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肠脂肪瘤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方法:调阅病历、结肠镜、腹部CT、结肠钡剂造影图像、结肠镜活检病理切片、手术切除标本病例切片等资料.对我院1995-2010年病理确诊的6例结肠脂肪瘤病例的临床、内镜下、影像学表现、病理图片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行结肠钡剂造影,见结肠充盈缺损,诊断结肠癌;1例行腹部CT检查,诊断结肠息肉;6例均行结肠镜检查,均发现结肠黏膜下肿块;诊断结肠癌3例、结肠息肉2例、结肠脂肪瘤1例.6例患者中,仅1例术前获确诊.误诊率83.3%(5/6).误诊原因主要有:该病发病少,临床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瘤体表面因炎症、糜烂等,失去内镜下典型表现而酷似结肠癌;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结论:内镜检查时结肠脂肪瘤瘤体同一部位多次深挖活检应可做出正确诊断.治疗可根据情况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或行手术作肠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结肠脂肪瘤1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脂肪瘤12例诊治分析凌跃新,黄德骧本文报道中山医院外科1967年2月至1993年11月收治12例结肠脂肪瘤。本病术前诊断困难,其原因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外,主要是辅助检查的诊断率不高。本病治疗是行肠局部或部分切除术,有蒂的脂肪瘤可经纤维结肠镜切除...  相似文献   

3.
结肠黏膜假性脂肪瘤病是肠镜检查的少见并发症, 表现为全结肠散在分布的白色片状斑块, 呈"雪白征"。本文报道了1例在切除盲肠息肉过程中发生的结肠黏膜假性脂肪瘤病, 目前国内鲜见相关报道, 内镜医师应充分辨别此病, 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4.
结肠黏膜假性脂肪瘤病是肠镜检查的少见并发症,表现为全结肠散在分布的白色片状斑块,呈“雪白征”。本文报道了1例在切除盲肠息肉过程中发生的结肠黏膜假性脂肪瘤病,目前国内鲜见相关报道,内镜医师应充分辨别此病,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结肠钡剂检查是结肠X线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在进行结肠钡剂检查(包括传统法钡剂灌肠检查和结肠双对比法检查)时,肠道准备是相当重要的。良好的检查前肠道准备是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条件。过去临床上一般采用检查日早晨禁食加清洁灌肠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6.
肠道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庆  陈锦先  崔喆  王争  王平治 《胃肠病学》2004,9(3):158-160
背景:肠道脂肪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肠道良性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目的:分析肠道脂肪瘤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7例肠道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除1例患者无症状外。其余6例肠道脂肪瘤患者均以腹痛和(或)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6例行结肠镜等辅助检查者中。仅1例明确诊断。6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均痊愈,术后病理检查显示4例为黏膜下脂肪瘤,2例为肌壁间脂肪瘤。1例经结肠镜活检明确诊断者因无症状而定期随访。结论:影像学检查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肠道脂肪瘤的术前诊断,可根据肿瘤大小、有蒂或无蒂选择行经内镜电切术或局部肠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一种少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以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结肠黏膜内有很多吞噬有脂褐素样物质的巨噬细胞,可通过结肠镜检查而诊断。2001年3月至今,我院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结肠黑变病53例,其中31例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内镜高频电凝切除结肠脂肪瘤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飞  王义秋  王庄梅 《山东医药》2009,49(34):70-70
结肠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非上皮性良性结肠肿瘤,以往对本病认识不足,常造成诊疗困难。2001年4月-2008年10月,我院诊治结肠脂肪瘤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结肠壁脓肿病例临床少见,本文即回顾了一例升结肠壁脓肿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情况,以及肠镜、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及脓液引流等对症治疗后,诉右侧腹部闷痛不适感消失,又经肠镜及腹部CT复查,均显示好转。提示内科医师如再遇类似病情,应考虑结肠壁脓肿,并予对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结肠脂肪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结肠良性肿瘤中,脂肪瘤的发病仅次于息肉和腺瘤而居于第三位,由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肠镜检外观与结肠息肉、结肠腺瘤等疾病难以鉴别,并常因内镜活检取材深度达不到而确诊较为困难。现将我院近年来确诊的3例结肠脂肪瘤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1年2月至1997年2月经手术及大肠镜下电切除瘤体标本病理证实结肠脂肪瘤3例,资料见表1。例1肠镜下电切除治疗,例2因瘤体较大镜下电切困难行开腹手术切除治疗,例3因腹部包块行剖腹探查切除升结肠浆膜下肿块。此3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结肠脂肪瘤。讨论 1.病理特征:结肠脂肪…  相似文献   

11.
结肠癌的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克敏  钟喨 《胃肠病学》2001,6(4):235-237
结肠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已越来越多,但内镜检查和结肠双对比造影(DCBE)仍是目前的主要检查手段。 DCBE和结肠镜检查具很好的互补性。通常结肠镜在显示粘膜病变、检测微小的隆起和凹陷病灶,特别是小的扁平状病灶方面要优于DCBE。另外结肠镜检查很少出现假阳性,并可在内镜下取活检和进行某些治疗。但在因结肠肿瘤、狭窄、痉挛等导致肠镜不能通过时,DCBE则有很大的帮助,并可在肠镜检查后加以补充。结肠镜检查中5%~25%患者的检查不完全,即检查未能显示直肠至盲肠的全部结肠,对这部分患者或肠镜检查失败者,可再…  相似文献   

12.
胸腺脂肪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瘤是软组织中常见的肿瘤,发生于胸腺组织临床较少见,且容易误诊。现将我们通过病理检查证实1例及文献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1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AML)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于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肿瘤均经后腹腔镜手术完整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术后内分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认为AML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CT、MRI和生化检查,确诊需经病理检查;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后腹腔镜手术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肠道脂肪瘤是一种较少见良性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我院收治1例结肠肿块导致肠套叠患者,经外科手术后病理诊断为结肠脂肪瘤。复习文献后对关于结肠脂肪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分析了1975年6月至2001年8月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缺血性结肠炎39例的相关临床资料,按年龄是否大于60岁分为老年组29例与非老年组10例,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5天内行全结肠内镜及病理检查,大多于治疗后2周至2个月内复查结肠镜,部分病例取病变粘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临床主要表现均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本组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老年组一过性炎症型有24例,狭窄型有4例,仅有1例坏疽型。而非老年组一过性炎症有9例,狭窄型有1例,无坏疽型。两组的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结肠血管发育不良的肠镜诊治与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血管发育不良(AD)的临床特点以及肠镜下高频电治疗的安全性、疗效。方法分析结肠AD的临床和肠镜特点,对结肠AD无症状者、合并出血者和出血后肠镜治疗者进行了3年随访以了解结肠AD自发出血的风险和治疗的效果:结果1020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中共检出结肠AD126例,总检出率为1.24%,无症状组血管畸形检出率为0.89%;出血组2.62%;非出血组0.82%。1014例无症状者检出9例结肠AD患者,3年随访期问均未出血。结肠AD合并出血者3年内大多数患者会自发再出血,11例行肠镜电凝治疗无并发症且能显著减少1年内再出血率(18% vs 54%,P〈0.05):结论结肠AD患病率低,无症状人群中的结肠AD患病率较低且自然转归良好,结肠AD合并出血者多数3年内易自发再出血,肠镜电凝治疗1年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肠脂肪瘤引起的肠套叠较为罕见,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发生漏诊和误诊。CT及内镜检查可协助诊断,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病变肠管是肠脂肪瘤继发肠套叠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了2例肠脂肪瘤继发肠套叠患者,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疗效良好。现对肠脂肪瘤致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有临床症状的结肠巨大脂肪瘤(≥5 cm)的疗效和安全性。2018年12月—2021年1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消化内镜科收治巨大结肠脂肪瘤患者8例,患者均成功行ESD完整切除,完整切除率100%,切除病变长径5.5~9.0 cm,平均6.0 cm。ESD操作耗时25~80 min,平均41 min。术中极少量出血均通过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成功,2例术中发生小穿孔,均成功缝合。患者术后无腹痛、发热,亦无迟发性出血或迟发性穿孔;住院时间3~5 d,平均3 d;随访8~36个月,无一例病灶残留或复发。可见,ESD治疗结肠巨大脂肪瘤安全有效,可避免行外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9.
结肠镜检查是对整个结肠进行观察,判断结肠病变的性质与部位,弥补钡剂灌肠检查的不足,有助于结肠病变的诊断。由于结肠镜检查是近年来一项新的、先进的诊疗方法。许多病人,特别是农村病人对它不够了解,多数人持有恐惧心理。为了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我们实施了结肠镜检查前、中、后的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随着社会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等的改变,其发病率正逐年增高,并向年轻化发展。正确的分型对该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目的:探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查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Ⅱ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病史6个月-30年不等。应用不透X线的标志物进行结肠通过时间检查,计算传输指数(TI)和结肠排出率;同时结合盆底肌电图检查观察是否存在盆底肌与腹部肌群的矛盾运动。结果:结肠通过时间检查显示20例患者为出口梗阻型便秘,12例为慢传输型便秘。盆底肌电图检查显示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肌与腹部肌群的矛盾运动,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中有4例存在盆底肌与腹部肌群的矛盾运动。结论:采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查可对功能性便秘作出分型,方法简便易行且无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