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医院》2020,(1):90-92
随着人民健康理念的转变以及国家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治未病理念的推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启动全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战略,以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目标,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构建"治未病"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探索,从加强科普宣传"治未病"文化提高大众认知、产学研结合推广"治未病"适宜技术、"治未病"养生康复指导平台的建立与前景等方面阐述分析,表明构建"治未病"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探索特色社区治未病服务平台,不仅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拓展中医药服务有重要意义,亦有利于减轻财政压力、医疗保障压力以及推动医疗改革,完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理念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中医药预防保健政策是惠及民生的重大课题,是医学模式转变、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也存在不足。通过对政策执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完善政策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群众对"治未病"理念的认知、建设专业化的"治未病"人才队伍、建设规范且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及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政策执行效果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健康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61名到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居民,通过现场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接受度及需求内容。结果居民对将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接受度较高,需求很大。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模式能够满足人们对预防保健、健康养生的多样化需求,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未病",即采用各种预防的方法,避免疾病的发生。"治未病"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内容广博。当前,随着回归自然热的逐渐兴起,人类追求返璞归真,养生保健,绿色疗法,"治未病"也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祖国传统医学一贯主张"上工治未病"。自《黄帝内经》以来的2000多年,历代医史文献对"治未病"的记载,主要可归纳为两方面:第一,"未病"的涵义。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介绍中医"治未病"理念及发展现状和健康管理模式的理念,分析健康管理的规范化程序,提出在其中融合中医"治未病"理念的设想。方法: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新的中医预防保健模式和中医干预。结果: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从整体的状态把握人的健康或疾病本质,并以状态的调整为主要调理和治疗方法。结论:发展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予健康管理理念相结合,探索新的中医体质预防保健模式。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1]。古医籍《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治未病的概念,其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  相似文献   

7.
文涛 《现代养生》2012,(18):61-62
防,即有"防患于未然"之意,又有"防止疾病扩大、恶化"之意。"上工治未病"最早源于《黄帝内经》,上工,乃最好的大夫,古代称"食医"。2008年"治未病"试点工程启动以来,中医预防保健意识渐入人心,我国居民预防保健意识不断提高,营养治疗应尽快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21世纪国家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预防为本,预防以教育为本。因此我们认为创建社区“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之基础工作在于管理健康。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在社区中开展了系统的中医“治未病”工作,现就实践中具体的做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古就有忧患意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就是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我们祖国医学"治未病"思想的本质含义,就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忧虑,即对健康及寿命的担忧。有了担忧,就需要我们主动去预防它。在任何疾病还未发生或刚刚发生的情况下进行预防,从而调节亚健康状态是"治未病"思想的核心范畴。祖国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就是着眼于如何去对整个生命进程进行把握及总体维护,不管是分辨健康状态,还是提前发现疾病的苗头,其最主要是能够防止疾病的发生及变化。近年来,"治未病"思想在治疗疾病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及特点,并且获得了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本文从"治未病"思想着手,探讨临床如何应用"治未病"思想,更好地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0.
刘杰  张玉兰 《现代保健》2010,(19):167-168
目的痛风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痛风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开展社区医学干预,降低痛风病的发病。方法采用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即是采用预防和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降低痛风病在社区的发病率。结果通过社区医学干预和相应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本病健康知晓率,预防社区发病的重要途径。结论开展社区医学干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降低痛风病在社区的发病率、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欧阳军 《药物与人》2010,(10):38-39
在二千多年前的著名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的开篇语中就有:"上工治未病"这样一句话,其大意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不是等到疾病发生时才去治疗,而是把疾病控制在未发生以前。即现行提倡的预防保健,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上海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建立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体系,力求从根本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上海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已经准备在张江镇推广“治未病”项目,这将推动张江镇创建联合国卫生组织国际化安全社区及上海市安全镇试点等工作的开展。为此,2008年6月就张江镇居民对于在张江社区建立治未病站点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即将开展的“治未病”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中医学"治未病"的特色与优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1].古医籍<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治未病的概念,其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论篇>记有:"病虽未发,见赤者刺之,名日治未病"等论述.所谓中医"治未病",一是"未病先防",即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二是"既病防变",即突出了着重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这些理论和经验是中医学宝贵遗产的一部分,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兼具中医与预防理念的结合型人才培养途径。方法通过信息检索法调研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开设预防专业情况,基于文献研究、专家共识法构建浙江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专业中医药特色课程群,通过问卷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结果我国共15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相关专业,主要通过《中医学》、《中药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中医预防思维。自2013年起,浙江中医药大学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实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构建中医药特色课群体系,开发能体现学科融合与交叉的《中医预防医学》创新课程,并取得一定成效。在课程结束一年后对学生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该课程知识掌握较为牢固,对所学内容亦持积极态度,53. 52%学生认为中医保健技术对很多疾病有确切效果,30. 99%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会主动向患者推荐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讨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治未病"理念与预防医学相结合,可为社区及公共卫生领域提供交叉型人才,有利于我国中西医结合疾病预防保健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江波 《健康生活》2008,(4):34-35
2008年1月25日,首届冶未病高峰论坛开幕式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指出,不少家庭面临“因病致贫”以及“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指导公众重预防、重保健、治未病,使人们逐步形成维护促进健康。不得病或少得病的意识和观念,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生活中,预约制越来越风靡:聚餐预约定位,出行预约快车,看病预约挂号……预约的生活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但是你是否想过预约健康呢?中医治未病通调节合理膳食、情志调理、运动疗法及中草药等多种措施调养体质,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让人少生病,不生病,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预约健康"。今天,小编请来浙江中山医院治未病中心张卫星主任为大家介绍一个中医的核心理念——"治未病"。简而言之,治未病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疫情常态化下,中医"治未病"思想对新冠肺炎的防治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起居防护、饮食防护、情志防护、运动防护、穴位保健、足浴保健、香囊防护、摩腹保健、药物预防等"治未病"方式内容来调理保健,增强人体正气,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为中医药抗疫防疫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一次最早出现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当中,意为应用不同方式预防疾病的产生及发展。这一理论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同时也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针灸作为中医特色治疗手段,使用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疾病进行内病外治。其作用机制在于利用人体内经络与腧穴的传导发挥通经脉、行血气的作用使机体阴阳归于平衡,脏腑功能恢复协调,从而发挥其预防、治疗疾病的作用。明代高武《针灸聚英》中提到"无病而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指出在机体未发生疾病时进行针灸可有效激发经络之气,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防止疾病发生,减轻外邪对机体的伤害并发挥延年益寿的功效。运用针灸治未病选定合适的时机对发挥防病保健具有重要作用,需把握四时之气及五脏应五季的关系适时进行针灸调养或选取相应时机,如一定年龄或特定时期进行针灸以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19.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理论精髓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基本意义,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2008年4月,长宁区积极创建全国中医“治未病”试点区工作,2008年10月经市卫生局批准,上海市“治未病”发展研究中心落户长宁区,本中心也成为了上海市首批“治未病”试点单位。在试点实施过程中,中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实现“治未病”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努力构建有中医特色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开展“治未病”健康教育,构筑特色预防保健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家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各级医疗机构积极探索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围绕"治未病"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创新"治未病"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形式、发挥各方作用促进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研究,说明开展"治未病"健康教育对构筑特色预防保健体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