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15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15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4例中女性137例,男性17例,男女之比为1∶8.06;发病年龄9~65岁,平均25.29岁,其中30岁以下者占67.53%。病程10h~5年,平均9个月。主要症状有:上腹部肿块50%(22/44),腹痛57.41%(31/54),上腹部隐痛不适53.57%(30/56),查体时偶然发现胰腺占位32%(24/75)。位于胰头部53例,胰头颈部2例,胰颈部8例,胰颈体部3例,胰体部19例,胰体尾部23例,胰尾部34例,肠系膜根部2例,腹膜后3例。根据肿瘤所在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术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胰腺节段切除术、胰体尾加脾切除术等。肿瘤直径2.5~25cm,平均8.76cm,常有包膜,囊实相间。镜检示,肿瘤由假乳头和囊实区混合组成,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多数肿瘤表达α-AT、α-ACT、Vim,阳性率分别达90%。本组154例SPT中属于恶性表现者占14.3%,2例术后出现复发。提示SPT好发于青少年女性,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切除率高,预后好,SPT的临床生物学行为提示其为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提示SPT可能起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享胰腺囊性病变的外科诊治经验,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诊治特点。方法:2002至2012年收治161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行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结合病理分类的变革和差异讨论胰腺囊性肿瘤在外科诊治决策上的趋势。结果:161例中,胰腺囊性病变位于胰头/钩突部74例,颈体尾部8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9例,胰体尾切除术50例,胰腺中段切除术6例,全/残胰切除术4例,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18例和囊肿内/外引流术24例。手术标本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假性囊肿、先天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癌)、黏液性囊腺瘤(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样瘤(癌)和实性假乳头状瘤(癌)。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术后胰瘘的总发生率为44.7%(A级19.2%、B级25.5%)。结论:应充分重视胰腺囊性病变,尤其是胰腺囊性肿瘤。对于胰腺囊性肿瘤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样瘤的诊治已是临床研究热点,而其与胰腺黏液性囊腺瘤的鉴别诊断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检查图像。结果9例病例中,肿瘤位于胰头者3例,位于胰尾者5例,位于胰体者1例,肿瘤直径约1.7~7.8cm,平均约4.2cm。1例以囊性成分为主,其余8例为囊实性,3例肿瘤组织内见不规则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囊性成分不强化,实性成分及包膜呈动态强化。结论CT能够较明确的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观察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果13例患者中11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年龄12-65岁,平均32岁,随访8例,手术后均无复发。肿瘤平均直径约7 cm,有包膜。组织学上肿瘤呈实性或假乳头两种排列方式。免疫组化:β-catenin核阳性10例,α1-AT阳性13例,Vimentin阳性13例,CD10阳性10例,PR阳性9例,CKpan阳性2例,Syn阳性1例,CgA阳性1例。结论SPT是一种较少见的胰腺低度恶性肿瘤,须与胰腺其他多种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正>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临床上少见。现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的超声表现及诊断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09~2009-11收集的SPT 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18~38岁,平均27岁。患者以上腹部不适或  相似文献   

6.
夏丽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838-1839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Y)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仅占胰腺肿瘤中的0.13%~2.7%和所有胰腺外分泌肿瘤中的1%~2%。现将我院术前被误诊,术后经病理确诊的7例SPT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由Frantz于1959年首先报告,以后随着发病率的提高而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认识的过程中,曾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同义名称包括乳头状囊性肿瘤,胰腺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胰腺囊实性腺泡细胞瘤,胰腺囊实性肿瘤,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WHO(2004)肿瘤组织学分类将统一命名为实性假乳头状瘤。它被冠以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主要是由于其同时具有实性和乳头状两种组织学结构特点,而实际上其中乳头的结构是由于肿瘤细胞的退行性变以及细胞的粘着力下降和囊腔形成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I表现。本组11例行CT扫描,9例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结果发生于胰头部3例,胰头颈部1例,胰颈部1例,胰体部1例,胰体尾部5例,胰尾部3例。本组14例病灶均为单发。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10例,不规则分叶状4例。肿瘤最大径线2.1~10.8cm(平均7.77cm)。CT平扫均显示密度不均,其内见大小不一斑片状囊变、坏死区,增强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延迟期中度-明显强化。所有病例增强后均强化不均,呈进行性强化,3例病灶内见斑片状出血灶,2例病灶内有钙化,2例侵犯邻近胰腺,1例伴肝转移。MRI多表现为较大的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或混杂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肿瘤实质部分呈中等度持续性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的密度或信号变化能够反映病灶组织学成分的不同,CT和MRI在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观察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表现、诊疗措施以及随访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8.8岁;3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3例为体检时无意间发现,1例有腹痛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均发现胰腺囊实性肿块,各项肿瘤标记物血清学检测指标无明显特异性。肿瘤位于胰头1例,胰体尾部3例,4例均接受了胰腺部分切除,1例实施了保留十二指肠胰头,3例实施了胰体尾切除术,其中1例实施了脾脏切除手术,术后均未进行放、化疗治疗。4例术后随访6~22月,患者均存活,未发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胰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良好,通过适当的外科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3例因触及上腹部包块就诊,1例有腹胀症状,1例无症状。肿瘤1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体部,2例位于胰尾部,最大直径13cm,平均6.4cm。肿瘤标记物均无异常。5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随访1年,患者全部存活,无一例出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手术切除可治愈且预后良好。B超、CT等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在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和应用价值。方法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病例(黏液性囊腺瘤10例,黏液性囊腺癌4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大小、部位、囊壁、壁结节、分房、钙化以及增强进行分析。结果该组病例提示病变位于胰体尾部(12/14),边缘钙化(5/14),病变最大囊的直径大于2cm(9/14),囊壁厚薄不均(8/14),壁结节(6/14),壁结节轻中度强化(5/14)等影像学特征。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较好对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作出准确判断,但对不典型表现的诊断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加以讨论。结果临床表现以腹部疼痛、腹部不适或腹部包块多见。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胰腺区或腹腔内实性或囊实性占位,边界清除,包膜完整。肿瘤位于胰头部6例,钩突部3例,胰颈部10例,胰体部5例,胰尾部14例,29例获得根治性切除,9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所有病例预后良好。结论典型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在CT、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部分病例可以做到术前正确诊断;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PTP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SPTP位于胰头部1例(占20%)、胰体尾部4例(占80%)。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l例行胰体尾+脾切除术,l例行保留脾脏胰尾部切除术,3例行局部肿瘤切除术,均未行淋巴结清扫。无手术死亡。术后胰瘘2例保守治疗治愈。术后随访2~7年,患者均存活,未发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 SPTP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预后相对良好,胰痿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囊实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以来收治的28例胰腺囊实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手段和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患者死亡。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9例,同样有9例行胰体尾切除术,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者1例,2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肿瘤切除术,3例胰腺节段切除术,另行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者3例,最后1例仅可行姑息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胃瘫2例,胰瘘3例,但经保守治疗均痊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未发现复发或者转移。结论对于胰腺囊实性肿瘤患者手术的选择,应该遵循个体化损伤控制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且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8例SPT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SPT在螺旋CT上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38例患者中,女35例,男3例,共39个病灶(1例为胰头、胰尾各1个病灶),其中囊实性36个(92.3%),实性3个(7.7%);胰体部、胰尾部各13个(各33.3%),胰颈部7个(17.9%),胰头部6个(15.4%)。36例(94.7%)病灶包膜完整,与胰腺实质分界清晰;2例(5.3%)病灶局部与胰腺组织分界不清,其中1例伴肝脏转移。11个(28.2%)病变内可见钙化。三期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动脉期实性部分轻度强化,门脉期、延迟期进一步强化,但病变实性部分强化低于正常胰腺组织。本组1例(2.6%)肝内见相似强化结节灶,余病例胆总管、胰腺管均未见扩张,后腹膜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 SPT的MD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术前CT检查对SPT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腺囊实性假乳头状瘤(SCPT)的CT诊断及与胰腺其他囊实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胰腺SCP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5例患者肿瘤位于胰体尾部,3例位于胰头体交界区,肿块大多数较大,最大截面达10 cm×10 cm,最小3 cm×4 cm,均含囊实性成分,但大部囊性成分较多;在囊实性交界部分,实质与囊性部分呈片状相间分布.CT增强扫描动脉期实质成分可见明显强化,至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强化程度均略低于正常胰腺组织.4例患者有钙化.结论 胰腺SCP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并注意与胰腺癌,黏液性、浆液性囊性瘤或癌及假性囊肿等鉴别,有利于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困难性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技术的特殊性,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胰疾病16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RCP术共1614例成功1587例,成功率98.3%。总并发症率3.53%(57/1614),死亡率0.12%(2/1614)。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是内镜下治疗各类胆胰疾病最基本操作,需总结经验以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安全性,降低费用.才能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诊治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进行B超、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例因肿物浸润并包绕脾动静脉,2例因肿物与脾粘连紧密,故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余行肿物切除。其中1例经术中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本病。术后所有标本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胰瘘,行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他均手术顺利,痊愈出院。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免疫组化:孕激素受体(PR)阳性7例(7/8),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7例(7/8),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6例(6/8),触突素(Sy)阳性4例(4/8),角蛋白(CK)阳性3例(3/8)。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实验室检验,易误诊;但病理学表现特异,术前、术中穿刺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影像学在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方面的临床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进入我院治疗的3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手术前CT扫描的结果与手术中的病理学检查比较,最后用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率上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cT影像学检查38例患者中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31.6%),囊性假乳头状瘤16例(42.1%),混合型假乳头状瘤10例(26.3%),术中病理学检查实性假乳头状瘤13例(34.2%),囊性假乳头状瘤17例(44.7%),混合型假乳头状瘤8例(21.1%),二者的统计学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学结果与病理学检查基本一致,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万载鑫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53-2653,266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特征,提高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胰尾4例,胰体2例,胰头3例。CT平扫9例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CT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肿瘤实质性部分呈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延迟期逐渐强化明显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重要征象,囊性部分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无强化,增强扫描肿块各期强化CT值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部分。结论 CT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动脉期肿瘤实质性部分呈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延迟期逐渐强化明显,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