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胱甘肽(GSH)在疾病预防、机体损伤、调节免疫功能、抗衰老及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血液GSH的微量方法,该法灵敏、准确(其检测限<5pmol,批内变异2.3%,批间变异3.6%,回收率99%~102%);新鲜血液GSH至少稳定4h,冷偏磷酸(MPA)提取液一20C至少稳定一年。用该法普查715例成人GSH分布情况:其X±SD为1.02±0.173meq/L,CV为17%。标本及处理静脉血用肝素或EDTA抗凝;末梢血用肝素锂抗凝,采血后立即加入4倍体积的509/L冷MPA液,以沉淀血中蛋白质。室温放置10min~20min…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在接受肝素治疗后5~14d内,约有0.3%~3%的病人会发生血小板减少(HIT)。但是也有在停用肝素后4w才出现HIT,这是因为肝素与血小板第4因子(PF-4)结合,而促发了自身免疫反应。肝素-PF4复合物抗体激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聚集,后者在血循环中很快被消除,而致HIT(即血小板计数低于150×10^9/L或降至基线值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宋翼 《护士进修杂志》2014,(23):2167-2168
目的 研究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封管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 CRI)、导管内血栓等的效果,以筛选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静脉导管封管方法。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肾病内科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215例,随机分为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组和混合组,分别采用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及庆大霉素与肝素混合两种不同封管方法封管,观察两组间CRI、导管内血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分离组与混合组间CRI发生率(4.67%与5.56%,P>0.05)、出血(7.48%与6.48%,P>0.05)、导管内血栓(3.74%与4.63%,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封管与混合封管在预防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内血栓等方面效果相当,而且可减少患者对庆大霉素的接触量,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入选患者90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和常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43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6150IU皮下注射,每12h一次,常规治疗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天一次,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脑保护药治疗,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1d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6.67%和53.84%,3d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控制率分别为91.67%和76.92%,10d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控制率分别为95.83%和88.45%,治疗期间治疗组发生脑梗死1例,对照组3例,发生率分别为4.16%和11.53%。半年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率分别为8.33%和15.38%。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4.16%和19.23%。两组疗效比较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脑出血,治疗前后查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变化。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微栓子起到了很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胶束动电毛细管电泳法(MECC)测定血浆中游离肝素含量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利用最新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用外标法定量,测定血浆中肝素;并对其回收率、线性范围、最低检测限、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进行实验,并与凝血酶进行比较。结果建立胶束动电毛细管电泳测定血浆中游离肝素含量方法,并进行了初步临床应用。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5.6%~98.7%;血浆肝素含量在80~7000U/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25U/L。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3.1%和4.5%。结论MECC检测血浆中肝素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新方法。此法适宜于肝素含量高的血样测定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肝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直接测定血浆游离肝素含量的可行性及其意义。用HPLC分离血浆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heparin)钠、肝素钙以及低分子量肝素(LMWH),探讨HPLC法所选色谱方法为C-18反相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与醋酸铵,外标法定量,紫外光吸收波长为215nm。回收率为90.4%~96.8%,血浆肝素含量在100~6500U/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30U/L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3.0%和4.7%。同时用HPLC法和凝血酶法检测一批血样(n=29),结果相似。此法适宜于肝素含量高的血样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证肝素的疗效及降低出血的危险性,用试管法和仪器法研究了凝血酶时间(TT)与血浆肝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一定浓度的凝血酶作用下,血浆肝素含量在相应范围内与凝固时间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回归r=0.97~0.99),批内变异系数0.8%~2.8%,批间变异系数为1.6%~2.4%。其中凝血酶浓度为10000U/L的工作曲线适应性较好,能满足各种剂量的检测。尚建立了同时测定患者原血浆与对倍稀释血浆肝素含量的方法,扩大了检测范围,最高达血浆肝素含量6400U/L,且能用于纤维蛋白原或抗凝血酶-Ⅲ严重减少时的肝素含量检测。该方法适用于多种肝素制剂(肝素钠、肝素钙和低分子量肝素)。使用上述方法对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血药浓度的观察,发现按公斤体重给药血中肝素含量的差异较大,疗效难以掌握,应实行剂量个体化的给药原则。大剂量给药(如体外循环)需用鱼精蛋白中和试验时,该方法较传统的肝素中和试验(鱼精蛋白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0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观察胸痛、胸闷。心电图ST变化,T波变化及皮肤粘膜、内脏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有效率70.4%。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稳定心绞痛(UAP)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与低分子肝素比单用普通肝素疗效明显增加,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低分子量肝素对不稳定冠心病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将53例新发生的不稳定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A组(27例)给口服阿司匹林(300mg/d)和抗心痛药物;B组(26例)给口服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加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100IU/kg每日二次,连用7d)。结果A组和B组在住院7d内再发心绞痛、新发生心肌梗死、心性死亡、需静滴肝 、PTCA治疗分别为33.5%与11.5%、14.8%与0、11.1%与0、11.1%与3.8%,总的心性事件发生率81.5%与19.2%(P<0.01)。B组未发生严重出血。表明: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冠心病有效、安全和便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剂量肝素辅以综合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方法:首剂12.5~25mg肝素静注,再以1~2mg/h持续静滴,同时辅以成分输血、抗纤溶药物等综合治疗。结果:12例痊愈,2例因晚期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治愈率为85.8%。结论:小剂量肝素辅以成分输血、抗血纤溶药物等综合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54.3±8.6)岁。溶栓时间放宽至24小时内。结果: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率为62.0%(31/50),其中3小时内溶栓冠脉再通率为84.0%(21/25),~4小时为71.4%(5/7),~6小时为40.0%(2/5),~24小时为23.1%(3/13);再梗塞16.1%(5/31);出血并发症为18.0%(9/50),其中应用肝素组较高28.0%(7/25),有1例发生脑出血而死亡;非肝素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急性期住院病死率为8.0%(4/50)。结论:早期大剂量短时程尿激酶静脉给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提高相关血管再通率。合用肝素不会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及再梗塞率,有可能增加出血并发症甚至脑出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凝血酶法测定血浆肝素含量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保证肝素的疗效及降低出血的危险性,用试管法和仪器法研究了凝血酶时间(TT)与血浆肝系含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一定浓度的凝血酶作用下,血浆肝素含量在相应范围内与凝固时间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回归r=0.97~0.99),批内变异系数0.8%~2.8%,批间变异系数为1.6%~2.4%,其中凝血酶浓度为10000U/L的工作曲线适应性较好,能满足各种剂量的检测,尚建立了同时测定患者原血浆与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溶栓12h后,根据情况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2次/d,连用5—7d。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并加强护理。结果:56例中血管再通39例,再通率69.64%。其中,发病2h内溶栓13例,再通13例(100%);2~6h内溶栓29例,再通20例(68.97%);6~12h内溶栓14例,再通6例(42.86%);死亡6例,病死率10.71%。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加强护理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UK)与肝素和阿斯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方法。UK组按uK25万IU于120min内静脉滴入,连续用5d。结果:30d的心脏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3%与2.9%,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小剂量UK组低于对照组(3.3%与19.6%,P<0.05),减少频发心绞痛发生率。小剂量UK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第1周:20%与47.1%,P<0.01;第4周:6.7%与25%,P<0.05)。结论:小剂量UK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发病急重的UA可明显降低AMI和心绞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放松训练并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斌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2):2255-2255
观察低分子肝素并放松疗法对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作用。选择2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4mL,2次/d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为腹壁,同时辅以放松训练。治疗组心绞痛减轻时间平均3.2d。对照组平均5.5d。治疗组心绞痛消失时间平均4.5d,对照组平均9d。低分子肝素并放松训练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肝素含量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探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直接测定血浆游离肝素含量的可行性及其意义,用HPLC分离血浆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heparin)钠,肝素钙以及低分子量肝素(LMWH),探讨HPLC法所选色谱方法为C-18反相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与醋酸铵,外标法定量,紫外肖吸收波长为215nm,回收率为90.4%~96.8%,血浆肝素含量在100~6500U/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3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结合中药及成分输血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4例DIC患者,给予小剂量肝素结合活血化瘀中药复方丹参及成分输血等综合治疗。结果:24例DIC患者中,3例死亡,(占12.5%),21例完全恢复或存活,(占87.5%)。完全恢复或存活患者,其出血症状多于治疗后5~10d左右消失,最晚治疗后20d消失。除血小板计数恢复不一外,出凝血指标多于1周左右恢复正常。结论:小剂量肝素结合活帆化瘀中药及成分输血等综合疗法.旱DIC治疗的糖捍方洗.有箝高的疗妁殛寄令忡.  相似文献   

18.
肾功能衰竭合并严重出血患者的透析抗凝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2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合并出血患者在活化全血凝固时间(ACT)和肝素动力学严密监测下,根据临床出血危险性进行透析膜肝素处理高血液流量无抗凝剂透析和(或)个体化小剂量肝素透析。除1例外患者均安全渡过出血危险期。无抗凝剂透析法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为15.58%,未引起或加重出血。小剂量肝素化抗凝透析中ACT延长控制在10%~50%,凝血发生率为4.50%,加重出血发生率为12.96%。作者认为:活动性出血肾衰患者,特别是出血部位直接危及生命时,透析膜肝素处理结合高血液流量无抗凝剂血液透析是目前更安全的透析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19.
血清尿素丙酮酸氧化酶测定新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血清尿素测定的新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脲酶、丙酮酸氧化酶、丙酮酸激酶与色原系统2,4-二氯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进行血清尿素浓度的酶法测定。结果磷酸盐缓冲液最适浓度为50mmol、pH7.2,最大吸收峰为510nm,线性范围为0~42mmol/L,显色稳定。精密度:批内(n=20)CV为1.89%~3.21%,批间(n=20)CV为1.96%~3.45%,回收率为96.2%~104.2%,平均回收率为99.5%。与酶偶联速率法比较,相关系数r=0.995,回归方程Y=1.023x+0.38,两法高度相关,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儿童组2.20~8.50mmol/L,少年组2.60~8.60mmol/L,成人组2.85%~8.95mmol/L。结论本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其操作简便、灵敏快速、标本用量少、结果稳定,适用于全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更适用于中小医院,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 用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2次/d,辛伐他汀20mg,每晚顿服,疗程7d。结果 显效793%,有效19%,总有效率98.3%。结论 辛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UA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心绞痛的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