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使用十二指肠喂养技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5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十二指肠喂养技术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做好喂养过程中的各项护理工作。结果 25例早产儿中,1例因肺出血死亡。24例克服了胃潴留、胃食管反流等情况,预防了与喂养有关的并发症,较快的达到理想的生长指标,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院内感染机会,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结论十二指肠喂养过程中的细致护理是早产儿经十二指肠喂养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早产儿。随机分组,常规肠内外营养组采取早产儿配方乳喂养护理,早期微量喂养组则采取早期微量喂养护理。比较两组体质量恢复到正常的时间、体质量每天增加的水平、按需哺乳的时间;护理前后患儿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早期微量喂养组早产儿体质量恢复到正常的时间、体质量每天增加的水平、按需哺乳的时间、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相比较常规肠内外营养组更好,P0.05。早期微量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常规肠内外营养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护理对于早产儿效果确切,可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改善患儿的营养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门脉高压症术后应用经鼻喂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50例门脉高压症术后患者,早期应用瑞素行肠内营养,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通过加强管道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 50例均配合完成了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良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门脉高压症患者在术后通过经鼻喂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有效、安全的,管道护理是术后成功进行肠内营养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护理策略分析。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42例早产体重儿,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营养护理,实验组实施肠内营养的优质护理。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在留置胃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体重增长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早产儿早期给予经口奶瓶微量喂养,可早日建立经口喂养,增加早产儿的体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早产儿的死亡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穆春 《吉林医学》2013,34(18):3553-3554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疗效。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在不断的升高,喂养方式的选择对于早产儿的存活及生存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方法:选择5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取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即生后24 h给予静脉营养,并同时经口胃管微量喂养,于3~7 d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刺激排便。对照组于生后24 h给予静脉营养,并于3~5 d给予经口胃管喂养。密切监测体重及实验室指标,对体重增长、喂养不耐受、静脉营养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体重增长较对照组迅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黄疸消退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利于早产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内营养及生长发育增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肠道及静脉营养支持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两年中30例早产儿进行分组观察,其中普通喂养的早产儿10例为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的20例为观察组,两组对比把营养摄入与体重增长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体重儿早期喂养,供给足量的营养,可以使早产儿体重显著增长。结论对低体重早产儿应早期喂养,肠道内营养能提供更多热量以满足早产儿体重增长,同时需肠外营养作为肠内营养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马云红  黄洁 《吉林医学》2011,32(23):4903-4904
目的:探讨一种能有效减少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收住的10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于出生后先给予静脉营养,干预组采取早期洗胃及胃肠内营养(鼻饲母乳)。结果:干预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母乳胃肠内营养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存活质量,是安全经济的治疗和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295-298
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进步,早产儿存活率大大提升。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不健全,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又延长了实现全肠内营养的时间,甚至可能影响早产儿出生后的追赶性生长及远期预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已成为其不能顺利建立肠内营养从而实现全肠内营养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微生态制剂等方面讨论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改善策略,以期找到更为科学的措施来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34周存活的早产儿60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包括加奶策略、喂奶耐受性观察、体位护理、胃管管理护理、腹部按摩。结果:60例早产儿中,经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存活率为91.67%,死亡率为8.33%。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衡量早产儿的抢救存活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给予相应护理,使早产儿得到最佳的营养支持,以此改善早产儿远期预后效果,稳定生长,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应用于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收集我科室2016年4月到2016年6月间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患者50例为对照组,统计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率的情况.通过外出学习,改进护理方法,以科室 2017年4月到2017年6月同条件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平均为66.83%,观察组为89.46%,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对重症患者进行规范评估和处理,可以提高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肠内微量喂养减少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需进行胃肠外静脉营养的早产儿6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5例,随机分为静脉营养加早期肠内微量喂养组(干预组)和完全静脉营养组(对照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4 d分别进行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同时监测PNAC各项危险因素以及PNAC和喂养不耐受发病率.结果 干预组PNAC主要危险因素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干预组TBIL、TBA以及肝酶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NAC和喂养不耐受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早期肠内微量喂养可明显改善PNAC发病的危险因素,减轻胆汁淤积程度.  相似文献   

12.
刘玲玲 《大家健康》2017,(12):213-214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收集50例胃癌术后经空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的临床资料,总结经空肠造瘘管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结果:50例胃癌术后患者经空肠造瘘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加速了患者术后恢复.结论:空肠造瘘管是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是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李艳红  庞薇 《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292-329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67例行胃癌手术患者,术中置小肠营养管于空肠,术后6h~8h后开始滴入糖盐水,循序渐进,于手术后72 h左右达完全量的肠内营养。观察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本组在治疗过程中无1例死亡,术后未发生吻合口裂开和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有9例患者在早期肠内营养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经有效的护理干预7例患者缓解耐受,有2例患者出现喂养不耐受而改为肠外营养。结论胃癌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有效手段,而有效的护理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是否能有效预防并显著降低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误吸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3月50例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其中男30例,女20例。其中早产儿23例,平均胎龄(34.2±1.4)周,平均出生体重(1 750±400)g;足月儿27例,平均胎龄(38.4±1.2)周,平均出生体重(3 000±41)g。通过采取口服吗叮啉及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点滴治疗新生儿GER、准确的护理评估、正确的体位护理、选择适当的喂养量及方法以及加强病情观察等多种早期干预方法,观察患儿误吸的发生例数。结果 50例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经干预后,2例因误吸并发吸入性肺炎,引起反复的呼吸暂停抢救无效死亡。48例安全度过新生儿期,肠内营养发生误吸的患儿及早得到诊断和有效的治疗。结论早期干预可有效预防并显著降低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发生误吸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是否能有效预防并显著降低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误吸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3月50例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其中男30例,女20例。其中早产儿23例,平均胎龄(34.2±1.4)周,平均出生体重(1 750±400)g;足月儿27例,平均胎龄(38.4±1.2)周,平均出生体重(3 000±41)g。通过采取口服吗叮啉及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点滴治疗新生儿GER、准确的护理评估、正确的体位护理、选择适当的喂养量及方法以及加强病情观察等多种早期干预方法,观察患儿误吸的发生例数。结果 50例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经干预后,2例因误吸并发吸入性肺炎,引起反复的呼吸暂停抢救无效死亡。48例安全度过新生儿期,肠内营养发生误吸的患儿及早得到诊断和有效的治疗。结论早期干预可有效预防并显著降低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早期微量喂养与静脉营养联合用于早产儿营养支持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8例早产儿分组研究,乙组行静脉营养支持,甲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两组干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甲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足量喂养时间与乙组相比,均相对更短(P0.05);甲组不良反应率为4.08%,与乙组16.33%相比,相对更低(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效果理想,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马荷仙 《甘肃医药》2014,(8):601-603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早期胃肠发育的影响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在29~34周早产儿,选无窒息史,出生后无明显并发症,需鼻胃管喂养儿;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36例(男21例,女15例)为常规喂养组(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43例(男25例,女18例)早期综合喂养组(干预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45例,对照组36例,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2%比45.6%),干预组达经口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组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结论:早产儿早期非营养性吸吮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缩短达经口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家属出院后继续喂养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减少患儿家属医疗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18.
王丽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53-245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4月前收治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后收治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于生后常规禁食24 h,24 h出现肠呜音或排胎便后常规喂早产儿配方奶,观察组于生后3 h~24 h开始早期微量喂养。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比例、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拔胃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拔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成熟,缩短恢复出生体重和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由产科转入NICU的早产儿,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于出生后给予静脉营养,干预组实行早期洗胃和胃肠内营养.结果 干预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早产儿胃肠功能水平,提高存活质量.应重视护理干预在临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符雪丽  陈婷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950-3951
目的:探讨早产儿的喂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从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的267例早产儿的喂养方法。结果:经过早期、正确的喂养,267例早产儿中存活出院243例,死亡24例,存活率91%。结论:早期、正确的喂养是保证早产儿能得到足够的营养,提高其成活率的关键,也是护理早产儿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