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珍萍  王丽芬 《广西医学》1998,20(4):523-525
为研究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的改变及其意义,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组)39例,无肾病的糖尿病组(DM组)46例,对照组20例,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Alb)尿免疫球蛋白G(IgG)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发现,早期DN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尿IgG,尿β2-MG异常增高,与DM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5,P〈0.05),提示:糖尿病患者常规测定尿,  相似文献   

2.
梁永正  史伟  梁馨苓 《广东医学》2000,21(9):744-745
目的 寻找一种更为简便的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方法。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3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晨尿白蛋白(Alb)浓度,同时测定白蛋白排泄率(UAE)作为对照,以判断单次晨尿白蛋白浓度检测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结果 UAE升高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R 晨尿Alb浓度均较UAE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  相似文献   

3.
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Ⅱ型糖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HDM)患者动态血压水平,昼夜节律改变及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测UAER。结果:HDM组夜间血压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对照组)(P〈0.05),昼夜血压变化差值百分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昼夜节律异常;HDM组夜间血压与UAER成正相关(P〈0.05),昼夜血压变化差值百分率与UAER成负相关(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悄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DM)、46例糖耐量低减(IGT)和44例糖耐量正常(NGT)者进行了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动态血压以及临床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立卧位血压差为DM组〈IGT组〈NGT组,呼吸差、乏氏指数、30:15比值均为DM组〈NGT组,卧立位血压差为DM组〉NGT组,P均〈0.05。结论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UAE与记分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测定了68例NIDDM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的血糖、血脂、HbA1C、24h动态血压及白天、夜间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NIDDM患者按24hUAER均值分成正常尿白蛋白组、微白蛋白尿组及临床肾病组。我们发现尿白蛋白正常的NIDDM患者虽然偶侧血压与健康对照可比,但其动态收缩压24h及夜间均值已较健康对照升高,且与相应的UAER显著相关。随肾病程度的加重,血压、心率逐渐增加,其昼夜变异率逐渐减小,血压与UAER的相关性越来越密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压、HbA1C、病程是对UAER有显著作用的因素。本研究说明血压升高在NIDDM患者糖尿病肾病(DN)始发机制及其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高血压者尿儿茶酚胺(UCA)与动态血压(ABP)的关系。方法:用HPLCECD测定30例糖尿病高血压者(HDM组)及25例糖尿病血压正常者(NDM组)UCA浓度[c(UCA)]昼夜UCA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同时监测24hABP。结果:HDM与NDM2组间以及血压昼夜节律反转(n=10)与非反转者(n=43)间日、夜及24h尿的NE、E水平均无显著差异,UCA与24hABP指标间亦无显著相关,而尿白蛋白排泄率(ruae)则HDM组显著高于NDM组,血压节律反转者高于非反转者;HDM组日DA、24hDA均显著低于NDM组,且日、夜及24hDA与rua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在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产生机制中似不占主导地位,而糖尿病肾病变可能起重要作用;外周DA水平降低有可能参与糖尿病高血压及肾病变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唾液酸与微量白蛋白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毅  龚小云 《重庆医学》2000,29(6):498-49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清唾液酸(SA)的关系。方法:测定了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2例正常人(C组)血清总唾液酸(TSA)、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UAER。根据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A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结果①A组TSA较C组及B组显著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人群的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世红  王柳宁 《广西医学》1998,20(6):1016-1019
对柳州市1929例做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调查人群,截取其中年龄在30 ̄64岁者,分为糖尿病(DM)组、糖耐量低减(IGT)组和糖耐量正常组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DM和IGT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DM组的平均血压、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腰臂比(WHR)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低于  相似文献   

9.
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DN),对7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苷酶(NAG)和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尿NAG与UAER比较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2)尿NAG在临床期糖尿病肾病(DN)组、无DN组与早期DN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尿NAG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诊断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各期血浆内皮素(ET)水平与系列尿蛋白的关系。方法 对分属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 DN 的 51 例病人分别测定 ET 水平、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AE)、尿蛋白定量、尿 Tam m -Horsefall 蛋白( THP)、尿-微球蛋白(尿-M G)。结果 DN 患者ET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随着 DN 病期的进展,ET 水平逐渐升高,UAE、尿蛋白定量、尿-M G 排泄逐渐增加,而THP 排泄则逐渐减少。结论 血浆ET 水平高低和系列尿蛋白的排泄量存在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DN 的肾损程度。  相似文献   

11.
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糖尿病肾病(DN)与视网膜病变(DR) 的关系。方法 对110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2 h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测定及眼底检查。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为36-4% ,DR 发生率为27-3% ,UAER升高组DR发生率较UAER正常组明显增高,分别为65-0% 和5-7% ,差异有显著性(P< 0-01)。DR发生率随病程增加及血糖的增高而增多。结论 DN的严重程度与DR 病变程度相符,二者均与病程、血糖控制及蛋白尿的水平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眼底及UAER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5124人糖尿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表明:糖尿病(DM)和糖耐量低减(IGT)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06%和3.96%,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5岁组DM和IGT均高达12.66%;男女DM患病率无明显差异,IGT女性高于男性;新诊断的DM患者78.8%无症状;DM组和IGT组的BMI,标准体重百分数,腰围,臀围及腰围/臀围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从消瘦到肥胖其患病率依次递增;DM组及ICT组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平均舒张压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而两组间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提示,年龄、体重及血压等是糖尿病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氧化与抗氧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对照(C)组15人及糖尿病蛋白尿正常(DMⅠ)组、微量白蛋白尿(DMⅡ)组、临床蛋白尿(DMⅢ)组患者共56例的红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维生素(VitC)。结果:SOD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明显负相关,DMⅡ组明显高于C、DMⅠ组,低于DMⅢ组(P<0.01);VitC与UAER呈明显负相关(P<0.01),但DMⅠ与Ⅱ组,DMⅡ、Ⅲ组间P>0.05;SOD、VitC与HbA1C间呈负相关,前者P<0.01,后者P>0.05。结论:抗氧化能力下降可能是糖尿病发生肾脏损伤的原因之一,并可反映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潘生丁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潘生丁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2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对照组,川芎嗪组和潘生丁组,30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检测尿白蛋白排泄(UAE),血β2微球蛋白(B2β2-MG),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管性假血支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及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潘生丁和川芎嗪均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Bβ2-MG、vWF和D-D,  相似文献   

15.
24小时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测定在老年糖尿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老年糖尿病(DM)患者肾功能的早期变化,我们测定了27例健康老人、27例单纯老年Ⅱ型DM患者及27例老年Ⅱ型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尿白蛋白(ALB)及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显示,24小时尿ALB和β2-MG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DN),高血压和高血糖可加重老年人肾功能损害。建议在老年人尤其合并高血糖和高血压者应放免测定24小时尿ALB和β2-MG,维持血糖和血压在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在胰岛素抵抗(IR)在高血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了60例2型DM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的空腹血糠(FBG)、空腹胰岛素(FINS)、HbAIC、血脂、红细胞膜Na^+-K^+-ATP酶与Mg^2+-ATP酶活性及血压等,并将DM组分为A组(IS〉0.6)及B组(IS≤0.6)。结果 2型DM患者FBG、HbAIC、FINS、TG、TC及B组血压均高显著增高,胰岛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脂、脂蛋白的关系,测定了老年NIDDM伴微量白蛋白尿(UAE)患者和NIDDM不伴UA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结果:老年NIDDM伴有微量蛋白尿患者的TG、Lp(a)显著高于不伴UAE的NIDDM患者及对照组,而apoA及HDL C明显低于不伴UAE的NIDDM患者及对照组。结果提示:老年NIDDM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增加可能与血脂及脂蛋白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者左心室功能改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者左心室功能的改变。方法 78例无冠心病,心肌梗死和无高血压史者分成3组,即糖耐量正常(NGT)组25例,糖耐量异常(IGT)组27例,糖尿病(DM)组26例,超声心动图检测3组左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IVRT,EV/AV,Ar,EF和SV),并测定血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结果 DM组和IGT组的血糖,甘油三酯,IVRT及Ar明显高于NGT组,EV/AV明显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放射免疫测定(RIA),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尿常规蛋白定性、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检测及血、尿β2—MG、尿Alb、IgGRIA测定。结果:β2—MG、Alb、IgGRIA敏感性明显高于传统检查(P<0.005);与正常组对照糖尿病人血、尿β2—MG、尿Alb、尿IgG明显升高(P<0.001)。结论:β2—MG、Alb、IgGRIA对于DN的诊断明显优于传统检查,建议作为DN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在糖尿病肾病各期中的致病使用。方法:应用放射计数法、硝酸盐还原酶法、微柱层析法测定64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胰岛素(LNS)、C肽(CP)、空腹血糖(FBG)、24h尿白蛋白(UAER)、α微球蛋白(α1-MG)等指标。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肾病组(DMⅠ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MⅡ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