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角质瘤(angiokertoma)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发生在口腔粘膜实属罕见的一种类型的血管角质瘤,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 患者女,65岁。自述发现口腔无痛性肿物4个月,逐渐增大而就诊。检查发现口腔左下齿龈和颊粘膜沟处,有一个约0.6cm×0.7cm大小疣状物。表面光滑,粉红色,质软无压痛。 病理检查:肿物切除后行病理学检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例 1,男 ,35岁。左胫前肿物 3年 ,破溃出血半年。查体 :左胫前中段皮肤表面见一菜花状肿物 ,体积约 3.5cm× 3cm×3cm ,暗红色。行肿物单纯切除术。病理检查 :梭形皮肤组织1块 ,体积 5cm× 3cm× 3cm ,于皮肤表面见一菜花状肿物 ,面积 4cm× 3cm ,高起皮面 1.7cm ,暗红色 ,表面破溃 ,部分结痂 ,较硬 ,切面棕红色。镜检 :表皮角化过度 ,乳头瘤样增生 ,真皮浅层有大小不一扩张的毛细血管管腔 ,管腔内充满红细胞。病理诊断 :左胫前血管角质瘤 (丘疹型 )。例 2 ,男 ,2 5岁。左胫前上段肿物半年 ,无痛。查体 :左胫前区见一直径 0 .5cm…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PEH)临床病理特点,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本科诊断的1例PE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 PEH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发性结节。组织学表现为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结节中心硬化或呈淀粉样变,结节周边富细胞,瘤细胞轻到中度异型,胞质内见原始血管腔。瘤细胞呈巢状伸入周围的肺泡腔生长。免疫组化提示瘤细胞主要表达CD31、CD34、、Ⅷ因子、Vimentin、CK等标记物。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硬化性血管瘤、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肉瘤、上皮样肉瘤等。结论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EH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徐伟莉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161-162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3例胃血管球瘤,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探讨。结果:胃血管球瘤临床缺乏特异性,镜下组织形态颇具特征性:肿瘤由不同比例的球细胞,血管结构和平滑肌组织构成,细胞形态圆而规律,核圆,胞浆宽且界限清楚;免疫组化波形蛋白、肌动蛋白及SMA均为阳性。结论:胃血管球瘤非常少见,属于良性肿瘤,根据特定的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王晓秋  邢晓皖 《安徽医学》2006,27(3):187-188
目的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免疫组化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发生在外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4例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以2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为对照。结果大阴唇3例4~6cm直径、小阴唇1例1cm直径;平均年龄36岁。复发1例。瘤细胞Vim、SMA、MSA、Des、CD34均呈阳性,ER、PR阳性细胞数>50%,Ki-67阳性指数<1%,CK和S100蛋白均阴性。结论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明确诊断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与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明显重叠,两者可能属同一谱系的两种肿瘤。可能属女性生殖道下部的原始间叶细胞衍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鉴别诊断与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患者10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8例;术后随访时间4月-14年;发病部位:盆腔6例,盆腔及会阴部1例,会阴部2例,臀部1例;复发次数:复发1次3例,复发2次1例,复发3次1例,5例未见复发。结果术前未经病理检查者难以明确诊断。在我院所有患者行扩大切除手术治疗,术后均未见再次复发。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2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结论侵袭性血管粘液瘤预后良好,手术切除无论对初次诊断患者还是复发患者均是根本性手段,扩大切除可以较好控制复发。  相似文献   

7.
8.
肝脏转移性肿瘤为常见的继发肿瘤,由于发病者各异,CT表现也不同.本文根据我院多年来的病例资料将其CT表现总结如下,以提高对肝脏转移瘤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Cajal细胞(ICC)的肿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非肌源性、非神经源性的肿瘤.1983年 Mazur和Clarl首次提出GISTs的概念.1998年Hirota等发现,GISTs 具有原癌基因c-kit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及CD117表达.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6):582-582,557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Cajal细胞(ICC)的肿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非肌源性、非神经源性的肿瘤。1983年Mazur和Clarl首次提出GISTs的概念。1998年Hirota等发现,GISTs具有原癌基因c-kit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及CD117表达。GISTs是一新病种,对该疾病的  相似文献   

11.
肝脏炎性假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ro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IPL)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常与肝内其他结节及肿块病变相混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眼眶炎性假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眼眶炎性假瘤的CT资料.结果:肿块型,占15.6%(5/32),CT表现为眶内软组织肿块:弥漫型,占34.4%(11/32),CT表现为充满眶内球后区软组织影,眶内结构分界不清;肌炎型,占37.5%(12/32),CT表现为眼外肌受累增粗,肌腱肥大;泪腺型,占12.5%(4/32),CT表现为泪腺肿大.结论:CT在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是一种在生殖器官和盆腔出现的以软组织为主的罕见的交界性肿瘤。这种肿瘤多发于围绝经期妇女,特点是生长缓慢和局部浸润性生长,局部复发率较高。患者和方法:报道了1例30岁患盆腔肿瘤4年的女性患者,在入院前未得到适当的治疗。在这4年里,肿瘤最初被误诊为Gardner囊肿,其后诊断为肌纤维瘤,数次外科手术都未能完全切除。在2002年7月对其施行了剖腹手术,完全切除了肿瘤,同时保留了生育能力。组织学检查显示为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患者术后情况良好,没有月经和性生活问题。结论:一个具有浸润性肿瘤生长史的病例不应该…  相似文献   

14.
林昌能  陈杜芳 《吉林医学》2013,(8):1410-1411
目的:探讨CT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提高脑内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脑转移瘤CT表现。结果:28例中共检出102个病灶;多发19例,占68%;单发9例,占32%;CT平扫呈等、低或等低混杂密度20例,占71%,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灶8例,占29%;全部病例平扫后均行增强扫描,等密度部分均有中度或明显变化,呈环状或结节样;18例有明显灶周水肿,6例有轻度水肿;19例原发灶在肺,4例原发灶为乳腺癌,2例为鼻咽癌,4例为胃癌。结论:资料表明,CT对脑内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可靠的准确性;颅外肿瘤的查找有助于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肺部的CT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在肢体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肢体神经鞘瘤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肢体神经鞘瘤声像图以低回声多见,伴液化者可呈混合性回声,肿瘤边界清,内部回声可欠均匀或不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丰富。结论 超声检查对肢体神经鞘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生长激素内分泌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与辅助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诊断.结论 生长激素内分泌瘤患者临床特征明显,巨人症与肢端肥大症表现特殊,不难诊断,但一些早期或不典型病例需要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转移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患多为中老年,约半数有肺癌或乳癌史、早期确诊本病对于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本就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干转移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75例脑干转移瘤患者的MRI表现,其原发灶均经纤维支气管镜/胃镜、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75例患者中,单独累及脑干者2例(2.7%),合并大脑及小脑转移者59例(79%),仅合并大脑转移者13例(17%),仅合并小脑转移者1例(1.3%).增强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脊髓血管母细胞瘤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MRI平扫及增强表现,探讨MRI特征,并分析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综合征)及非VHL综合征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的差异。结果:11例中8例为单发肿瘤(72.7%),3例VHL综合征均为多发肿瘤(27个)。MRI表现多与肿瘤大小相关。除体积较小(上下径≤1cm)者多位于颈髓外,以胸髓多见,邻近背侧软脊膜。肿瘤边界清楚,强化明显。≤1cm的肿瘤呈点状或结节状,为均匀等T1、稍长T2信号,强化均匀;〉1cm的肿瘤多呈香肠状、葫芦形或不规则形,多以稍长T1、稍短T2为主的混杂信号,不均匀强化。肿瘤常继发大范围脊髓囊性改变(77.8%)及水肿,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1cm的肿瘤内部及周围常见流空血管影(100%)。除VHL综合征患者常发生多发、体积小的肿瘤,VHL综合征与非VHL综合征患者在MRI表现中无明显差异。结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R检查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肺结核瘤在临床上往往是被诊断为肺球形病灶,而肺结核瘤之诊断,则常常是在术后才被确诊。对于肺部的球形病灶,在文献上有很多名称,诊断主要是根据 X 光象上的表现。及氏于1931年,将此种病变称为“孤立性的圆形暗影”,并认为其临床诊断非常困难。其后又有肺钱币样病灶(48,49)、孤立性肺内肿瘤、肺孤立性病灶、肺球形病灶、肺孤立性圆形结节、肺小圆形病灶等之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