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在肝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应用1:1配对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广东顺德地区81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危险因素调查。用EHSA检测HBV感染5项指标、丙肝抗体、甲胎蛋白、肝吸虫抗体;PCR—RELP分析TNF-α-308位点。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肝癌发生的环境及遗传危险因素。根据交互作用指标判断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结果HBsAg、肝病史、饮酒、TNF2等位基因是广东顺德居民肝癌的危险因素。HBsAg与TNF2等位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其OR值为19.83(95%CI:4.20~93.61);超相对危险比(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I)、两因素交互作用指数(SI)分别为14.39、0.73、4.23。肝病史与TNF2等位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其OR值为7.63(95%CI:1.05~67.71);其RERI、API、SI分别为2.22、0.29、1.50。饮酒与TNF2等位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其OR值为4.57(95%CI:1.62~12.88);其RERI、API、SI分别为1.39、0.30、1.63。结论肝癌的发生是环境及遗传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TNF2等位基因与HBsAg、饮酒、肝病史在肝癌发生中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与原发性肝癌的关联程度,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对51篇关于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呈高度关联(OR=11.34),其中HBsAg、Anti.HBc-IgM与原发性肝癌的关联程度最高(OR分别为13.15和12.37),其次为Anti—HBc(OR=8.50),HBeAg与原发性肝癌的关联程度高于Anti—HBe(OR=4.36 vs 2.49),Anti—HBs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合并OR值小于1(OR=0.24)。结论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HBV现正感染、病毒复制活跃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较大。慢性HBV感染者出现Anti-HBc—IgM阳性要警惕原发性肝癌的发生,Anti-HBs是降低原发性肝癌发生风险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发病年龄的遗传方差分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HBV感染对原发性肝癌的家庭聚集性有很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控制HBV感染的同时,研究原发性肝癌发病年龄的遗传方差分量。方法 家系资料来自2001-2002年江苏泰兴的一次原发性肝癌的病例对照家系调查,利用Cox遗传方差分量模型,分析满足方差分量模型要求的178个肝癌核心家系和184个肝癌扩展家系资料,MCMC方法用于协变量回归系数和随机效应方差分量的估计。结果 不包含家庭共享环境方差的简化模型最终收敛。核心家系和扩展家系资料的遗传方差分量模型得到相似的参数估计结果,扩展家系结果显示HBsAg阳性对肝癌发病年龄的HR值为12.13(95%CI: 6.94-23.03);遗传加性效应方差分量为0.076(95%CI: 0.002-0.291),遗传显性效应方差分量为0.301(95%CI: 0.010-1.067)。结论 除HBV感染的作用外,原发性肝癌发病年龄的家庭相关还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包括遗传加性效应和遗传显性效应/同胞共享环境因素影响肝癌的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 Meta 分析系统评价儿童白血病发病与环境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检索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大医医学网,PubMed 数据库中关于环境危险因素与中国儿童白血病的相关文章,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到2019年8月20日,采用revman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出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 结果共纳入25篇关于儿童白血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共 4 307 例患者,对照组共5 1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环境危险因素与儿童白血病发病关联程度较高的前3位因素的OR及95%CI分别为:油漆接触史OR(5.75),95%CI(3.17,10.44);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OR(3.46),95%CI(2.00,6.00);家族遗传病史OR(3.32),95%CI(2.52,4.38)。母亲孕前或孕期环境危险因素与儿童白血病发病关联程度较高的前3位因素的OR及95%CI分别为:房屋装修或新置家具OR(3.19),95%CI(1.63,6.27);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OR(2.44),95%CI(1.81,3.30);流产史OR(2.15),95%CI(1.28,3.61)。父亲在孕前或孕期环境危险因素与儿童白血病发病关联程度较高因素分别为:吸烟史OR(2.18),95%CI(1.19,4.01);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OR(1.52),95%CI(1.25,1.85)。 结论儿童白血病发病与患儿本身、母亲和父亲均密切相关,改善家庭居住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预防儿童白血病提供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家庭聚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家庭相关,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家庭聚集的因素来源。方法 应用广义估计方程2 (GEE2 )对上海地区的2 5 6个SLE家系(共1873例家系成员)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GEE2可同时估计均数结构和关联结构的边际回归模型。所有的估计都在软件MAREG中实现。结果 调整了性别、年龄和家庭成员间疾病相关后,发现疱疹病毒感染史、药敏史与SLE存在很强的关联,其OR值分别为15 .2 6(95 %CI:1.73- 134.2 9)和2 2 .78(95 %CI :6 .11- 10 1.6 3)。调整性别、年龄和环境危险因素(包括冻疮史、疱疹病毒感染史及药敏史)的作用后,亲子间的边际OR值2 .72 (95 %CI :0 .86 - 8.5 8)和同胞间的边际OR值3.73(95 %CI:1.30 - 10 .6 4 )高于配偶间的边际OR值2 .11(95 %CI:0 .2 1- 2 1.0 7) ,同胞间的边际OR值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环境协变量调整前,亲子间和同胞间的边际OR值分别为:2 .72 (95 %CI :0 .90 - 8.2 6 )和3.6 7(95 %CI:1.35 - 9.95 ) ,与调整后亲属间SLE疾病状态的家庭相关的大小相近。结论 SLE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很大程度上可以由遗传因素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肝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3∶1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肝癌相关性危险因素。观察组为我科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330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乙肝肝硬化病程≥10年的患者110例。结果通过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5个因素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包括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未抗病毒治疗,HBV DNA阳性,HBsAg、抗-HBe、抗-HBc伴HBV DNA同时阳性,OR值及95%CI分别为2.495(1.293~4.816)、18.167(2.261~145.950)、0.185(0.100~0.343)、1.184(1.072~1.308)、2.916(2.041~4.16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如伴随HBV DNA阳性,尤HBsAg、抗-HBe、抗-HBc伴HBV DNA同时阳性,长期吸烟史,糖尿病者是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抗病毒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此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王英民  王洪  周瑛  胡庭阳 《浙江医学》2009,31(4):412-413,4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行TACE术后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并发HBV再激活的临床特点,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TACE术后出现HBV再激活者27例,其中HBeAg和HBV—DNA阳性者18例;HBeAb和HBV—DNA阳性5例;HBeAb阳性,HBV—DNA阴性者2例;HBeAg阴性、HBV—DNA阳性者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是HBV再激活的危险因子,其比数比分别为8.66、26.44和58.03;95%可信区间分别为8.6~16.8(p〈0.05)、9.8~22,6(p〈0.01)和995~95.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95%可信区间为995~2266(P〈0.01),提示HBV—DNA阳性为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HBV—DNA阳性、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术后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其中HBV—DNA阳性为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CV、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84例原发肝癌患者肝炎病毒标志检测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原发性肝癌组HBV感染率为84.52%,对照组为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b(+)、HBcAb(+)、HBsAg(+)感染模式最多,达50.00%;HBV—DNA阳性率64.29%。原发性肝癌组HBsAg、HBeAb、HBc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原发性肝癌组HCV感染率4.76%。结论HCV、HBV感染是发生原发肝癌的致病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应定期对HCV、HBV感染患者行血清AFP、B超等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F-κB1和NF-κBIα基因多态性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易患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方法检测乙肝表抗阳性HCC患者、慢性肝炎患者(CHB)、健康对照组的NF-κB1和NF-κBIα基因多态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综合分析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及各位点基因型与肝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HCC组中NF-κB1 ATTG2/ATTG2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OR=2.21, 95%CI 1.25~3.88);以同时携带各位点野生型携带者为参照,健康对照组中同时携带NF-κB1 ATTG2/ATTG2基因型和NF-κBIα GG基因型的个体患肝癌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OR=2.94,95%CI 1.03~8.44);携带NF-κB1 ATTG2/ATTG2基因型的肝炎患者患肝癌的危险性增高(OR=2.31,95%CI 1.22~4.3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肝癌的危险性是女性的2.01倍(95%CI 1.19~3.41);吸烟者患肝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79倍(95%CI 1.04~3.07);饮酒者患肝癌的危险性是不饮酒者的2.58倍(95%CI 1.50~4.43); NF-κB1 ATTG2/ ATTG2基因型携带者患肝癌的危险性是野生型NF-κB1 ATTG1/ ATTG1携带者的2.17倍(95%CI 1.23~3.85)。结论:NF-κB1 ATTG2/ATTG2基因型是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与NF-κBIα的GG基因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性别、吸烟、饮酒也是肝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中国人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其双重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探讨Gibbs抽样方法在meta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制订meta分析的献纳入和剔除标准,经分析筛选,有16个研究纳入。在WinBUGS上由二项分布建模,拟合3个Logistic模型,通过Gibbs抽样得到3组(HBV感染,HCV感染及双重感染)参数的后验分布。结果 HBV感染的效应合并值μ^01为2.86(合并优势为OR为18.05,95%可信区产CI为10.71-28.80),HCV感染的效应合并值μ^01为2.49(合并OR13.11,95%CI为5.28-27.02),双重感染的效应合并值μ^11为4.49(合并OR为93.54,95%CI为49.44-167.30)。结论 meta分析结果表明,HBV,HCV感染均为中国人原发性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原学因素。双重感染大大增加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Gibbs抽样能灵活地地复杂问题进行meta分析,特别是当经典方法不适用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并探讨与临床分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住院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5例为PHC组,以及同期体检正常者6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Hcy、生化指标(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Hcy水平与临床分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 结果 PHC组血清Hcy水平[13.56(10.68,17.96)μmol/L]较对照组[10.20(7.70,11.89)μmol/L]明显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组间、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Hcy水平与临床分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0.585,P<0.05;r=0.625,P<0.05);在校正原发性肝癌的其他危险因素后,发现血清Hcy水平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09,P=0.003)。 结论 PHC患者血清Hcy水平越高其临床分期越晚、肝功能分级越严重;Hcy可作为PHC的一项监测指标,对疾病的评估、预后预测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东顺德2001~2003年HIV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001—2003年佛山市顺德区开展的HIV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了解人群HIV感染和流行状况,为实施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吸毒、性病患等高危人群、供血(浆)、桑拿室服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和志愿献血人员、住院病人等一般人群开展了HIV抗体监测以及对吸毒进行高危因素和对HIV感染进行个案调查。结果:2001—2003年共监测106004人次,发现HIV感染39例(含5例艾滋病病人),其中哨点监测检出率为1.06%,常规监测点检出率为0.02%。结论:吸毒仍是顺德区HIV感染的最主要人群,但一般人群感染也显上升的趋势。应加大对一般人群的监测力度,加强防止HIV感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该河沿岸地区原发性肝癌(PHC)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降低该地区PHC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直接询问法,以沿河地区65例PHC患者为病例组,以远离河岸的与病例组年龄相差在5岁以内、不同姓氏、生活习惯、种植情况和生活水平等方面基本相近的居民为对照组.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得出可能的危险因素有:家庭年人均收入、个人肝病史、PHC家族史、蔬菜摄入量情况、常吃盐渍食品、饮用渗水井(土井)、饮水类型、饮酒年数、负性生活事件和性格类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只有饮用渗水井(土井)、个人肝病史、饮酒和PHC家族史为有意义的预防措施. 结论该河沿岸居民的PHC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个人肝病史、饮酒和PHC家族史,距离该河越近的饮用水水质越差,这可能是离河岸近的浅层地下水易受污染所致.预防和控制奎濉河沿岸PHC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是治理污染和打深水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癌组织和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水平与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4年11月至2014年6月期间顺德人民医院收治的均经组织学病理证实为新发PHC患者62例,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所有患者的AFP,分析不同AFP水平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PHC患者中,肝癌组织中AFP的表达程度与血清中AFP的浓度之间呈正相关的(χ2=22.71,P<0.001,r=0.488);PHC患者血清中AFP浓度高低与肿瘤大小有关(χ2=7.83,P=0.025);组织中AFP表达程度与有无HBV感染有关(χ2=4.08,P=0.043);PHC组织中AFP阳性组生存时间长于阴性组(39.0个月vs 24.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P>0.05)。结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浓度与原发性肝癌肿瘤大小有关;HBV感染影响肝癌患者甲胎蛋白的表达量,定期监测甲胎蛋白浓度变化,有助于早期肝癌的发现。肝癌组织中AFP阳性患者生存期高于阴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今后可加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left-to-right shun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L-RCHD)影响心脏手术术后肺高压危象的重要因素。方法对229例心脏手术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可能导致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肺高压危象26例次,死亡6例,死亡率为23.08%。术前呼吸道感染、术前吸氧、术前卡托普利、手术时间、通气频率、再次插管和术后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治疗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出现肺高压危象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和再次插管为危险因素;术前吸氧、术前卡托普利、通气频率和术后NO治疗为保护因素。结论术前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和再次插管为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危险因素;术前吸氧、术前卡托普利、通气频率和术后NO治疗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血行转移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癌 (PHC)血行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方法 :对 110例PHC患者 ,分析PHC大小、部位和数量以及AFP、HBV、AKP、r-GT与血行转移的关系。结果 :男性PHC患者血行转移率高于女性患者 (P <0 .0 5 ) ;老年人PHC患者血行转移率低于中青年患者 (P <0 .0 5 ) ;左右肝同时受累者血行转移率高于左右肝单独受累者 (P <0 .0 5 ) ;小肝癌转移率高于非小肝癌 (P <0 .0 5 ) ;HBV感染阳性PHC患者血行转移率高于HBV感染阴性患者 (P <0 .0 5 )。结论 :男性、中青年患者、左右肝同时受累者、小肝癌及HBV感染阳性PHC患者容易发生血管内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顺德地区人群中EB病毒的流行状况及EB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4~6月对顺德地区大良、陈村、杏坛三个镇17727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病毒核心抗体IgA(NA1-IgA)、EB病毒衣壳抗体IgA(VCA-IgA)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讨EB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纳入17581人.EB病毒NA1-IgA、VCA-IgA阳性率分别为3.23%和6.76%.EB病毒感染率为9.49%.男性的EB病毒感染风险高于女性,OR值为1.15(95%CI=1.04~1.28);与<40岁年龄组比较,40~49岁年龄组感染风险降低(OR=0.86;95%CI=0.73~1.01),而5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感染风险增加;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相比,文化程度高者感染风险降低;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相比,其感染风险增高(OR=1.19;95%CI=1.01~1.39).结论 顺德地区男性EB病毒感染风险高于女性,年龄与EB病毒感染风险呈"V"型关系,高文化程度是EB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吸烟可能是EB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判断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是否适合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首次行TACE治疗的不能切除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的资料,从MELD评分、临床生化指标、肿瘤淋巴结转移fTNM)分期、病因等方面研究影响患者TACE术后生存的因素。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TNM分期等19项因素与患者生存相关;MELD评分〈10分与≥10分患者间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TNM分期、血清前白蛋白和中药治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其中仅中药治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MELD评分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是否适合行TACE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患者的MELD评分≥10分时,行TACE治疗需谨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50-5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PHC)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早期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316例PHC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随机选取316例未发生肝癌的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学历、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经常吃油炸食品、肝癌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脂肪肝、未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载量、e抗原、经常情绪暴躁等因素差异性;再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乙肝患者发生PHC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间的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经常吃油炸食品、肝癌家族史、糖尿病、肝硬化、脂肪肝、未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载量、e抗原、经常情绪暴躁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乙肝患者发生PHC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饮酒史(OR=4.166)、肝癌家族史(OR=3.114)、肝硬化(OR=5.436)、脂肪肝(OR=3.699)、未抗病毒治疗(OR=4.455)、乙肝病毒载量(OR=3.518)、经常情绪暴躁(OR=2.527)等。结论 影响乙肝患者发生PHC的高危因素较多,应尽早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控制,减少肝硬化和PHC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ABO血型分布特点及其与HBV感染模式和HBV-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ABORhD血型定型试剂卡对435例PHC患者进行ABO血型鉴定,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 assay,CMIA)检测HBV感染各项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对HBV-DNA进行定量测定.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选择本地区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计算其ABO各血型分布比例.结果 435例PHC患者中,ABO血型分布为A型>B型>O型>AB型,对照组ABO血型分布为O型>A型>B型>AB型;患者不同HBV感染模式与各血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A型和AB型PHC患者其HBV-DNA定量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BO血型与PHC的发生以及HBV病毒载量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