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管内疾病X线平片对诊断帮助不大,单纯脊髓造影亦仅能显示梗阻的平面,单向脊髓造影CT扫描对椎管内病变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但如果椎管梗阻严重,造影剂不能通过梗塞部位时,就不能确定病变的另一端以及病变的范围。双向脊髓造影CT扫描就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将资料完整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6例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男20例、女6例,平均年龄40岁,病史8天~2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疼痛,进行性肢体麻木、无力,下肢瘫痪及大小便失禁等。 二、检查方法:上行性造影常规腰穿,下行性造影可行小脑延髓池穿刺或颈1~2侧方穿刺。所用X光机为普通胃肠机,造影剂为水溶性非离子型造影剂,如优维显、伊索显,碘必乐等。所用剂量浓度为300mg/ml,下行性脊髓造影用8~10ml,上行性造影用10~15ml。检查时一般先做下行性造影,再做上行性造影检查,如果病情危重者,可以分次进行。间隔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1992-10~1996-05,对疑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等16例患者进行非离子型碘水脊髓造影CT扫描,发现16例均为阳性。经手术证实腰椎管狭窄症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性7例,女性9例;对岁~67岁。行腰段检查11例,颈段检查5例。2检查方法2·l脊髓造影。本组均采用进口非离子型碘水造影剂伊索显(lsovist)IOml。于腰3.4椎间隙穿刺或颈椎1.2后侧垂直进针,留取脑脊液作常规和生化检验。注药后先取头高足低位,在X光下观察腰、颈椎管情况,并观察造影剂在椎管内向上流动情况。提脊柱…  相似文献   

3.
CT检查脊髓病变具有一定局限性,其明确定位诊断较困难。本文采用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Omnipaque,先行X线电视透视下常规脊髓造影;根据造影所见如阻塞形状,确定其病变部位。其后1—2小时再行CT扫描检查。以此为CT扫描作出指导性定位,45例均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100例腰椎穿刺注入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后行颈脊髓造影CT(CTM)检查,共分4组:组1、组2为注入Amipaque后的60min或120min行颈椎CTM扫描;组3、组4为注入Omnipaque后的60min或120min行颈椎CTM扫描。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后提出:上述两种造影剂在颈椎CTM扫描中显影效果相同,但Omnipaque所产生的副作用明显少于Amipaque。  相似文献   

5.
欧乃派克(Omnipaque)是80年代初诞生的一种新型造影剂,属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具有毒副作用小,显影清晰,吸收、排泄迅速,并可用于CT增强扫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造影剂.目前,我国许多医院已应用于临床,尚未见到行椎管造影时出现严重抽搐并发症的报道。我院用欧乃派克对1例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行椎管造影时出现严重抽搐.报告如下. 患者,女,57岁。主因右下肢酸痛14年逐渐加重伴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实性69例,女性33例,再次手术年龄25~68岁,平均43.8岁;再手术间隔时间2个月~5年6个月,平均2年8个月。1.2脊髓造影检查分别应用欧米粕克10ml(360g/L)和伊索显10ml(300g/L)造影检查42例,在L3~4或L4~5椎间隙穿刺注入选影剂,电视荧光屏下观察造影剂流动情况,摄正倒位、左右斜位x线片。1.3CT扫描常规自L3~S1,检查厚度为5mm,间隔3mm,每个椎间隙连扫5次。一般扫描L3~4,L4~5,LS~SI椎间盘。CT扫描力创。1.4CTM检查使用造影剂欧米粕克和伊索显各10ml造影42例,常规摄腰椎正、例、左右斜位…  相似文献   

7.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常以腰痛就诊。采用的检查方法很多,如X线脊髓造影,CT、MRI等。CT与MRI较优越,但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Omnipaque)脊髓造影也较为理想。现将1990年2月—1992年6月间所做的脊髓造影患者中的20例较典型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7例自发性椎管内血肿,男4例,女3例,年龄14岁-59岁,平均年龄45岁,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外伤史,7例均行CT和MR扫描,1例行CT强化扫描,2例行MR强化扫描。结果:血肿位于颈段2例,发生在胸段5例,CT扫描主要表现为偏向椎管背侧或腹侧连续多个节段的新月形或双凸形高密度影,注射造影剂后病变不强化。MR扫描显示本组有5例血肿位于脊髓背侧,2例位于脊髓腹侧。矢状位呈新月形或条状异常信号,分别跨越3个-5个脊髓节段,7例血肿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像也为高信号,有2例行MR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结论:CT和MR都是诊断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最有效检查方法,二者结合更有利于显示血肿部范围和脊髓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9.
用33例男性青年新鲜尸体的脊柱,自蛛网膜下腔灌入铸型造影剂.低温冷冻,横断各颈椎照X线片,测出C_3~C_7椎体、椎管、硬膜囊和脊髓的横、矢径平均值。取4例先做脊髓造影CT测量,再做铸型造影对比,证明33例标本测量数值可作为正常男性椎管及脊髓CT测量的标准参考数据。选20例X线片进行图像面积扫描,其中C_4与C_5脊髓与椎管的面积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1992-05~1997-12,对疑有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等38例患者进行非高于破水脊门造影CT扫描,发现38例均为阳性。经手术证实颈椎管狭窄4例,腰椎管狭窄症11例,腰间盘突出症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性18例.女性20例;30岁~67岁。行预段检查9例,腰段检查29例,手术23例。1.2检查方法。1.2.1脊髓造影:本组均采用进口非离子型胶水造影剂Isovist(伊索显)10ml。于腰3、4椎间隙穿刺或颈椎1、2后倒垂直进针,留取脑脊液作常规和生化检验。注药后先取头高足低位。在X光下观察腰椎管情况.并…  相似文献   

11.
资料与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4月收治腰腿痛患者106例,经保守治疗2周效果不佳者行脊髓造影,造影剂为碘海醇,术前均做过敏试验,1例出现过敏反应,105例未出现症状者顺利实行脊髓造影术。术后于X线诊断机上拍腰椎正侧、双斜、过伸过屈位片,并行CT扫描。其中椎间盘突出者80例,椎管狭窄者10例,腰椎失稳及滑脱者8例,椎管内肿瘤5例,正常2例。  相似文献   

12.
经腰3~5段硬膜外碘水造影诊断椎管内病变具有独特的优点。我院自1986年10月~1990年4月采用经腰3~5段直接注入造影剂检查125例临床不能确诊的腰腿痛患者。通过造影剂在硬膜外腔内不同的特殊表现可充分鉴别椎管内疾病,如椎问盘突出,椎管狭窄,椎管肿瘤,黄韧带肥厚等。造影成功率为100%,50例经手术证实,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8%,CT(计算机断层扫描)准确率为83.3%。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做为一种无创检查成为肝脏肿瘤的重要的检查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例肝内占位病变在增强双期扫描及延迟期扫描的影像特点,旨在提高肝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2—2006年间经CT随访和临床治疗已确诊患者,肝细胞癌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5~65岁;血管瘤8例,男2例,女6例,年龄30~50岁,细菌性肝脓肿2例,均为男性,年龄35~65岁。1·2用GE Hispeed双层螺旋CT,层厚10mm,螺距1·0,采用高压注射器以2·5ml/s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造影剂Omnipaque80~100ml,平扫前常规胃肠道处理,扫描范围自肝顶到肝下…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7年至1989年5月对30例患者试行脊髓三碘三酰苯(Omnipaque)造影,现就其诊断价值,显示病变的优缺点以及副作用等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 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5岁)。其中脊髓病变15例,各型椎间盘突出(包括颈椎病)5例,颅底畸形3例,腰骶肿瘤2例,骶神经根炎1例,椎管狭窄1例,其他3例,脊髓造影前没有作任何特殊准备。造影中使患者保持头仰位,头颈尽量抬高,使头部高于造影节段水平,以避免造影剂进入颅内。  相似文献   

15.
目和:评估鞘内注射Gd-DTPA增强MR脊髓和脑池造影。方法:对6例临床需要判断脑脊液流动性的患者进行鞘内注射Gd-DTPA增强MR脊髓和脑池造影检查。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0-60岁(平均38岁)。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经腰椎穿刺,蛛网膜腔内注入Gd-DTPA 0.5(n=4)-1.0(n=2)ml。采用西门子1.0T超导磁共振机,分别于脊髓造影前后进行脊柱及病变区横断及矢状T1W和T2W MR扫描并保持扫描参数不变,5例患者辅以患者MR平扫均不能显示脑脊液流动情况。鞘内注射Gd-DTPA后所有患者无任何不适,未发现殿堂神经系统体生。MR脊髓和脑池造影扫描显示,4例脊柱外伤病变,3例椎管完全闭塞,另1例部分闭塞,1例椎管内肿瘤术后囊腔与蛛网膜腔不交通;1例脑脊液鼻漏患者显示颅底的脑内外窦道。结论:鞘内注射小剂量Gd-DTPA安全可靠,脊髓和脑池造影增强MR扫描可显示常规MR扫描所不能显示的脑脊液动力学变化,对某些临床特定病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俊君  杨新官 《华夏医学》2012,25(2):220-223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中低剂量造影剂对临床疑似肺栓塞患者诊断的可行性,进一步优化肺动脉造影中造影剂的使用剂量。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且心功能未见异常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即(Smart prep监控技术)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检查。A组选用非离子对比剂造影剂碘海醇370mgI/ml,剂量80ml,注射流率4ml/s。B组选用相同造影剂30ml,注射流率4ml/s。对比剂注射结束后,随即以相同速率注射40ml生理盐水,两组病例CT扫描参数相同。对两组不同剂量造影剂成像后的断面图像进行分析,影像评价标准按5级行盲法评价:1级2级为不合格,3级为合格,4级5级为优秀。结果:两组不同剂量造影剂CTPA影像质量评价显示,图像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肺动脉主干及分支血管内浓度的测量CT值差异评价显示均良好,40ml低剂量组血管内浓度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统计学上与80ml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图像都可达到诊断要求。结论:64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降低造影剂的注射量,对图像质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成像技术的应用.方法 48例患者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其中头颅3例,胸部27例,腹部12例,冠状动脉6例,造影剂采用1.5-2ml/kg(Omnipaque300 Img/ml),注射速率为3ml/s,延迟时间采用Blous tracting(造影剂跟踪技术),将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各种功能重建.结果 头颈部动脉系统扫描延迟时间为12-16秒,胸腹部动脉系统延迟时间为12-15秒,髂动脉为20-30秒.VR法重建的血管图像优于MPR,MIP和SSD.结论 MSCTA是一种快速、大范围、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技术,VR法是一种理想的三维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我院从1993年8月至1996年7月使用非离子型碘水造影剂:伊索显Isovist,欧乃培克Omnipaque进行了93例脊髓造影检查,以下介绍造影技术方法及造影反应等方面的体会。 材料方法 受检患者均为临床上需要进行脊髓造影才能确诊的住院和门诊病人。93例中,男性57例,女性36例,男:女=1.6:1,年龄21~77岁,平均51岁,脊髓造影诊断阳性率78%(73例,73/93)。所有病例未作碘过敏反应试验,也未进行筛选。检查前,患者一般无需  相似文献   

19.
我们收集近年来进行脊髓造影、CT扫描并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脱出症 4 5例加以分析 ,旨在明确脊髓造影、CT在诊断腰椎间盘脱出症中的价值。1 临床资料本组 4 5例中 ,男 32例 ,女 13例。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5 9岁 ,平均 4 1岁。病程最短为 1d ,最长为6年。有明显外伤史 2 3例。2 结果本组单纯脊髓造影 18例 ,经腰穿成功后注入造影剂伊索显 30 0nl/ml 110ml后拍片。单纯CT扫描2 7例 ,采用西门子HIQD30ACT机 ,层厚 3mm ,层距 3mm。同时进行脊髓造影及CT扫描者 10例。脊髓造影诊断标准 :正位 ,造影剂完全或不完全…  相似文献   

20.
<正> 在脊髓血管造影,核素扫描以至CT等检查方法应用以后,脊髓碘苯酯造影在确定病变位置,范围和周围骨质改变等方面仍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手段。为临床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现将我院1960年至1986年所收治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中临床及X线资料比较完整的293例进行分析,从造影剂动力学的角度来认识各部位病变造影表现的形成基础,以提高脊髓碘苯酯造影诊断椎管内病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