化程度低、Dukes分期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是最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和发病年龄有逐渐提高和提前的趋势。我国大肠癌的发病年龄比欧美等西方国家有明显提前。本组病例为1991年至2002年3月我院经大肠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283例,其中35岁以下(包括35岁)的青年大肠癌21例,我们就其中青年大肠癌的临床症状、镜下形态,病理资料等进行分析,以探讨青年大肠癌的某些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8.
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间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研究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各种临床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1975/1999年间手术治疗的大肠癌1374例,对全部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建立ACCESS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逐个分析年龄、浸润深度、侵犯肠管周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生长方式、肿瘤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统计方法采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结果小于30岁年龄组大肠癌浸润肠管周径较其他年龄组高,其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分别为22.7%(17/75),14.7%(11/75),较其他年龄组均多(P=0.000 χ2=72.22);与肿瘤浸润肠管周径有关的因素有肿瘤浸润肠壁深度(P=0.000 χ2=353.58),肿瘤生长方式(P=0.000χ2=155.35),肿瘤分化程度(P=0.035 χ2=13.53)肿瘤病理类型(P=0.000 χ2=31.64),肿瘤部位(P=0.000χ2=44.73);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浸润至浆膜层的比例为81.6%(120/147)和86.36%(19/22)显著高于腺癌组67.7%(574/848);分化程度低的肿瘤及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其浸润肠壁的深度增高;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浸润到肠壁外的比例分别为要较其他组低(P=0.000 χ2=36.96).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癌中粘液腺癌所占比例均较乙状结肠及直肠高(P=0.000χ2=83.55),其中横结肠癌中粘液腺癌所占比例高达38.5%(40/104).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癌中浸润性生长者分别为55.8%(191/342),62.5%(226/361),68.9%(59/8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02 χ2=21.48).结论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可能以单一的某种因素作为判断其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临床上需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才能对病情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0岁.因便中带血3 d,肠镜发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息肉,病理提示管状腺瘤伴低级上皮内瘤变,于2006年11月1日入院.  相似文献   

20.
青年人大肠癌13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 ,但近几年发病年龄明显提前 ,且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 ,1996年 1月~ 1999年6月 ,我们曾收治 13例青年人大肠癌 ,均被误诊。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3例大肠癌患者中 ,男 10例 ,女 3例 ;年龄 2 1~ 30岁 ,平均 2 7岁 ;病程 2~ 2 0个月 ,平均病程 6个月。血便 13例 ,腹痛 8例 ,排便习惯改变 10例 ,里急后重 6例 ,消瘦 5例。 Hb<10 0 g/ L 7例。 1例有家族息肉病变史。 1例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史 5年。肿瘤部位 :直肠 6例 ,乙状结肠 3例 ,升结肠 1例 ,降结肠 2例 ,横结肠 1例。病理特点 :粘液腺癌 5例 ,腺癌 4例 ,未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