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分析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中引用“金匮玉函”、“玉函”11条条文,结合未经宋改本《新雕孙真人千金方》、日本《医心方》引文特点,确认仲景《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篇当出自张仲景,推测在宋臣校书之前就有包含《金匮玉函经》内容在内的仲景医书流传本,宋臣所参考的仲景医书与《新雕宋真人千金方》、《医心方》传本源流不一。同时指出,成无己存在凭含糊记忆改变前人原文之倾向,对其功过是非应予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考察唐以前史志目录及医学文献中有关张仲景著作的记载,发现今本《金匮要略》在北宋校正医书局开始校正之前,便已经过历代整理者的更名、增删和校改,成书过程极为复杂。提出关于今本《金匮要略》成书过程及成书年代的正确表述应为:北宋王洙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是一部以张仲景著述为主体,经宋以前历代整理者增、删、校、改,成书于唐以后的医学著作;《金匮要略方》是北宋校正医书局在《金匮玉函要略方》的基础上重新整理、校订而来的,初刊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其成书年代为北宋。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古注本选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匮要略》是一部以论述内科杂病为主的临床专著,是祖国医学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作者是东汉时期我国临床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成书于约公元三世纪初。张仲景的原著名《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共十六卷。魏晋时经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本)。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根据宋仁宗时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中发现的蠹简文字重予整理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三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全书共二十五篇,所述病症有痉湿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陈延之《小品方》残卷与张仲景《金匮要略方》条文内容,推测陈延之著《小品方》时当参考过张仲景医书,在454年~473年成书之前有抄本张仲景医书流传。原《小品方》中当含有属于今本《金匮要略方》内容,按照《小品方》残卷前部医学目录记载,这些方剂应出于"张仲景辨伤寒并方",或为"张仲景杂方"。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宋以前目录学书籍及北宋校正医书局的史料记载,确认张仲景著作10世纪前载为“张仲号方”及“张仲景药方”“张仲景辨伤寒并方”及“张仲景杂方”;“伤寒论”之名见于752年王焘《外台秘要》,“伤寒卒病论”之名始于10世纪中叶;“金匮要略”及“金匮玉函经”首次出现于目录学记载为北宋校正医书局1066年整理定型之后,并非源自汉代。既往称汉代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即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的说法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6.
汉代张仲景作《伤寒杂病论》一书,又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宋代林亿等人将此书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两部书。全书书名有要略二字,是说明书中论述了重要的治略思想。  相似文献   

7.
现存之《金匮要略》,乃宋代翰林学士于馆阁蠹简中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盖此乃仲景《伤寒杂病论》之节略本。孙奇、林亿等在论序中说,“臣奇先校定《伤寒论》,次校定《金匮玉函经》,  相似文献   

8.
JudgetheCompilationandOthersoftheEditedCopyof“EssentialPrescroptionsofGoldenCoffer”from“CompendiumofMateriaMedica”《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有~个至为敏感的问题至今未见有研究性报道,即今通行本(金匾要略)(赵开美本.下同)在宋臣林亿等校订之时.是否完整保留了王沫所得(金匾玉函要略方)本中除“伤寒”之外内容?笔者在研究(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现在李时珍注明录自于张仲景的条文中,有部分条文并不见于现通行本《伤寒论》(赵开美本,下同)和《金匾要略》,因此上述问题就非常值得探讨。笔者以(本…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脉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医心方>、<金匮玉函经>诸书的考查,提出传世本<伤寒论>的"白虎加人参汤"很可能是"白虎汤"之误,如此似更接近仲景著作的原貌.从隋唐时期开始,医家们在实践中产生了新的经验,即在白虎汤中加入人参命名为白虎加人参汤而沿用至今;虽然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在应用时无实质区别,但清代医家舒驰远"或加人参,或不加参,当视其元气如何"的论述仍有参考意义.近年来学者们所谓据<伤寒论>叫大症不是白虎汤主证而应为白虎加人参汤所上的观点,实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乃中医书籍中经典著作之一。此书具有丰富之实践经验与理谕,时至今日,仍为中医界所奉为圭臬;当有提出研讨之必要,兹就本人一隅之见,分述于下:(1)伤寒谕之名称:「伤寒谕」一名辨伤寒。故以六经标题,统以辨字冠首;其又名伤寒杂病论、金匮玉函经、黄素药方、张仲景方,乃统今本金匮要略合题之名称;证类本草引及伤寒金匮诸方,均以「王函」为名;可以见其一班。(2)伤寒论之作者:汉艺文志载有汤液法经,晋皇甫谧称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伤寒谕。成无已注本,不云仲景撰而云述,吴澄谓伤寒谕即古汤液论;盖上  相似文献   

11.
方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们的祖先发现药物、使用药物治病,并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医疗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几种药物配合用于医疗而形成的,是运用药物治病的一个飞跃。 刘恕《通鉴外纪》云:“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尝草木之滋味,曾一日而遇十二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罗泌《路史》则有“黄帝初命巫彭与桐君共作处方”的记载。晋·皇甫谧在《甲乙经》序中也说:“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奉草,以为汤液。”这些记述显然都是附会  相似文献   

12.
石膏在仲景方剂中广泛运用,据统计,《伤寒论》中共用石膏7次,《金匮要略》中现石膏13次,可合并为18方,其主要配伍方式为石膏配伍麻黄、半夏、知母、人参等,用量多至一斤,少至二分,其功效主要是清热、生津、平喘、止呕等.深入挖掘经方中石膏的具体功效与配伍特点,对于消化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  相似文献   

13.
针对李可验方数量之谜,进一步挖掘了《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李可验方百首:李氏命名方22首,笔者拟名方78首;李可验方归纳思路:从个案中找灵感,从类案中找规律;从对药中找素材,从治法中找特点;从按语中找提示,从疗效中找亮点。  相似文献   

14.
从原文和临床应用出发,反思桂枝汤的现代药理研究,提出当前方剂的药理研究应该要从流到源,紧密结合方剂原义和临床应用,回到其原来的科学内涵上。并从全面认识方剂、重视方剂对应的脉象和证候、根据方剂的原来内涵研究其物质基础和药理效应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共有七方运用黄芪,即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汤、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芪芍桂酒汤、桂枝加黄芪汤.现就上述七方之运用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针对李可验方数量之谜,进一步挖掘了《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李可验方百首:李可命名方22首,笔者拟名方78首;李可验方归纳思路:从个案中找灵感,从类案中找规律;从对药中找素材,从治法中找特点;从按语中找提示,从疗效中找亮点。  相似文献   

17.
探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桂枝的证治论述,并结合《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有关经典原文来开拓桂枝的临床应用,分别从桂枝能"解肌、和营卫",桂枝"能升、能降",桂枝能"暖肌肉、活血脉"三方面介绍张锡纯运用桂枝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含有鸡血藤-黄芪药对的中医方剂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及相关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鸡血藤""黄芪"为主题词,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及CNKI中含有鸡血藤-黄芪药对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分析其用药、性味归经及主治病症频数,并对高频病症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纳入含有鸡血藤-黄芪药对的方剂共89首,涉及主治疾病包括痹病、虚劳等8种(频数≥3);涉及中医证候包括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等8种(频数≥4);常用配伍药材24味(频数≥10);性味统计中以甘温药物的使用频数最高,归经统计中以肝脾经频数最高;与鸡血藤-黄芪配伍治疗痹病的核心药材有6种,治疗虚劳的核心药材有4种,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核心药材有4种,治疗气血两虚证的核心药材有7种。结论:含鸡血藤-黄芪药对相关成药可着重对痹病、虚劳、中风及肿瘤等多种疾病进行调理,尤其是针对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患者,包括现代肿瘤晚期放化疗后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虚劳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处方1 230张,进行统计点评。结果:该院处方基本指标大多控制较好,不合格处方占8.78%,其中不规范处方占5.69%,不适宜处方占3.09%;未发现超常处方。结论:通过处方点评,可及时发现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从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雷  蔡荣林  胡玲 《中国针灸》2013,33(3):279-280
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的研究,全面阐述了该书在保存最早灸方、灸治病症广泛及使用灸材丰富、灸法具有多样等方面的特点,进一步揭示了《五十二病方》的价值和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