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结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与年龄、糖尿病、肥胖、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等原因有关.结论: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通过完善术前检查降低切口长度,提高手术熟练度及无菌操作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机会,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降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2.
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60例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设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科室、同住院期间无切口感染普外科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10个变量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P<0.05),以切口感染为应变量,其他统计量作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logistic分析筛选出5个主要危险因素:手术时间长、体重指数高、备皮至手术时间长、Ⅱ类手术、多人病房;其OR值分别为3.62、3.12、2.98、2.54、2.48.结论 普外科切口感染因素复杂,通过控制手术时间保持手术室空气净化度、缩短备皮至手术时间、加强Ⅱ类手术管理,实施健康教育,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手术切口感染由多因素引起,加强切口感染率的监测与控制、加强综合性预防措施与手术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消毒管理,是降低切口感染的关键。1 人是感染管理的第一要素 抓好医院感染管理关键在领导。手术室属于高危科室,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完善监督机制。护土长和院感护士有责共同监控。院感护士必须是一位会观察周围事物,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敏感,善于和别人沟通,有工作经验,肯吃苦耐劳的护士。每天监测消毒剂浓度、压力灭菌的效果、空气消毒器是否正常运行,每月对物、手、空气进行培养,特别留意传统操作中的危险因素,经常分析原因,进行整改,把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1]。监督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与一切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相似文献   

4.
普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8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t检验及χ2单因素检验,然后将单因素检验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赋值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80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110例占6.96%;单因素分析9个因素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构成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手术时间长、夏季手术、营养不良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3.13、3.05、2.83、2.65。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针对相关因素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生素预防临床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1日-2016年3月18日收治的112例普外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12例患者中共发生9例切口感染,发生率达到8.04%;不同的手术类型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具有不同的影响,比较肠道修补术、阑尾切除术、乳房癌根治术的患者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后给予半量抗生素的患者切口感染率相比术后采取全量抗生素明显更低,P<0.05.结论:分析普外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抗生素的使用与手术类型,因此,对该类疾病患者采取抗生素过程中,可选择半量抗生素进行治疗,依据患者实际切口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普外科3 25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共3 256例患者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82例,切口感染率为2.52%;共分离出110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78株占70.9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有基础疾病、手术用时间>120min、手术性质、住院时间>26d及Ⅲ类手术切口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医院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此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应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4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46例,再选取同期腹部手术无切口感染的患者46例,对比并分析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两组患者手术因素对比结果显示,切口感染和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以及是否主刀人员缝合有关,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年龄、血红蛋白浓度自身因素对比,感染组均高于正常组。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较为繁杂,护理方面应从围手术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6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手术切口未发生感染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对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营养不良状况、年龄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年龄、营养状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等因素都会对普外科患者的切口出现感染的因素产生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中防止切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本文通过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常见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充分利用无菌技术、做好器械处理、改善手术环境、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和使用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结论:手术中的护理对防止病人的切口感染非常重要,通过无菌技术、消毒处理等措施就能起到明显的控制效果,从而避免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0.
任峰 《现代养生》2014,(6):101-101
目的:针对普外科手术中引发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及处置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收集32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合并切口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没有发生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全身状况、合并疾病等存在的差异。结果:320例患者中有25例发生合并切口感染,观察组急诊手术多,年龄大,糖尿病多,合并营养不良,手术及住院时间长(P<0.05),这些因素都与切口感染有关。结论:普外科手术中多因素作用可引发切口感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普外科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以预防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24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口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判断,比较合并切口感染及无感染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接台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等差异.结果 2450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80例,感染率为3.27%,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切口感染因素包括: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4.0、接台手术时间≥2h、术后应用抗菌药物,4年发生切口感染率分别为5.31%、5.68%、5.37%、5.45%;OR值分别为3.87、3.56、2.97、2.89.结论 普外科腹部切口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上述因素采用针对性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2.
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急诊手术是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之一。在急诊条件下施行手术,可因术前皮肤清洁不充分、存在开放性创口、术者为及时抢救伤患而不规范洗手等多方面原因削弱灭菌效果,从而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杨建波  沈永宽 《现代保健》2009,(24):141-141
外科手术中绝大多数患者切口无感染发生,但是也有少数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因此,临床实际工作中就手术切口感染问题,应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现有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对术后不同时间、不同方式和使用不同抗生素下的切口的感染程度进行观察。结果在本组的160例普外手术患者切口中发生感染的有7例,感染率为4.37%。术中使用抗生素的效果要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使用的效果,二、三联用药的感染率要远高于一联用药感染率。结论在普外手术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中,要严格把握抗生素的使用特征和使用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968例,对影响切口感染发生的因素进行有效探究.结果:手术结束后,75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7.75%为所占手术患者的比率.其中住院时间在7至15天、低于6天的切口感染患者占感染总人数的比率分别为64.00%、36.00%;低于30岁、30至45岁之间及超过45岁切口感染患者占感染总人数的比率分别为25.33%、28.00%及46.67%.进行Ⅰ类、Ⅱ类及Ⅲ类手术的切口感染患者占感染总人数的比率分别为37.33%、49.33%及13.33%.结论:导致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在治疗期间需进行有效预防,从而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6.
于湛 《工企医刊》2015,(2):1337-1338
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它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并给患者带来很多近期和远期并发症。为了解我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期望给予相应的重视并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医院骨科手术患者541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自身、手术及用药3个方面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541例骨科患者中有24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43%;经对比发现,自身因素中,年龄≥60与<60岁(2.46%与0.97%)、ASA分级Ⅰ~Ⅱ与Ⅲ(0.98%与6.87%)、血红蛋白水平≥110 g/L与<110 g/L(0.43%与10.12%)及住院时间≤7d与>7 d(0.75%与6.43%)与切口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因素中手术时间≥2h与<2h(1.22%与4.55%)、手术部位颈肩上肢与腰胯部及以下(1.20%与3.10%)、手术类型择期与急诊手术(0.81%与4.14%)与切口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因素中,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0.66%与0.81%)和围术期用药(1.01%与7.35%)等因素与切口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围术期应引起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38例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和相关因素。结果 1438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72例,感染率为5.0%;共分离出病原菌72株,革兰阴性菌58株占80.6%,革兰阳性菌14株占19.4%;分布最多的3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占34.7%、铜绿假单胞菌占18.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2.5%;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7%、6.5%、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8,P<0.05);切口长度<10cm和≥10cm感染率分别为2.9%和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P<0.05);手术时间<2h和≥2h的感染率分别为3.0%和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高,相关因素多,应根据相关因素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以及对参与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所产生影响的分析。方法:借鉴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对本院的普外科相关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调研报告。结果:经过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实施管理意识培养后的各种指标数明显上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性评分、服务态度评分及主动行为评分都有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较为突出。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意识培养,大可提高普外科护理人员的知信行评分,同时还可降低术后病人切口感染率、投诉率,综合提高病人对医务者的整体满意度,有利于避免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而且还可带给医院良好行象。  相似文献   

20.
黄凤兰 《工企医刊》2014,27(5):1051-1051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普外科手术治疗水平.方法调查法、统计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