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原因及如何诊断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结果β受体功能亢进症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心电图ST—T改变,但高频心电图正常,心得安试验阳性。结论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是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原因。高频心电图对β受体功能亢进症和病毒性心肌炎的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心得安试验是鉴别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与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建英  许红莲  谷强  杨红 《农垦医学》2005,27(2):117-118
β-受体功能亢进症系β-肾上腺能受体的反应性增高所引起的交感神经活动亢进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及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临床易误诊为心肌炎,现就7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患者误诊为心肌炎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邢渊  姚文波 《甘肃医药》2012,(9):720-721
目的:探讨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误诊为心肌炎1例的原因及如何诊断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是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原因。可用心得安试验鉴别。结论:心得安试验是鉴别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与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β-受体功能亢进症有效。  相似文献   

4.
朱冬梅 《甘肃医药》2012,(9):719-720
目的:探讨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误诊为心肌炎1例的原因及如何诊断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是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原因。可用心得安试验鉴别。结论:心得安试验是鉴别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与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β受体功能亢进症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识别儿童心电图功能性改变,避免误诊“病毒性心肌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误诊为心肌炎的心电图.结果 23例心电图包括ST-T改变及心得安试验阳性17例,V1 M型与右束支阻滞的鉴别2例,电轴左偏与左前支阻滞的鉴别2例,呼吸性心律不齐与房性早搏的鉴别1例,导联反接1例.结论 加强识别β受体功能亢进症及儿童心电图的功能性改变,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郭晓营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115-116
目的探讨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本组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患儿均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误诊时间最长近半年以上。结论本病在儿童中并非少见,增强对本病的认识,动态观察患儿心率昼夜变化的特征,是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β-受体功能亢进症系指因交感神经的β-受体功能亢进或敏感而产生的心悸、气短、烦躁、胸闷、头晕、乏力、失眠、多汗等症状及心电图Ⅱ、Ⅲ、aVF等导联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的临床综合症。本症虽常见,但因重视不够,易被误诊为其他  相似文献   

8.
β受体反应亢进症(简称β亢症)是一种因β受体反应亢进而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颇为常见。易误诊为心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冠心病等。自1966年 Frohlich首次报告两例后,国内外陆续见于报道,并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本文报道我院近年来确诊为本症的20例,诊断标准如下:(1)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特别是循环系统症状,且易受神经因素影响;(2)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 及部分兼有Ⅰ、Ⅴ_5导联 ST-T 改变;(3)心得安试验阳性,用心得安治疗有效;(4)删除心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冠心病等器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立卧位心电图加心得安试验对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价值洪淇,熊自成江西新余钢铁公司中心医院内一科(336501)关键词β受体功能亢进症;心电图;心得安β受体功能亢进症(β亢症)临床上并非少见,约占心血管病患者症状的10%[1],因其症状多种多样,以心血...  相似文献   

10.
典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对本病不典型或以并发症就诊者常造成误诊。我院2000年以来,共收治甲亢患者53例。误诊者8例,误诊率15%。误诊的疾病有:病毒性心肌炎、周期性麻痹、风心病、癔病、更年期综合征以及β受体反应亢进症等。误诊时间最短1d,最长5年。为引起临床对本病的警惕,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现将我院8例误诊情况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下称β亢),为交感神经兴奋的临床综合征。因其有心血管方面的症状、体征和心电图改变,易被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现报道2例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22岁。感冒后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乏力及多汗17d,到某地医院就医,诊断:病毒性...  相似文献   

12.
β-受体功能亢进症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测血压,PCR法检测柯萨奇病毒,检测GOT、LDH、CPK、T3、T4、TSH、抗"O"、ESR、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普萘洛尔试验等检查方法.结果:35例患者显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PCR检测柯萨奇病毒阴性,GOT、LDH、CPK、T3、T4、TSH、抗"O"、ESR正常;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及功能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及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普萘洛尔试验阳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结论:普萘洛尔试验对临床上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减少和避免误诊、漏诊、延诊。方法回顾性对1985年8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3例老年人AMI的临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本组老年人AMI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交叉而复杂,院外、门诊及住院初诊时误诊达44.16%,其临床特征是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多,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漏诊、延诊率及死亡率高。结论提高对老年人AMI的临床特点的认识,对老年患者应及时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学监测,认真进行观察和鉴别诊断是减少和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近5年间,我院儿科收治的由各种原因引起或从外院转诊的心肌炎病人154例,其中10例为β受体反应亢进症而误诊为心肌炎,因临床症状较顽固,心电图表现T波持续低平或倒置,经护心肌、扩管、抗感染治疗均未奏效。这类病人后经心得安试验T波恢复,从而排除心肌炎,诊断为β受体反应亢进症。给予心得安、镇静剂、谷维素等治疗,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以下对10例误诊病人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 年龄为7~12岁6例,4岁2例,小于4岁2例,  相似文献   

15.
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临床常见,但易误诊,现将我们自1988至1998年收治的38例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8例中女性30例,男性8例,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98岁,病程半年至2年。多误诊为心肌炎和神经官能症。1.2诊断标准:β受...  相似文献   

16.
β-受体亢进症误诊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2月~2002年12月,我院共收治在静息状态下心电图上ST-T异常289例。其中48例为β-受体亢进症,被误诊成器质性心脏病,误诊率为16.6%。现对48例误诊病例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药斑褐孔菌对β—受体的阻滞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8例β-受体亢进症患者一次性口服中药斑褐孔菌片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探讨其对β-受体的影响。结果显示因β-受体亢进所致的异常ST—T波经服用斑褐孔菌后均可恢复正常。经与西药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对照,结果相似。从心电图学角度,提示斑褐孔菌具有对β-受体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许文明 《中原医刊》1996,23(11):10-10
β受体反应亢进症2例报告许文明β受体反应亢进症(简称β亢症),是容易被忽视的心血管病。临床上颇为常见。现将所遇2例报告于下:1典型病例例1张××,男,38岁,干部。以阵发性心悸、胸闷为主诉就诊。发作时心率106次/分,多发生在静卧状态,活动与劳累时无...  相似文献   

19.
β受体功能亢进症是临床常见但易误诊的一种疾病,现将我们1986-2008年收治的76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误诊误治原因,总结经验,增强对其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报道11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症亢进误诊病例,并对误诊具体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易被误诊为骨纤维异样增生症、骨巨细胞瘤、肾结石、骨质疏松症等,误诊原因主要有: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较多,可能为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或其并发症的任何症状之一;缺乏对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认识。结论: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误诊误治原因,增强对其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