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胸是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中发生率较高,分别是29.4%和27.8%,且多为张力性气胸。预防气胸发生的简便方法是在保证有效通气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潮气量。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气道压力增高、患侧呼吸音降低、心率加快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均高度提示并发气胸,试穿患侧胸腔有大量气体即可诊断。安置该侧胸腔闭式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并发张力性气胸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月平  邱志坚 《西部医学》2010,22(4):665-66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并发张力性气胸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2例机械通气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张力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结果机械通气病人通气过程中出现突然或进行性的气道峰压和平台压增高、低血压或循环衰竭、患者突然烦躁、呼吸窘迫、人机对抗、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患侧呼吸音减低或叩呈鼓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高度提示发生气胸,床边胸片或试穿刺患侧有气体可确诊。本组12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气胸均治愈。结论张力性气胸是机械通气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可危及患者生命,及时胸腔闭式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潘瑶 《广州医药》1996,27(5):67-68
气胸是机械通气的禁忌症之一,然而,在气胸作了胸腔闭式引流的前提下,慎重地选用通气模式,并在护理的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气压伤的出现和机械通气下胸腔引流的情况,注意更换引流瓶时夹管的时间不能过长以及做好气道感染的控制。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病人恰当的营养支持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气胸患者的疗效.方法:15例COPD合并气胸患者,存在Ⅱ型呼吸衰竭,给予胸膜腔闭式引流术,保持引流通畅.在单纯吸氧无法改善血气及氧合状况,先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BiPAP),吸气压(IPAP)参数自6~8cmH2O开始,在随后的10~60分钟内逐渐上调至12~18cmH2O,呼气压(EPAP)参数为3~4cmH2O,吸氧流量为2~6L/分.每日持续或间断通气8小时以上.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无法改善呼吸衰竭时,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行有创机械通气,模式为PCV或PSV,据血气及氧合情况调节参数.结果:11例患者行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愈出院,其中3例患者在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过程中气胸闭合;8例患者在呼吸衰竭改善后,停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逐步改为鼻导管吸氧,继续胸膜腔闭式引流气胸,气胸逐渐闭合.4例患者因病情恶化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行有创机械通气,其中2例治愈出院,气胸愈合均为拔管后;1例患者死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气胸引流时间为5~32天,平均16天.结论:气胸是进行正压通气的禁忌症,但在通畅引流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仍是相对安全的;当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无法改善呼吸衰竭时,还可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多选用压力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在机械通气中发生气胸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回顾总结2001年~2005年7例新生儿在机械通气中发生气胸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急救及护理重点包括气胸的判断,急救药械的准备,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的配合及术后护理、呼吸道的护理等。结果:本组7例临床治愈5例,1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识别新生儿在机械通气中发生气胸的高危因素,及时判断,紧急救护是防治气胸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刘秋月  杨青  韩芬  骆宝建 《医学综述》2013,19(13):2469-2471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气胸的诊治,为减少此类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机械通气的11例肺结核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表现,气胸原因,治疗和转归情况。对比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11例患者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及继续机械通气治疗,其中8例治愈,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治疗后PaCO2及PaO2显著上升(P<0.05)。结论肺结核机械通气患者合并气胸危害大,及时诊断、快速胸腔闭式引流以及防治气胸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分析32例自发性气胸部胸手术的麻醉麻醉。术前肺萎陷≤30%者3例,〈30%者29例,呼吸频率平均29次/min。本组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除1例术后因并发复张性肺水肿和对侧张力性气胞迅速死亡外,其余病例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儿气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0年对本院NICU收治的30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合并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双侧气胸5例,右侧气胸18例,左侧气胸4例,自发性气胸3例;30例患儿中肺部病变13例,有窒息复苏史17例.其中27例痊愈出院,2例入院24 h内自动出院,1例死亡.护理重点包括气胸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急救的配合,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机械通气的护理.结论加强病情观察,早期发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机械通气所致新生儿气胸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儿气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0年对本院NICU收治的30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合并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双侧气胸5例,右侧气胸18例,左侧气胸4例,自发性气胸3例;30例患儿中肺部病变13例,有窒息复苏史17例.其中27例痊愈出院,2例入院24h内自动出院,1例死亡.护理重点包括气胸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急救的配合,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机械通气的护理.结论加强病情观察,早期发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机械通气所致新生儿气胸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边静 《西部医学》2017,29(5):656-661
【摘要】 目的 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g ventilation,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nchanical ventilation,CM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寻找更适合与优越性的通气方法。方法 选取新生儿病房在2013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气胸新生儿。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照组40例则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不同时期的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恢复时间,两组患儿治疗疗效与有无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原发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4、8、12、24、48h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时段PaO2值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PaCO2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OI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APO2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4、8、12、24、48h时后PaO2、PaCO2、OI、a/APO2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为(37±1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1±18)/d(P<005)。观察组X线胸片恢复时间为(41±1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5±23)/d(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情况发生(P>005)。结论 HFOV和CMV两种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均有明显效果,但HFOV的临床治疗疗效更好,检测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更明显,且安全性更高,无明显并发症,更适合治疗新生儿气胸。  相似文献   

11.
陈云菊  包志丹  万俊  凌厉 《安徽医学》2017,38(5):602-605
目的 评估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及高频振荡通气(HFOV)两种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2012年9月至2016年4月接受SIMV(11例)及HFOV通气(13例)共24例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及48小时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以及两组患儿肺泡复张、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两组患儿颅内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表现.结果 24例患儿均治愈.毎组患儿PaO2、PaCO2、OI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小时,HFOV组PaO2、PaCO2及OI改善较SIMV组显著(P<0.05),治疗后12及24小时,HFOV组PaO2及OI亦较SIMV组改善显著(P<0.05).两组患儿肺泡复张及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IMV组均显著长于HFOV组(P<0.05).两组患儿头颅MRI检查均未见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表现.结论 SIMV及HFOV两种通气方式在气胸治疗中均安全、有效.HFOV能显著改善肺炎合并气胸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总结2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护理要点.主要是早期发现及处理气胸,正确选择通气模式,做好患者-呼吸机协调的护理,降低肺泡内压,避免肺泡过度扩张.本组29例患者气胸均治愈.  相似文献   

13.
<正>新生儿张力性气胸常见于较大肺泡的破裂或较大较深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其裂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患儿出现呼吸窘迫,严重缺氧、青  相似文献   

14.
<正> 机械通气(MV)是目前各类危重病患者呼吸支持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但在应用呼吸机期间可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我院内科从1995年5月~1997年7月对72例有详细记录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实施MV治疗,现将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 对2003年8月-2007年7月利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29例新生儿产生的并发进行分析.结果 治愈22例,死亡2例,放弃5例,并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14例,过度通气8例,气胸4例,肺不张3例,动脉导管重新开放3例,喉、声门损伤2例,出现2个或2个以上并发症4例.结论 了解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形成原因,预防并发症发生,及时处理,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为少量气胸,观察几天,自行吸收;7例为中量以上气胸,用针筒抽气1~2次,患肺复张;2例为张力性气胸,用8号一次性气囊导尿管, 作胸腔闭式引流,2~3天治愈出院.结论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气胸要根据气胸性质和肺压缩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虹 《河北医学》2011,17(4):533-534
机械通气是使用人工方法或机械装置产生通气以代替、辅助或改变患者自主呼吸的一种治疗方法。呼吸机主要分定压型、定容型和定时型。各种类型呼吸机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等问题的了解和掌握,将有助于提高机械通气的抢救效果。如果应用不当,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也会给机体带来各种有害的影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对2003年8月-2007年7月利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29例新生儿产生的并发进行分析。结果治愈22例,死亡2例,放弃5例,并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14例,过度通气8例,气胸4例,肺不张3例,动脉导管重新开放3例,喉、声门损伤2例,出现2个或2个以上并发症4例。结论了解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形成原因,预防并发症发生,及时处理,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 OLV)时不同潮气量( VT)对肺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将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分别以10 ml· kg -1和5 ml· kg-1的VT进行OLV,期间维持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在正常水平。通气侧肺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测定灌洗液中的细胞数、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IL-10、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以及弹性蛋白酶的含量。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促炎反应变量的增加。两组患者肺泡内细胞数、蛋白、白蛋白、IL-8、弹性蛋白酶和IL-10的时相变化在OLV后和术后均未见差异,但TNF-α和sICAM-1在5 ml· kg -1组显著低于10 ml· kg -1组。结论:机械通气( MV)可能导致通气侧肺的内皮损伤和促炎反应,OLV时减小VT可降低肺泡内TNF-α、sICAM-1的浓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呼吸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但若使用不当,则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现就我院1993年8月~1999年8月急诊ICU收治181例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1例患者中男117例,女64例。年龄23~77岁。病因:严重感染(36例),创伤(18例)及溺水(4例)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共58例,有机磷中毒,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肌肉疾病所致呼吸衰竭8例,严重脑血管病,颅脑外伤,心跳骤停及镇痛或安定药物中毒所致中枢性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