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为91例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并发血清肿。对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疝囊大小、疝类型、手术方式、血红蛋白、白蛋白、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与术后血清肿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肿组年龄(t=-2.172,P=0.032)大于无血清肿组,手术时间长于无血清肿组(t=-2.695,P=0.023);病程≥5年的患者血清肿发病率高于病程<5年者(χ~2=13.239,P<0.001);疝囊直径≥5 cm的患者血清肿发生率高于疝囊直径<5 cm者(χ~2=10.21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病程≥5年、疝囊直径≥5 cm是发生血清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病程、疝囊大小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个体化治疗、精准解剖与合理选择补片可降低血清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有效预防及减少术后血清肿提供必要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BMI、疝类型(斜疝、直疝、股疝)、疝一般情况(疝囊大小、双侧疝、阴囊疝、难复性疝、嵌顿疝)、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补片、疝囊处理方式、补片固定方式及血清肿等,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对数似然比检验)与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引起术后血清肿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直疝(P=0.011)、胶水固定补片(P=0.006)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直疝(OR值1.873,95%可信区间1.038~3.380)、胶水固定补片(OR值为1.514,95%可信区间1.019~2.251)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疝及胶水固定补片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减少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推荐减少胶水固定补片,消灭直疝假性疝囊形成的残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铜陵市人民医院及安庆市立医院行TAPP诊治的23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经TAPP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操作TAPP的例数(OR=3.337,95% CI:1.357~8.401)、术中出血量>10 ml(OR=2.925,95% CI:1.027~8.328)、手术时间>2 h(OR=2.492,95% CI:0.885~7.014)、疝囊最大直径>5 cm(OR=2.675,95% CI:1.018~7.031)、嵌顿疝(OR=7.329,95% CI:2.162~24.56)是经TAPP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五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术后复发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实际值比较接近预测值,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33(95% CI:0.814~0.851),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准度较好。 结论操作TAPP的例数、术中出血量>10 ml、手术时间>2 h、疝囊最大直径>5 cm及嵌顿疝是经TAPP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精准度较高,可以指导医务人员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CS)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后并发脑梗塞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110例颈动脉面积狭窄达50%或以上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术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IPH)等因素与术后同侧脑梗塞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110例ACS患者中共发生16例IPH(14.5%),其中有6例IPH(37.5%)和6例(6.4%)分别发生同侧脑梗塞和全因死亡。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IPH是同侧脑梗塞和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素(HR:18.47,95%CI:5.14~76.08,P<0.001)和全因死亡率(HR:4.26,95%CI:1.48~11.76,P=0.016)。结论 在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ACS患者中,IPH与术后脑梗塞和全因死亡率的高风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腹探查的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le-TEP)临床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0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施行的434例成人腹股沟疝手术,其中226例行预先经腹探查的TEP(le-TEP组),208例行传统TEP(TEP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漏气入腹率、中转手术率、出血量、手术时间、精索腹壁化时间、NRS疼痛评分、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真性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TEP组的OCH发现率(19.0%)大于TEP组(2.4%)(P<0.001)。Le-TEP组的联合手术率(6.6%)大于TEP组的联合手术率(1.4%)(P<0.05)。Le-TEP组的假性复发疝发生率(1.0%)低于TEP组的假性复发疝复发率(6.1%)(P<0.05)。结论 Le-TEP术式安全,具有可行性,可以提高OCH的检出率,使联合腹腔镜手术同期进行成为可能,减少成人腹股沟疝假性复发疝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疝囊局灶性增厚是否和细菌感染有关。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诊断为腹股沟疝患者68例(男56,女12),腹腔镜直视下观察并记录疝囊形态。根据疝囊有无增厚分为增厚组(37例)和光滑组(31例),观察比较两组标本的组织结构成分和炎性细胞计数,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中是否存在细菌DNA。结果 疝囊内侧面增厚的出现率为66.1%(37/68),与病程(病程<1年39.1%,病程1~5年46.1%,病程>5年84.2%)和既往嵌顿史(75% vs. 45.8%)、粘连(95% vs. 37.5%)相关。显微镜下观察增厚疝囊组织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增厚,并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15.2±2.3 vs. 2.5±0.7,淋巴细胞35.3±1.9 vs. 12.8±1.4,浆细胞2.6±0.6 vs. 1.5±0.4,总计数53.1±1.3 vs. 16.8±1.2,P值均<0.05),毛细血管扩张(67.6% vs. 25.8%,P<0.05)。增厚组发现2例大肠杆菌DNA表达阳性,光滑组1例阳性。结论 腹股沟疝,尤其是病程长、有嵌顿史的可能存在局部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2014版ISUP分组的基础上,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Gleason升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2021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数据189例,根据前列腺癌根治术后Gleason是否较前列腺穿刺时升高,分为Gleason升级组(GGU组)60例及Gleason非升级组(非GGU组)129例。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比两组资料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穿刺肿瘤组织长度、Gleason主要区域评分及Gleason次要区域评分与GGU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后,高血压病史(OR=2.651)、Gleason主要区域评分(OR=4.186)、穿刺肿瘤组织长度(OR=10.989)及穿刺阳性率(OR=3.684)与GGU有关(P<0.05)。结论 高血压病史、穿刺标本Gleason主要区域评分、标本中肿瘤组织长度及穿刺阳性率可能与GGU的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年5月,语种不限。收集所有比较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按照纳入标准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软件RevMan 5.2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个RCT,共1039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放无张力组相比,腹腔镜技术在慢性疼痛(OR=0.40,95%CI:0.20~0.82,P=0.01)、切口感染率(OR=0.28,95%CI:0.10~0.81,P=0.02)、术后住院时间(国外:MD=-4.54,95%CI:-5.59~-3.49,P<0.00001;国内:MD=-2.46,95%CI:-2.83~-2.08,P<0.00001)和手术时间(MD=16.74,95%CI:14.69~18.80,P<0.0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再复发率(OR=0.73,95%CI:0.44~1.20,P=0.22)、急性疼痛(OR=0.74,95%CI:0.14~3.76,P=0.71)、血肿或血清肿(OR=0.73,95%CI:0.48~1.11,P=0.14)与尿潴留(OR=0.97,95%CI:0.46~2.07,P=0.94)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开放无张力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不可以降低术后再复发率但可以降低术后慢性疼痛与切口感染发生率;可以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但手术时间较长。两组在急性疼痛、血肿或血清肿与尿潴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腹膜主动切开技术在保留子宫圆韧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年至2019年10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普外科施行女性TEP术41例患者临床及手术资料,将其中应用腹膜主动切开技术保留子宫圆韧带及切断子宫圆韧带患者进行比较,对比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腹膜主动切开技术保留子宫圆韧带21例,切断子宫圆韧带20例,各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疼痛、血清肿形成、腹股沟区异物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主动切开技术保留子宫圆韧带在TEP术中应用安全、可靠,不增加腹股沟疝复发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并可保护子宫圆韧带原有解剖关系及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LIHR)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4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采用电话与门诊方式进行随访。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进行检验。结果:共行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371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439例,腹腔内补片植入术32例;术后随访24~94个月,842例患者成功获得随访,8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χ~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BMI、疝内容物是否完全回纳、手术时间、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LIHR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χ~2=5.681,5.284,5.833,6.010,5.34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OR=11.973,95%CI:1.637~66.375,P<0.05)、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OR=18.922,95%CI:3.536~88.544,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6.536,95%CI:1.175~35.218,P<0.05)是LIHR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IHR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浆液肿、血清肿、急性尿潴留、慢性疼痛、暂时性皮肤感觉异常等,BMI≥24 kg/m~2、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LIHR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倒刺线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就收治的54名腹股沟直疝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倒刺线缝合组和对照组(假性疝囊旷置)。主要结果是比较术后7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腹股沟区域的超声血清肿数量和体积。次要结果包括总手术时间、术后急性疼痛、慢性疼痛、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5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学特征无显著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疝类型、疝缺损大小、手术方式和随访时间。倒刺线缝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55.13 min vs. 41.15 min;P<0.001)。然而与对照组相比,倒刺线缝合组术后7天、1个月出现血清肿的患者明显减少(分别P<0.001和P=0.05)。两组3个月及6个月血清肿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天和1个月,倒刺线缝合组超声血清肿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和P<0.01)。两组急性疼痛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慢性疼痛、早期复发或其他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浆液肿发生率较高,浆液肿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常见的现象。关于如何预防腹腔镜疝术后浆液肿的发生,尚无一致意见。本文阐述了腹腔镜疝术后浆液肿发生的机理,易发因素及预防措施,并介绍了我们在这方面的临床经验。腹股沟直疝及大的斜疝或者阴囊疝术后浆液肿发生率较高。对于腹股沟直疝,可以在腹腔镜疝直疝修补术时将疝囊关闭(采用倒刺缝线或者endoloop)值得推荐,对于较大的腹股沟斜疝,可以尝试采用倒刺缝线悬吊远端疝囊,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可以选择性放置引流管,早期拔出引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发病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352例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患者为斜疝组,以性别、年龄(±0.5)岁进行1:1配比选择同期住院的无腹外疝、先天性畸形及恶性肿瘤的352例住院患儿为对照组。收集可能影响儿童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发病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行χ2检验或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单因素基础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2.5 kg(OR=1.571,95%CI=1.111-2.223)、有腹股沟家族史(OR=1.589,95%CI=1.112-2.270)、母亲妊娠期有贫血史(OR=1.508,95%CI=1.054-2.159)、母亲围孕期饮茶≥1次/周(OR=1.531,95%CI=1.099-2.132)及有母亲主/被动吸烟史(OR=1.536,95%CI=1.136-2.077)为儿童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儿童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发病与患儿出生体质量、腹股沟疝家族史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可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复合麻醉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唐山市玉田县计生中心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56例,A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毕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4.6%,B组为96.4%,二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3,P=0.02)。A组麻醉起效时间(9.0±1.2)min,B组麻醉起效时间(6.34±1.6)min,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1,P=0.001)。A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B组为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2,P=0.002)。结论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中均能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腰硬联合麻醉缩短了麻醉起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术中对Ⅲ型腹股沟斜疝疝囊采用完全剥离与横断处理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为128例成年男性单侧Ⅲ型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TAPP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术中横断疝囊(横断组),60例剥离疝囊(剥离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横断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剥离组(P0.05);术后血清肿、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低于剥离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囊剥离与疝囊横断两种处理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腹腔镜TAPP治疗Ⅲ型腹股沟斜疝术中横断疝囊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血清肿、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创伤更小,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腹膜外(TEP)与经腹腹膜前(TAPP)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TEP疝修补术(TEP组)和腹腔镜TAPP疝修补术(TAPP组)的9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资料,比较TEP组和TAP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TEP组与TAP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5±16)min比(68±17)mini、术中出血量[(7.0±1.2)mL比(8.0±1.4)mL3、术后疼痛分数[(2.0±1.1)分比(1.8±1.1)分]、术后住院时间((3.1±1.4)d比(3.3±1.2)d]及恢复正常活动时间[(4.2±1.0)d比(4.5±1.2)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TEP组和TAPP组的手术费用分别为(8033+536)元和(9632+643)元,TAPP组较高(P=O.007)。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6.3%,6/95),2组各3例,包括阴囊血(清)肿3例、暂时性感觉神经障碍1例,尿潴留2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1.000)。所有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35个月、(20.0±10.2)个月,无复发及慢性疼痛发生。结论TEP与TAPP疝修补术均是可行、安全及有效的术式,各有其优缺点,两者在手术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性腹股沟疝73例(77例次)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36例(39例次),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对照组37例(38例次),行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OMR)。结果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并发症、术后尿潴留、血清肿上差异元统计学意义(t=1.735、-1.085,X2=0.377、0.097、4.118,P=0.324、0.083、0.962、0.445、0.070)。术后1周随访在切口感染、睾丸疼痛、血清肿、血肿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4、2.000、0.986、3.986,P=0.004、0.022、0.005、0.009)。在术后3个月时,二组患者在局部炎症和术区慢性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4、0.722,P=0.244、0.315)。术后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3~42个月,中位时间26个月,二组患者各复发1例。结论TAPP在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时,短期效果上,术后疼痛更轻,并发症更少;长期效果上,与OMR同样安全有效,在术后疼痛和复发率上无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