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目的检测不同存储时间对标本凝血功能常见指标是否有显著影响。方法体检健康人的柠檬酸钠抗凝血抽取完毕后常规离心,每个健康人的血浆样本平均分装为9份,每份标本分别在0 h、2 h、4 h、6 h、8 h、12 h、24 h、48 h和96 h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tandardized ratio, 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bi),并对这9个时间点的4个凝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T、INR和Fbi在0 h、2 h、4 h、6 h、8 h、12 h、24 h、48 h和96 h共9个时间点前后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在8 h后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6 h以内标本存储时间对PT、INR和Fbi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标本存储时间超过8 h后APTT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观察4℃下血凝四项标本不同的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测定结果的影响,为今后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4年03月-2014年11月期间在福州市第七医院进行血凝检测的病例共154例,按照PT正常或者异常分成A、B两组。室温下测定凝血PT、APTT、TT和FIB4项指标。结果 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除FIB水平外,PT、APTT 与TT值在多次测量的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值在从0~24h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和TT值从0~24h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各时间点的值均高于0h的APTT和TT值。8h、12h和24h的APTT和TT值相对0h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值随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T值在从0~24h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6~24h的TP值与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FIB水平从0~24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PT、APTT和TT水平会随着血样本放置时间延长,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血样本的放置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否则会影响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保存温度和时间对凝血标本APTT和PT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标本在4℃和20℃放置不同时间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21份,离心分离血浆,即时上机检测APTT和PT,然后将标本分别放置于4℃和20℃2h、4h、6h、8h重复检测,并与即时上机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①APTT在4℃2h和4h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6h和8h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0℃2h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4h、6h和8h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PT在4℃2h和8h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4h和6h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0℃2h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4h、6h和8h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凝血标本应在2h内完成测定。  相似文献   

4.
血凝仪测定PT、APTT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凝仪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最佳因素。方法应用CoatronM4血凝仪测定50例健康体检者在不同血量和不同放置时间相应的PT、APTT值,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量在1.8ml±0.2ml与1.8ml相比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标本放置时间在3小时内测定结果与标本离体30分钟内相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血量在1.4ml以下或大于3.5ml时及标本放置时间超过4小时,则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检测PT、APTT时应严格控制好标本血量与抗凝剂的比例,并掌握好标本离体后放置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Sysmex CA1500血凝仪试剂开封后放置不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以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凝血检测中试剂因素对于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新鲜采集的20份1∶9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液标本,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PT、APTT、FIB、TT。以试剂在试剂仓放置一段时间(2 h、4 h、6 h、8 h)为各试验组,以新鲜试剂(0 h)为对照组,分别用放置不同时间段的试剂在CA1500血凝仪上同时检测凝血指标,计算各试验组与其对照组之间PT、APTT、FIB、TT检测值差异。结果随着试剂放置时间的延长,APTT、TT呈延长趋势,FIB呈下降趋势。当PT、APTT、FIB、TT试剂在试剂仓内放置时间≤8 h,凝血四项结果与新鲜试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冲液在试剂仓放置超过4 h,FIB结果与新鲜试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纤维蛋白原的最主要因素是缓冲液在仪器中开盖放置时间过长。因此,凝血试剂在仪器中开盖放置时间超出稳定期应及时更换新鲜试剂,且实验室应制定试剂更换方案,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同一标本在不同时间段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STAGO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分别对在室温(20~28℃)放置时间不同的标本以2500g速度离心时间5min进行检测。结果标本以2500g速度离心时间5min,PT在8h内,APTT在4h内测定的结果与即刻测得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FIB、TT在24h内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凝血检测中,标本必须在4h内完成测定,才能确保凝血检测质量,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提供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凝血常规及血常规分析前的影响因素,探讨控制分析前变异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21人,采血进行凝血常规和血常规项目的检测,观察止血带使用时间对凝血常规、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等结果的影响,监测凝血常规及血常规的个体生物学变异。结果:1与止血带使用即刻相比较,压脉带使用1 min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均无变化;2 min时,PT降低(P0.05),余无变化;3 min时,PT、APTT、和TT均降低(P0.05)。2与标本放置即刻的血常规结果比较,标本放置4 h时,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白细胞数(WBC)和血小板数(PLT)均无变化;放置8 h和12 h时,PLT降低(P0.05);放置24 h,RBC、WBC和PLT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3连续4周测定,各周间凝血常规及血常规个体生物学变异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前标本采集方式和标本放置时间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重视分析前影响因素和控制分析前变异,能极大地提高临床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是否有影响。方法选取西山煤电公司职工总医院门诊患者3 5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3 5例正常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年龄均为4 5~6 0岁。2组均行凝血系列检查,包括APTT、PT、TT、FIB、D-二聚体共5项,每次检测均分别放置2、3、4 h。通过统计学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放置2、3 h凝血系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放置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放置4 h糖尿病患者APTT、PT、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IB明显延长,D-二聚体无显著改变。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凝血功能的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陶景莉 《智慧健康》2022,(24):14-18
目的探讨在进行凝血实验检测中标本不同保存时间、离心时间与速度及溶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7月到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及收治住院的患者共120例,对其实施凝血四项检查,观察标本不同保存时间、离心时间与速度及溶血对凝血实验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①在保存时间方面,即刻及1h、2h、4h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无差异(P>0.05);4h标本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明显长于2h,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明显长于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离心速度方面,采取3000r/min与4000r/min的离心处理速度后观察,两组标本的PT、FIB、APTT、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离心时间方面,相比于离心10min与离心15min血液样本,离心5min血液样本的PT、APTT水平均显著降低;相比于离心10min血液样本,离心15min血液样本的PT、APTT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种离心时间的FIB、TT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溶血方面,正常标本的TT明显短于溶血标本,APTT与PT明显长于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标本的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温保存时间过长与标本溶血均将对凝血实验检测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及时进行送检,并且需要采取正确的采集方式,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与否对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方法以我院2012年1—5月间血液检测样本100例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下进行PT、APTT、TT、Fib等凝血项目的检验。结果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Fib及TT值有一定的影响,对PT值无影响;离心时间对PT、APTT值有一定的影响,对TT及Fib值无影响。结论患者进行凝血项目检验一定要在标本采集后短时间内进行,离心要控制好时问和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时间范围我院接收的1000例住院患者血检标本,逐一开展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结果:1000例血检标本中,误差标本113例,占比11.3%。其中,采血量比例不当107例(血量不足标本72例,血量过多标本35),占比94.7%;血液未与抗凝剂完全混匀5例,占比4.4%;混有肝素1例,占比0.9%。误差标本PT、APTT、TT、FBI相较于重新检测标本PT、APTT、TT、FBI(P0.05);100例标本即刻检测PT、APTT、TT相较于2h、4h后检测PT、APTT、TT(P0.05)。结论:标本采集不当、送检时间等是凝血四项检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择采集标本后适当的放置时间,为异地标本采集提供技术保证。方法对60名外周血分别于采集标本后即时、24h、48h、72h进行培养、收获、制片,用染色体自动分析仪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标本采集后放置24h、48h培养的染色体分别与采集后即时培养的比较,染色体畸变率均差异无显著性,染色体形态和分散度变化不大。结论标本采集后放置48h内培养对染色体畸变分析的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储存温度与时间对血清标本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少华 《现代医院》2008,8(2):56-57
目的探讨血清标本在不同温度与时间下储存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将血清标本分不密封、密封分别放置35、20、4℃的环境中保存1、2.4h后,检测150例病人11项生化指标ALT、AST、CK、TB、TP、Alb、TC、BUN、UA、Glu、P的值,并与放置前测定的值进行比较。结果血清密封放置在各个温度下2h后无显著性改变;而无密封放置20℃4h后有9项结果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做好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血清标本应及时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应将分离的血清放置于冰箱4℃密封保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首次融化后放置不同时间再次冰冻,比较二次冻融前后血浆中凝血指标和部分凝血因子的变化.方法 FFP 37 ℃水浴融化后,在4 ℃放置0 h、6 h、12 h、24 h时分别抽取4 ml血浆均等注入2支试管中,一支立即测定,另一支-30 ℃冰箱冰冻保存,10 d时再融化并测定.结果 FFP二次冻融前后比较,凝血指标中APTT平均延长5.7%,PT、TT、FIB未见明显改变(P>0.05);所测的部分凝血因子二次冻融后活性平均衰减4.8%~15.5%.结论 凝血因子随FFP复融后放置时间延长而衰减,反复冻融可降低其活性.但在第一次复融后放置12 h内再次冻融,凝血因子活性值仍在正常范围内, 在血浆供应紧张时,仍可作为新鲜冰冻血浆使用.  相似文献   

15.
陈海燕 《中国卫生产业》2013,(30):141-141,143
目的 探讨各因素对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及其具体对策.方法 以我院2013年1-5月间血液检测样本100例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因素下进行PT、APTT、TT、Fib等凝血项目的检验.结果 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Fib及TT值有一定的影响,对PT值无影响;离心时间对PT、APTT值有一定的影响,对TT及Fib值无影响;溶血现象对PT、APTT、TT、Fib等检测项目均有影响.结论 患者进行凝血项目检验一定要在标本采集后短时间内进行,离心要控制好时间和速度,同时还应尽量杜绝溶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抽取我院80例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分别置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在取血完毕,4、8、12、24h分离血清,采用ETAGO血凝分析及配套试剂分别对在室温(20~28℃)进行凝血试验,测得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问(TT),并将这3个时间段测得的指标进行比较,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实际对凝血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PTT在4h内,PT在8h内测定的结果与即刻测得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FIB、TT在24h内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凝血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标本需在4h内完成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样本类型、处理时间及保存条件的肝素结合蛋白(HBP)、同型半胱氨酸(Hcy)、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 GRP)水平,探讨检验前过程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同源不同类型样本,经不同前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P水平,双试剂循环酶法检测Hcy水平,Abbott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Pro GRP水平。结果与枸橼酸钠抗凝血浆HBP结果比较,EDTA-K2抗凝血浆结果显著降低(P0.05),血清结果显著增高(P0.05),且3种样本结果间无相关性。EDTA-K2抗凝血浆Hcy结果低于血清结果,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样本离心前放置时间的延长,血浆Hcy结果增高。血浆Pro GRP室温保存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保存72 h结果略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样本随放置时间的延长,结果降低,与血浆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样本类型和前处理对HBP、Hcy和Pro GRP结果有影响,检验前工作的完善将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样制备前后放置时间对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4 、CD8 、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分别在室温放置6、24、48及72 h后进行样品制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8 细胞绝对计数;以及样品制备后分别在2、24、48、72及168 h上机检测;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液在室温放置72 h之内制备,CD4 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 细胞计数72 h与6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样制备后室温放置1周内CD4 、CD8 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制备前在室温放置72 h后CD8 细胞计数有明显变化;血样立即制备后室温放置1周CD4 、CD8 细胞计数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19.
血浆PT,APTT若干实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浩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4):951-952
目的了解常见实验因素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的影响,指导实验室检测。方法全自动仪器法,严格按规程操作。结果标本置常温(25℃)PT结果在4h内稳定,冷藏(4℃)6h内稳定;APTT结果在4h内稳定,存放温度无影响。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低于1:7或高于1:11时,两结果均显著延长。标本溶血对结果影响不大(血浆Hb<30g/L)。结论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一定要准确,最好使用专用定量真空采血管,标本离体后4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保存温度下标本放置时间对弱阳性HBs Ag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病房送检的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 Ag结果为弱阳性的患者血清标本10份,观察各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及温度下的测定值。结果弱阳性HBs Ag标本分别在室温、4℃、-20℃下放置3 d、5 d、7 d后结果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阳性HBs Ag标本在室温和4℃保存时,部分检测结果转阴性,特别是在室温情况下,第7 d检测转阴率达30%;而标本在-20℃保存,阳性数无变化。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弱阳性HBs Ag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ECLIA法检测弱阳性HBs Ag结果基本保持稳定。随储藏时间延长,放置温度越低,标本检测转阴率也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