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型探头内镜超声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型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微型探头内镜超声观察2003-02~2004-06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诊治的91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明确其来源的层次、病变位置,并分析结果。结果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以平滑肌瘤最为多见,共57例,病变部位以食管最多;其它依次是囊肿14例、血管病变9例、脂肪瘤5例、异位胰腺4例和恶性间质瘤2例。恶性病变及部分良性病变获组织学证实。结论微型探头内镜超声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能较好地提示病变性质,是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内镜超声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内镜超声检查能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及邻近脏器和组织。它不但能够鉴别壁内病变和壁外压迫,还能明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及性质。现总结我院超声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EUS在指导上消化道SMT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入组的SMT患者,根据内镜下超声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内镜对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通过分析病变切除的完整性、术后并发症,探讨EUS在上消化道SMT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及安全性、有效性。结果 1.191例SMT,EMR组80例,完整切除率96.25%;ESE组49例,完整切除率93.87%;ESD(24例)、STER(9例)、EFR(16例)及外科(13例)均100%完整切除;ESD组出血2例,ESE与STER分别出现穿孔5例与3例;EFR组穿孔16例,为主动性,出现穿孔给予钛夹闭合创口,没有1例转外科情况,术后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2.EUS诊断SMT性质准确率为83.77%(160/191),与术后病理一致性好(kappa=0.586)。结论 EUS对SM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可以为SMT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且内镜下切除SMT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内镜超声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32  
目的 评价内镜超声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内镜检查中怀疑黏膜下肿瘤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根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及性质决定治疗方案,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术、高频电切术及硬化治疗.结果 73例良性间质瘤起源于黏膜肌层,7例直肠类癌位于黏膜固有层;脂肪瘤13例、异位胰腺17例、胃底静脉曲张5例、囊肿6例起源于黏膜下层;95例良性间质瘤及21例恶性间质瘤起源于固有肌层,1例类癌侵及固有肌层.61例源于黏膜肌层及8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良性间质瘤、8例脂肪瘤、8例异位胰腺及7例类癌经内镜切除,4例囊肿行内镜下穿刺治疗;33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良性间质瘤、18例恶性间质瘤、2例脂肪瘤、2例异位胰腺及1例类癌经手术切除.病理符合率为97.97%.结论 超声内镜能够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对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微探头超声(MPS)能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较准确的定位,并初步定性诊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可完整切除病变,目前MPS指导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研究少见。目的:评价MPS指导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胃镜检查发现的89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行MPS检查,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率。然后采用ESD切除病变,分析手术情况。结果: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以平滑肌瘤和间质瘤为主,MP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总体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胃镜(83.1%对51.7%,P〈0.05)。82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平均直径为12.6mm,平均手术时间28.2min,ESD完整切除率100%;5例病变位于固有肌层,平均直径为13.8mm,平均手术时间48.5min,ESD完整切除率71.4%,其余2例固有肌层病变因难以控制的出血和黏连而行外科手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MPS可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应作为内镜下治疗的术前常规检查。MPS引导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应用微型探头超声内镜(MPS)对30例癌病人进行检查,结果显示:MPS能对局限于粘膜层抑或粘膜下层的早期癌做出准确诊断,对于进展期癌,癌肿浸润深度诊断准确率为81.5%,食管邻近的纵隔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77.8%,并能准确诊断有无胸主动脉等纵隔重要脏器受景,可成为手术可切除预测和预后估计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指导内镜下微创治疗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82例,根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大小及性质分别选择不同的内镜治疗方案,内镜治疗包括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皮圈套扎术等。标本行常规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术后定期内镜随访。结果26例超声判断起源于黏膜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行高频电凝电切术;17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坦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38例起源于固有肌层和1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行皮圈套扎术。内镜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91.4%。术后1例出血,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79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能够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超声内镜为内镜微创治疗选择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适应证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内镜治疗是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在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下采用EMR治疗直径0.5~3.5cm的胃肠道肿瘤30例,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切除组织全部送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EMR治疗成功率93.3%,瘤性病变完全切除率95.2%,癌性病变完全切除率85.7%,无一例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13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的EMR治疗早期细小消化道肿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直径〈3cm的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直径〈3em的黏膜下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患者经黏膜下肿块剜出术切除病灶,手术后有确切病理诊断;患者在术前曾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共纳入54例患者,病灶平均大小为(1.06±0.58)cm。黏膜下肿块剜出术的治愈率达82.9%。超声内镜对此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为74.1%(40/54);共有14例病例误诊,其中异位胰腺最常见。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直径〈3cm的黏膜下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异位胰腺是最易误诊的病变,黏膜下肿块剜出术可能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小病变的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微型探头超声内镜(MPS)对30例癌病人进行检查,结果显示:MPS 能对局限于粘膜层抑或粘膜下层的早期癌做出准确诊断。对于进展期癌,癌肿浸润深度诊断准确率为81.5%,食管邻近的纵隔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77.8%,并能准确诊断有无胸主动脉等纵隔重要脏器受累,可成为手术可切除预测和预后估计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探头内镜超声扫查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在管壁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武汉协和医院行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消化道隆起性病变316例,患者均行内镜下治疗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通过超声检查结果结合病理诊断明确病变的层次和性质。结果316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黏膜下病变198例,其中平滑肌瘤118例,间质瘤27例,脂肪瘤、囊肿各15例,乳头状瘤4例,神经内分泌瘤7例,异位胰腺9例,颗粒细胞瘤、神经鞘瘤和布氏腺瘤各1例。病变分布在整个消化道管壁,以起源于黏膜肌层最常见,有7例病变在小探头内镜超声下未明确层次。结论小探头内镜超声可以明确黏膜下病变在消化道中的分布,并对病变大小、层次起源提供高准确率的判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亦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objective of three-dimensional (3-D)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 is to recognize lesions stereoscopically. METHODS AND RESULTS: We investigated a total of 43 lesions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GI) tract by regenerating 3-D images in eight cases of oesophageal cancer, two cases of oesophageal submucosal tumour, two oesophageal varices, two cases of achalasia, 27 gastric cancers, one gastric carcinoid, and one duodenal submucosal tumour. Using a prototype system (Fujinon, Omiya, Japan), we reconstructed 3-D images from conventional EUS images taken by a thin ultrasound probe (Sonoprobe, SP-701, Fujinon) having a radial-linear scanning mode. The basic 3-D images could be obtained in a short period during EUS performe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thin-ultrasound probe. The acceptable quality level of the reconstructed 3-D images was 37% (57% in the oesophagus, 25% in the stomach and 100% in the duodenum). Deterioration of 3-D images was due to a wobbling of linear scanning mainly caused by peristalsis of the GI tract, cardiac impulses, and respiration. CONCLUSIONS: Our study has proved that the simple and speedy 3-D display system built using the existing linear-radial switchable probe is easily applicable to clinical cases.  相似文献   

13.
14.
超声内镜及经内镜超声小探头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E U S和 T E M P对食管癌的侵犯深度、周围转移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二种超声的优缺点。方法 对33 例确诊的食管癌,术前17 例行 E U S检查,16 例行 T E M P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E U S和 T E M P判断食管癌侵犯深度的正确率分别为82.4% 和 93.8% ( P> 0.05)。判断周围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64.7% 和56.3% ( P> 0.05),但 T E M P组假阴性率较高达 63.6% 。结论 两者对食管癌侵犯深度均有较高准确率, T E M P对小病灶及食管腔梗阻者更适合。  相似文献   

15.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结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类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EUS检查发现来源于黏膜下层、无固有肌层受累、无淋巴结转移、直径≤1.5cm、考虑为直肠类癌的21例直肠黏膜隆起病灶行ESD治疗。ESD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行EUS随访。[结果]21例均成功完成ESD,瘤体完整剥离,基底及边缘无残留;术中均无穿孔,术后创面少量出血5例,经内科治疗后痊愈;术后病检确诊为类癌,随访6~24个月,无一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EUS结合ESD治疗直径≤1.5cm、未侵犯固有肌层的直肠类癌安全有效,可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 STER)治疗上消化道多发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 SMT)的疗效和安全性, 收集了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台州市立医院以及上海东方医院的总计24例上消化道SMT病例(共56个SMT病灶)纳入回顾性观察, 主要分析治疗效果、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显示:19例(79.2%)通过一条隧道切除肿瘤, 5例(20.8%)通过两条隧道切除肿瘤;隧道长度3~12 cm, 平均6.2 cm;手术时间19~130 min, 平均55.6 min;肿瘤整块切除率为89.29%(50/56);住院时间2~7 d, 平均3.5 d;2例(8.3%)发生主要不良事件, 均为黏膜损伤, 用钛夹和自膨胀金属封闭支架治愈;随访6~64个月, 平均32.0个月, 随访期间无肿瘤残留或植入隧道, 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无死亡病例。由此可见, STER治疗上消化道多发SMT安全可行, 切除方法以单隧道为主要, 但对于相距较远的多个SMT则需要双隧道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