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慈溪市2004-2006年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2004—2006年慈溪市外来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工作经验,为分析制订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初筛,金标记试验(DIGFA)复检,粪检法(找病原体)确诊;查螺用系统抽样调查法。[结果]2004—2006年监测23 585人,确诊血吸虫病45例,查螺近116万m2,未发现钉螺。[结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对控制血吸虫病已经消灭地区的重新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慈溪市历史上曾是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政府和数代防疫人员共同努力,于1981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改革开放以来,人员大量流动,慈溪市流动人口数达87万人,全国血吸虫病未阻断地区的人员以每年7万多人的速度流入慈溪市,使慈溪市血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为在新的形势下做好血防工作,在新农村建立经常性的查病体系,开展主动监  相似文献   

3.
4.
泰兴市1987年经省考核验收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并进入了监测阶段。为了巩固已取得的血防成果,防止和控制输入性传染源的发生。于1998年-2004年对全市水上流动人口开展了血吸虫病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慈溪市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和流行现状。方法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的要求,2008-2012年每年对慈溪市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的螺情、常住居民、流动人口和家畜病情等情况进行监测。结果5年监测点未发现钉螺,假螺点检出率55.38%;病情监测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病例和新感染病例(畜),常住居民血检阳性率0.41%,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1.69%,输入传染源主动监测血检阳性率明显高于被动监测(P<0.01)。发现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病例14例,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例。流动人口血防知识提高54.27%,卫生行为形成率提高56.69%。结论监测点多年未发现钉螺,但流动人口多,输入性传染源时有发现,存在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外来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流行状况.方法 对浙江省慈溪市外来流动人口采用间接血凝法(IHA)初筛,阳性者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进行复检,复检阳性者用粪枪法进行确诊.结果 临测流动人口血清23 585份,确诊慢性血吸虫病例45例,以安徽和江西籍患者为主,占66.67%(30/45);人群分布以青壮年为主,其中20~40岁占82.22%(37/45);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结论 疫区来源的青壮年务工人员应作为今后血吸虫病疫情临测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7.
慈溪市属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达36929万m^2。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制和综合治理,于1981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民工的输入,尤其是来自疫区的外来人员不断增加,给慈溪市的监测工作带来新课题。为巩固血防成果,防止传染源的输入,现将2004—2005年慈溪市外来人口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龙海市消灭血吸虫病后22年来的监测情况,为今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1989-2010年共查钉螺面积6611524mz,累计发现残余钉±5447只。2010年仅残存1个螺点,面积250m2。检查流动人口573人,抗体阳性率2.8%,调查7~14岁人群345人,皮试阳性率2.3%;阳性者经粪检复查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人。检查〈3岁牛1058头、〈3岁羊310头、剖检田目296只,均未发现血吸虫虫卵。结论龙海市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但仍须加强监测,特别是输入性传染源及钉女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肇庆市高新区螺情和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感染情况。方法按照《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后巩固监测方案(试行)》和《关于对外来人口开展血吸虫病监测的通知》的要求,开展螺情、病情等监测工作。初筛采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法(DIGFA)进行血清学检测;对所有血清抗体阳性者采用尼龙绢集卵法(镜检+孵化)进行病原学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历史有螺环境和现有钉螺环境。结果肇庆市高新区2008-2013年共监测流动人口2 880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63%;监测本地人口2 563人,阳性率为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3,P0.01)。所有初筛血清抗体为阳性的人员均进行病原学检测,未发现确诊病例。血清抗体呈阳性的流动人员主要来源于湖北和安徽省(占70.21%);年龄以20~39岁为主,占59.57%;职业以农民工、工人、家政或待业为主,分别占36.17%、29.78%、17.02%。6年累计查螺24.78hm2,计12 490框,未捕获活钉螺。结论人口流动给血吸虫病的流行传播带来潜在威胁,应加强对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区流动人口的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曾经是血吸虫病流行区。长兴县虽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但随着市场经济开放,来自和往返血吸虫病疫区人员务工和流动频繁,以及县部分乡镇仍有残存钉螺,因此流行隐患依然存在。按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流动监测点实施方案》要求,于2006年在做好常住居民病情监测基础上,开展了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慈溪地处浙江东部,杭州湾南岸,隶属宁波市,海滩“三北平原”的地理优势促进了工农业发展,建筑群密度高;历史悠久,名山名胜古迹多,如千年古刹五磊寺;慈溪属于海洋性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湖、塘水网贯穿全境,有利于白蚁生存和繁殖。白蚁种类越来越多,危害性越来越大,范围也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慈溪市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及伤害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程度。方法:资料来源于居民病伤死亡报告系统,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通过统计学方法对2008-2010年慈溪市居民伤害死亡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结果:2008-2010年慈溪市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48.14/10万,标化死亡率为56.69/1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40%。伤害死亡在全死因中位居第4位,在PYLL顺位中居第2位。居民伤害前5位死因为交通事故、溺亡、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自杀,占伤害死亡的92.16%。结论:伤害死亡是慈溪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针对主要死亡原因,全面系统实施人群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  相似文献   

13.
慈溪市1991-2005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慈溪市1991-2005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流行规律,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慈溪市1991-2005年肝炎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慈溪市15年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358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4.26/10万,15年间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平均分型率为52.55%。肝炎男女性别比为2.31∶1,20~59岁组人群高发,占80.5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55.10%。结论病毒性肝炎在慈溪市传染病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开展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慈溪市1996-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规律,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慈溪市1996-2011年HFRS人间疫情、鼠情、控制效果等进行定期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慈溪市16年间共报告HFRS515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2.35/10万,病死率为0.39%。发病高峰在3-6月,呈单峰型。20~50岁青壮年人群高发,占病例总数的72.04%,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77.28%,男女性别之比为2.71∶1。室内外均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总带病毒率为5.32%。阳性鼠肺经PCR分型,均为汉城型汉坦病毒。结论慈溪市是家鼠型HFRS低中发病区,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加强监测,做好灭鼠工作,是预防HFRS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慈溪市2005—2008年畜牧业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对全市涉及家畜交易、屠宰、养殖、挤乳和畜产品加工企业中直接接触家畜及畜产品的职业人群进行检测。结果2005—2008年共检测从业人员血清1353份,RBPT阳性18份,阳性率1.33%;后对上述18份样本进行SAT,滴度≥1:100的10份,检出率55.56%。新发病例8例,均有与病死羊接触史。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发病年龄为25~55岁男性中青年为主。结论应建立严格的牲畜检疫制度,加强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切实控制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慈溪市2008年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鼠类监测用夹夜法;蚊类监测用诱蚊灯法;蝇类监测用笼诱法;蜚蠊监测用粘捕法。结果鼠类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72.22%;蚊类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49.81%;蝇类以家蝇和大头金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蝇总数的24.64%和27.87%;蜚蠊类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1.20%。鼠类活动高峰在春秋两季,蚊、蝇、蜚蠊的高峰均在7-9月。结论基本掌握了慈溪市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7.
慈溪市3岁以下儿童血铅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3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状态。方法:对前来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1921例3岁以下儿童进行血铅检测,并将儿童分为0岁~,1岁~,2岁~,3个年龄组,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3岁以下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50.62±30.59)μg/L,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检出高铅血症115例,检出率为5.99%,男童的血铅水平及高铅血症检出率均较女童高。结论:在接受血铅水平检测的3岁以下儿童中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童较女童更易患铅中毒。要注意控制儿童接触铅的途径,加强宣教,定期开展铅中毒筛查,早期发现铅中毒,早期干预铅中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慈溪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1-2010年收集的恶性肿瘤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慈溪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递增,平均死亡率为198.43/10万,男性较女性死亡率高,性别比值为1.96∶1。2001-2005年恶性肿瘤位居全死因第2位,2006-2010年居第一位,前3位恶性肿瘤死亡顺次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占癌症死亡总数的70.09%。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慈溪市居民的重要死因,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加强防癌宣传,提高居民抗癌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2004—2005年慈溪市登革热媒介综合性防治的效果。方法综合防治清除蚊虫孳生地,灭蚊以白纹伊蚊密度指数考核灭效。结果2004年疫区的白纹伊蚊幼虫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分别下降了96.6%、92.5%和99.0%,疫情得到了控制。2005年疫区白纹伊蚊幼虫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分别为4.1、5.2和4.5,全年无新发病例。结论采取清除蚊虫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可迅速有效地遏制登革热的发生或流行。  相似文献   

20.
慈溪市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明确慈溪市麻疹流行特征,完善麻疹控制策略。方法麻疹监测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71例,血清学确诊165例,临床确诊6例,发病率为9.20/10万。慈溪市各乡镇均有病例分布。除11月和12月份无病例报告外,其他每月均有病例报告,2-4月高发。男女性别比1.48:1。外来农民工89例,占52.05%;本市人口82例,占发病总数的47.95%。本地人口发病主要集中于小于8月龄的婴儿(22例)及大于20岁的成人(36)例,各占本地人口发病人数的26.83%和43.90%。外来人口发病以1~7岁为主(37例),占外来人口发病数的41.57%,其中有免疫史仅6例。外来和本地人口发病率分别为10.9/10万和8.0/10万。171例病例无免疫史者102例,占59.65%。结论提高外来儿童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和查漏补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提高预防意识,是慈溪市控制麻疹的关键。如何调整8月龄前婴儿和成人的麻疹免疫策略是今后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