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基于多重串联式 PCR基因碟片(MT - PCR)技术,建立我国口岸重点关注的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sis donovani)、婴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sis infantum)、热带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sis tropica)和硕大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sis giganteum)高通量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利什曼原虫基因组学结果,对比分析不同利什曼原虫,针对ITS - 1、ITS - 2、P0、RACK基因设计引物,同时设计品系特异性引物,使用巢式荧光定量 PCR 检测各个基因。结果 4个基因组的扩增产物都可以形成明显的特异熔解峰,4个基因组的扩增曲线差异明显。ITS - 1、P0、ITS - 2、RACK的检测限均可达到103 copies /μl,批内和批间重复变异系数都小于5%。针对4种利什曼原虫检测的灵敏度均为100%,特异性为99.42%,准确性为99.55%。结论 MT - PCR能够用于利什曼原虫高通量检测工作,有益于丰富传染病检测途径,提高口岸输入性传染病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2.
4例内脏黑热病及其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其临床主要特点是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贫血、肝脾进行性大及全血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3.
张玉花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003-2003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于哺乳动物网状内皮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地域性慢性传染病,是危害我县的主要由媒传播性传染病之一.临床病状为不规则发热,脾脏肿大、贫血、消瘦、白细胞减少等.家犬牲畜感染率也比较高,严重威胁着我县人民的身体健康.现将2008年--2012年黑热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黑热病1例     
黑热病又称利曼氏病,其临床特征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脾脏和肝脏肿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是由黑热病原虫-杜氏利曼原虫引起的地方性传染病,以白蛉为传播媒介,其诊断主要依赖骨髓涂片检出利什曼原虫。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塔里木盆地荒漠型黑热病的保存宿主.方法 开展动物与传播媒介及其环境的调查.冬季采集动物样品,用ELISA筛选抗体阳性动物;接种草原兔尾鼠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分离利什曼原虫;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从当地黑热病患者、动物和传播媒介分离出的利什曼原虫特定基因序列.结果 塔里木兔和家犬有抗利什曼原虫抗体;从44只抗体阳性塔里木兔中分离出3株利什曼原虫;塔里木兔、黑热病患者和吴氏白蛉分离出的利什曼原虫测定的NAGT核基因序列相同,与GenBank注册的婴儿利什曼原虫AF205934一致.结论 塔里木兔是塔里木盆地荒漠型黑热病的野生宿主之一.  相似文献   

6.
《口岸卫生控制》2002,7(1):42-42
在日前结束的全国每七届感染病学术会议上,解放军302医院的3篇关于传染病基因研究的论文通过有关专家的评审,分别被评为一、二等奖,标志着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又取得新的突破。 获得一等奖的论文《杜氏利什曼原虫蛋白激酶C受体的基因克隆化与序列分析》,是302医院传染病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喀什地区内脏利什曼病分布的时间-空间聚集性.方法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据,运用时空统计软件的Poisson模型对喀什地区既往11年内脏利什曼病发病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地理方位及遥感图片确定聚集区.结果 喀什地区存在3个内脏利什曼病分布的高危聚集区及其对应的高发时间框.A聚集区(中心经纬度:E 76.08°,N 39.52°)半径为6.58 km,在1999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的时间框内,聚集区内内脏利什曼病的累积发病率是周围地区的45.98倍(P<0.0001);B聚集区(中心经纬度:E 79.20°,N 39.91°)半径为4.93 km,在2002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的时间框内,聚集区内内脏利什曼病的累积发病率是周围地区的9.58倍(P<0.0001);C聚集区(中心经纬度:E76.23°,N39.40°)半径为7.63 km,在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的时间框内,聚集区内内脏利什曼病的累积发病率是周围地区的5.18倍(P<0.0001).结论 喀什地区内脏利什曼病的发病为非随机分布,存在明显的时间-空间聚集性,3个高危聚集区均位于绿洲地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肃省文县、迭部县两个犬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犬利什曼原虫感染现状,为当地制定有效的内脏利什曼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采用入户调查方法,在甘肃省文县、迭部县以往内脏利什曼病病例较多的村,收集犬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并采集犬静脉血,采用PCR法检测利什曼原虫小环DNA。结果:共调查537只犬,PC...  相似文献   

9.
全血细胞减少伴有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骨髓中有噬红细胞现象等临床表现,往往被诊断为恶性网状细胞病。但某些传染病,如布氏菌病、结核病、伤寒、利什曼病及一些病毒疾病,也有类似的症状。本文报道42例布氏菌病人,经骨髓培养,结果5例有噬红细胞现象,其中4例出  相似文献   

10.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内陆地区已经少见,新疆喀什地区特别是疏附县佰什克拉木乡近年仍高发,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健康。为此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83例黑热病病例进行分析。病例均为维吾尔族。男女之比为1.18:1。年龄0.33~62岁,平均18.37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影响或决定虫媒传染病在北京发生或流行的重要因素。[方法] 对蚤、蜱、螨、蚊虫等媒介生物和鼠类进行了流行病学和本底调查。[结果] 发现北京存在鼠疫宿主、HFRS、莱姆病、斑点热疫源地;传染病媒介蚊种;利什曼原虫病疫区等。[结论] 除应加强北京国境口岸地区虫媒传染病与媒介生物的检疫外,急需加强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媒介生物控制实验室的建设,从而进行准确的媒介生物、啮齿动物种类鉴定,其体内病原体/抗体的监测、检验;以及进行害虫抗药性监测和治理。行之有效地控制虫媒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汶川县、理县、茂县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因素分析及防治效果评价汪少英1高斌1李国茹1吴远祥1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是以双翅吸血昆虫白蛉为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四川省的内脏利什曼病以家犬感染为主,易发于5岁以下儿童,本病易误诊、漏诊、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国荒漠、山丘和平原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种群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用7个微卫星标记(Lm2TG,Li21-34,Li71-19,Li45-24,Li71-7,Li71-33,Li72-17/2)分别对中国不同疫区的5株杜氏利什曼原虫分离株(9044、SC9、771、LIU和XU)与WHO杜氏利什曼原虫参照株(MHOM/IN/80/DD8)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序列的微卫星多态性,使用MEGA5.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推断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种群结构。结果 6株杜氏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均扩增出7个微卫星位点。7个位点在杜氏利什曼原虫中检出3~7个等位基因,基因多样性最低为0.523 8(Li45-24),最高为1.000(Li72-17/2)。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中国不同疫区的5株分离株与WHO参照株聚合为一群,其中山丘疫区四川犬分离株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结论中国不同疫区杜氏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微卫星序列存在丰富的多态性,种系发育分析显示利什曼原虫遗传多态性与地理来源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口岸卫生控制》2005,10(2):35-35
4月6日消息,伊拉克距首都巴格达120公里的巴库巴镇爆发皮肤利什曼病,两周来已报告了250例新发病例,伊卫生部门正在密切关注这一疫情。伊拉克传染病控制中心主任称,当地发病人数众多,非常令人担忧,如果预防和控制措施不到位的话,疫情可能会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利什曼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采用疫苗防治该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利什曼原虫GP63、LACK、KMP11和CPA/CPB等抗原是几种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本文综述了卡介苗、乳酸乳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牛痘病毒、疱疹性口炎病毒、腺病毒血清型5、A型流感病毒、犬瘟热病毒、刚地弓形虫和蜥蜴利什曼原虫等载体介导的利什曼原虫GP63、LACK、KMP11和CPA/CPB等疫苗的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16.
陈娅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636-2637
HIV病毒与利什曼原虫均能感染单核-巨噬细胞,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互相作用,利什曼原虫/HIV共感染已被单独命名为一种新的疾病类型,逐渐改变了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病学特点[1]。我们在临床诊治中收治了利什曼原虫并HIV感染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45岁男性,贵州籍,外出务工者。因"腹痛伴发热20天"入院。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甘肃省宕昌县沙湾乡山丘型黑热病流行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感染的分布是否存在家庭、空间聚集性特征,为山丘型黑热病防控工作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结合甘肃宕昌县现场调查的人群血样巢式PCR检测结果与手持GPS对受访家庭的定位数据,进行了二项分布拟合优度χ~2检验和Scan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两个行政村的96户家庭,215人。215名受检者中,巢式PCR检测结果为阳性者有49人,人群阳性率为22. 8%(49/215); 96户家庭中,有巢式PCR检测阳性受检者的有41户,占42. 7%(41/96)。χ~2检验显示本次受访家庭中利什曼原虫感染者的分布服从二项分布(P0. 05); Scan分析提示不同地域间人群利什曼原虫的感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本次调查虽未发现甘肃省宕昌县黑热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人群感染呈现家庭聚集性或空间聚集性分布特征,但巢式PCR检测阳性率高,提示当地仍需广泛全面开展黑热病预防控制,重点落实驱蛉灭蛉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内脏利什曼病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特征。方法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13年1月—2018年6月4例内脏利什曼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4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的病程3~12个月,患者均出现了多脏器的损伤,其中3例肝、脾大,2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4例患者利什曼原虫IgG抗体为阳性,骨髓涂片中均找到了利杜体。4例患者外周血常规的三系明显降低,清蛋白明显降低,球蛋白升高;4例患者的血清钠离子含量低于135 mmol/L。结论内脏利什曼病患者出现病程长,多脏器损伤,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外周血常规三系显著降低,低蛋白血症,以及低钠血症均提示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9.
<正>黑热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通过白蛉传播的一种传染病。全球有88个国家有黑热病流行,约有3.5亿人存在感染风险[1]。近年来,我国的新疆、甘肃、四川等省(自治区)证实有黑热病自然疫源地存在,且发病呈上升趋势[2-4]。浙江省自1955年后未见黑热病病例报告,也没有发现传播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诱导感染宿主产生细胞、体液和黏膜免疫应答,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为理想的疫苗载体,从而表达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的多种蛋白。这些病原体包括约氏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硕大利什曼原虫、枯氏锥虫、结核分支杆菌、流产布鲁菌、呼吸道合胞病毒、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西尼罗病毒、人乳头瘤病毒16型和马流感病毒等,本文就研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