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锂-匹罗卡品颞叶癫模型大鼠致后性发作的行为学特点及海马结构病理改变的动态变化。方法将所有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腹腔依次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持续状态(SE)后,观察其自发性癫发作(SRS),分别于SE后1周至10周5个不同时间点取材,Nissl染色和Timm染色分别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苔藓纤维出芽(MFS)的变化。结果注射匹罗卡品后84%的大鼠可诱发出SE,经过10~20d的缄默期后,可观察到Ⅰ~Ⅲ级的反复SRS,病理学检查可见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及齿状回内分子层MFS。结论锂-匹罗卡品颞叶癫模型与人类颞叶癫有类似发作特点及病理改变,是一种理想的颞叶癫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匹罗卡品致痫后大鼠行为、EEG及大脑组织学变化特征。方法 :SD大鼠匹罗卡品腹腔注射 ,诱发急性癫痫持续状态 (SE)后 ,观察慢性期自发性发作 ;描记EEG ;Neo Timm染色观察海马苔藓出芽 ,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结果 :注射匹罗卡品后 ,87%的动物呈现SE ,持续 6~ 2 4h后这一部分大鼠均出现慢性自发发作 ,组织学检查发现海马有显著的神经元损伤 ,齿状回内分子层苔藓纤维出芽。结论 :匹罗卡品模型基本复制了人类颞叶癫痫的临床病理特征 ;SE所致的海马结构性损伤及苔藓纤维重构是自发性发作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匹罗卡品致痫后大鼠行为、EEG及大脑组织学变化特征。方法:SD大鼠匹罗卡品腹腔注射,诱发急性癫痫持续状态(SE)后,观察慢性期自发性发作;描记EEG;Neo-Timm染色观察海马苔藓出芽,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结果:注射匹罗卡品后,87%的动物呈现SE,持续6-24h后这一部分大鼠均出现慢性自发发作,组织学检查发现海马有显著的神经元损伤,齿状回内分子层苔藓纤维出芽。结论:匹罗卡品模型基本复制了人类颞叶癫痫的临床病理特征;SE所致的海马结构性损伤及苔藓纤维重构是自发性发作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结构齿状回苔藓纤维发芽(MFS)各时间点的变化。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制成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及颞叶癫痫模型,利用Timm组化染色法进行MFS观察研究。结果Timm染色可见到实验组大鼠SE24h时齿状回内分子层及CA3区下锥体层即有MFS现象;实验组不同时点与对照组大鼠CA3区和齿状回内分子层MSF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罗卡品模型基本复制了人类颞叶癫痫的临床病理特征;诱导的SE可造成大鼠海马结构易损区的MFS增加,从SE后24h即开始出现MFS现象,且随时间的延长其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黄芩苷对锂-皮罗卡品诱发的大鼠癫痫模型的神经元丢失和智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我们采用采用锂-匹罗卡品诱导的大鼠癫痫模型,分别在注射氯化锂及匹罗卡品前1h给予黄芩苷100mg/kg或者生理盐水腹腔注射。SE形成后,动物腹腔注射黄芩苷或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14d或直至动物处死。并在SE后31~36d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黄芩苷对大鼠癫痫发作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并用neuN染色评估神经元丢失。结果:黄芩苷对锂-匹罗卡品导致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黄芩苷处理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结论:黄芩苷对锂-皮罗卡品诱发的癫痫模型有神经保护作用,它有可能作为一种预防和治疗癫痫以及癫痫引起的脑损害的辅助用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大鼠实验性癫痫发作时的行为、脑电图及病理生理变化,探讨苔藓纤维发芽(MFS)在癫痫中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锂-匹罗卡品(Li—PC)制作大鼠急性癫痫持续状态(SE)的癫痫模型,造模后7d、14d、28d,进行苔藓纤维发芽评分。结果:模型组大鼠2周时可见MFS穿过齿状回内分子层颗粒细胞层,进入内分子层及CA3区锥体细胞始层黑色颗粒形成,4周时形成连续密集颗粒带,MFS评分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期SE神经元损伤致苔藓纤维发芽,可能是慢性颞叶癫痫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测小鼠匹罗卡品癫癇模型中嗅球结构中神经元变性情况,了解嗅球结构在慢性颞叶癫癇发生中的病理变化及癫癇反复发作的神经基础.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6只(对照组3只,匹罗卡品处理组3只).在癫癇持续状态后12h处死处理组小鼠.在嗅球水平切制冠状切片,行Fluoro-Jade C(FJC)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JC阳性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锂-匹罗卡品致痛动物模型研究急性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 SE)及继发性慢性自发性发作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缝隙连接的改变.方法 60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应用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诱发大鼠急性SE.实验组又分为8个亚组,分别为出现急性SE后2,12,24 h,3,7,15,30,60 d组,分属急性期(急性SE 24h 内)、静止期(急性SE后3-15d)和慢性期(急性SE后30-60d),应用尼氏染色观察各期大鼠海马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检测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以了解各期大鼠海马各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及其缝隙连接的改变.结果 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后,诱发大鼠急性SE持续6-30h后进人静止期,存活大鼠30-45d后出现慢性自发性发作.尼氏染色显示致痫后12-24h可见明显海马神经元损害,7d后海马各区开始出现反应性胶质细胞增多,以后持续性加重,到观察终点60天最明显.致痛后7dGFAP免疫阳性反应开始增强,30d时较前更明显,60d 最明显.CX43在对照组大鼠海马显示散在分布免疫阳性细胞;致痛后2h,CAI区与CA3区的分子层与起层出现散在曲张静脉状阳性突起;12h突起增多增粗,24h最明显(P<0.05),CA1,CA3区比齿状回明显(P<0.05),进人静止期3-7d 逐渐下降,15d与对照组无区别,慢性期30-60d未见有明显阳性细胞及突起.结论 急性SE星形胶质细胞的缝隙连接增强,有助于维持胞外微环境的稳定;慢性颞叶癫痫动物模型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缺陷,可能是引起慢性自发性发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幼鼠反复癫痫发作致苔藓纤维发芽(MFS)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慢性期反复自发性发作(SRS)的关系。方法 将190只幼年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48)、EP1组(n=80)、空白组(n=12)和EP2组(n=50),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幼鼠模型,诱导幼鼠在生后21、25、29d反复癫痫发作,采用Timm染色法观察EP1组幼鼠末次癫痫发作后1、3、7、14、20、30、45、60d海马MFS的动态变化;观察EP2组SRS情况,比较EP2组中出现SRS(EP2-SRS组)和未出现SRS(EP2-非SRS组)的大鼠MFS的差异;采用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坏死及凋亡情况,对CA3、CA1区神经元进行计数,观察SRS对海马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Timm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P1组在反复癫痫发作后14d MFS明显增加,并持续至60d后(P<0.05),EP2-SRS组与EP2-非SRS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EP2-SRS组与空白组相比,CA3、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P<0.05)。结论 幼年反复癫痫发作引起MFS明显增加;在氯化锂-匹罗卡品模型中,MFS可能不是导致SRS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熄风胶囊对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海马损伤的影响.[方法] 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复制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观察实验大鼠的反复自发性发作(SRS)情况、海马形态学改变和苔藓纤维出芽(MFS).[结果] 1)治疗组癫痫大鼠SRS的发作次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1).2)光、电镜结果显示:各治疗组中联合治疗组海马结构损伤最轻.3)Timm染色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对海马CA3区及齿状回MFS有较强的干预作用,优于单药治疗组.这种干预作用的强弱与熄风胶囊的剂量呈现一定正相关关系.[结论] 熄风胶囊单药及与卡马西平(CBZ)联合用药能够有效的控制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的SRS,降低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程度,抑制苔藓纤维异常出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