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腔心脏起搏器的A-V间期与心率,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有密切联系。选择适当的A-V间期可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以及减少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单腔心脏起搏器,观察组行双腔心脏起搏器,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和血液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0%vs. 84.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排血量[(4.22±0.45)L/min vs.(3.45±0.45)L/min,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9.89%±5.36%vs. 54.11%±4.56%,P0.05]、心脏指数[(2.55±0.26)L·min~(-1)·m~(-2)vs.(2.12±0.22)L·min~(-1)·m~(-2),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11±0.18)cm vs.(4.77±0.26)cm,P0.05]、左心房内径[(3.61±0.11)cm vs.(3.85±0.23)cm,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2.45±0.11)cm vs.(3.02±0.55)cm,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1.55±0.12)mPa/s vs.(1.89±0.22)mPa/s,P0.05]、血小板聚集率(32.15%±4.45%vs.40.26%±5.22%,P0.05)、血浆黏度[(6.45±0.45)mPa/s vs.(7.45±0.55)mPa/s,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我院 1999年 4~ 6月为 3例患者安装了双房同步三腔起搏器。其中男 2例、女 1例 ,年龄分别为 41,6 1,6 5岁。冠心病 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1例 ,另 1例无明确病因。 3例均为病窦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停搏 ,都伴有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或交替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 2例心房间传导延迟 (1例 12 0ms、1例 130ms ,术前ECG观察P波增宽 ,时限≥ 12 0ms)。术前心功能均为Ⅰ级。考虑到患者年龄大 ,患病窦综合征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预防双结病变的可能 ,2例植入DDDR起搏器 (法国Ela公司 70 34型、美国Pacesetter2 0 … 相似文献
4.
5.
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由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取得了良好疗效 ,同时 ,我们也观察到在植入心脏起搏器后的某些患者中 ,仍有晕厥发生。现就这类患者晕厥的原因作分析。 临床资料 对在我院 1989年 7月~ 1999年 12月植入心脏起搏器的 10 2例患者进行临床随访。且对植入心脏起搏器后出现晕厥的患者进行询问病史、体检及不同体位的血压测量 ,并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起搏系统功能探查、X线检查、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检查、右心导管测压、倾斜试验、心电生理检查等。 结果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晕厥 7例 (男性 5例、女性 2例 ) ,…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与体会。方法护理对象118例,皆为我院1998年~2013年接诊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与体会。结果 118例患者经过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与护理干预后,手术成功率为99.15%(117/118),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9%(4/118)。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但随着接受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不断增加,起搏器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也较前增加。起搏器相关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因此,起搏器植入术后正确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指导对患者的早日康复非常重要。本研究对2005年至2013年在我中心确诊为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感染的患者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陈娇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5,11(3):201-201,204,208
近年来,人工心脏起搏器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起搏器体积较以前小,功能更齐全,更符合人体各项生理要求.因此不少儿童患者也安装了起搏器。我科从1996—2004年共为25例小儿进行了永久心脏起搏器置人术。现将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DVT)的护理。方法 从患肢的护理 ,溶拴抗凝的护理 ,心理护理 ,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出院指导几方面提出可行性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护理 ,患者迅速缓解症状 ,康复出院。结论 缩短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卧床时间 ,指导患者术后正确活动方法 ,减少 DVT的发生 ,密切观察早期症状 ,做到预防为主 ,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植入心脏起搏器112例患者的随访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迅速。特别是随着操作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然而,将起搏器植入患者体内,只是标志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的开始。起搏器和患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如何保证患者术后安全地正常生活,对... 相似文献
11.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体能及心理康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 ,植入心脏起搏器已成为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 ,且起搏器的功能日益完善 ,逐步符合生理要求。如何使患者在术后体能和心理上得到更好的恢复 ,最大程度地改善生活质量 ,已成为心血管疾病康复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随访调查。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 选取随访对象的标准为 ,(1)术前心功能正常 ,且无外科手术及其他严重的身心疾病如急性脑梗死、肝肾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消化性溃疡、癌症、精神失常等病史 ;(2 )无植入术并发症 ,且术后未发生起搏器故障 ;(3)植入术后未发生起搏器综合征。随访我院自 1992年 3月至 2 0 … 相似文献
12.
13.
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 (AVID、 CIDS、 CASH)业已证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降低心律失常病人死亡率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目前已将 ICD作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首选方法 [1] 。我院于 2 0 0 0年 12月成功的对 1例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致反复晕厥病人实施了双腔 ICD植入术 ,现将临床资料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 ,男 ,4 9岁 ,因阵发性心悸 2 0年 ,反复发作性晕厥 2年 ,加重 2小时 ,以“心肌炎后遗症期、心房纤颤、室性早搏、持…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最佳房室延迟(OAVD)设置方法进行比较,探讨OAVD设置的简单、实用的方法。选择36例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设置不同的AVD,于超声心动图下记录左室射血分数(EF)、舒张期二尖瓣返流、A波结束至二尖瓣完全关闭的时间间期(Time1)、最早出现舒张期二尖瓣返流的AVD(临界AVD),并通过同步心电图测定QT间期(QTI)、QT离散度(QTD)及QRS波群时间(QRSI)。将各指标预测的OAVD与OAVD(EF最大时的AVD)进行比较。结果:①心功能正常者心房起搏或心房感知时在AVD为170ms或140~160ms时EF达到最大,且与OAVD时EF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心功能不全者在AVD为130~140ms时EF达到最大,但与OAVD时EF相比差异有显著性。②三种心电图指标预测的OAVD与OAVD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其预测的OAVD在心功能不全患者与OAVD显著相关。③预测OAVD、AVD=200或180ms时预测的OAVD与OAVD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下述简单方法设置OAVD:OAVD=200ms(或180ms)减去200ms(或180ms)时Time1,以提高随访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问题.方法 对2007-07~2009-12共68例行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7例术后发生出血、血肿、起搏器囊袋感染、电极移位等并发症,经妥善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进行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不可避免发生相关的并发症,加强护理可预防和减轻血肿、起搏器囊袋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非梗阻型特发性肥厚性心肌病的双腔起搏器治疗:附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2例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植入双腔起博器,以DDD方式起搏治疗8 ̄14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由Ⅲ ̄Ⅳ级降至Ⅰ ̄Ⅱ级。最大肺动脉压、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跨瓣压均降低,每搏输出量与心脏指数升高。核素作心功能检查发现DDD方式与VAT方式起搏时左室高峰充盈率较窦性心律时增加和(或)左室高峰充盈率时间较窦性心律时缩短,提示左室舒张功能亦有所改善。结果初步说明DDD起搏对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7.
自1958年瑞典胸外科医生Ake senning植入第一台全埋植式心脏起搏器以来,此项技术至今已挽救了近千万患者的生命,并使患者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人工心脏起搏器成为心动过缓治疗的惟一有效方法。我科自2003年12月~2006年2月共安装永久起搏器52例,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患者心脏并发症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入选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于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106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17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5.6±4.9)岁。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出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发生心律失常20例,因起搏电极刺激或移位导致10例室性早搏,8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室颤。心室穿孔2例,患者均为急性下壁右室心梗,调整临时起搏电极位置时损伤局部心肌而致。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症状好转出院。结论术后对并发症密切观察,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三腔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郭继鸿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998,2(3):229-234
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起搏器临床应用的进展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对传统的起搏器适应证,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起搏器的治疗更加个体化,具有更多的生理性功能。2.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已不局限在缓慢性心律失常和传导系统疾病的狭义范围内.新的治疗作用,新的适应证不断被拓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