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STAT3在脑缺血后的信号转导、调控机制以及电针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不同时间段STAT3mRNA表达水平。结果:相较假手术组,造模2h后各指标出现轻微升高,24h后进一步升高,在多个指标上与假手术组相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天后数值下降。电针组的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的趋势相同,即2h组开始升高,24h组较高,3天组下降。但与模型组相较,各时间段在数值上均高于相应的模型组,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电针治疗可以提高脑缺血后STAT3mRNA表达水平,激发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同时,还可以维持这样保护机制持续更长的时间。由此可推断:电针对脑功能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上调STAT3mRNA表达,进而减少病灶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区不同时间段磷酸化信号传导转录活化因子5(p-STAT5)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百会、大椎)、AG490(阻滞剂)组和AG490+电针组,各组又分为术后2 h、l d、3 d、7 d、21 d 5个时段组。采用电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AG490组及AG490+电针组于术前20 min行右侧脑室注射AG490进行干预。采用免疫荧光及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病灶侧皮质p-STAT5的表达含量。【结果】各组各时间段的p-STAT5表达在免疫荧光及蛋白印迹检测中具有相似的发展趋势。假手术组在各时间段的检测中均只有少量表达,模型组2 h至7 d时间段p-STAT5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均P0.01);电针组3 d至7 d时间段免疫荧光检测p-STAT5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在3d时间段蛋白印迹检测p-STAT5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AG490组和AG490+电针组2 h至3 d时间段免疫荧光检测p-STAT5表达较模型组与电针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7 d时间段p-STAT5表达较电针组显著降低(P0.01);而在2 h至7 d时间段蛋白印迹检测p-STAT5蛋白表达较模型组与电针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电针改善缺血性脑损伤的内在机制可能与电针通过激活JAK2从而提高脑缺血病灶区p-STAT5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海马内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磷酸化在κ阿片受体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C组为κ阿片受体激动剂BRL52537+假手术组,D组为BRL52537+缺血再灌注组,E组为κ阿片受体选择性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 (nor-BNI)+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模型,BRL52537用药组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前15 min开始以1 mg·kg-1·h-1(0.5 mL/h)的速率匀速注射BRL52537并持续至全脑缺血(10 min)再灌注后4 h;nor-BNI用药组于全脑缺血前脑室内注射nor-BNI(25 μg).各组缺血模型建立后24 h取6只大鼠,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内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另6只于72 h后心脏灌注取脑,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神经病理变化.结果 各组总的STAT3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A组比较,C组p-STAT3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E组则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B组比较,D组的p-STAT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E组则显著降低(P<0.05).与A组比较,C组的正常神经细胞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E组正常神经细胞数目则显著减少(P值均<0.05).与B组比较,D组的正常神经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5),E组则显著减少(P<0.05).结论 p-STAT3参与κ阿片受体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后突触重建的干预作用.[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 h、1 d、3 d、1周、3周5个时间段进行观察,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大椎穴治疗.每个时间段后分别取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区大脑皮层突触的结构、数密度、面密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电针对其影响.[结果]缺血模型组于1 h、1 d、3 d时数密度、面密度显著性下降(P<0.001.与同时段假手术组比较),3周时数密度有所升高但仍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数密度、面密度于1 d时较缺血模型组显著性升高(P<0.01),3 d、1周后进一步升高(P<0.001),与假手术组相仿.[结论]电针从早期即可抑制脑缺血后的突触数量、面积的减少,并在恢复过程中促进其尽快地修复.这为电针在不同时间段促进突触重建和脑缺血恢复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百会”(DU20)模拟振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脑缺血早期结构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成MCAO模型,研究缺血后1、7、14 d缺血区GAP-43的表达及振法对其影响.结果 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段GAP-43表达的比较:1)在造模后第1天,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与其他3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与电针组、振法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2)第7天,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电针组、振法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与电针组、振法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第14天,模型组与其他3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与电针组、振法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各个时段,电针组与振法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会”模拟振法可以提高MCAO模型大鼠GAP-43在缺血区的表达,对加快脑缺血早期结构可塑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侧皮层神经细胞凋亡及磷酸化酪氨酸激酶1(p-JAK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运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缺血侧病灶局部神经细胞凋亡指数,采用荧光免疫法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p-JAK1表达情况及电针干预作用。【结果】(1)电针组缺血侧皮质细胞凋亡表达在缺血后各时间段均低于模型组,以1 d、3 d时间相点尤为显著(P0.01)。(2)模型组p-JAK1表达量与同时间段假手术组比较均显著增多(P0.01),其中以1 d组表达量增高最为显著;电针组p-JAK1表达量增加,1 d、3 d组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p-JAK1与神经细胞凋亡相关性分析方面,JAK1磷酸化表达与神经元细胞凋亡在脑缺血高峰期(即缺血后1 d、3 d时间段)密切相关。【结论】电针治疗的介入能显著提高脑缺血早期缺血侧皮质JAK1的活性,激发机体自我保护机制,参与受损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清NO、NOS、ET-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缺血的大鼠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 电针人中、内关组(中内模型组),模型 电针曲池、足三里组(曲足组)。每组12只大鼠,随机分为甲、乙两小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甲组大鼠在24 h时处死,乙组大鼠在48 h时间点处死。采颈动脉血检测血清中NO、NOS和ET-1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内模型组、曲足组大鼠血清NO、NOS、ET-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内模型组血清中NO、NOS、ET-1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抑制NO、NOS、ET-1的过度升高,可能是电针中内模型组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角叉菜胶诱导大鼠痛记忆模型的干预效应及对脊髓背角(Spinal cord dorsal horn,SCDH)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arylated 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的调节作用,探讨电针预处理在SCDH水平干预痛记忆的p-CREB调节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EA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EA组大鼠于双侧后足交叉注射角叉菜胶诱发痛记忆模型,两次注射间隔14天。分别检测造模前,首次注射后和二次注射后4h、24h、48h、72h的机械痛阈。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CREB在SCDH神经细胞中的定位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实验检测大鼠SCDH水平p-CRE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首次造模前,三组大鼠双侧足跖基础痛阈无统计学差异(P0.05)。一次造模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造模同侧痛阈在模后4h至7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同侧痛阈在模后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4h至7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大鼠首次造模各时点对侧足跖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注射后,在造模同侧,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造模侧足跖痛阈在二次造模后4 h至7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二次造模对侧足跖机械痛阈在24h、48h、7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A组在7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EA组大鼠在24h、48h、72h对侧足跖痛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CREB阳性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EB与GFAP的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eu N的共表达无明显变化、与OX-42的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EB的DNA结合活性增强;与模型组比较,EA组pCREB阳性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EB与GFAP的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eu N的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OX-42的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EB的DNA结合活性减弱。[结论]电针预处理可有效减缓角叉菜胶二次注射诱导的痛记忆现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抑制SCDH星形胶质细胞p-CREB的表达和DNA结合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神经元TRPC6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元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在造模前取"百会"和"大椎"穴给予电针刺激。造模后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急性分离大鼠皮质神经元,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TRPC6和Caspase-3蛋白表达,钙影像检测细胞内相对钙离子浓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高(P0.05),大脑皮质神经细胞TRPC6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症状(P0.05),抑制大脑皮质神经细胞TRPC6和Caspase-3蛋白表达(P0.05),并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RPC6下调,减少细胞钙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神经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脑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康复组和电康组(电针+康复训练)共5组。每组24只,采用线栓大脑中动脉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康组、电针组造模后4 h开始给予电针百会、大椎穴干预,每日1次,共10 d。电康组、康复组分别于造模后给予康复治疗,每天1次,连续10 d。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缺血2 h再灌注3 d、7 d、10 d的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染色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SABC)法检测巢蛋白(Nest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Nestin免疫阳性表达明显增强;模型组大鼠术后3 d、7 d、10 d的Nestin、bFGF、EGF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康复组在3 d、7 d、10 d时促进Nestin表达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康组7 d时促进Nestin表达的作用较电针组和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在脑缺血侧bFGF和EGF程度表达较强,bFGF表达峰值出现相对较早,EGF表达峰值出现则较晚。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康复组、电康组3组在脑缺血皮质区内3 d、7 d、10 d不同时间点bFGF、EGF的表达数量增多,反应增强;电针组、康复组、电康组3组相比,电康组促进bFGF和EGF表达上调的效应更为明显(P0.01,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缺血性疾病和改善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单纯的电针、康复疗法。这可能与电康法增加了大鼠缺血侧大脑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海马组织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在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四动脉结扎建立的全脑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的模型。用抗STAT3多克隆抗体以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匀浆液STAT3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中STAT3含量升高,72h达最高峰。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使海马STAT3的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海马CA l区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表达与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和全脑I/R后4、24、48、72、96 h组(n=5)。双侧颈总动脉阻断 全身低血压法建立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运用N issl和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和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蛋白在全脑I/R后的表达。结果全脑I/R后24 h,海马CA l区STAT3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72 h达峰值,至96 h开始下降。TUNEL染色显示,在I/R后24 h即出现少量凋亡细胞,48~72 h显著增多;STAT3蛋白高表达与神经元凋亡两者的部位和时间段基本一致。结论STAT3蛋白表达增强可能介导缺血性脑损伤的信号转导过程,其在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与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干预;假手术组仅切开颈部皮肤,暴露左侧颈总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加味温胆汤治疗组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然后分别给予蒸馏水灌胃和加味温胆汤灌胃。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3、12、24、48、72 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ZeaLonga评分并检测脑组织 JAK2、STAT3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表现;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加味温胆汤治疗组大鼠均出现神经功能缺损,ZeaLonga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5)。(2)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相比,各时间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温胆汤加味治疗组大鼠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缺血再灌注后24 h温胆汤加味治疗组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灰度值表达高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5)。(3)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各时间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加味温胆汤治疗组大鼠脑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而缺血再灌注后24 h加味温胆汤治疗组大鼠脑细胞凋亡率低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引发JAK2、STAT3通路激活加重神经细胞损伤和凋亡,加味温胆汤可通过抑制JAK 2S/TAT3通路活化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CIR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血荣络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脑梗死差异表达miRNAs,并预测活血荣络方可能通过调节"STAT3-miR-17"反馈环路发挥作用。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荣络方组,运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前36、12 h及术后12 h给药。术后24 h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行TTC染色评估脑梗死体积;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及自噬相关蛋白,评估线粒体自噬情况;Real-time PCR检测"STAT3-miR-17"反馈环中miRNA、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活血荣络方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减少脑梗死体积(P<0.01),下调p62、TOMM20的表达(P<0.05),上调LC3B的表达(P<0.01),增加损伤侧脑组织自噬小体;下调miR-17 miRNA的表达(P<0.01),上调STAT3 mRNA的表达(P<0.01)。结论活血荣络方可通过上调线粒体自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TAT3-miR-17"反馈环路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IL-6和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复方当归注射液在缺血性卒中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致局灶性缺血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当归注射液组和依达拉奉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7 d,于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取脑组织,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的脑梗死情况;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IL-6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p-JAK2、JAK2、p-STAT3、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复方当归注射液组可缩小缺血性卒中大鼠的脑梗死区域,减轻脑组织神经元的异常形态变化;复方当归注射液组IL-6的含量及p-JAK2/JAK2和p-STAT3/STAT3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复方当归注射液可通过降低缺血性卒中大鼠IL-6及p-JAK2/JAK2、p-STAT3/STAT3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鼠缺血脑组织中Fas抗原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Fas抗原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鼠局灶脑缺血为动物模型,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30min,60min,24h,3d,7d)分别以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动态检测Fas抗原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后30min,Fas抗原呈阳性表达,60min至高峰,24h开始回落,3d时忆为阴性。TUNEL阳性细胞于缺血后60min开始出现,3d达高峰,1周时有回降。结论:脑缺血后有细胞凋亡发生,Fas抗原的大量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研究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以缺血周边区表达最明显,再灌注24 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再灌注168h仍有少量表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细胞也显著增多,再灌注24h达高峰,凋亡细胞的变化与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引发JAK2、STAT3的活化及超量表达可能与神经细胞生存和凋亡有关,JAK2/STAT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胱氨酸(Cystamine)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全脑缺血组(n=48)及全脑缺血治疗组(n=48),全脑缺血组和全脑缺血治疗组按照缺血再灌注时间点的不同再将大鼠随机分为6h、12h、1d、3d、5d、7d六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全脑缺血治疗组大鼠给予Cystamine腹腔注射(0.15mg/g),全脑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tTG表达水平的变化。另取5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全脑缺血组(n=24)及全脑缺血治疗组(n=24),全脑缺血组和全脑缺血治疗组按照不同时间点每个亚组4只,免疫印迹方法测定tTG的表达。结果   缺血组再灌注24h后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加,1、3、5、7d亚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缺血组相比,在1、3、5、7d相应时间点亚组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治疗组海马CA1区tTG平均阳性细胞数于全脑缺血后12h开始下降,3、5、7d亚组均明显低于缺血组(P<0.05)。治疗组海马tTG蛋白水平于缺血再灌注后1d开始降低,3、5和7d亚组显著低于缺血组(P<0.05)。结论   Cystamine可以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tTG的表达,从而对神经元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SPECT诊断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早期脑缺血性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鹏  方波  刘科  朱政鸣 《重庆医学》2005,34(11):1612-1613
目的探讨头部SPECT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早期脑缺血性改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头部SPECT和CT分别对60例重型颅脑外伤(GCS评分3~6分,术前均发生脑疝)术后24h、72h常规检查,比较两组病人的结果。结果24hSPECT诊断早期脑缺血性改变阳性率为90%;24hCT诊断率为42%,72h CT诊断率为92%。结果显示术后24h SPECT和CT诊断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头部SPECT诊断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早期脑缺血性改变较头颅CT早期诊断有明显优越性,特别是24h内尤为显著,对早期治疗因缺血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P75NTR、Bcl-2、Bax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它们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区神经元短暂脑缺血后产生凋亡及NGF对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侧脑室注射NGF,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75NTR、Bcl-2、Bax表达的情况,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对照组海马CA1区无P75NTR、Bcl-2阳性染色和凋亡细胞,可见少量Bax表达,再灌注后该区Bcl-2始终阴性表达,Bax则表达增加,出现P75NTR阳性表达和细胞凋亡;在NGF给药组,再灌注后海马CA1区Bcl-2出现阳性染色,而Bax及P75NTR的表达则明显降低,细胞凋亡亦明显减少。结论:再灌注后海马CA1区P75NTR、Bax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神经元产生凋亡的机制之一,NGF抑制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对其受体的调节,从而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