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疾病与动脉弹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通过损害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产生心脑血管疾病及事件。反映动脉弹性的主要指标及检测方法有多种 ,早期检测动脉的结构及功能异常对于预测血管的亚临床及临床疾病非常重要。1 临床上检测动脉弹性指标的方法1 1 脉搏波传导速度 (pulsewavevelocity ,PWV) [1 ,2 ] :PWV主要反映一段血管壁功能 ,可以在不同的动脉段进行 ,如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胫动脉等。常代表大动脉的结构及功能。PWV大 ,表示动脉硬度高、顺应性差。反之 ,则血管硬度低、顺应性佳 ,并常伴有脉压的增大…  相似文献   

2.
健康人与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血压水平的健康人和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和高血压患者共551人 ,其中男性 30 3人 ,女性 2 4 8人 ,平均年龄为 56 9± 1 3 4岁。分别根据年龄和血压水平分组 ,使用DO 2 0 2 0动脉功能测定仪检测桡动脉脉搏波形和动脉弹性指数C1 和C2 ,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随着年龄不断增高 ,健康人和高血压病人的C1 和C2 值逐渐下降。健康组和高血压组男性的C1 和C2 均高于女性 ,P <0 0 1。校正年龄因素影响后 ,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 ,大小动脉弹性指数下降。高血压病人大动脉弹性明显比正常血压者低。处于正常高限者小动脉弹性指数C2 显著低于理想和正常血压者 ,与 1级高血压组无明显差别。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心率与动脉弹性指数C1 和C2 存在明显负相关 ,其中脉压与C1 相关性 (r =- 0 60 2 ,P <0 0 1 )最为显著 ,而C2 与年龄相关性 (r=- 0 457,P <0 0 1 )最为明显。结论  (1 )年龄增大、血压升高与血管弹性下降密切相关 ,血管弹性检测可能比测量血压更为有效反映血管功能状态。 (2 )小动脉弹性指数 (C2 )为一敏感反映动脉损害的指标 ,有助于筛选出处于亚临床状态的心血管病人。  相似文献   

3.
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是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HDI)上显示出来的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由于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顺应性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判断上的意义越来越显得重要,通过HDI测定C1和C2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无创性的监测手段。C1是大动脉顺应性参数,又称容量性参数,是指在舒张期压力呈指数样衰减期间,血流体积下降与动脉血流中压力下降的比值。其数值下降反映了大动脉弹性减退,顺应性下降。它对年龄增大引起的血管结构变化敏感,与其他反映动脉硬化血管顺应性降低的相关指标如脉搏波传导速度(PWV),PP呈显著相关,为预测CVD…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有多种无创方法评定动脉结构和功能,例如体表或血管内超声、磁共振成像等都可显示大动脉管壁厚度和粥样斑块等结构改变,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收缩期压力波增强指数(AI)、脉搏波舒张期衰减参数等均可反应动脉弹性或管壁硬度等改变。测定PWV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早期检测动脉功能的异常,综合地反映各种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PWV增加是独立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为评价临床干预效果提供可靠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5.
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已有多种无创方法评定动脉结构和功能,例如体表或血管内超声、磁共振成像等都可显示大动脉管壁厚度和粥样斑块等结构改变,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收缩期压力波增强指数(AI)、脉搏波舒张期衰减参数等均可反应动脉弹性或管壁硬度等改变.测定PWV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早期检测动脉功能的异常,综合地反映各种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PWV增加是独立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为评价临床干预效果提供可靠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6.
动脉弹性功能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脉弹性是反映动脉血管机械特性的常用指标。本文慨述了目前常用的动脉弹性功能检测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动脉弹性反映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所致的血管功能损伤和心血管危险分层,能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评价药物治疗的效果。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公交车驾驶员动脉顺应性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公交车驾驶员和健康人动脉顺应性变化的差异 ,探讨职业因素对驾驶员动脉顺应性的影响 ,为改善驾驶员的工作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美国产动脉脉搏波型分析仪HDIDO2 0 2 0测量 4 2名南京市公交车驾驶员 (观察组 ) ,5 2名南京市公交车车站管理人员 ,地勤人员及部分行政管理人员 (对照组 1) ,10 3名南京市部分医院非夜班医护人员及部分行政管理人员 (对照组 2 )的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平均脉压 (MABP) ,脉压差 (PP) ,脉率 (PR) ,大动脉弹性指数 (C1) ,小动脉弹性指数 (C2 ) ,并同时对受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 1)公交车驾驶员的DBP及C2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1(P <0 0 5 ) ,PP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1(P <0 1) ;( 2 )对照组 1日历年龄与观察组无差别 ;公交车驾驶员血管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公交车驾驶员小动脉弹性降低 ,提示动脉顺应性可作为判断血管功能异常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血压水平的健康人和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和高血压患者共551人,其中男性303人,女性248人,平均年龄为56.9±13.4岁.分别根据年龄和血压水平分组,使用DO-2020动脉功能测定仪检测桡动脉脉搏波形和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随着年龄不断增高,健康人和高血压病人的C1和C2值逐渐下降.健康组和高血压组男性的C1和C2均高于女性,P<0.01.校正年龄因素影响后,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大小动脉弹性指数下降.高血压病人大动脉弹性明显比正常血压者低.处于正常高限者小动脉弹性指数C2显著低于理想和正常血压者,与1级高血压组无明显差别.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心率与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存在明显负相关,其中脉压与C1相关性(r=-0.602, P<0.01)最为显著,而C2与年龄相关性(r=-0.457, P<0.01)最为明显.结论 (1)年龄增大、血压升高与血管弹性下降密切相关,血管弹性检测可能比测量血压更为有效反映血管功能状态.(2)小动脉弹性指数(C2)为一敏感反映动脉损害的指标,有助于筛选出处于亚临床状态的心血管病人.  相似文献   

9.
无创动脉弹性指标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茹  刘克强  李青  崔耕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1):1426-1428
动脉弹性减退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血管壁早期损害的综合表现,是早期血管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标志,也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临床上直接形态学观察和定量估计动脉结构比较困难。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动脉可扩张性或顺应性来反映动脉的病理改变。目前一般采用非侵入性方法来定量评估动脉弹性功能,包括:脉压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测定、平面脉搏压力波测定及超声多普勒测定动脉直径随压力的改变。近年来,随着性能稳定、可靠的无创动脉功能测定仪的应用,其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如PwV、AIX(augmentens ionindex,反射波增强指数)、C1(大动脉弹性指数)、C2(小动脉弹性指数)已广泛用于临床研究。本文就这些指标的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动脉弹性功能检测的理论与实践(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动脉弹性是指动脉的舒张功能。动脉弹性功能不仅是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而且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动脉内皮功能状况。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已经成为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标记 (marker)之一。虽然脉压也可反映动脉弹性功能 ,但是脉压大小是心搏量、左心室射血速率、动脉弹性和外周血管压力反射波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通常临床上肱动脉部位测得的脉压增大往往是动脉弹性功能明显减退的晚期标记 ,不能将脉压作为敏感与准确评估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虽然血管超声、磁共振方法通过观察收缩期与舒张期动脉腔径变化也可获得动脉弹性功能状…  相似文献   

11.
脉压与动脉弹性功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时脉压 (PP)与动脉顺应性的相关性及其对血管损伤程度、疗效、预后的预示价值。方法 采用HDICVProfilorDO - 2 0 2 0无创动脉功能测定仪 (美国HDI公司 ) ,对 2 0 1例健康人及 139例高血压患者同时进行BP、PP、C1、C2测定。结果  (1)高血压组与健康人组比较PP、C1、C2有显著性差异 ,PP增大、C1、C2降低 ;(2 )PP与C1、C2呈显著负相关 ;(3)PP≥ 6 0mmHg者较PP <6 0mmHg者C1、C2显著降低 ;(4)血压正常者 (健康人或降压治疗后血压正常 )PP≥ 6 0mmHg者C1、C2明显低于PP <6 0mmHg者 ;(5 )降压治疗者比未治疗者PP下降、C2显著升高。结论  (1)PP与C1、C2不仅为动脉血管损伤的预示指标 ,而且可预测动脉功能的损伤程度 ;(2 )PP为进展性心血管病的后期指标 ,C2为早期心血管病的预测指标 ;(3)降压治疗可部分修复小动脉内皮功能损伤 ,减小脉压  相似文献   

12.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3):183-185
戴伦(滁州市全椒人民医院,安徽,滁州,239500) 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是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HDI)上显示出来的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由于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顺应性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判断上的意义越来越显得重要,通过HDI测定C1和C2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无创性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热量增加,但体力活动减少,不良生活方式所引起的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显著增加,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1/3,动脉硬化是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大多数临床应用研究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动脉硬度检测.动脉弹性主要反映动脉舒张功能的状态,它取决于动脉腔径大小和管壁硬度或可扩张性,是反映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测 38例单纯冠心病患者 (A组 )、5 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 (B组 )、12例健康对照组 (C组 )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反应性充血后血管舒张 (FMD)、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舒张 (NID)及血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FMD、ET :A、B组较C组均有显著差异 (均P <0 0 1) ;(2 )NO :B组较C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3)A、B组间 :FMD、ET、NO均有显著差异 (均P <0 0 5 ) ;(4 )NID在三组间无差异 (P <0 0 5 ) ;(5 )FMD :与NO呈正相关 (r=0 4 3,P <0 0 1) ,与SBP、LDL、ET呈负相关(r =- 0 5 2、- 0 36和 - 0 4 7,均P <0 0 1) ;SBP :与LDL、ET呈正相关 (r =0 2 5和 0 4 2 ,P <0 0 5 ) ,与NO呈负相关 (r<- 0 31,P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高血压病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FMD与NO、ET均可作为反映冠心病和高血压病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弹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 30例冠心病患者与 30例正常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应用动脉弹性功能检测仪测定受试者的大动脉弹性指数 (C1 )和小动脉弹性指数 (C2 )。结果 冠心病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5 17±2 13)% 与 (11 10±4 36)%,P<0 05];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C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11 59±4 56 )ml/mmHg( 1mmHg=0 133kPa) ×10与 (12 11±3 82)ml/mmHg×10, P>0 05],但冠心病组的C2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4 20±1 80)ml/mmHg×100与 (6 26±2 36)ml/mmHg×100, P<0 05],冠心病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与C2 呈正相关(r=0 53, P<0 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和C2 降低,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提示C2 可作为一种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和内皮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3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健康体检非冠心病者30例(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动脉弹性功能检测仪测定受试者的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C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冠心病组的C2明显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组C2不仅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正相关,且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组C2降低,C2降低不仅同血管内皮功能的受损相关,而且也受非内皮因素的影响,提示C2反映总体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患者在临床发生明显的心脑并发症之前,外周动脉已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内皮功能受损、动脉缓冲功能降低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高血压患者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对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在冠心病、脑卒中、猝死等严重血管事件发生前均伴有血管结构和功能早期改变,因此认识和识别亚临床血管病变已成为当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沈阳市健康人群各年龄组男、女性的动脉功能。方法 采用DO - 2 0 2 0动脉功能测定仪无创伤性检测沈阳市健康人群各年龄组男、女性的大动脉弹性指数 (C1)、小动脉弹性指数 (C2 )。结果 动脉功能测定仪DO - 2 0 2 0在沈阳市健康人群测定的C1明显高于C2 (P <0 0 1) ;无论C1或C2均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P <0 0 1) ;女性C1略低于男性 (P <0 0 1) ,C2男、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动脉功能测定仪DO - 2 0 2 0短期内重复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沈阳市健康人群的大动脉弹性明显高于小动脉弹性 ,大动脉弹性和小动脉弹性均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女性大动脉弹性略低于男性 ,小动脉弹性男、女性之间无差别 ,动脉功能测定仪DO - 2 0 2 0有较稳定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疾病,老年人多发,易导致脑出血、脑卒中等严重后果,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动脉的弹性功能反映了血管的功能状态,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年龄及血压是影响大动脉弹性的重要因素[1].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echo tracking)是近年来新发展的评价动脉弹性功能的超声技术,通过测量弹性功能参数:僵硬度、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动脉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来评价动脉弹性.本研究应用此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以期早期发现及预防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血管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但以往对血管功能研究较少,动脉结构与功能常相互影响,功能变化可能早于临床征状,较易复查与比较,动脉弹性为血管功能最重要指标.目的本文观察了人群血压,脉压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DI DO 2020测定正常人群与血压升高者C1,C2,同时采集病史,查体及作有关血生化指标.结果男女人群C1,C2均随SBP,DBP及脉压升高(含正常范围)而明显降低.各层次男性测值均大于女性,但老年人及血压大于160/90者性别差异减少.单因相关分析,C1,C2与年龄、SBP、DBP、脉压呈负相关,年龄、SBP、DBP与C2联系强度大于C1.C1随高血压分级增加而降低,C2不明显,不同类型高血压中ISH之C1,C2下降最明显,药物治疗后C1,C2有改善趋势.结论血压(即使正常范围)对C1,C2有巨大影响,尤其C2;SBP及脉压影响大于DBP,尤其C1,不同高血压分级与分型对C1,C2影响有差异,二、三级高血压对C1及ISH较对C2影响更大.药物有改善C1,C2趋势,因检测例数较少尚难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