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给予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70例用复方雷尼替丁颗粒、多潘立酮和阿莫西林治疗。疗程均为4周,主要观察2组临床症状疗效、胃镜疗效及抗幽门螺旋杆菌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71%,对照组为84.2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疏肝和胃汤联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4年9月本中心门诊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6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给予疏肝和胃汤与西药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而研究组的症状改善更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佳。结论:疏肝和胃汤联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给予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70例用复方雷尼替丁颗粒、多潘立酮和阿美西林胶囊治疗。疗程4周,主要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胃镜疗效及抗幽门螺旋杆菌疗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5.71%;对照组为84.2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于胃,刺激胃黏膜而发生的病变.本病常发生于胃或胆囊切除术后,临床上患者表现胃脘灼热疼痛、嗳气、呕吐、口苦泛酸、脘闷嘈杂、食欲不振等,属中医学"胃脘痛","呕吐"、"胃反"等病范畴,笔者临床中,采用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收到显著效果,介绍如下(治疗前均做过胃镜检查予以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降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降逆和胃汤之方药,日l剂,水煎,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40例予吗丁啉10mg,每日3次,饭前15~30min口服,硫糖铝混悬液1g,每日2次,饭前1h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腹痛、饱胀、烧心、嗳气、纳差、恶心呕吐、大便干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上腹痛、饱胀、烧心、恶心呕吐、口干苦、大便干、胃黏膜糜烂、胆汁反流和出血征象以及总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逆和胃汤能够明显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炎症恢复及胆汁的正常排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降逆和胃汤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比较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降逆和胃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MTL水...  相似文献   

7.
柴胡清导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机特点及柴胡清导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14 4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用奚九一教授经验方柴胡清导汤 ,对照组采用西药吗丁啉 ,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 .1%、71.92 %(P <0 .0 1) ;治疗组对临床症状、体征的清除时间 ,胆汁反流的控制及胃炎的修复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 ,提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机关键为胃失和降 ,病理表现为热郁血瘀 ,病位涉及肝、胆、脾、胃 ,采用疏肝降胃、清热化瘀法组方的柴胡清导汤 ,其临床疗效优于吗丁啉 ,值得探讨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以吗丁啉加法莫替丁口服治疗。2组均7d为1个疗程,连服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8%,对照组83.3%,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具有与吗丁啉加法莫替丁等同的疗效。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笔者以自拟舒气升降汤中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C)48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5—06~2006—12来我院就诊,均严格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的患者95例。其中男46例,女49例,年龄45~70(平均57.5)岁;病程3个月~12a,平均6.1a。  相似文献   

10.
二甲基硅油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泽之  张桂芳 《内镜》1993,10(4):240-241
  相似文献   

11.
以自拟疏顺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8例为治疗组,并设西药治疗14例为对照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71.4%,2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证明白拟疏顺汤同样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2.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见于胃切除术后及幽门功能不全者,而胆汁酸是导致胃黏膜损伤的重要因素,患者常有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烧灼感等症状。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8例,同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22例作对照,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门诊治疗的1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对照组(西医疗法)和观察组(中西医结合疗法)各80例,用药疗程均为14d,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则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胆汁反流性胃炎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思纯 《新医学》1998,29(5):232-233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地反流入胃引起的胃粘膜炎症。病因和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常存在一些无害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即生理性反流)。然而,胃窦幽门区有能力阻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入胃,胃窦部充分的蠕动也可迅速将通过幽门的...  相似文献   

15.
凌晶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8):4083-4085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分别为治疗组与常规组各42例,常规组应用半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以常规组治疗方法为基础,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5.2%,常规组达81.0%,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前者明显较好(P0.05),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获得显著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胃镜的广泛应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若按一般胃炎治疗效果不佳,为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加味四逆散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本组35例皆为1997年2月—2000年10月收治病人。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0岁,以青中年居多。伴有十二指肠球炎15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食道炎4例,食道裂孔疝(滑动型)……  相似文献   

17.
18.
黄涛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3):2924-2925
选取收治的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吗丁啉和庆大霉素等西药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赤白益胃汤,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0%,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结合赤白益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常因各种因素导致十二指肠液、胆汁液异常的反流入胃,损伤、破坏胃黏膜,从而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1],在胃炎的发病中其发病率约为24.4%[2]。主要有中上腹部烧灼样疼痛、胃灼热、嗳气、反酸、呕吐等临床表现[3]。祖国医学中,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名,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归属于"胃痛""吐酸""痞满"等疾病范畴[4]。导师李学军教授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是上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的一部分,包括食管运动障碍、食管下括约肌关闭功能低下和胃排空延迟等,致胃酸反流和胆酸反流引起食管粘膜损伤.本病属中医学"吐酸"、"嘈杂"、"胃痛"等范畴.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使脾胃受损,肝胃不和,胃气不降,反而上逆致运化失常.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主要是虚实夹杂,以脾胃虚损为主,气滞湿热蕴阻为标.现将35例患者辨证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