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探讨食管癌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的临床价值。1995年1-1995年12月将102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组(综合组)、单纯外照射组(对照组),各51例。6MV X线外照射,综合组外照射剂量60Gy 6周,补充腔内治疗2次,剂量10-12Gy;对照组外照射剂量65-70Gy 6-7周。结果:综合组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2.5%、42.0%、28.5%、20.4%、14.2%,对照组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33.3%、21.5%、15.6%、11.7%,仅1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局部复发或未控而死者综合组为50.9%,对照组为68.6%,差异有显著性(P<0.05);食管溃疡、瘘和狭窄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外照射结合腔内放疗可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外照射同期配合腔内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组(治疗组)80例、单纯外照射组(对照组)80例。治疗组:外照射开始同期腔内照射,每周先外照射4次,1.8—2Gy/次,后腔内照射1次,5Gy/次,共4—5次,腔内照射当天不做外照射;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割单纯外照射,1.8—2Gy/次,5次/周。结果:两组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8.8%、61.3%、30.0%和57.5%、45.0%、23.8%,1、2年生存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3.8%(27/80)和18.8%(15/80)(P〈0.05),但Ⅲ级及以上的食管炎发生率相当,晚期并发症无增加。结论:外照射同期加腔内照射治疗食管癌疗效优于单纯外照射。此方法对控制原发灶、减少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率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照射加腔内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1999年 1月~ 12月 12 0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 ,随机分为外照射加腔内放疗 (综合组 )、单纯外照射组 (对照组 )各 6 0例。 6MVX线外照射 ,综合组外照射剂量 5 5Gy 6周 ,补充腔内治疗 2次 ,剂量 10~ 12Gy ;对照组外照射剂量 6 5~ 70Gy 6~ 7周。结果 综合组的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71.7%,42 .3%,2 8.1%,对照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5 1.7%、34.5 %、2 1.1%,仅 1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因局部复发或未控而死亡者综合组为48.3%,对照组为 70 .0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食管溃疡、瘘和狭窄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外照射结合腔内放疗可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 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80例鼻咽癌应用新型施源器腔内后装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外照射联合新型施源器后装治疗与单纯外照射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8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外照射联合腔内后装(综合治疗组)及单纯外照射(对照组)两组,综合治疗组外照射剂量DT60~65Gy,腔内后装在外照射后期进行,剂量DT6~20Gy,中位剂量12Gy对照组外照射剂量DT 70~75Gy.结果:全部病例随访至2006年5月,随访率97.5%,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2.5%、75.3%(P〈0.05),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5.0%(P〈0.05)及74.2%、55.6%(P〉0.05);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5%、60.0%及64.5%、52.8%(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鼻咽癌外照射联合新型施源器后装治疗提高肿瘤近期有效率和3、5年生存率,降低口咽干燥等放疗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腔内放射治疗食管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食管癌腔内放射治疗与单纯外照射的疗效分析 ,探讨食管癌腔内高剂量率、时间、剂量、分割因素 ,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方法 对 2 0 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腔内加体外照射A、B两组 ,各 6 0例 ,单纯外照射C组 80例 ,治疗方法 :A组先腔内 70 0cGy× 3次 / 3周 ,后外照 5 0Gy/ 5周。B组外照射 6 0Gy/ 6 2周 ,40Gy后加腔内 5 0 0cGy× 2次同时进行。C组单纯外照射 70Gy/ 7周。结果  1、3、5年生存率A组为 46 7%、2 1 7%、6 7%,B组 73 3%、38 3%、2 1 7%,C组 5 6 3%、2 6 3%、16 3%,1年生存率B组高于A、C两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A组放射反应重 ,疗效差 ,不易采用。B组较为理想 ,远期疗效有所提高 ,是腔内加体外照射目前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外照射加高剂量腔内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外照射加腔内放射治疗食管癌疗效。方法 1995年1月-1996年6月收治60例食管癌随机分为两组:30例用8MV直线加速器X线外照射DT66-70Gy;30例用8MV直线加速器X线外照射DT60Gy,结束后2周视残留病灶情况给予腔内放疗5-10Gy/1-2次。结果 吞咽症状改善单放组70%,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组90%。1、3、5年生存率单放组分别为43.3%、16.7%、6.7%,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组分别为83.3%、40%、26.7%,生存率对比有显性差异。结论 外照射加腔内放疗较单纯外照射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但要适当掌握剂量,选择好适应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配合外照射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配合体外照射治疗累及气管、支气管的中央型肺癌27例,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采用高剂量率^192Ir后装机,纤维支气管镜下将施源管置入病变部位,剂量参考点取施源管中轴外10mm,5~8Gy/次,1次/周,共2~3次,总量10~24Gy,腔内治疗当日不作外照射。结果:治疗后第1周观察由气道阻塞引起的各种症状缓解率达70.07%,第2周92.59%,第3周缓解率达100.00%。治疗期间主要并发症为刺激性剧烈咳嗽,共发生9人次(占总治疗人次的12.60%),经镇静及对症治疗后,所有病人均能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后2例发生支气管大出血死亡,发生时间分别为治疗后3个月和1年,出血前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征象。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5.93%(7/27)、14.81%(4/27)和11.11%(3/27)。结论: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央型肺癌能迅速改善由于气道阻塞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外照射或化疗联合应用能达到较好的局部控制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252锎(Cf)中子腔内后装加外照射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放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宫颈癌的放疗多以内照射加外照射。内照射国内外多采用^192Ir或^137Cs高剂量率γ射线腔内后装治疗。^252锎(Cf)近距离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本文旨在观察^252锎(Cf)腔内后装加盆腔外照射治疗子宫颈癌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治疗方案进行总结。方法:43例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中,Ⅱa期5例,Ⅱb期24例,Ⅲa期9例,1Ih期5例。均采用^252锎(Cf)腔内后装和盆腔外照射同时进行的方法治疗。其中,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宫旁A点剂量为8~12Gy/次,1次/周,共进行4—5次,使宫旁A点累积剂量达30—40Gy;^60Coγ射线外照射,全盆腔野前后对穿照射,B点每次吸收剂量2Gy/次,4次/周,5—7周,外照射25—30Gy后改的、后四野至总剂量40-50Gy。腔内照射当日不行体外照射,中子治疗第二天开始外照射,全程总剂量70—80Gy。结果:43例患者随访3年,2年局部病灶控制率为100%(43/43),2年总生存率为93.0%(40/43);3年局部病灶控制率为93.0%(40/43),3年总生存率为88.4%(38/43)。远期并发症:阴道挛缩、粘连4.6%(2/43),迁延型放射性直肠炎发生卒为2.3%(1/43)。结论:^252锎(Cf)中子腔内后装放射加盆腔外照射治疗宫颈癌,患者能较好耐受,且具有局部病灶控制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放疗配合外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价值。方法:1990年3月至1993年6月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了185例食管癌。对照组80例,内外结合组(治疗组)105例。对照组用直线加速器常规外照射60-70Gy。治疗组在外照射58-60Gy后1-2周加内照射2-3次,每次5-8Gy,间隔5-7天。腔内照射剂量范围为外照射前病灶上下端延长1cm 。结果:1)对照组和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40.2%、26.25%、12.50%和 62.25%、32.38%、19.05%。两组间1年生存率有显著的差异(P<0.05),3、5年生存率差异不显著。2)治疗组中病灶<7cm和≥7cm两者的1、3、5年生存率中仅1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3、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3)把治疗组按初诊时有无胸、背痛分类,发现1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3、5年生存率差异不显著。4)从治疗组治疗后复查食管钡餐发现,病灶<7cm患者中钡餐改变明显与不明显的1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3、5年生存率差异不明显。病灶≥7cm患者中钡餐改变明显与否的1、3、5年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放疗配合外照射治疗食管癌可改善进食,提高1年生存率。对3、5年生存率的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治疗后食管炎发生率明显增加(71.4%),放疗后的食管损伤是影响治疗后长期生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单纯采用体外照射局部未控和复发率高达70%~90%,外照射后部分退缩和无缓解者达52.1%。临床分析认为与癌灶局部放射剂量不足有关。单纯提高体外照射剂量受到正常组织耐受量的限制。为了试用体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以期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复发率对15例患者使用联合放疗。认为:(1)联合治疗时进食梗阻缓解率较单纯体外照射为好,X线片缓解率达93.3%(14/15)。(2)联合放疗体外照射Dr55~60CGy腔内12CGy疗效好,并发症少,且方法简单安全,值得推广。(3)基本完全梗阻团合并症难以接受体外放疗的患者,先行腔内放疗,有利于缓解症状,本组有效率为3/3。(4)对于有严重食管溃疡、心血管疾病及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症患者应为腔内放疗的禁忌症。(5)联合治疗的副反应主要是食管炎、胸骨后疼痛,绝对症治疗后可缓解,选择距施源器中心轴外20mm为参考距离,每次量600CGy,总量1800CGy,放疗穿孔机率高,本组为3/5,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内外照射加化疗联合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ng X  Yuan D  Yang L 《中华肿瘤杂志》2000,22(6):519-521
目的 分析外照射、腔内近距离治疗及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其与外照射比较。方法 120例食管癌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Ⅰ组为外照射,Ⅱ组为外照射加腔内照射,Ⅲ组为外照射加化疗,Ⅳ组为内照射加化疗。外照射采用^60Co治疗,2Gy/次,5次/周,总剂量60-74Gy;腔内照射6-8Gy/次,1次/周,总量18~24Gy;化疗用卡铂,100mg/d,5次/周,总量1000mg。结果 Ⅱ~Ⅳ组的1,2,3年生存率高于Ⅰ组(P〈0.05)。Ⅰ~Ⅳ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3.3%、36.7%、40.0%和46.7%,死于肿瘤复发及未控分别为72.2%、40.0%、43.7%和38.4%(P〈0.05),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外照射与近距离治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食管癌局部控制率和1,2,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腔内热疗合并体外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食管腔内微波加温合并体外放射治疗食管癌与单纯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25例食管癌进行前瞻性分组研究。食管腔内加温合并体外照射(R+H)组59例,单纯体外照射(RT)组66例,R+H组外照射DT40Gy,腔内加温1-2次/周,45min/次,要求肿瘤表面温度>43℃。RT组外照射DT60Gy,2Gy/次,5次/周。结果:近期疗效显著,R H 完全缓解率达46.0%,RT组为2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5、10年生存率R+H组分别为81.2%,23.7%和15.2%,RT组分别为59.0%、16.7%和7.5%。将平均T90≥43℃的病例进行统计,R+H组的5、10年生存率是26.9%和17.3%,分别高出对照组10.2%和9.8%。结论、食管腔内加温合并体外放射治疗可以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局部控制率的高低与加温的次数无明显关系,关键在于每次的加温质量(T90的高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时辰化疗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85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42例)和常规化疗组(43例)。时辰化疗组采用在放疗第1、8天分别行紫杉醇(PTX)时辰化疗,给予PTX60mg/m2,静脉滴入3h,每次用药于当天凌晨4∶00开始;顺铂(DDP)20mg/m2,d1~d5,于当天10∶00~22∶00给药,每3~4周为1个周期。常规化疗组PTX和DDP的用量同时辰化疗组,按常规输液时间10∶00左右进行,普通滴速,两组患者每化疗2个周期的间隔时间相同。两组患者化疗的同时给予放射治疗,单次剂量1.8~2Gy,靶区总剂量60~66Gy,6~7周照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时辰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5/42),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60.5%(26/43),P<0.05。时辰化疗组毒副反应明显比常规化疗组低,主要为Ⅰ~Ⅱ度。结论: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相比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During the 15 year period from 1974 to 1988, 277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thoracic esophagus were treated with the Time Dose and Fractionation (TDF) factor of more than 99. Of these, 161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beam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was done for all patients for whom insertion of an outer applicator 1 cm in diameter was possible and for whom a relatively good performance status was seen at completion of external beam irradiation. Except for mild radiation-induced esophagitis, no acute radiation injuries were noted. The early clinical effect of radiation upon the esophageal lesion was determined by esophagography and esophagoscopy, approximately 1 month after the combined radiotherapy; a complete response was observed in 86 (53.4%) of the 161 patients. Furthermore, after a 5 year follow-up, local control of esophageal cancer was found to have been successful in 51 (31.7%) of the 161 patients. The highest rate of local control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following criteria: Stage I, T1, tumor length less than 5 cm, and superficial or tumorous type of tumor. The 5-year actuarial survival rates were 43.3% for Stage I, 21.1% for Stage II, and 0% for both Stages III and IV. Benign radiation-induced esophageal ulcerations or strictures did develop in five of the long-term survivors, suggesting that the dosage is close to the maximal tolerance of the esophagus. We recommend that 1500-2000 cGy in two or three fractions is the optimal dosage for intracavitary radiation of the esophageal mucosa after external irradiation of 5500 cGy in 22 fractions for 5.5 weeks or 6000 cGy in 30 fractions for 6 weeks. We believe that intracavitary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is a highly effective and a safe therapeutic modality, not only as a palliative therapy, but also as a radic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in Stages I and I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早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中ENI与IFI的疗效, 寻找早期食管癌适合的放射治疗范围。方法 搜集2006—2011年间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12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资料, 其中接受ENI者61例, 接受IFI者6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C、O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 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ENI组与IFI组1、3、5年LC率分别为81.1%、60.1%、57.5%与64.5%、43.9%、27.2%(P=0.003), OS率分别为86.9%、56.8%、34.8%和86.7%、34.3%、19.1%(P=0.019), 失败率分别为22.3%、53.8%、63.2%与43.3%、65.8%、78.8%(P=0.023)。多因素分析显示照射范围是影响患者LC、OS的因素。结论 早期食管癌根治放射治疗行ENI可显著降低局部区域失败, 提高LC, 进而改善长期O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食管癌根治放疗中ENI与IFI后的失败模式,探讨局部区域复发转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2006—2012年在本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245例食管癌患者资料,其中接受ENI者126例,接受IFI者119例。分析疗后的失败模式,其中区域失败包括食管病变局部未控或复发及区域淋巴结复发或转移,远处转移包括远处脏器转移及区域外淋巴结转移。失败模式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出现疗后失败163例,其中局部区域失败92例、单纯远处转移36例、区域失败伴远处转移35例。ENI与IFI疗后1、3、5年总失败率不相同,分别为35.4%、62.5%、69.0%与46.5%、71.5%、81.5%(P=0.036);1、3、5年局部区域失败率也不相同,分别为29.9%、48.4%、50.0%与39.6%、62.1%、71.4%(P=0.003)。结论 食管癌根治放疗时ENI可明显降低局部区域失败,提高LRC,进而改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7.
1990年6月至1992年6月选择晚期初诊食管癌60例,随机分为两组:选择性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加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前组选用阿霉素60mg,5-氟脲嘧啶1g,顺铂40mg灌注化疗2疗程后即行放疗。放疗量为DT50Gy/5周。后组放疗量DT60-70Gy/6~7周。近期疗效判断前组明显优于后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3.3%和36.7%,有显著差异。两组副作用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放射治疗同步化疗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95例食管癌随机分为放化组(47例)和常规放疗组(48例),放化组外照射同常规放疗组,放射治疗当日及外照射剂量达阱36~40Gy时同时合并化疗,化疗方案:氟尿嘧啶(5-Fu)750mg/d,5d;顺铂(DDP)20mg/d,5d;亚叶酸钙(CF)100mg/d,5d;常规放疗组食管癌常规外照射总量D,60~65Cy/6—7周,每次1.8—2.0Gy,每周5次。均采用6MVX线照射。结果放化组和单放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5.8%和83.4%(X^2=3.88,P〈0.05)。放化组毒副反应高于单放组,但可以耐受。结论放射治疗同步DF方案加CF化疗优于单纯放疗,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后LR采用腔内近距离放疗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 192Ir后装机对2009—2013年间 18例食管癌首程放疗后LR者行腔内放疗,总剂量 16~30 Gy,单次剂量 4~5 Gy,4~6 次(腔内照射范围为病变上下外放1.0 cm,参考点为距中轴外10 mm)。分析近期疗效、LC率、OS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率 100%。18例疗后CR 3/18、PR 14/18 、NR 1/18,总有效率94%;16例因临床症状就诊,疗后症状缓解 13例(症状消失 6例、症状减轻 7例)、症状不变 2例、加重 1例,临床症状缓解率81%。全组≥2级RE 6/18,其中2级 4例、3级 2例;1例放疗后5个月出现食管狭窄,行胃造瘘术。中位LC时间为14个月(3~38个月),1、2、3年LC率分别为72%、44%、33%;1、2、3年OS率分别为61%、22%、17%。中位OS期12个月(5.5~45.0个月)。14例死亡,肿瘤相关死亡12例,非肿瘤相关死亡 2例。结论 食管癌放疗后LR采用腔内后装治疗疗效较好且能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术后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0月~2007年10月.52例根治术后的Ⅱ~Ⅲ期食管癌患者均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同步放疗.放疗剂量:50Gy/25F,5周。[结果]28例(54%)患者发生了Ⅲ/Ⅳ级放化疗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放射性食管炎。中位生存时间为37.2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82.19%、47.13%。2年局控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0.01%、71.38%和42.01%。[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Ⅱ~Ⅲ期术后食管癌患者可行,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