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针对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感染后的老年患者,万古霉素治疗时,血药浓度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接诊的105例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感染后的老年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BUN(尿素氮)、Cys-C(胱抑素)、Scr(肌酐),使用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Ccr(肌酐清除率).结果:治疗前后,<10mg/L与10~20mg/L浓度组的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mg/L组的BUN、Scr的数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明显,差异显著(P<0.05),而Cys-C和Ccr的数值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感染后的老年患者,在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时,必须检测肾功能,万古霉素的血清谷浓度小于20mg/L时,对肾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寻影响万古霉素谷浓度的主要因素,为万古霉素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4年7月到2019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在住院期间使用了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并监测了稳态谷浓度的患者的资料。分析影响万古霉素谷浓度的主要因素,探讨肾功能亢进(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ARC)和低蛋白血症对万古霉素谷浓度的影响。结果 最终7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万古霉素谷浓度<10mg/L者50例,10~15mg/L者13例,15~20mg/L者5例,>20mg/L者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低浓度组的年龄较小、矫正肌酐清除率较高,而白蛋白在不同浓度组存在差异。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表明,矫正肌酐清除率与万古霉素谷浓度负相关,是其浓度不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8)。ARC组万古霉素谷浓度为(7.5±7.5)mg/L,达标率为11.1%,显著低于非ARC组(56.7%)。低蛋白组万古霉素谷浓度为(8.7±7.8)mg/L,达标率为12.5%,显著低于正常蛋白组(41.9%)。ARC+低蛋白血症组,万古霉素谷浓度为(6.0±1.2)mg/L,达标率为0。结论 肾功能亢进和低蛋血症是降低万古霉素谷浓度的重要因素。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时,应及时识别该两种因素,做好药物浓度监测,优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大剂量使用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情况以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51例老年感染患者给予万古霉素1 g静滴q12h,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以及治疗前后相关肾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万古霉素1 g静脉滴注q12h的给药剂量,56.9%老年患者血药谷浓度超过20 mg·L-1,并且治疗前后血肌酐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患者肾功能是否正常,给予万古霉素1 g 12h治疗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时,经验性给予1 g q12h的剂量,初步观察到血药谷浓度很可能会超过参考范围,并会引起肾功能的损害,但本研究样本量小,仍需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某院老年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对肾功能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给药方案的适宜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老年患者,按日剂量把给药方案分为4组,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以及治疗前后相关肾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老年患者中,血药谷浓度监测结果在参考范围10~20 mg·L-1的占41.67%,高于参考范围的占43.33%;轻度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万古霉素给药方案为1g qd/0.5g q12h的仅占47.92%,给药方案为0.5g q8h或1g q12h的有近30%老年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万古霉素给药方案为1g q12h组,老年患者治疗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使用万古霉素个体差异大,谨慎使用1g q12h的给药方案,给药方案需在血药谷浓度监测下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高肌酐清除率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变化,探讨该类患者最优化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使用并监测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重症患者,对其中肌酐清除率大于120ml/min的患者的一般资料、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疗效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7例患者,共计96次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仅21.88%(21/96)达到目标浓度(15~20mg/L),其中低于15 mg/L者62.50%(60/96),高于20 mg/L者15.62%(15/96)。肌酐清除率相对偏低组(120~149 ml/min),谷浓度达标率及超标率均高于其他组,肌酐清除率>240ml/min与Ccr120~149 ml/min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给药剂量及血浆白蛋白时影响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主要因素(P<0.05),性别、年龄、SOFA评分、血肌酐、总胆红素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万古霉素达标者与未达标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0,P=0.406)。结论:高肌酐清除率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临床达标率低,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肌酐清除率、给药剂量及血浆白蛋白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影响较大,制定给药方案时需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6.
冯会 《抗感染药学》2021,18(4):483-487
目的:探究基于肾功能指标的动态监测对评估万古霉素治疗老年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的可行性,为万古霉素药学监护评估其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2月间收治的老年MRSA肺炎患者118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56)和干预组(n=62),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万古霉素治疗,干预组患者则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动态监测灵活调整万古霉素用量;比较两组患者万古霉素治疗前后CCR、Scr、BUN测得值的变化和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差异,分析其CCR、Scr、BUN测得值变化与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相关性,探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通过双因素的方差分析发现,干预组患者Scr、BUN和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但CCR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通过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发现,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高低与CCR(r=-0.473)呈负相关,而与Scr(r=0.537)和BUN(r=0.619)呈正相关(P<0.05);两组患者的万古霉素治疗的总有效率和MRSA清除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动态监测CCR、Scr、BUN值的变化,可反映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治疗窗范围(10~20mg/L),其对临床预防肾功能损伤以及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院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及血清谷浓度的监测。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偏振法测定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并结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基础疾病、病原学结果、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疗效、肾功能情况等),对血流感染革兰阳性球菌并应用万古霉素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流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1例(44.0%),屎肠球菌14例(56.0%);临床治愈率32.0%。25例患者共进行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测定38例次,血清谷浓度范围2.99~39.1μg/mL,均值(14.96±7.83)μg/mL,其中达到靶浓度15~20μg/mL者8例(21.0%)。临床治愈组与临床无效组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分别为(14.69±7.20)、(15.13±8.53)μg/mL(P=0.85)。肾毒性发生6例(24.0%),APACHEⅡ评分均值17分,均为临床无效组。11例MRSA血流感染中,1例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2 mg/L,其余万古霉素MIC值均为1 mg/L;临床治愈组万古霉素曲线下面积(AUC)与MIC浓度比值(AUC/MIC)为209±114。结论按照指南的标准,25例血流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达标率低,需加强对这一类患者血清谷浓度的监测力度,并随时调整用药,给出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充分体现临床药师在药学监护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检测法(吖啶酯)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我院2012年66例患者85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用药合理性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从年龄结构上看,万古霉素的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60岁的患者占54.55%;血清万古霉素谷浓度在治疗窗范围内的占48.24%,超过一半的患者血药浓度不在治疗窗内,其中达到中毒浓度(超过20 mg·L-1)的患者高达20%。肾功能正常组及肾功能损害组用药前后的血肌酐及尿素氮无统计学差异,但肾功能轻度损害组较正常组平均血药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分析采用同一给药方案(1.0 g,q12 h)时,肾功能正常及轻度损害患者,超过治疗窗上限的比例不高,但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万古霉素中毒发生率明显增加;此外,肌酐清除率相当的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应加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特别是对于老年及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用药监护,包括治疗效果评估、动态监测肾功能指标等,实现个体化用药,保证临床医生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万古霉素高谷浓度用药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56例年龄≥65岁的老年重症感染患者按照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为A(Ccr≥50 ml/min)、B(Ccr 20~50 ml/min)两组。对每组患者万古霉素用药剂量、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以及用万古霉素前、后肾功能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31例(25例用万古霉素1 g、q 12 h;6例0.5 g、q 12 h),B组患者25例(15例用万古霉素1 g、q 12 h;10例0.5 g、q 12 h)。 A组中两种用药方案的患者谷浓度在10~20 mg/L有效范围的比例分别为72%(18/25)和33.33%(2/6),谷浓度<10 mg/L的比例分别为12%(3/25)和66.67%(4/6);B组中两种用药方案的患者谷浓度在10~20 mg/L有效范围的比例分别为20%(3/15)和60%(6/10),谷浓度>20 mg/L的比例分别为73.33%(11/15)和30%(3/10);全部病例除B组万古霉素用量1 g,q 12 h的15例患者用药前、后血肌酐值明显升高(P<0.05),尿素氮无明显变化(P>0.05),其他患者用药前、后血肌酐和尿素氮均无明显变化(P>0.05)。 B组有5例患者出现肾毒性,其万古霉素用量为1 g、q 12 h,谷浓度均>30 mg/L;A组患者无肾毒性发生。结论老年重症感染患者应根据Ccr情况决定万古霉素用量。 Ccr≥50 ml/min者,万古霉素用量为1 g,q 12 h;Ccr在20~50 ml/min的患者,万古霉素用量为0.5 g,q 12 h;由于个体差异,老年患者应重视监测血药谷浓度,根据血药谷浓度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ICU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8例ICU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万古霉素谷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48例患者血清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9.26±8.96) mg/L,血药浓度达标率为31.25%;脑脊液万古霉素谷浓度为(4.61±2.97) mg/L,脑脊液浓度达标率为16.67%;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穿透率为(18.84±9.47)%。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万古霉素谷浓度与肌酐和白蛋白水平均呈正向线性关系(P<0.05),而与患者年龄、体重、性别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脑脊液中万古霉素谷浓度与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肌酐、白蛋白以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之间均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酐、白蛋白水平和血清万古霉素谷浓度均与脑脊液万古霉素谷浓度呈正向线性关系(P<0.05)。结论 ICU颅内感染患者万古霉素初始药物谷浓度达标率较低,采取万古霉素静脉给药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血肌酐、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万古霉素在肝移植受者体液内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万古霉素对肝移植受者并发感染的合理治疗。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测定用药前后不同时间体液中万古霉素浓度,以PKBP-N1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参照指导临床治疗。结果:肝移植肾功能正常者静滴万古霉素后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在血中符合开放型三房室模型,在腹水中符合一房室吸收模型。万古霉素谷浓度在血液、腹水及胆汁中分别为(12.58±2.59)mg/L(n=14),(15.30±1.52)mg/L(n=4),及(3.11±0.52)mg/L(n=6)。伴肾功能损害血液滤过者,万古霉素清除明显减缓。结论:肝移植肾功能正常者万古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健康正常人无显著差异。万古霉素在肝移植患者血清及腹腔中可迅速达到有效杀菌浓度,使用时应给予药物监测并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监测万古霉素在肝移植受者体液内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万古霉素对肝移植受者并发感染的合理治疗。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测定用药前后不同时间体液中万古霉素浓度,以PKBP-N1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参照指导临床治疗。结果:肝移植肾功能正常者静滴万古霉素后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在血中符合开放型三房室模型,在腹水中符合一房室吸收模型。万古霉素谷浓度在血液、腹水及胆汁中分别为(12.58±2.59)mg/L(n=14),(15.30±1.52)mg/L(n=4),及(3.11±0.52)mg/L(n=6)。伴肾功能损害血液滤过者,万古霉素清除明显减缓。结论:肝移植肾功能正常者万古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健康正常人无显著差异。万古霉素在肝移植患者血清及腹腔中可迅速达到有效杀菌浓度,使用时应给予药物监测并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相关用药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万古霉素谷浓度监测202次,平均血药谷浓度(14.36±8.12)mg/L,浓度小于10 mg/L的有68例次(33.66%),在10~20 mg/L的有100例次(49.51%),大于20 mg/L的有34例次(16.83%);肾功能正常与异常组间,血药谷浓度有显著性差异;用药前后,各项肾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万古霉素个体差异大,需加强血药浓度监测;针对肾功能异常患者,临床医生和药师需审慎评估给药剂量;临床医生应根据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新指南建议的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与临床疗效及肾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感染的患者78例,检测万古霉素的血药谷浓度,定期监测肾功能,对疗效进行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78例患者中,有56例(71.79%)血药谷浓度为10~20 mg/L,临床总有效率为83.93%,3种谷浓度组(A组:5~10 mg/L,B组:10~15 mg/L,C组:15~20 mg/L)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中出现肾功能损伤的例数分别为0、2例(5.41%)、3例(15.79%),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敏感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较好,其血药谷浓度>15 mg/L并不能提高临床疗效,反而会引起肾功能损害,因此在使用中应密切监测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老年患者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及肾毒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科用万古霉素并监测血药浓度的3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万古霉素的治疗有效率为82.05%;谷浓度在10~20 mg·L-1占48.12%,谷浓度<10 mg·L-1的19例患者中有6例进行了剂量调整,2例(5.13%)患者出现了肾毒性,万古霉素减量或停用后肌酸酐均恢复至基础水平。3例(7.69%)用药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均未有肾毒性发生。万古霉素联用依替米星及利尿剂未发生肾毒性。结论老年患者用万古霉素时应调整剂量,并借助血药浓度的监测对万古霉素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万古霉素谷浓度与临床疗效和肾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ICU且使用万古霉素患者的基本信息,用决策分析法寻求万古霉素谷浓度与疗效和肾毒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谷浓度在5~20mg/L范围内疗效的似然比(LR)为1.19~2.38,事后概率P(D/SDC)为66.67%~80%,而浓度>20mg/L时疗效的LR为0.52,P(D/SDC)为46.67%,出现明显下降。谷浓度在5~25mg/L范围内ADR的LR为0.5~0.82,P(D/SDC)为0.02%~0.04%。浓度>25mg/L时ADR的LR为4.68,P(D/SDC)为0.19%,出现明显上升。万古霉素谷浓度在10~20mg/L时临床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谷浓度<25mg/L时肾毒性轻。结论 ICU患者中万古霉素谷浓度可控制在10~20mg/L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和临床疗效、肾毒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应用万古霉素并监测其血药浓度的69例老年住院患者,按血药谷浓度监测结果划分为L(<10 mg·L-1)、M(10~20 mg·L-1)、H(>20 mg·L-1) 3组,分别对其血药浓度、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肾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M、H 3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24%、76.92%、38.47%,肾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00%、7.69%、3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16)。L和M组疗效和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别,两组疗效均显著性高于H组,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性低于H组。结论:万古霉素谷浓度高于20 mg·L-1并不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反而会引起肾功能损伤。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监测万古霉素谷浓度,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64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对64例157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万古霉素血清峰浓度和谷浓度均在治疗窗范围内的仅占40% 左右,而谷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及峰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约占50% ;首剂饱和方案组与首剂未饱和方案组中血清峰浓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谷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肾功能正常组患者用药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显著性差异,尿素氮无显著性差异,而肾功能损害组患者用药前、后尿素氮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近45% 的患者给药方案为500 mg,每日2~3 次,约75% 的患者未能达到有效峰浓度,约60% 的患者谷浓度超过正常水平.结论:老年感染患者使用万古霉素个体差异很大且多数患者伴有肾功能轻中度损害,应尽量给予首剂饱和方案并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利于实现个体化给药,进而提高该药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万古霉素是三环糖肽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强大杀菌作用,是治疗耐药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万古霉素治疗窗窄,谷浓度<10 mg/L时易增加诱导耐药风险,导致治疗失败[1-2],而谷浓度>20 mg/L时肾损害发生率显著增加[3].国内外文献[4-5]均推荐维持万古霉素稳态血清谷浓度> 10 mg/L,针对MRSA所引起的血流感染、心内膜炎及脑膜炎等,应维持稳态血清谷浓度在15~20 mg/L.因此,结合患者病理生理情况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指导剂量调整,实施个体化治疗就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用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主要有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微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FPIA法所需仪器成本和试剂盒价格较昂贵,需集中标本后进行检测,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即时检测的需求,且其检测结果偏高[6],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血透患者中偏高尤为明显[7],而微生物法则易受合并使用抗生素的影响,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笔者查阅文献[8-12],结合实验室自身条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细菌性肺炎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10mg·L^-1时肾毒性的发生。方法将53例万古霉素谷浓度〉10mg·L^-1的患者按谷浓度不同分为A(谷浓度〉15mg·L^-1)、B(10mg·L^-1〈谷浓度≤15mg·L^-1)2组,治疗前至治疗后3d内进行肾功能指标的监测。结果53例患者中共有5例(9.4%)发生肾毒性,其中A组(25例)发生4例(16.0%),B组(28例)发生1例(3.6%);与用药前相比,A组患者用药后血肌酐值有明显上升(P=0.006),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明显下降(P=0.014),B组患者用药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276,P=0.750);2组间用药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A组患者谷浓度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肌酐值的变化均有线性相关(P=0.005,Pearson相关系数为-0.648;P=0.001,Pearson相关系数为0.716)。结论当万古霉素谷浓度在10~15mg·L^-1时,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而谷浓度超过15mg·L^-1时,肾功能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