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分析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276例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男605例,女671例;年龄6天~3岁,平均13.6个月;体重2.2~18.0 kg,平均8.8 kg。1193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纠正术,83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620例术中采用超滤技术。术后死亡17例(1.3%),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综合征10例、肺动脉高压危象4例和肺部感染3例。结论:提高手术和体外循环技巧以及术后预防和治疗低心排血综合征和呼吸系统并发症的能力,是婴幼儿心脏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为133例15公斤以下的低体重婴幼儿(3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5~12个月32例(24.1%),13~24个月46例(34.59%),25~36个月55例(41.35%);体重6~15公斤,其中6~10公斤48例,11~15公斤85例。全组非体外循环动脉导管结扎术29例;体外循环手术104例,其中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4例,常温心脏不停跳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6例,常温心脏不停跳肺动脉瓣狭窄直视分离术7例,部分行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2例,部分行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3例,法乐氏四联症一期矫治术5例,房间隔缺损并右室流出道梗阻4例,其它复合畸形一期矫治术3例。结果全组术后住院死亡6例,死亡率4.5%。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出血等。死亡原因包括重度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危象等。结论心外科、心儿科、麻醉、体外循环和术后监护等人员的密切配合是小儿心脏外科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心内外科镶嵌治疗成为婴幼儿心脏外科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自1990年1月至2006年7月我院心外科共收治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219例,男性病例142例,女性77例,年龄为1d~30d,平均为(21±5)d,体重为0.9kg~4.3kg,平均为(3.5±0.5)kg。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转入心脏监护室。结果全组病例死亡21例(9.6%),术后并发症包括心排血量低、肾衰竭、呼吸衰竭等。结论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应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过程中,手术技术、麻醉方法、体外循环技术、心肌保护和术后监护技术各方面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彭冉 《现代保健》2011,(29):33-34
目的总结98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治疗严重发育不良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经验。方法2006年1月~2010年9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治疗严重发育不良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87~156(120.1±9.70)d。体重4.35~8.00(6.5±0.68)kg。婴儿易感冒,喂养困难,其中83例反复发生肺炎,内科常规治疗效果不佳;21例肺炎、心衰,术前三次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心衰难以控制。结果术后死亡3例(死亡,卒3.06%),因术后肺部感染,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因低心排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者19例,发生牢19.38%。结论尽早手术治疗和术中精细、温柔操作,术后严密呼吸道管理和严格调整出入量,合理应用强心及血管活性药物,可明显降低低龄、低体重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ECC)管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40例先天性心脏病根据病情和手术时间的长短,采用浅低温或者中低温体外循环,中度血液稀释,术中提供满意的灌注流量,重视各种脏器的保护。结果:全组ECC时间40~1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110min,均顺利停机,术后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管理要做到精细,适当的血液稀释和流量灌注,良好的心肌保护,合理的用药,重视机体各脏器的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和术后处理的注意事项,以减少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10 kg以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婴幼儿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儿年龄11~26月,平均(19.4±8.5)月;体重5.5~10.0 kg,平均(7.6±2.3)kg;室间隔缺损(VSD)20例,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ASD)2例,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肺动脉高压轻度8例,中度11例,重度3例.所有患儿均手术一期矫治,彻底纠正心内畸形,CPB转流时间32~110 min,平均5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30 min,平均22 min;心脏全部自动复跳,均顺利脱机;1例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病死率4.5%,余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婴幼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充分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操作熟练,重视体外循环管理、围手术期处理,尤其是新技术、新药的合理应用,都有助于提高婴幼儿心脏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 24例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必要时应用深低温低流量及改良超滤技术.直视缝合3例,补片修补21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发生率25%,其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心律失常2例,肺不张1例,肺炎2例,术后复查心脏超声,除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外,其余患者心功能均正常,均痊愈出院.结论 室间隔缺损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术中减轻体外循环损伤,注重脏器功能保护,术后加强呼吸道的管理,预防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小切口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52例复杂先心病手术,其中6例不阻断主动脉,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其余46例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结果术野显露良好,手术顺利,主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56.7±12.3)m in,体外循环平均时间(62.0±12.4)m in,手术平均时间(192±23.1)m in。术后并发急性喉水肿1例,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其余恢复顺利。随访1~9年,无残余分流,心功能I级,切口隐于腋下美容效果满意。认为小切口进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创伤轻,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急诊手术的经验.方法52例婴幼儿合并重症肺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2月~36月,平均(11+3.2月)体重4。1~18KG平均(9+115)KG。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并肺动脉高压4例,室间隔缺损(VSD)17例,VSD伴肺动脉高压16例,VSD合并厉间隔缺损14例,VSD合并PDA3例,严重肺动脉狭窄合并PDA、房间隔缺1例,患儿术前有反复肺炎或持续缺氧发作心衰史,经内科长时间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均行急诊手术,除PDA直接结扎外,其他均采用正中切口,用膜肺及改良超滤技术,术后呼吸机治疗。结果术后感染较重无法脱机2例,带机一周后家长放弃治疗,强行拔管后死亡;并发气胸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拔管后再插管5例,合并低心排1例,治疗后痊愈。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反复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行急诊手术,矫正心内畸形,阻止左向右分流,合理的围术期管理.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及手术方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311例6个月~3岁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微创切口不停跳外科治疗婴幼儿先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将311例3岁以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两组;1组190例,采用微创切口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2组121例,取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胸液引流量、住院天数。结果:微创、心脏不停跳组病人术后低心排发生率较停跳组低、胸液引流量较胸骨正中切口停跳组少(P<0.05),并且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停跳组短(P<0.05)。结论:微创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方法不但在婴幼儿心肌保护、改善术后心功能等方面优势明显,而且切口隐蔽,创伤小,是1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5例,手术前做好血标本的采集,预防缺氧发作,术后做好低心排的护理、呼吸道的管理及延迟关胸的护理等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105例患儿中,治愈101例,死亡4例.出院后患儿随访3~18 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做好血标本的采集,预防缺氧发作,术后做好低心排的护理、呼吸道的管理及延迟关胸的护理等围术期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围术期的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运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中、术后、解除呼吸机后的呼吸系统罹患情况。方法分析55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24例,平均年龄(19.7±8.6)月,平均体重(10.8±2.3)kg。年龄分布是:<1岁18例,<2岁21例,<3岁16例。结果55例婴幼儿术中术后呼吸系统罹患共17例(占30.9%),其中呼吸衰竭6例,肺不张6例,严重肺部感染3例,液气胸2例,死亡4例。<1岁婴儿呼吸系统罹患率、死亡率均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呼吸系统罹患率正在逐步低龄化(<1岁),并且术中、术后注意在保护心肌的同时还要注意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是呼吸衰竭和肺不张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32例.动脉血氧饱和度0.84一0.94,左向右分流20例,双向分流10例,无分流2例.测肺动脉压65~120(82±14) mm Hg(1 mm Hg=0.133 kPa).所有病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手术,术前给予吸氧、西地那非等治疗,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及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等手段,术后常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结果 32例手术顺利,术后肺动脉压下降20~40 mm Hg.30例治愈出院,2例术后早期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病死率为6.25%(2/32).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经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后再行手术根治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手术技巧,总结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患者在中低温以下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术。观察手术及出院后早期呼吸循环状态,精神饮食,活动,并发症和随访半年情况。结果全组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4.6%。严重并发症5例,1例术后4d出现残余分流继发右心衰竭,经二次手术修补残余分流后治愈出院,1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3例低心排,经积极治疗治愈。随访半年,患者活动耐量明显增加,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近。无远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提高手术技术,改进体外循环技术,加强围术期处理,可以适当拓宽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手术指证。  相似文献   

15.
1992年2月~2002年3月为46例法乐氏四联症患者实施根治手术,均采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右心房—右室流出道径路实施根治手术,除早期1例因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死亡外,余均痊愈出院。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8月,行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32例,包括室间隔缺损(VSD)伴有房间隔缺损(ASD)8例,VSD、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各6例,VSD+ASD+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4例,右室双出口(DORV)2例,肺动脉瓣闭锁(PA)1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12PB)下行一期矫治术.结果 存活28例,死亡4例,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1例,肺水肿5例,肾功能不全3例,肺部感染2例,新生儿硬肿症1例.随访6个月至3年,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体力、抵抗力同正常同龄儿.结论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应早期诊断,有适应证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与麻醉、CPB、心肌保护、手术技巧、术后监护等环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1月~2006年8月,行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32例,包括室间隔缺损(VSD)伴有房间隔缺损(ASD)8例,VSD、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各6例,VSD+ASD+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4例,右室双出口(DORV)2例,肺动脉瓣闭锁(PA)1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行一期矫治术。结果存活28例,死亡4例,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1例,肺水肿5例,肾功能不全3例,肺部感染2例,新生儿硬肿症1例。随访6个月至3年,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体力、抵抗力同正常同龄儿。结论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应早期诊断,有适应证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与麻醉、CPB、心肌保护、手术技巧、术后监护等环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1年12月外科治疗的39例先心病继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其中单一畸形28例,多发畸形ll例,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7.7%;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切口感染及脑出血各l例。术后随访5个月至5年,平均3.6年,复发l例,无晚期死亡病例。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外科治疗的绝对指征;早期治疗先心病有助于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总结和分析595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围术期处理等,以进一步提高此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远期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1月,手术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患者595例,其中男315例,女280例,体重3.2~14kg。全组患者均一期手术。体外循环采用1:4冷含血心肌保护液保护心肌,转流中控制血细胞压积(HCT)0.20~0.25。体外循环停机后采用改良超滤(MUF),手术结束时HCT0.35~0.40。结果全组术后均入ICU治疗,呼吸机辅助3~136(10.3±6.6)h。术后出现并发症52例,发生率8.74%。手术死亡14例,死亡率2.35%。随访3个月至1年11个月,院外死亡3例,失访63例,其余患儿生长发育改善,体重增加。结论掌握适当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建立专业的团队,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李钦  刘涌  李金蔓 《现代保健》2010,(35):108-109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忡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70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种、年龄分布、手术方法及技巧等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析。结果病种以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为主,19~28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47/70,67.14%);房间隔缺损修补33例(47.14%),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0例(28.57%),动脉导管结扎术3例,法洛四联征根治术11例,右室流出道补片3例;法洛四联征术后48h有3例患者死亡。结论术后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是法洛四联征死亡的主要原因,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精密的手术流程以及得当的围术期处理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