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体内凝集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凝集活性。方法用20%~100%硫酸铵对钉螺蛋白进行梯度分级沉淀,检测不同沉淀对兔红细胞的凝集活性。分别用2.5 mg/ml D-半乳糖、D-果糖、D-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等6种糖溶液对有凝集活性的沉淀进行倍比稀释,测定其红细胞凝集活性的变化。并测定不同温度(25~90℃)和pH值(3.0~10.0)对钉螺凝集素凝集活性的影响。结果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提取钉螺凝集素时,20%~40%饱和梯度所得的沉淀具有较高的凝集活性。其凝集活性能被半乳糖和乳糖抑制。当pH值为7.0时钉螺凝集素活性最高。30~70℃水浴时,随温度的增加其凝集活性降低,高于80℃时无凝集活性。结论钉螺体内存在半乳糖和乳糖凝集素,其凝集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方法肝硬化患者43例,Child-Pugh分级A级13例,B级15例,C级15例。正常对照组16例,男11例,女5例。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 结果 PT、APTT随病情加重而显著延长,F值分别为32.828和18.743,P值均<0.01;Fib随病情加重逐渐降低,F=4.747,P<0.01。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随病情加重活性逐渐降低,F值分别为43.129、12.677、36.405、9.380和21.988,P值均<0.01。Ⅷ、vWF因子随病情加重活性逐渐增高,F值分别为16.672和14.657,P值均<0.01。AT-Ⅲ、PC随病情加重活性逐渐降低,F值分别为22.602和15.430,P值均<0.01。D-d、t-PA抗原随病情加重逐渐增高,F=5.957,P<0.05。PAI活性正常对照组和3组患者检测结果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血以及纤溶机制的异常,且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在防治肝硬化患者出血时,不仅要纠正患者的凝血因子异常,还要给予一定的抗纤溶治疗。  相似文献   

3.
松杉灵芝子实体抗肿瘤活性多糖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松杉灵芝子实体中抗肿瘤活性多糖的提取、分离与鉴定的方法.方法 把依次用热水、1%草酸铵、5%氢氧化钠提取得到的粗多糖经过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及亲和层析分离精制,将得到的多种活性多糖进行小白鼠S180抗肿瘤实验,并分别测定多种活性多糖的分子量、构成糖组成、蛋白含量、氨基酸组成等.结果 分离精制得到的多种活性多糖中,有6种多糖具有比较明显的抗肿瘤药理活性.结论 松杉灵芝子实体中含有的多种活性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药理活性,作为东北长白山地区名贵的民间药物可广泛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医学名词和药物名称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尚未通过审定的,可选用最近版《医学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中西药名以最近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抗胃腺癌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方法:对从茯苓菌核中提取的(1→3)-?-D-葡聚糖PCS3-Ⅱ及其硫酸酯、羧甲基、羟乙基、羟丙基和甲基化衍生物,用粘度法、激光光散射(LLS)及尺寸排除色谱和光散射仪联用(SEC-LLS)表征了他们在磷酸缓冲液(PBS)中37℃下的[?]、Mw及z1/2等分子参数.然后用MTT法研究了PCS3-Ⅱ和几种衍生物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细胞株MKN-45、SGC-7901和MKN-28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S-PCS3-Ⅱ、C-PCS3-Ⅱ、M-PCS3-Ⅱ、HE-PCS3-Ⅱ和HP-PCS3-Ⅱ衍生物在PBS溶液中Mw值分别为3.8×104、18.9×104、16.0×104、76.8×104和224.3×104,未改性?-葡聚糖PCS3-Ⅱ几乎无抗胃腺癌活性,而他的硫酸酯和羧甲基衍生物对细胞株MKN-45、SGC-7901和MKN-28却显示较高的抑制率.结论:天然茯苓菌核多糖体外没有抗胃腺癌活性;水不溶性多糖PCS3-Ⅱ链上引入羧甲基和硫酸酯基后,其衍生物溶于水,且链刚性增大,同时其抗胃腺癌活性增强;良好的水溶性、较高的链刚性和适当大的分子量有利于茯苓多糖抗胃腺癌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分光光度法,检测1867例50岁以上老年人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G994T的多态性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结果不同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型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差异存在显著(P<0.001),GG基因型活性最高,GT次之,TT最低;GG和GT基因型中,男性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显著高于女性(P<0.001),吸烟者酶活性显著高于不吸烟者(GG与GT基因型中分别为P<0.01和P<0.05);在GG基因型中,男性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随年龄升高,在GT基因型中随年龄降低。结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与基因型密切相关;男性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高于女性,本研究中这种差异与吸烟有关;GG基因型中男性活性增高可能是一种对随年龄增长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或氧化磷脂的应激反应的代偿机制,而这种代偿机制在GT中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医学名词和药物名称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尚未通过审定的,可选用最近版《医学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中西药名以最近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药品和化学试剂必须使用通用名称,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在其通用名称后的括号内注明商品名及生产厂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脂肪餐试验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变化以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老年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6 h脂肪餐负荷试验,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1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脂肪餐后0、2、4、6 h甘油三酯(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脂肪餐后0、2、4、6 h N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脂肪餐后0、4 h纤维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组织型纤维溶解酶原激活物(t-P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G与NO、t-PA呈负相关(P0.05),而与ET-1、PAI-1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可加重血管内皮活性因子平衡失调,使NO和t-PA明显降低,而ET-1和PAI-1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研究ACLF患者的免疫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ACLF患者7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36例,健康志愿者3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 、CD4 、CD8 T细胞、NK细胞、NKT细胞等细胞亚群计数,用SPSS10.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LF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4 、CD8 T细胞、NKT细胞与健康对照组及慢性乙肝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或P<0.05)。ACLF组外周血NK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CLF患者死亡组中淋巴细胞总数、CD4 、CD8 T细胞、NK细胞计数均低于存活组各细胞计数,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LF患者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的减少可能是ACLF病情急剧进展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DSA检查确诊颈动脉狭窄的老年脑梗死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狭窄33例,中度狭窄24例,重度狭窄15例),以非脑血管病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对照组,用分光光度计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法分别测定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分析对氧磷酶1活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95.62±18.26 ku/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69.59±10.56 k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8.36±27.82 ku/L和98.34±13.42 ku/L,P<0.01],而丙二醛含量(24.46±5.68n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5.64±8.26 nmol/L,P<0.01).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组患者对氧磷酶1活性(分别为112.48±19.32、98.64±10.84和81.95±13.42 ku/L)、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为80.62±13.26、70.26±14.09和58.82±10.06ku/L)和丙二醛含量(分别为19.52±8.48、23.56±9.81和27.28±9.89n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并且对氧磷酶1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随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丙二醛含量随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对氧磷酶1活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正相关(r=0.628,P<0.01),而与丙二醛含量负相关(r=-0.541,P<0.01).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降低及氧化应激增强,对氧磷酶1活性和氧化应激及其复杂的相互作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分子遗传水平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3 45例患者包括对照患者 95例、心绞痛患者 10 0例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15 0例 ,通过两次聚合酶链反应确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 ,并测定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为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将心绞痛患者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合称冠心病患者 ,对照患者与心绞痛患者合称非心肌梗死患者。结果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在对照患者、心绞痛患者及心肌梗死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DI和II型的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有显著性差异 ,经SpearmanRankCorrelation分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与D等位基因数目存在等级相关 ,相关系数 0 2 2 5 ,P <0 0 0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分布在对照患者与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患者与非心肌梗死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然而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型与II型相比 ,对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 2 2 9及 1 68(P <0 0 5 ) ,提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型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分布及血清水平均与冠状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的血浆张力素(PTA)和非活性肾素(IRA)的变化,及二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关系。结果:EH组病人PTA和IRA的基础值和激发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前者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显著正相关,而后者与血浆肾素活性显著负相关。本文提示:PTA和IRA可能为造成RAS非同质改变的重要因素,二者在血压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组织蛋白酶K、S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K、S(Cat-K,Cat-S)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传代后用白细胞介素-1(IL-1β)(10μg/L)诱导细胞12、24、36h,免疫荧光检测VSMC Cat-K、Cat-S的表达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基Cat-K、Cat-S的浓度。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VSMC-a-actin阳性,细胞纯度达96以上。对照组Cat-K、Cat-S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阴性;经IL-1β诱导后Cat-K弱阳性,而Cat-S则呈阳性,并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不断增强。对照组培养基Cat-K、Cat-S浓度微量;经IL-1β诱导后,Cat-K无明显增加,但Cat-S增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h后达到高峰并趋于稳定。结论:IL-1β可促进VSMC分泌Cat-K、Cat-S,以后者显著,提示Cat-S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及斑块不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及其意义,以及分别同颈部动脉狭窄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ACI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将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中度神经功能缺损,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依据梗死灶的大小将患者分为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比较不同组别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ox-LDL、hs-CRP、Hcy、FIB水平差异。同时观察ox-LDL、hs-CRP、Hcy、FIB水平分别与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随着NIHSS评分和梗死灶面积的增加与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ox-LDL、hs-CRP、Hcy、FIB表达水平均呈增高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稳定斑块亚组四项指标水平亦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ox-LDL、hs-CRP、Hcy、FIB水平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及CAS密切相关,同时ox-LDL、hs-CRP、Hcy、FIB在ACI患者CAS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起着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蚓激酶抗凝、纤溶机制及其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关系。方法给正常和高凝大鼠口服蚓激酶胶囊(25mg·ml1·100g1体重,3天)后测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纤溶酶原含量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变化,以及体内血浆及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上清液中tPA、tPA抑制物(PAI)活性的变化。结果正常和高凝大鼠口服蚓激酶后KPTT明显延长;ELT明显缩短。体外血栓形成仪测定显示血栓长度、重量均明显减小。纤溶酶原含量明显降低。正常大鼠、高凝大鼠血浆tPA活性升高(均为P<005),与纤溶酶原含量降低间呈明显负相关(r=-0872,P<005)。在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中加入蚓激酶(50~200mg/L)后,上清液中tPA活性明显升高(P<001),呈量效依赖关系;但PAI活性无明显变化。蚓激酶溶液中含有tPA活性,其与药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8585,P<005)。结论蚓激酶能部分抑制内凝血途径,激活纤溶,后者又与tPA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变化,探讨COPD相关PH患者血清VI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COPD患者226例,根据是否合并PH分为COPD+PH组76例及COPD组150例。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IP水平。对COPD相关PH患者随访1年,记录预后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血清VIP水平对COPD相关PH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COPD+PH组血清VIP水平低于COPD组(P<0.05)。76例COPD相关PH患者中,预后良好44例、预后不良32例。Cox回归分析显示,COPD相关PH患者血清VIP水平与预后有关(HR=0.391,95%CI 0.162~0.945,P<0.05)。结论 COPD相关PH患者血清VIP水平降低,血清VIP低水平与COPD相关PH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1 促炎/抗炎细胞因子与衰老、认知功能障碍 2009年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群体中慢性病患病率为60%~70%.作为中老年慢性病,老年认知障碍发病率极高.  相似文献   

19.
刘洋 《内科》2022,(1):55-58,82
目的 探讨精液不液化不育患者的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与其精子常规参数、精子顶体酶活性的关系及其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精液不液化不育患者10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有正常健康生育史的男性志愿者52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精液参数(包括精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CSF)中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并探讨二者与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SAH患者3 d内及5-7 d的外周静脉血和CSF,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ATⅢ及PAI。结果CVS组SAH患者血浆和CSF中ATⅢ下降幅度、PAI升高幅度均较无CVS组明显(P〈0.05)。结论ATⅢ、PAI活性变化与CV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