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动脉瘤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动脉瘤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患者分为对照组14例及观察组16例,比较两组腰大池引流管在脱落、堵塞及过度引流置管护理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引流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脉瘤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进行风险管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2.
王娟  贺慧兰  张萌  张海波 《全科护理》2013,(29):2729-2730
[目的]分析腰大池持续引流障碍的原因并总结其护理对策。[方法]总结204例腰大池持续引流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引流装置发生引流障碍的部位分析其常见原因的构成特点,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176例病人发生引流障碍,发生率86.3%,共计发生频次411次。原因主要有引流瓶排气不畅、接口打折、体位、皮肤穿刺处脑脊液漏和引流管蛛网膜下腔端堵塞,约占97.81%;其他原因约占2.19%。[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期间可高频率出现引流障碍,临床护士应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加强管理。发现引流障碍时及时从引流装置的远端至近端检查,及早处理,保证病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体外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腰大池穿刺外引流患者引流期间加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引流液的量、速度及性质,并积极预防感染。结果:18例腰大池穿刺外引流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腰大池穿刺外引流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控制引流速度及引流量,积极预防感染,并及时拔管,保证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降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分析10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原因,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对30例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患者通过提出循证问题、寻求循证支持、循证应用等进行循证护理.结果:27例患者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发生低颅压,1例堵管.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对腰大池引流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300例SAH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投诉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健康知识普及率、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提高SAH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投诉率、护理差错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采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析置管引流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结果:56例患者持续腰池置管引流,引流管留置时间3~14d,平均7d拔管.所有病例脑脊液由红色血性液体逐渐转为无色澄清液体,颈项强直消失,患者头痛减轻或意识障碍改善,开颅手术的患者骨窗压力明显下降,发生引流过度2例,引流不畅3例,无颅内感染发生.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单、治疗效果可靠,置管引流期间严格无菌操作,配合精心观察和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品管圈"在降低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成立由8名护理骨干组成的"护理品管圈",确立"降低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活动主题,对护理品管圈成立前行PICC置管的1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导管留置期间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汇总,并提出改进对策,对品管圈成立后行PICC置管的123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PICC导管留置期间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9.8%下降到2.4%。结论:"护理品管圈"降低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效果显著,并提高了护士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腰大池引流),通过血性脑脊液的外引流,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和脑膜的刺激,促进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态,对减轻脑水肿、减少脑积水和脑梗死发生率均有积极作用。我科自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有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经过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做好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护理对急性颅内动脉破裂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8例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持续腰大池外流脑脊液护理干预,监测两组患者脑脊液压力,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出院时按格拉斯昏迷结果评分法(GCS)标准评价治疗.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脑脊液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7,10,14天两组患者脑脊液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存在脑梗死、颅内感染、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并发症,护理干预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GOS评定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患者恢复良好36例(73.5%),对照组恢复良好26例(5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度残疾、严重残疾、植物状态以及死亡病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护理干预可有效干预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颅内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康复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以"促进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科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精神科的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66%下降至0.93%,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1.43%下降0.31%,住院患者冲动发生率由4.78%下降至2.64%,住院患者保护约束率由8.28%下降至5.13%,护士服务综合满意度由90.56%升至97.78%,护士对腕带识别依从率82.78%提高到98.89%,与实施护理措施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提高心电监护仪的规范使用率。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正确使用监护仪》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心电监护仪的规范使用,并做到持续改进。结果:护士在心电监护仪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解决,对心电监护仪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也有了很大进步。结论:在品管圈活动中,护士真正做到了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增强了责任心和自信心,提升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圈员们进一步掌握了品管圈相关知识,也进一步完善了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对输血患者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制订规范操作流程、调整班次、制作警示卡、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并落实三级检查制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对输血患者护理记录书写合格率(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护士对输血患者护理记录书写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责护士负责制"(简称"主护制")临床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效果。方法:为配合我院"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实施,护理部在全院大部分病区实施了"主护制"临床护理模式,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我们随机抽取实施"主护制"的10个病区作为试验组,另外10个未实施"主护制"的病区作为对照组,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关内容的比较,如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医师对护士的评价、护理质量以及护士职业认同感等。结果:试验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实施"主护制"优化了临床护理模式,调动了护士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提高了医师对护士行为的满意度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竞赛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实施的价值与意义。方法:对全院护士进行护患沟通意义、护患沟通技巧、护患沟通形式等内容的培训,并公布了护患沟通竞赛方案,建立护理三级质控监督机制,将护患沟通落到护理工作实处。结果:开展护理沟通竞赛后,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营造科室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结论:护患沟通竞赛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护理质量指标面临着传统与改革的更迭阶段,由于护理管理具有服从与跟随的特点,面对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没有独立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很多护理管理者对于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些茫然,是否还延用各种达标率,如何应用新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病人安全统计指标,成为很多基层管理者迫切需要理解的管理问题。本文针对大家的实际需要,交流关于临床护理质量指标的筛选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患者跌倒报告表,回顾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该院39例住院患者跌倒状况,通过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等品管圈活动,确认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后(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该院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管理前的0.03‰降低至改善后的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并且能提高圈员品质改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32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实施品管圈活动,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服务落实情况以及出院后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试验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落实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效果。方法:护士通过培训与学习自发成立品管圈组织,对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确定本次研究的主题,拟订活动计划,分析现况与设定目标,提出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北京市试点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效果.方法:依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规范>及<北京市"规范护理服务,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标兵"工作方案>自行设计检查表,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了申请参加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的36家医院,58个病区,一级护理危重症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患者174例,进行了评价.结果:"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4个月后,试点医院的总体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基础护理到位率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成效显著,护理人员在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同时,还应重视专科疾病的护理及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