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翠云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1,(2)
1 临床资料头痛型癫是癫的特殊类型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头痛 ,可伴有短暂的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和植物神经症状、或其它类型的癫发作。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发作时脑电图主要表现有①阵发性高波幅 4~ 7Hzθ节律 ,两侧对称性同步出现 ,一般以前头部明显 ;②发作性 6和 14Hz的阳性棘波 ;③发作性棘波、慢波、多棘波或棘慢波综合[1] 。我院于1980年 1月~ 1990年 12月收治头痛型癫 30例 ,其中男 16例 ,女 14例 ;发病年龄 5~ 2 0岁 2 0例 ,2 1~ 35岁 8例 ,36岁 1例 ,40岁 1例 ,平均 2 5岁。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以发作性短暂的剧… 相似文献
2.
简骊妍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0,17(2):80-82
目的:研究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确诊为儿童癫癎的128例患儿进行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结果:AEEG的癎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REEG)。结论: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癎中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卫芬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3,20(3):150-151,155
目的: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检查对儿童癫癎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对252例儿童癫癎病人先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后,再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记录,分别分析癎样放电的检出率。结果:24小时动态脑电图异常率为90.47%(228/252),癎样放电率为77.77%(196/252),并多在非动眼睡眠的Ⅰ、Ⅱ期出现。常规脑电图异常率56.74%,癎性放电29.76%。结论: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大大的提高了儿童癫癎的检出率。常规脑电图的非特异性改变检出率相对高。 相似文献
4.
刘康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6,13(4)
目的:了解儿童癫(癎)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对98例可疑或临床诊断的儿童癫(癎)的睡眠脑电图进行分析及临床随访.结果:正常22例,异常76例,异常率77.5%(广泛性异常10例,局限性异常66例).结论:睡眠脑电图可提高儿童癫(癎)的阳性率,对其诊断、分型、临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1980年1月至2000年6月在我院诊疗的240例癫 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40例中,男性159例,女性81例。年龄7~68岁。其中≤10岁62例,11~20岁69例,21~30岁79例,31~40岁22例,41~50岁5例,51~60岁2例,>60岁1例。既往史中曾有头部外伤史9例,各类颅内炎症6例。家族中有癫 发作史15例,有精神病史11例。神经系统阳性体征3例,智力低下21例。曾行颅脑CT检查28例,其中发现低密度灶6例,侧脑…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 患者李某某,男,55岁,干部.因书写时反复出现视物变形5次而就诊.患者于2002年1月某天,在书写时,突然出现视本人所写文字变形、变长、扭曲,继而看周围人群及物体时,也出现人或物体变长、变大、变形,约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文字、人或物又逐渐恢复至原大小形状,以后每次书写时,又出现上述症状,致使患者不能正常书写. 相似文献
8.
王丽清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6,15(5)
1病例报告患者陈某某,女、8岁,小学生。因睡眠中反复发作性哭泣10余次而就诊。患儿于2004年8月某日无明显诱因夜间睡眠中突然情感失禁,不自主大声哭泣,持续5~10 min,问之不答,无抽搐,次晨如常,对发作过程无记忆。每周发作2~3次,病情反复发作,以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患儿系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癫(癎)患者监测到发作间期(癎)样放电(Interie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IED)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随访的3例脑电图监测到IED的非癫(癎)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分别随访半年至1年零8个月,无癫(癎)发作,认知功能及行为均同正常同龄儿童.结论:对非癫(癎)患者监测到IED的处理,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是否是癫(癎)的易感人群、IED的出现与诱发实验的关系、IED出现的频率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脑电图、脑CT在癫癎的诊断、分型和病因查找方面的意义,现将我院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583例癫癎病人这两项检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小儿癫癎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24 h 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25 例临床诊断为癫癎及可疑癫癎儿童进行24 h 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总异常率为62-3 % ,癫癎组异常率77 % ,癎样波检出率74-7 % ,可疑癫癎组异常率31-6 % ,癎样波检出率18-4 % 。两组之间异常率和癎样放电检出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01) 。其癎样放电时相以睡眠期为主(97-2 % ) 。结论: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癎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2月至2004年10月在我院儿科病房和门诊就诊的具有发作性症状病例149例,其中拟诊癫痫52例,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97例,全部病例作常规脑电图(EEG)和24h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结果拟诊癫痫52例,经24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合其临床表现,确诊为癫痫40例;而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97例,经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并结合其临床表现,90例被除外癫痫.结论 24h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疾病,尤其是癫痫与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24h动态脑电图还可揭示癫痫灶的起源,有助于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为正确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朱幼丽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1998,(2)
目的:探讨局限性癫痫患儿体感诱发电位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头颅CT结果分组观测51例局限性癫痫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的双侧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各指标的差异,并与常规脑电图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部CT未发现病变组N20波幅在癫痫灶侧明显高于对侧;而癫痫灶侧大脑病变组的病灶侧N20波幅却明显低于对侧。在部分脑电图未显示局灶性异常的病例也同样显示了这种差异。结论:对于局限性癫痫患儿进行正中神经SLSEP检查可有助于早期判断症状性癫痫和特发性癫痫,在某种意义上它可能较常规脑电图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陈波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1,20(6):335-337,351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对于不同类型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各种不同发作类型的64例癫痫患儿分为单药治疗组47例和添加治疗组17例。单药治疗组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添加治疗组因之前用药未能控制癫痫发作进而添加左乙拉西坦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结果。结果:单药治疗组有效率为83%(39/47例),添加治疗组为65%(11/17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8,P〉0.05)。部分性发作总有效率为85%(34/40例),全面性发作总有效率为63%(15/24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此外,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婴儿痉挛、强直阵挛发作以及肌阵挛发作的有效率均在60%以上。单药治疗组与添加治疗组不良反应均较少且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各型癫痫均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儿童癫癎发作的临床特征与录像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儿童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和录像脑电图(Video—EEG)特征。方法:对123例年龄9天至15岁癫痫患儿进行Video—EEG监测,记录并同步分析发作时EEG与临床表现。结果:123例中记录到568次发作,分三种类型。1、全面性发作53例201次发作:①婴儿痉挛18例中53次发作,发作期EEG表现为广泛低波幅快活动或高波幅慢波暴发与低电压抑制;②肌阵挛发作12例中79次发作,发作期EEG表现各导联多棘波、多棘慢波;③强直发作10例中24次发作,发作期EEG表现导联低波幅快节律、多棘慢波;④阵挛发作10例中39次发作,发作期EEG表现各导联棘慢波、尖慢波;⑤失神发作3例中6次发作,发作期EEG表现全导联3Hz棘慢波。2、部分性发作67例中339次发作.分别起源于额、中央、顶、颞、枕,其中38例191次发作为继发全身发作。3、混合发作3例中28次发作。结论:Video—EEG有助于临床医师对儿童癫痫的正确分型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小儿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2例临床拟诊为癫痫患儿进行4~8h视频脑电图监测,其中包括清醒、睡眠期记录;分析临床发作和异常放电的关系,异常放电出现的时相。结果监测到临床发作并且同步异常放电者23例,仅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者53例,两者共76例(76/102,74.51%)结合病史确定为癫痫,其中局灶性52例(52/76,68.42%),睡眠中出现55例(55/76,72.37%)。10例(10/102,9.80%)临床发作但无同步异常放电,判定为非癫性发作。结论视频脑电图可提高儿童癫痫诊断的正确率,有助于癫痫的定位,部分剥夺睡眠有助于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140例小儿癫癎与可疑癫癎的24h动态脑电图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动态脑电图(AEEG)的睡眠时相与癫痢的关系及其对小儿癫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40例常规脑电图(EEG)无痫样放电患儿分别为临床诊断癫痫组和可疑癫痫组,进行24h AEEG监测,并观察觉醒期和睡眠期AEEG痫样放电的分布情况。结果:AEEG痫样放电发生率在临床诊断小儿癫痫组占55.9%,小儿可疑癫痫组占37.5%。痫样放电多见于NREMⅠ—Ⅱ期,并见有NREMⅠ—Ⅱ期明显延长,而NREMⅢ—Ⅳ期相对缩短。结论:小儿癫痫病痫样放电主要发生于NREMⅠ—Ⅱ期。AEEG可提高小儿癫痫病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小儿癫痫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平均参考电极技术在儿童脑电图记录中的优越性。方法 :对 183例小儿进行相同部位的单极、双极和平均参考导联脑电图的同步对比分析。结果 :平均参考导联记录的脑电图不仅能与单极和双极导联一样 ,发现常见普遍性样放电波 (98 4% ) ,而且能克服单极导联中常伴有的活化现象和参考电极伪迹 ,更清晰地记录出单极导联中不易分辨的局限性样放电波 (8 6 % )。结论 :在脑电图描记中采用平均参考电极技术 ,能更好地避免活化现象和伪迹干扰 ,准确发现样放电波 ,在儿童脑电图工作中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VEEG监测对癫(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对癫癎及可疑癫癎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脑电图(EEG)无癎样放电的48例临床诊断为癫癎及33例可疑癫癎的患者的V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癫癎组VEEG癎样放电检出率为83%,可疑癫癎组癎样放电检出率为32%;83%的癎样放电出现在睡眠期。结论:VEEG监测可明显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为癫癎及可疑癫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癫癎发作的分型。 相似文献
20.
录像脑电图监测并暗示诱发试验对儿童癔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鉴别儿童癔症性发作与癫癎发作的有效方法。方法:对52例7-14岁发作性疾病患儿进行录像脑电图监测并行暗示诱发试验。结果:癔症组、抽搐原因待查组、癔症合并癫癎组和癫癎组儿童中暗示诱发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4%(17/18)、62%(9/14)、38%(3/8)和0(0/12),其中癔症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癔症合并癫癎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X2=9.49,P<0.01)。各组记录到发作间期癎样放电分别为1、6、7、11例。结论:录像脑电图监测并行暗示诱发试验可能是鉴别儿童癔症与癫癎发作的一种有效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