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光谱C T对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检出率,并于常规C T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4月—2021年1月选取我院28名具有痛风史的病例纳入研究,采用飞利浦光谱C T对痛风患者行最痛部位关节的扫描,后行能谱尿酸重建.比较双层探测器光谱C T混合迭代重建生成的常规图像与光谱重建获得的尿酸图对所扫描部位尿酸盐结...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91-4992
选取痛风患者3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痛风患者2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双源CT双能量成像扫描,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未检测出尿酸盐沉积;观察组患者中,33例患者的双足踝关节检查出尿酸盐沉积,21例患者的双手腕检测出尿酸盐沉积,12例患者的双膝检测出尿酸盐沉积。在痛风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诊断方式能够有效检测出尿酸盐沉积,且操作简单,可以作为痛风病的主要筛查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痛风诊断中应用双能量CT检测尿酸盐结晶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太仓市中医医院及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痛风患者60例作为痛风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其他关节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能量CT检查,分析尿酸盐结晶与疾病类型、骨质破坏、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痛风组患者的尿酸盐结晶阳性率96.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4/60),尿酸盐结晶阴性率3.33%(2/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33%(56/60)(P <0.05)。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尿酸盐结晶对痛风诊断的敏感度为96.67%(58/60),特异度为93.33%(56/60),准确性为95.00%(114/120),阳性预测值为93.55%(58/62),阴性预测值为96.55%(56/58)。痛风组患者60例中,有骨质破坏20例,无骨质破坏40例,分别占总数的33.33%、66.67%,其中有骨质破坏患者的尿酸盐结晶阳性率100.00%(20/20)高于无骨质破坏患者的95.00%(38/40),尿酸盐结晶阴性率0.00%低于无骨质破坏组的5.0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CT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5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患者,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40.2岁。5例患者均行双源CT检查,其中2例行双能量扫描,并分别分析其成像特点及诊断意义。结果:双源CT血管成像准确显示颈动脉体瘤的位置、大小、形状及与周围动脉及静脉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完全吻合。双源CT双能量去骨技术可以直接去除骨质结构对血管成像的影响,虚拟平扫的碘图可以显示瘤体内的血供情况。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颈动脉体瘤的术前诊断与手术评估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超声与CT对痛风患者尿酸钠晶体沉积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CT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与CT对痛风患者尿酸钠晶体沉积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时期痛风患者的主要超声征象。结果 86例痛风患者共检查121个部位,经病理检查有72个部位检出尿酸钠晶体沉积阳性。经超声扫描有69个部位出现阳性,经CT扫描有70个部位出现阳性,超声与CT对尿酸钠晶体沉积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P>0.05)。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患者的超声征象多为阴性;急性期及慢性期患者的超声征象多为阳性,以双轨征和痛风石为主。结论 超声与CT对痛风患者尿酸钠晶体沉积均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在首选诊断手段中超声更具优势;超声征象阳性多见于急性期及慢性期痛风患者,双轨征和痛风石是常见的超声征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肾结石定性分析中应用双源CT(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9月-2021年3月就诊的84例肾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以临床肾取石化验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肾结石成分应用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效能以及各项参数指标。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尿酸结石11例,羟磷灰石类4例,草酸钙65例。而DSCT双能量扫描中,尿酸结石、羟磷灰石类、草酸钙成分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6.25%、98.75%、95.00%,特异度分别为98.48%、100%、86.67%,灵敏度分别为85.71%、80.00%、96.92%,与病理结果差异较小,三组诊断准确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SCT双能量扫描检测结果内对比,羟磷灰石类诊断特异度更高,草酸钙灵敏度更高(P<0.05)。DSCT双能量扫描结果显示,尿酸结石、羟磷灰石类、草酸钙三种肾结石成分在CT差值、CT比值、DEI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SCT双能量技术定性分析肾结石成分效果显著,可以精确区分肾结石成分,诊断效能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双能量CT与病理诊断在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沉积检测中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关节炎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各项临床检查确诊,54例患者证实为痛风性关节炎,作为观察组;78例诊断为其他类型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双能量CT检查,并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液尿酸、肌酐、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分析双能量CT与病理诊断对尿酸盐沉积检测的一致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尿酸、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ECT扫描发现阳性患者52例,阴性患者80例。DECT对尿酸盐沉积检测的敏感度为90.74%(49/54),特异度为(75/78),阳性预测值为94.23%(49/52),阴性预测值为93.75%(75/80)。DECT扫描132例患者,共发现52例患者413个关节存在尿酸盐沉积,其中膝关节151处,足部及踝关节208处、肘关节2处、手部及腕关节52处。尿酸盐结晶形态多不规则,部分呈点状者。132例患者中,DECT与综合检查结果对尿酸盐沉积检测完全符合者共124例,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13(P<0.01)。结论:双能量CT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尿酸盐沉积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双源CT痛风结石检查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为期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按照抽样原则对我院2019年9月-2020年3月期间接诊的40例疑似痛风患者开展研究,均进行X线检查、双源CT检查,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依据,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度等),同时比较痛风石不同部位检出情况。结果:共40例患者,痛风确诊率为(95.0%);双源CT检查对痛风的敏感性(88.24%)、特异度(95.24%)、诊断符合率(92.11%)均高于X线检查敏感性(52.94%)、特异度(71.43%)、诊断符合率(63.1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双源CT检查对痛风石检出部位占比高于X线检查,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痛风患者施行双源CT痛风结石检查,可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提高痛风结石部位检出率,帮助医生明确患者病情程度,指导、制定既合理又规范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疑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DSCT检查,由两位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记录和分析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数量、大小及对关节的影响。以关节穿刺活检结果为诊断标准,对尿酸盐结晶诊断本病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56例患者有96例检出尿酸盐结晶,共有386处,以双足居首位,检出率61.54%,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90.0%。结论: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过程中,DSCT检测尿酸盐结晶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价值,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颈动脉CT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中39例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患者(观察组)与另外36例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的性质、血管狭窄程度,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有显著区别(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重度狭窄、闭塞、易损斑块与脑血管症状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双源CT通过分析颈动脉斑块为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于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以关节红肿热痛为首发症状入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相关资料,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尿酸盐结晶的检出情况。结果:应用双源CT双能量痛风后处理软件分析痛风性关节患者尿酸盐结晶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86.7%,假阴性率23.1%,假阳性率13.3%,阳性预测值97.2%,阴性预测值38.2%,诊断符合率78.3%。血尿酸正常患者尿酸盐结晶检出率低于高血尿酸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尿酸盐结晶检出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准确性,对于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宝石能谱成像(GSI)评价痛风患者双膝关节尿酸盐沉积规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痛风患者行双膝关节GSI扫描,分析双膝尿酸盐沉积分布规律,同时统计分析尿酸盐与周围各组织定量分析指标:有效原子序数(Eff-Z)、能谱曲线斜率、尿酸(钙)[UA(ca)]含量、钙(尿酸)[CA(ua)]含量及UA(ca)/CA(ua)值。结果 32例患者均检测到尿酸盐,分布于213处沉积区,且内外侧副韧带处(74/213,21.13%)>交叉韧带(35/213,16.43%)>股四头肌肌腱(18/213,8.45%)。尿酸盐Eff-Z、曲线斜率、UA(ca)含量、CA(ua)含量和UA(ca)/CA(ua)值分别为8.10±0.26、1.06±0.55、(1260.30±50.65)mg/cm3、(18.93±6.26)mg/cm3和68.31±24.96,与周围骨皮质、肌肉、骨松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尿酸盐在膝关节周围易沉积于受力较大的肌腱及韧带处。GSI多参数分析有助于尿酸盐的定性诊断,UA(ca)/CA(ua)值对尿酸含量变化可能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双源双能量CT检测痛风石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源双能量CT(DECT)检测痛风结石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例已确诊为痛风的患者以及10例对照者纳入本研究,均在双源CT上进行了手或足的DECT扫描,利用痛风结石软件进行分析,并以绿色伪彩色显示;记录是否能够显示痛风石以及其分布情况。结果:3例患者双足以及双手均显示多发骨内和骨外痛风石,以指(趾)间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最显著;而10例对照者的双足均未显示痛风结石。结论:DECT能以伪彩色编码的形式显示并定量研究痛风结石,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双源CT肺动脉造影联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50例,均进行双源CT肺动脉造影联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诊断,以临床后期综合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双源CT肺动脉造影联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诊断结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肺组织灌注CT值差异。结果:最终诊断结果证实,50例患者中40例为肺栓塞,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6.00%、灵敏度95.00%、特异度100.00%,Kappa=0.884,与后期综合诊断结果一致性极好。患者治疗后的不同部位肺组织灌注CT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中,双源CT肺动脉造影联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检出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数据支持,并可以判断和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源双能量CT对周围型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PE)并行双源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的患者中选择周围型PE患者36例(98个栓子)纳入本研究.运用Syngo.via工作站对双源双能量CT扫描数据进行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和CT双能量Lung Analysis后处理.记录PE的栓塞...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诊断胰腺肿瘤的准确率及与病理活检穿刺的一致性。方法:选定本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接诊的70例胰腺肿瘤患者,分别给予常规CT、DSCT检查,将病理活检穿刺诊断结果作为本次研究的金标准,对比常规CT、DSCT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对比良、恶性组不同能量水平下动脉期、静脉期CT值。结果:DSCT诊断准确率(94.29%)、灵敏度(84.21%)均高于常规CT(74.29%、15.79%),P<0.05,常规CT特异度(96.08%)与DSCT(98.04%)比较,P>0.05。良性组40keV、80keV、120keV、140keV动脉期、静脉期CT值均高于恶性组,P<0.05。结论:DSCT双能量扫描可提高胰腺癌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测量所得CT值可作为鉴别良、恶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定量评价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的单能量图像质量。方法 对31例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获得低能量(100 kV)、混合能量及各水平单能量图像。测量肺动脉CT值和噪声标准差(SD),计算SNR、CNR,获得SNR和CNR高峰时单能量范围,比较不同水平单能量图像与低能量图像、混合能量图像间肺动脉CT值、SD、SNR及CNR的差异。结果 40~190单能量keV图像中,70~80 keV单能量图像SNR和CNR较高,74 keV图像中二者达峰值。比较70 keV、80 keV和74 keV单能量图像与低能量及混合能量图像差异,70 keV图像与低能量图像肺动脉CT值高于其他各图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能量图像SD值最高,其次为70 keV图像,80 keV图像SD值最低;各图像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74 keV和80 keV图像SNR值均高于低能量图像(P均<0.05)。结论 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中,70~80 keV单能量图像质量与低能及混合能量图像相当,74 keV为本研究条件下的最佳单能量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随着人们饮食改善及生活方式变化,伴有高尿酸血症检验结果的人群数量显著增加,很多患者虽未表现出痛风典型的临床症状,但其最终导致的痛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需要引起极大的注意。因此,对痛风诊疗的要求和标准在不断提升,临床应注重诊断方法和评估方式优化,尤其是发挥双能量CT在临床中显著的诊疗价值,实现对亚临床痛风的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避免最终形成痛风。本文主要对目前国内外痛风最新诊疗的情况、双能量CT技术在痛风诊断和评估中现状、传统诊断评估方法优势,双能量CT对痛风的临床效用、已知技术不足与解决对策进行综述,介绍双能量CT技术在痛风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进展情况,促进对亚临床痛风的尿酸盐结晶沉积进行有效评估,为早期临床治疗及康复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DECT)技术的探索始于20世纪70年代CT问世之初。由于早期CT设备的空间分辨率低、计算机重建成像系统不稳定、低管电压球管不能提供足够的量子输出及完成一次扫描所需时间较长等因素,DECT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一直受到限制,主要用于对肺部小结节内钙化的检测和对腹部脂肪组织进行定量分析。自2005年西门子公司推出世界上首台双源CT(dua国-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以来,DECT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