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组方:当归60克,金银花、生地黄、玄参各30克,苍耳子12克,辛荑、川贝母、炒山栀各10克,白芷、甘草各6克,柴胡、细辛各3克。功效:清热解毒排脓,疏风透窍止痛。主治:急、慢性鼻窦炎。症见:头痛鼻塞,不知香臭,鼻流黄稠涕或脓涕。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或煎煮浓缩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年来应用中药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20余例,效果明显,介绍如下。 取辛夷15g,苍耳子9g,黄菊花9g,白芷30g,薄荷叶4g,僵蚕3g。水煎服。功效:祛风通窍。主治:鼻渊,鼻塞,流浊涕不止,前额头痛。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5月~2006年12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鼻窦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参考儿童鼻窦炎诊断标准[1]即有鼻塞、流脓涕病史,鼻镜检查鼻甲充血肿大,鼻道有脓性分泌物,鼻窦X线拍片或CT扫描确诊。共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4~10岁,平均6.5岁;病程3~20个月。2治疗方法中药用玉屏风散和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黄芩6g,黄芪12g,防风6g,白术6g,白芷6g,薄荷6g,苍耳子6g,五味子3g,鱼腥草6g,甘草3g,辛夷6g。1日1剂,水煎2次,早晚温服,7天为一疗程,共服3个疗程。西药用内舒拿鼻喷剂(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喷鼻,1日1次,睡前…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方为干祖望老医师订立。我取此方在临床上治疗鼻窦炎,疗效尚称满意。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桑叶、芦根、苍耳子、桔梗辛夷、白芷,鱼腥草。服法:每日1剂,煎2次。也可用5—10剂合煎后取汁,分10日服用。病例:范××,男,22岁,工人。患鼻窦炎已4年,曾做上颌窦穿刺确诊。于79年12月18日来诊。主诉:发病已3天,头痛、鼻塞、流黄脓涕。查中鼻道有脓,上颌窦有压痛。投予本方6剂。药后症状有改善,中鼻道已无脓,上颌窦压痛(一)。又投4剂,  相似文献   

5.
对鼻息肉的治疗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 ,但术后易复发。笔者近几年来应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本病 ,疗效较好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用辛夷 6g,苍耳子 6g,白芷 6g,薄荷 6g,川芎6g,丹皮 6g,赤芍 6g,桔梗 3g,甘草 3g,每日 1剂水煎分 2次服。同时可将辛夷、苍耳子、白芷各 6g共研细末局部外用 ,用棉签蘸少许药末均匀涂于息肉表面 ,每日 2次。 1周为 1个疗程。典型病例肖某 ,男 ,48岁 ,诊为鼻息肉多年 ,患者不愿手术治疗。近日鼻塞症状明显 ,伴头痛、头昏、流脓涕。予上法治疗 3日后症状明显减轻 ,检查发现鼻息肉较前明显缩小 ,继续治疗 1周 ,鼻息肉基…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笔者应用自拟银翘芎胡汤治疗鼻窦炎6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62例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7岁,平均21岁;发病时间最长11个月,最短7天。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见头痛、鼻塞,流涕稀或稠、或黄浊;鼻窦区压痛或叩击痛阳性;鼻腔检查见鼻粘膜和鼻甲充血肿胀,鼻腔内有粘脓或脓性鼻涕。鼻窦X线检查,或窦腔粘膜增厚,或窦腔密度增高,或见上颌窦腔液平面。2治疗方法基本方药组成:金银花15g,辛夷、连翘、徐长卿、川芎各12g,元胡、茜草、白芷各15g,苍耳子、虫退各10g。加减:体虚易感冒,反复发作者,加黄芪1…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笔者应用蜂房为主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急性鼻炎 :治疗以散风邪、通鼻窍为主。属风寒者 ,鼻流清涕 ,鼻塞轻 ,鼻粘膜肥厚水肿 ,以蜂房配伍苍耳子、辛夷、鹅不食草、防风、麻黄等。风热者鼻塞重 ,流浊涕 ,头痛 ,鼻粘膜充血 ,以蜂房配伍辛夷、薄荷、野菊花、银花、黄芩等。慢性鼻窦炎 :常伴有头痛、记忆力下降 ,副鼻窦区有压痛 ,X线显示副鼻窦炎性征象。中医认为系胆热移脑 ,治以化浊通窍排脓。常用蜂房配鱼腥草、藿香、野菊花、胆草、生苡仁、败酱草、黄芪等。过敏性鼻炎 :常伴喷嚏 ,流稀水涕…  相似文献   

8.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资料本组 60例均系门诊患者 ,男 36例 ,女 2 4例 ;年龄 4~ 1 4岁 ;病程 1个月~ 6年。临床以鼻塞、鼻痒、喷嚏频作、流清水样涕为主症 ,每遇冷空气 ,或感受风寒、花粉、粉尘等刺激而发。治疗方法基本方 :党参、白术、苍耳子、辛夷各 1 0 g,黄芪、山药各 1 5 g,茯苓、扁豆、苡仁各 1 2 g,砂仁、防风各 6g,炙甘草 3g。以上剂量可根据患儿年龄、体质及病情酌情增减。加减法 :兼有外感表证者加荆芥、菊花 ;头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 ;纳差者加炒麦芽、鸡内金 ;鼻流清涕不休者加五味子、乌梅。每日 1剂水煎服。服 1 5剂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本…  相似文献   

9.
加味苍耳子汤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1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是鼻窦粘膜慢性化脓性炎症 ,多因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而迁延所致。临床上各窦可单独罹患 ,也可同时发病 ,但以上颌窦炎发病率为最高。用自拟“加味苍耳子汤”对耳鼻喉科门诊转来 (多系拒绝做止颌窦穿刺冲洗或根治术的病人 )及部分慕名来诊资料保存完整的 1 86例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进行临床总结。1 病例选择凡符合以下两个条件者 ,方纳为本文观察对象 :1、鼻窦炎反复发作 ,病程在半年以上 ,临床症状典型 ,有脓涕、鼻塞、头痛、头昏、嗅觉减退等症状 ,经X线摄片或CT扫描及鼻镜检查确诊为本病者。 2、自…  相似文献   

10.
贾春芒 《河北中医》1986,(5):37-37,22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祖国医学称为“鼻渊”、“脑漏”、“脑渗”等,笔者采用中药治疗30例,收到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一、诊断标准以往有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史,并有多脓涕,常鼻塞,鼻源性头痛之临床表现。鼻腔检查:鼻粘膜慢性充血肿胀或肥厚,下鼻甲及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鼻道可见脓液引流。X线鼻窦拍片:鼻窦粘膜肥厚、窦腔模糊混浊、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