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各类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对30例脊柱侧凸畸形、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角状侧凸畸形患者分别采取相应的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式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及随访期间未见固定失败、矫正丢失、术处感染、运动功能减退,术后并发症1例(3.33%).结论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应用于脊柱矫形治疗中安全可靠、效果显著,规范术前检查、有序实施手术、优质全程护理是保障手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应用弓型脊柱手术托架辅助单节段三柱截骨结合内固定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手术效果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 36例脊柱前柱严重骨化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 ,应用弓型脊柱手术托架辅助术中调节体位 ,经后路进行 L2 或 L3的三柱截骨 ,并辅以内固定。术后随访 4~ 34个月 ,平均 1 6个月。结果 :后凸畸形矫正 1 5°~44°,平均矫正 2 9.3°。患者重心前移、限制性肺通气不足、俯视等症状明显得到缓解 ,提高了生活质量 ,矫形效果患者满意率 94.4%。术后均未出现截瘫、大小便障碍 ;4例出现单侧、2例出现双侧下肢麻木症状 ,经药物治疗后缓解。结论 :应用弓型脊柱手术托架辅助三柱截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前柱严重骨化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疗效可靠满意 ,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阶段椎间关节截骨(S-P截骨)与后方楔形椎体截骨术(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轻中度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患者共3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0例施行"双阶段椎间关节截骨术"(A组),即S-P截骨,12例施行"单椎体后方楔形截骨术"(B组),即PSO,手术均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通过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身高、出血量、下颌眉弓角、截骨平面Cobb角对比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下颌眉弓角均获得显著改善,A组与B组下颌眉弓角矫正及截骨Cobb角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身高增加值、出血量上A组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轻度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双阶段S-P截骨及单阶段PSO截骨均可获得明显的矫正效果,双阶段S-P截骨固定阶段多、出血量少,PSO截骨适应证广泛,固定阶段相对较少,但出血量多,手术风险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经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7月该科收治12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7.5岁(24~58岁).全部采取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术前在纸样上模拟截骨,术前和术后测量颌眉角以及全脊柱侧位X片测量胸腰椎后凸角,统计术前术后VAS及ODI评分.结果 患者术后视线角度改善明显,平均随访28个月,所有患者术区无假关节形成,患者矫正度无丢失,腰背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平均颌眉角、矢状位平衡、Cobb角、VAS及ODI均改善明显(P<0.05).结论 采用术前模拟截骨确定截骨部位及角度,行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全脊椎截骨矫正术后矫正度丢失原因 ,提出预防方法。方法 对 95例行全脊椎截骨矫正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平均 5年 6个月的随访 ,将术前、术后及随诊的X线片对比 ,分析矫正度丢失与疾病阶段、手术矫正程度、内外固定方法等多因素的关系。结果 矫正度丢失 <5°者 34例 ,丢失 6°~ 10°者 19例 ,丢失 11°~ 15°者 2 4例 ,丢失 16°~ 2 0°者 16例 ,丢失 >2 1°者 2例 (平均 12 .2°)。结论 为防止矫正度丢失 ,手术应在强直性脊柱炎病情稳定后进行 ,尽量恢复身体轴线 ,加强内外固定的可靠性 ,注意围手术期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曲小雨 《中外医疗》2011,30(21):72-7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腰椎截骨术矫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1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手术采用一期后路经L2或L3椎弓根截骨并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固定矫形。结果所有病例均获1~5年随访,患者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能平视行走及水平仰卧睡眠,双下肢肌力及感觉无损害,大小便功能均正常,截骨处均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有效手段,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并具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53-854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经后路椎弓根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的疗效。方法:收集胸腰段创伤继发后凸畸形36例,均采用椎板减压、截骨矫形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6例均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2.5年,疗效优23例(63.8%),良10例(27.8%),可3例(8.4%),优良率91.6%。脊柱后凸畸形患者Cobb’s角术前平均46°,术后平均5.3°,平均矫正率87.6%。术后8月X线片可见钉棒内固定系统坚强可靠,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矫正度数丢失等并发症;截骨平面均出现骨性融合。结论:经椎间隙椎弓根后路截骨钉棒内固定技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脊柱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多段V形椎板截骨或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多段V形椎板截骨加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23例。结果术前驼背平均54.2°,术后平均矫正31.6°,矫正率58.3%,随访9~30个月,平均17个月,无明显Cobb角丢失,术中无一例脊髓血管损伤,效果满意。结论正确的截骨方法及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应用为矫正成功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和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 对1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单节段截骨8例,双节段截骨10例,观察手术前后矫形效果、植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18例患者,随访时间1~7年,平均2.1年.外观矫正满意,截骨部位获得骨性愈合,无脊髓损伤、内固定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外观和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马原  项泽文等 《新疆医学》2001,31(3):180-182
目的:探讨脊柱后柱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例强直性脊柱后凸患者采用三种术式:91)脊柱后柱截骨加压缩棍、植骨;(2)脊柱后柱截骨 Luqes棍;(3)后路V无一例假关节形成或大出血、瘫痪。患者外观改善,向前视野变得开,腹肌挛缩改善,肌力增强,精神状态改观,无一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经脊柱后柱截骨加有效的内固定手术操作安全有效、方便,手术视野开阔,病变显露清楚,截骨和内固定相结合同时完成,是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更完善并不断改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马俊才 《大家健康》2016,(8):167-168
目的:分析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与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矫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有效性。方法:该院收治的3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随机分为 A 组17例(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矫正治疗),B 组21例(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矫正治疗),比较 A、B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A 组术后 TK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51.1±13.2)°、(1200±600)ml、(4.2±0.9)h,B 组分别为(48.2±17.9)°、(1730±850) ml、(7.1±1.2)h,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与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矫正治疗的效果相当,但后者在重建矢状面平衡、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节段"蛋壳"椎体截骨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8年10月采用单节段"蛋壳"椎体截骨技术治疗34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均行胸腰椎X线检查,测量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骶骨水平角,评定植骨愈合情况、临床疗效、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X线示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最终随访时植骨愈合满意.3例患者术中硬膜破裂,术后1例发生麻痹性肠梗阻,2例发生下肢疼痛、肌力减弱,均恢复.术前腰椎前凸角与术后相比,平均矫正角度为34.5°,有显著性差异(P<0.05),骶骨水平角的改变与此类似.胸椎后凸角术前、术后改变不明显.患者身高较术前平均增加5.2cm.术后患者腰背症状消失或大部分缓解,均能平视行走及水平仰卧睡眠.结论:单节段"蛋壳"椎体截骨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相对安全,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腰3椎体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该科采用经腰3椎体截骨矫形术治疗14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均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 X 线检查,并测量整体矢状位平衡数据,评定植骨愈合情况、临床疗效、矢状位矫正程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 X 线片示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最终随访时植骨愈合满意。术中均未出现脊髓损伤、神经根断裂、大血管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出现股神经牵拉症状,6周后缓解。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前髂肋距2~5 cm,术后8~11 cm。术前矢状位失衡数据:颈7椎体铅垂线距离骶骨后上角距离术前为12~35 cm,术后为3~8 cm,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佩戴胸腰部支具3个月,随访期间无后凸畸形加重及内固定失效、断裂。结论经后路腰3椎体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安全有效,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V型截骨结合内固定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矫正中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自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我院采取经椎弓根V型截骨结合内固定治疗不同原因所致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患者共10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伴骨折所致后凸2例,均经椎弓根V型截骨结合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获得随访8例,随访时间1个月~3年,平均6个月,矫正角30°~42°,平均35°.所有患者腰背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病例截骨融合率100%,1例术后神经症状加重在2年后不全恢复.结论 经椎弓根V型截骨结合内固定是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矫正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效果确切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128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和评价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几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总结了本组患者中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系统固定后外侧植骨术53例;单纯复位椎弓根系统固定不减压后外侧植骨术59例;前路椎体、间盘切除取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16例。结果前后路手术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前路手术植骨愈合快,植骨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角度不丢失。后路手术植骨愈合率较低,复位后的患椎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角度不同程度地丢失。结论后路手术尽管有一定的矫正度丢失,但疗效是明显的,也是肯定的,可以应用于绝大多数患者。前路手术疗效好,矫正度基本上无丢失,但手术创伤大、危险性大、费用高,要严格掌握其手术指征,并且结合患者的全身状况及经济能力来选择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360°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应力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3例AS胸、腰椎应力骨折行后路360°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其中,3例行单侧关节突切除,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4例行单节段或多节段V形截骨(SPO)手术,经椎间孔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置入,后路椎弓根系统加压矫正脊柱后凸;6例伴明显后凸患者行假关节远端邻椎改良经椎弓根截骨术(PSO)+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置入,后路椎弓根系统矫正后凸畸形。结果  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好转,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33°。2例并发脑脊液漏,无深部感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平均31个月随访显示,假关节部位全部骨性愈合,无椎弓根钉棒断裂、松脱发生。结论  AS胸、腰椎应力骨折为三柱骨折,极不稳定,应行积极手术治疗。经后路固定,椎间孔入路行椎间植骨可达360°融合目的,手术安全可靠。经后路放置椎间融合器可增加椎间融合率,并有利于后凸畸形矫正。伴严重后凸畸形患者,同时行假关节部位椎体截骨,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行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X光像,对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躯干平衡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复习手术记录和病历,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20.1(9~57)岁,其中成人脊柱侧凸2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10例.平均随访9.2个月.融合固定节段平均12个节段.手术时间平均5.0 h,术中出血量平均1517 ml,回输自体血平均780 ml,异体输血平均1109 ml.手术前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00.9°和48.8°,平均矫正率51.8%(P=0.000).节段性后凸Cobb角分别为81.7°和42.2°,平均矫正率为49.8%(P=0.000).随访时主弯冠状面Cobb角及节段性后凸Cobb角分别为50.7°和46.0°,矫形无明显丢失(P=0.763,P=0.698).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冠状面躯干平衡分别为16.3、14.7和12.0mm,随访时仅1例发生冠状面躯干失平衡(22 mm).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下肢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获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无脊髓损伤.结论 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是矫正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方法 ,早期结果 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4例脊柱结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各51例。A组患者采用病灶后路清除术、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术及植骨融合术;B组患者采用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植骨融合术及病灶前路清除术;C组患者采用病灶侧前方清除术、植骨融合术及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D组患者采用病灶前路清除术、植骨融合术及前路内固定术;观察各组患者的疗效。结果:A、B、C 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D组(P<0.05);A、B、C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显著高于D组(P<0.05);A、B、C 3组患者矫正角度丢失率显著低于D组(P<0.05)。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效果显著不同,采用后路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能清除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平均后凸角度在79.0°,行L1、L3双节段楔形截骨矫形术,5例外伤性或结核性角状后凸脊柱畸形角度小于50.0°者采用单节段楔形截骨闭合矫形术,5例大于50.0°者采用单节段截骨前方垫高、后方闭合矫形术,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得到术后平均11个月的随访,于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前后凸角平均为62.3°,术后后凸角平均为15.5°,平均矫正度数为46.8°,矫正率为75.1%;术后平均身高增加4.4 cm。术前5例神经损害病例,C级1例恢复至D级,C级1例恢复至E级,D级3例恢复至E级;腰背部疼痛不适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弧形后凸畸形,可通过多椎体楔形截骨增加截骨度数,大角度角状后凸畸形可通过单节段截骨前方垫高、后方闭合矫形术增加矫形度数,后路楔形截骨矫形术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的围手术期治疗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0年6月至2005年3月行后路内固定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的胸腰椎结核并后凸患者21例,CD棒12例,AF7例,GSS2例。包括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后凸畸形矫正状况。随访6月至36月所有患者均显示植骨融合。12例截瘫患者症状均改善,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30度,随访后凸平均丢失2度,未见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有即刻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有利于植骨融合,可早下床,减少并发症,截瘫改善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