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12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清远市中医院收集的12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12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最为集中的是60岁以上患者,占总数的37.5%;最为普遍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占整个不良反应人数的81.67%;最常累及的系统是皮肤及附属器官,其次是全身反应;占12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前十位的药品主要是注射剂,共73例,占总数的60.83%。结论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严格遵守中医辩证论治的理论,尽量采取中药口服给药途径,并在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规定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丹参制剂的药理作用,探讨药物应用期间的常见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丹参制剂治疗的8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选择复方丹参片、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丹参注射液、丹参舒心胶囊等丹参制剂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分析丹参制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自身情况、用药方法(给药方式、剂量、溶媒、联合用药)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 经丹参制剂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7.53%。丹参制剂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0%(64/810),其中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32.81%;其次为皮肤不良反应(占23.44%)、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25.00%)、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占10.9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占4.69%)、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占3.13%)。64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因联合用药不恰当所致不良反应占比最高,占29.69%,其次为丹参制剂剂量不合理(占23.44%)、溶媒选择不合理(占15.63%)、自身体质因素(占14.06%)、药品工艺不合格(占9.38%...  相似文献   

3.
中药制剂致不良反应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霞 《首都医药》2008,15(4):42-43
目的 分析北京佑安医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的中药制剂52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及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ADR涉及的中药制剂达20种,以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率最高,其中苦黄注射液和舒肝宁注射液ADR发生率居多,分别为30.77%和26.92%.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反应最多.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合理使用中药制剂,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发生原因,为临床使用中药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对309例中药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309例ADR几乎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61.17%);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中药制剂以新的ADR较多.结论 加强对中药制剂的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我国2000~2008年中药不良反应文献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文  陆军  蔺涛 《中国药房》2009,(6):461-463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对100种杂志刊登的933例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涉及中药制剂156种,给药途径5种,其中静脉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78.46%。不良反应中以全身性反应发生率最高,达57.77%。结论:应加强有关中药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规范临床合理应用中药及其制剂,实施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常见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提高中药制剂的合理用药。方法搜集我院中医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服用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药物和反应类型,提高合理用药。结果 1不良反应的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70岁以上37.5%(12/32)、60~70岁28.1%(9/32)和50~60岁15.6%(5/32);2注射剂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56.3%(18/32),其次为口服剂类型28.1%(9/32)和外用剂类型15.6%(5/32);3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主要为皮肤40.6%,其次为消化系统28.1%和神经系统18.8%。结论常见中药制剂的临床用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给药途径,熟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11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情况,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报告的11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患者以60岁以上者比例最多(49.1%),其次为5~20岁(13.4%);男女比例差别不大。药物中以灯盏花素注射液发生率最高(20.5%),其次为双黄连注射液(15.2%)、穿琥宁注射液(13.4%);ADR药物种类中注射液类中药制剂占7类,共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例数的80.3%;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最常见(59.8%),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所占比例相差不大。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其中以小儿及老年患者、静脉滴注最为常见,应加强中药制剂的适应证和使用方式控制,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表现类型,分析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病历,收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病案,使用计量学方法对病案资料进行整理。结果 在病例中怀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17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59例;60岁以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48.72%,且其治愈时间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延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10~30 min较多,占41.03%;2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时发生不良反应占61.54%;中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心血管循环系统症状,其中以皮肤损害比例最高,达55.56%,循环系统症状占23.93%。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构成比最高的为喜炎平注射液69例,占58.97%。结论 熟练掌握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积极应对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ADR)的报告,为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发生的8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及药物种类的关系。结果男性患者37例,占43.02%,女性患者49例,占56.98%,女性患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其中>60岁患者的发生率最高,达到36.05%,而0~10岁患者的发生率最低,仅为2.33%。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痰热清注射剂及刺五加注射液,复方麝香注射剂、舒肝宁注射剂以及康艾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可以累及患者的多个系统,其中皮肤黏膜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达到提高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48例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药物中以血栓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35.4%,其次为血塞通,占据22.9%;不良反应累及部位上以皮肤及周边最多,占45.8%,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结论应加强对临床中药制剂的研究监测,掌握患者既往过敏史,明确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87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军  文书奎  周国民 《中国药业》2012,21(13):64-66
目的了解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至2010年87例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8种中药制剂,其中13种中药注射剂;有67例(77.01%)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由静脉滴注给药75例,占86.2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8.28%。全身性损害及循环系统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气紧、胸闷、白细胞减少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合理使用中药制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上报的中药制剂相关不良反应,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中药制剂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8年7月~2013年6月上报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资料。结果: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中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71.68%);活血类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次最多(54.34%);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静脉给药(75.14%)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其中静脉给药后30 min内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时间段。结论:重视中药制剂相关不良反应,加强监测,以减少中药制剂给患者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13.
杨芬 《北方药学》2011,8(12):84-85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10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微生物药的ADR发生率最高,有69例,占65.71%,其次为中药制剂20例,占19.05%。ADR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其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74例,占70.48%。结论:临床应加强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等重点监测,尤应注意联合用药的配伍禁忌,重视药品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通过检索2012~2013年期刊文献及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道,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4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病案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所有病例中男148例(60.4%),女97例(39.6%);发生率最高为60岁,占23.7%,最低20~30岁,占8.2%;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心血管疾病类以及清热解毒类这两类中药注射剂中;其中双黄连注射剂发生率最高为9.8%;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以及皮肤性反应(56.3%)。结论通过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以及正确选择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中药制剂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使用中药制剂住院患者的科室、病种、用药种类及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65535例次患者使用中药制剂,涉及35个科室、1400种疾病、267种中药制剂、20种剂型,其中抗肿瘤、益气扶正、清热宣肺类中药制剂为主要使用品种。此期间我院共收集中药不良反应92例,涉及29种中药制剂,以七叶皂苷钠注射液发生率最高为29例,占31.52%;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我院住院患者中药制剂的使用较为合理,但应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150例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11~20岁年龄段及61岁以上年龄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不良反应发生在1h内的患者(118例/78.67%)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注射剂(101例/67.33%)和口服制剂(27例/18.0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剂型(P0.05);静脉滴注(94例/62.67%),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皮肤黏膜及附件(58例/38.67%)和消化系统(39例/26.0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器官或系统(P0.05)。结论:临床上应加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规范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特点及中药制剂用药管理对策。方法本次选取120例应用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良反应所致因素实施相应用药管理对策。结果 120例应用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占比55.00%,女性占比45.00%;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年龄段排名第一为> 71岁、百分比27.50%,而最后一名为0~10岁、百分比1.67%。静脉给药途径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45.83%,口服给药19.17%,局部外用给药29.17%,其他5.83%。结论临床上应明确中药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因素,且制定针对性、合理化用药管理措施,以达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黎明  ;李文武 《中国药房》2014,(27):2572-2574
目的:了解中药制剂致严重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制剂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2012年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收集到的中药制剂613例严重ADR报告,分别按年度分布、患者性别与年龄、剂型、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药制剂致严重ADR报告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45岁以上的患者398例,占64.93%;中药注射剂严重ADR发生率、严重程度远高于其他中药制剂;在30 min内发生的ADR 473例,占77.16%;ADR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过敏性休克、皮疹等变态反应。结论:中药制剂ADR具有普遍性;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特别是注射剂ADR的监测;继续深入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防止严重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药不良反应108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英芬 《中国医药》2014,(3):418-420
目的 了解本院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的108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报告中,51~60岁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占29.6%(32/108);静脉滴注最易导致不良反应,占66.7%(76例),其次为口服给药,占22.2%(24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9.5%;不良反应发生在1 d以内者89例,占82.4%.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艾迪注射液(9.3%)、丹红注射液(5.6%)、生脉注射液(4.6%).中药口服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茴三硫胶囊(6.5%)、先声咳喘宁(5.6%)、舒肝宁(3.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72例,占66.7%)和口服给药(24例,占22.2%)为主.10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治愈40例,好转67例,无死亡病例,1例严重不良反应留有后遗症.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辨证看待中药不良反应,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耿亚  陈保红  穆晓燕 《中国药房》2010,(20):1881-188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7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3例ADR中,抗感染药占35.6%,中药制剂占9.6%。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制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测和使用规范,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