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全组均行手术切除胸腺瘤,其中完整切除2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死亡1例,随访1~5年,手术效果较好。结论胸腺切除是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迄今公认的治疗手段,如尽早手术治疗,将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陆长峰  徐金枝  杨明山 《北京医学》2006,28(11):644-646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特点和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PCNA)的表达.方法 选择25例伴有MG的胸腺瘤患者(MG组)和25例不伴有MG的胸腺瘤患者(非MG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胸腺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阳性为棕黄色颗粒;记录在放大100倍的油镜下随机计数1000个肿瘤细胞中的阳性细胞率.结果 MG组中5例发生肌无力危象,其中1例死亡.伴重症肌无力的瘤性细胞群主要含有PCNA低表达的细胞.结论 伴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组织恶性程度相对较低,淋巴细胞型的胸腺瘤患者易伴发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3.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10%~15%的患者伴有胸腺瘤。手术切除胸腺瘤和胸腺组织是治疗MG伴胸腺瘤的基本方法,有明确的效果。现将我科近年来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26例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 MG)临床并不少见 ,文献报告占 MG病例之 1 5 %。手术切除是治疗胸腺瘤合并 MG的主要方法。现将二年来收治 2 3例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治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中男 1 4例 ,女 9例。年龄 2 4~ 5 5岁 ,平均 41 .2岁。病程 1个月至 8年 ,平均 2年零 6个月。以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按改良Osserman[1]分型 : 型 (单纯眼肌型 ) 1 2例 , a 型(轻度全身型 ) 7例 , B(中度全身型 ) 1例 , 型 (急性暴发型 ) 3例。所有病人术前均服用抗胆碱脂酶药 ,吡啶斯的明每天 60~ 60 0 mg,8例需并…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2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2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经前正中胸骨锯开,切除胸腺瘤及胸腺和前纵隔脂肪组织。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全组患者术后MG症状即改善,仅一例10天后反而出现MG加重现象,经加兰他敏治疗一周,症状明显好转,3年随访,生存率为100%。结论:胸腺瘤合并MG术前准备充分、掌握好手术指征。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dlenia gravis,MG)合并胸腺瘤患者胸腺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将45例MG合并胸腺瘤患者.根据改良Osserman分型标准,分为Ⅰ型30例,IIA型7例,ⅡB型5例,Ⅲ型2例,Ⅳ型1例,全部施行了胸腺瘤及胸腺组织切除术.结果 术后3例发生危象,随访2-20年,痊愈32例,改善11例,死亡2例,均死于恶性胸腺瘤转移.结论 早期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首先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麻醉处理对重症肌无力(MG)胸腺瘤切除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胸腺瘤伴MG患者行胸腺瘤切除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内插管全麻;麻醉维持:吸入异氟醚和静注芬太尼5μg/kg,根据手术切皮或劈胸骨有体动反应时给药不同随机分两组,A组(n=23)静注氯胺酮0.5~1.0mg/kg,B组(n=23)静注卡肌宁0.1~0.2mg/kg。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需机械辅助呼吸例数无明显差异。结论:静注小剂量卡肌宁与氯胺酮对MG胸腺瘤切除术后呼吸功能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Gravis ,MG)是一种表现为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MG患者约 15 %合并胸腺瘤 ,胸腺瘤患者约 35 %合并重症肌无力 ,虽然胸腺组织与MG发病的机制未完全阐明 ,但胸腺切除仍是目前公认治疗MG的有效和首选方法 ,因此 ,做好胸腺瘤切除术的观察和护理是防治肌无力危象的关键之一。现结合我院胸腺瘤手术治疗经验 ,重点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康复指导。1 临床资料自 1997~ 2 0 0 1年我科共收治胸腺瘤 4 8例 ,其中伴重症肌无力症 32例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12~ 4 8岁 ,…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胸腺瘤术后发生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认识胸腺瘤与MG的关系.方法总结11例胸腺瘤术后MG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11例患者胸腺瘤平均发病年龄52岁,胸腺瘤病理为AB型或B1型.术后MG发生时间平均为23个月,临床表现均为全身型.全部病例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部分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1例死亡,其余病情均得到缓解,随诊至今无危象发生.结论由于胸腺瘤合并MG的发生率较高,需对胸腺瘤病例进行临床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08年10月手术治疗的30例胸腺瘤合并MG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原则及围手术期处理等。结果:本组30例,术后重症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16例,改善8例,无效4例,死亡2例。其中术后早期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7例,经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后痊愈5例,2例死亡;术后发生MG危象23.3%,病死率为6.6%。结论:胸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胸腺瘤。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MG可获良好疗效。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切除的彻底性与胸腺瘤合并MG的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52例治疗体会的总结,探讨重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全组均行手术切除胸腺瘤,其中完整切除47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死亡1例,随访1~5年,手术效果较好。结论: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被认为是参与发病的重要组织,胸腺切除是迄今公认的治疗手段,如能尽早手术治疗,将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WHO hist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thymoma)在胸腺瘤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对79例胸腺瘤病例进行病理分类,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与伴发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Masaoka分期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各型胸腺瘤中,A、AB、B1、B2、B3和C型伴发MG分别为37.5%(3/8)、53.8%(7/13)、70%(14/20)、88.5%(23/26)、33.3%(3/9)、0%(0/3)。B型胸腺瘤伴发MG为72.7%(40/55),明显高于A型和AB型胸腺瘤的47.6%(10/21,P〈0.05)。B2胸腺瘤伴发MG明显高于B1、B3型(P〈0.01)。在各型胸腺瘤中,A、AB、B1、B2、B3、C型胸腺瘤发生浸润或转移者分别为12.5%(1/8)、23.1%(3/13)、75%(15/20)、84.6%(22/26)、100%(9/9)、100%(3/3)。B型胸腺瘤浸润性明显高于A型、AB型胸腺瘤(P〈0.01)。在各型胸腺瘤中,以C型胸腺瘤浸润性最强。在所有胸腺瘤中,5年总生存率为72.4%。A型、AB型5年生存率为93.5%,B型胸腺瘤为71.8%,其中B1型、B2型、B3型分别为81.6%、70.4%和56.4%。A型、AB型胸腺瘤5年生存期明显长于B型(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手术切除方式是影响胸腺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与伴发MG相关,反映肿瘤上皮细胞的浸润功能,可以评价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治愈率.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997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胸腺瘤合并MG患者39例,术前均给予抗胆碱酯酶及激素治疗,病情稳定后经胸骨正中切口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术后给予呼吸机支持及药物等治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未发生肌无力及胆碱能危象,痊愈出院.随访30例,失访9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缓解25例(83.3%),明显改善5例(16.7%).结论:在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完整良好的术前评估,完全而彻底的胸腺瘤切除及前纵隔脂肪组织清除,围术期抗胆碱酯酶及激素治疗,呼吸机支持治疗是防止手术并发症及危象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黄涛  刘伟良    勇等 《吉林医学》2014,(11):2375-2376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对65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完全切除54例(83.1%),无手术死亡。术后5年生存率为75.4%,非浸润性胸腺瘤组为82.2%,浸润组为40.0%。Masaoka分期:Ⅰ期87.5%,Ⅱ期80.9%,Ⅲ期62.5%,Ⅳ期25%。结论: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的预后与Masaoka分期,组织学分型及手术切除的彻底性明显相关,围手术期的处理与Osserman分型也影响手术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15.
胸腺瘤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胸腺瘤及合并有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总结128例胸腺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完整手术切除109例(85.2%),姑息性切除14例(10.9%),探查活检5例(3.9%),其中有1例死亡(0.8%)。结论:胸腺瘤治疗应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及部分周围组织,以达到手术彻底切除。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52例治疗体会的总结,探讨重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全组均行手术切除胸腺瘤,其中完整切除47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死亡1例,随访1~5年,手术效果较好。结论: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被认为是参与发病的重要组织,胸腺切除是迄今公认的治疗手段,如能尽早手术治疗,将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危象30例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永京  何海生  林涛  金哲 《医学争鸣》2005,26(13):1162-1162
0引言 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有效方法,有效率可达80%[1],但胸腺瘤术后常并发MG危象,导致死亡. 1992 02/2003 02我们共手术治疗89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术后发生MG 危象 30例,均抢救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  相似文献   

18.
胸腺瘤WHO分类与重症肌无力临床诊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O)胸腺瘤分类法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HO胸腺瘤分类法对95例胸腺瘤进行病理分类,比较胸腺瘤类型与伴发MG、肿瘤浸润性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各型胸腺瘤中A型、AB型、B1型、B2型、B3型和C型胸腺瘤中伴发MG分别为16.7%、50.0%、71.4%、91.7%、66.7%和0;A型、AB型、B1型、B2型、B3型和C型胸腺瘤中发生浸润或转移者分别为16.7%、31.3%、31.4%、70.8%、100%和100%;A和AB型5年生存率为91.7%,B1型、B2型和B3型分别为84.6%、62.5%和60.0%,C型为33.3%,A型和AB型胸腺瘤患者5年生存率较B型和C型高(P<0.05,P<0.01)。结论:胸腺瘤WHO分类中B类胸腺瘤易伴发MG、浸润性强,预后差;A型胸腺瘤伴发MG少,预后好。胸腺瘤WHO分类与伴发MG密切相关,能够反映胸腺瘤的临床特征和肿瘤上皮细胞的浸润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胸腺瘤组织中Cat V表达与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及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胸腺瘤患者胸腺瘤组织和瘤旁胸腺组织中的Cat V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胸腺瘤患者合并发生MG及其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at V在胸腺瘤组织及瘤旁胸腺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在瘤旁胸腺组织中,Cat V主要在皮质细胞中表达。合并MG胸腺瘤患者的胸腺瘤组织(82.50%)及瘤旁胸腺组织(77.50%)中Cat V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不合并MG组(分别为26.33%、31.58%)(P均〈0.01);在MG组中,Ⅱ型(92.00%)、Ⅲ型(83.33%)患者的Cat V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型(55.56%)患者(P〈0.05);而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组与未发生危象组,病程在1年以内患者与超过1年患者的Cat V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皮细胞型(75.00%)和混合细胞型(85.00%)胸腺瘤中Cat V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细胞型(21.21%)(P〈0.01),而上皮细胞型与混合细胞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性与恶性胸腺瘤中Cat V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间、35岁以上患者与以下患者之间胸腺瘤中Cat V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瘤中Cat V表达可能与合并发生MG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放疗联合胸腺瘤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MG合并胸腺瘤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术后放化疗组和术后化疗组,每组61例。术后化疗组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联合化疗治疗,术后放化疗组在术后化疗组的基础上联合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情况、治疗后1个月和12个月的疗效以及不同时间点乙酰胆碱受体(AchR)、连接素(Titin)、兰尼碱受体(RyR)抗体水平。结果 MG合并胸腺瘤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后8例患者发生肌无力危象,占6.6%(8/122),其中术后放化疗组5例(8.2%),术后化疗组3例(4.9%),两组患者肌无力危象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化疗组治疗后1个月和12个月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术后化疗组[37.7%(23/61)比21.3%(13/61),82.0%(50/61)比42.6%(26/61),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疗效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化疗组患者AChR、Titin抗体的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变化并不大,而术后放化疗组AChR、Titin的水平呈下降趋势,两组患者AChR、Titin抗体的水平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hR水平:(0.263±0.044)、(0.261±0.035)、(0.260±0.036)、(0.255±0.040)比(0.256±0.039)、(0.247±0.023)、(0.239±0.020)、(0.237±0.022);Titin:(0.193±0.023)、(0.192±0.023)、(0.191±0.021)、(0.191±0.024)比(0.191±0.019)、(0.188±0.017)、(0.185±0.014)、(0.155±0.007),P<0.05]。RyR抗体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胸腺瘤切除术治疗MG合并胸腺瘤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AChR、Titin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