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房保健对乳头凹陷孕妇产后乳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Sino Med、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孕期乳房保健对乳头凹陷孕妇产后乳腺炎发生率影响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各库建库至2020年6月1日,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效应量的表示和区间范围为相对危险度(RR)和95%CI,采用Rev Man5.3分析数据。采用TSAv 0.9软件对乳腺炎发生率结果进行试验序贯分析,估算Meta分析样本量和效应值强度。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患者2 091例。与不干预组和孕期常规健康教育组比较,乳房保健组乳头凹陷孕妇产后乳腺炎、乳头皲裂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在孕期实施乳房保健可降低乳头凹陷孕妇产后乳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期妇女乳头保健干预在初产妇产后乳腺炎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母乳喂养知识宣传教育,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孕期乳头保健干预方案。分别对两组孕妇乳头保健干预效果,母乳喂养持续效果,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乳头皲裂、乳汁淤积、乳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进行乳头保健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初产妇产后乳头状况,降低乳腺炎的发生率,全面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乳头内陷畸形的孕妇产前的乳头护理观察对预防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科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乳头发育异常的孕妇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观察组产妇的乳头进行护理,包括乳头清洁、乳头的牵拉纠正、乳头皲裂的处理、乳头立孔反射训练。对照组产妇乳头不进行任何处理。对两组产妇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哺乳期发病率较对照组产妇明显减低(P﹤0.05)。结论对孕妇乳头的护理可以降低产后乳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对产妇哺乳期乳腺疾病发病率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工作的改进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3-12月来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延边妇幼保健院、安图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产检的孕妇2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7例。观察组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对照组不给予上述指导。观察两组产妇哺乳期乳头皲裂、乳胀及乳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乳腺炎发生率为3. 4%,对照组为30.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 878,P0. 05);观察组乳胀发生率为12. 8%,对照组为54. 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 883,P0. 05);而两组间乳头皲裂的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适龄妇女进行相关母乳喂养知识健康宣教,对降低哺乳期乳腺炎等乳腺疾病的发生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中进行中医哺乳知识健康教育对哺乳期乳房疾病的预防作用。 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分娩的1 02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在孕妇学校接受中医哺乳知识健康教育,将其分为研究组(n=512,接受产前中医哺乳健康教育)和对照组(n=510,未接受产前中医哺乳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哺乳期乳汁淤积症、乳头皲裂及乳腺炎发生情况。 结果本研究研究组产妇在哺乳期乳汁淤积症、乳头皲裂、乳腺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5,38.56,46.17;P<0.05)。 结论中医哺乳知识健康教育对预防产妇哺乳期乳房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并有助于促进母乳喂养的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期膳食营养指导对孕妇营养状况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对在沈阳市和平区妇幼保健所进行孕期保健的500名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和规范的个体化膳食营养指导及常规性孕期健康指导,分析2组孕妇孕晚期体内营养素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3.7%和8.3%,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4.1%和8.7%,宫内发育迟缓率分别为3.3%和7.9%,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孕妇孕期膳食营养指导可以改善其营养状况,预防和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分娩者母乳喂养干预措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3 23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 960例孕妇,对照组1 270例孕妇。干预组孕产妇由乳腺科医生到产科对其查房并进行干预;所有产妇出院后1月、2月分别进行母乳喂养状况随访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孕妇乳房总异常率为9.29%,对照组为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9);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母乳喂养有信心者分别为96.53%和7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28,P<0.01);产后2组乳房不适率分别为15.97%和3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72,P<0.01);干预组产妇泌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泌乳量大于对照组(P<0.01);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干预组为95.20%,对照组为86.54%,产后1个月分别为93.67%和80.47%,产后2个月分别为91.58%和7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乳喂养干预措施可行,能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8.
氨基酸螯合钙在256例晚期妊娠妇女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孕晚期补钙对预防妊高征及减少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500例孕28~32周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256例):每天服乐力氨基酸螯合钙2 000 mg;对照组(244例)不服药物。监测用药前及用药后2~4周血钙浓度、尿蛋白、记录血压、体重、缺钙症状及记录两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血钙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31.66,P<0.01),妊高征发生率及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χ=6.29,P<0.01;t=6.60,P<0.01)。结论:孕妇孕晚期补钙能预防妊高征及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孕期精准化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和产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定期产检的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营养指导,观察组孕妇进行精准化营养指导。观察两组孕妇孕期BMI增长状况、体质量超出建议标准比率及精准化营养指导对孕妇分娩结局和产后半年体质量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孕妇体质量及BMI在增长建议范围的比例(85.0%)高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5)。干预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6%)和妊娠期糖尿病(3.3%)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3%、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56、1.431,均P0.05)。干预组孕妇剖宫产率(21.7%)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4,P0.05)。干预后,干预组孕妇体质量[(52.8±4.9)kg]及BMI[(21.7±1.3)kg/m~2]均低于对照组[(55.8±4.9)kg、(22.9±1.4)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4、0.980,均P0.05)。干预组孕妇子宫恢复正常(85.0%)和伤口恢复正常率(83.3%)均高于对照组(73.3%、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1.152,均P0.05)。结论孕期精准化营养指导可改善妊娠结局并降低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病率,提高产妇产后康复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孕期钙营养指导及运动干预对孕妇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来门诊孕期检查且为初产、单胎、孕早期孕妇312例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排除失访者共收集有效样本303例,干预组150例接受孕期钙营养指导及运动干预教育,非干预组153例接受常规教育。观察两组孕妇孕28、36周骨密度变化。结果:干预组骨密度显著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28周χ2=21.16,P<0.01;孕36周χ2=20.52,P<0.01)。结论:孕期钙营养指导及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孕妇骨密度含量,对促进骨健康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孕期营养指导在围产期孕妇保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围产期孕妇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两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孕期营养指导和常规营养指导。结果:观察组孕妇蛋白质、钙物质、铁含量、钾含量高于对照组,脂肪、钠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营养指导在围产期孕妇保健工作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改良B-Lynch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翔  吴虹  刘晓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46-1547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法预防选择性剖宫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4年1~12月有发生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术中均使用缩宫素药物,观察组术中行改良B-Lynch缝合术。结果:观察组术毕阴道积血量及术后2h累计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4h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9.78,P<0.01)。结论:剖宫产术中行改良B-Lynch缝合术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与产后出血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制定措施。方法:对孕产妇进行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系列监护。结果:2003年9月1日~2004年8月31日分娩产妇4 707例,发生产后出血116例,产后出血发病率平均为2.46%。其中围产期保健组3 275例,发生产后出血64例,产后出血发病率为1.95%;围产期非保健组1 432例,发生产后出血1 432例,产后出血发病率为3.63%。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经2χ检验,P<0.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做好围产期保健,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市城乡之间孕妇贫血现状,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9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妇贫血总患病率为19.11%,其中城市、乡村分别为13.94%、27.32%(χ2=15.87,P<0.01)。孕早期城乡孕妇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47%、1.97%(χ2=0.34,P>0.05);孕中期分别为9.21%、14.33%(χ2=5.41,P<0.05);孕晚期分别为10.00%、19.41%(χ2=12.83,P<0.01)。妊娠期贫血患病率随孕产次增多而增高(χ2=99.1,P<0.001),但城乡之间无差别(P>0.05)。结论:应加强我市围产期保健,特别是农村孕妇应重点宣教,减少妊娠次数,增加孕期保健知识,有效预防妊娠期贫血。从妊娠20周常规补铁,降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糖尿病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妊娠糖尿病(GDM)规范化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54例妊娠糖尿病孕妇实行规范化管理,包括孕期常规保健指导、糖尿病教育、饮食指导、胰岛素治疗等,定期检测孕期血糖水平,观察母儿并发症等;以1∶2比例选择同期分娩非糖尿病孕妇10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餐后最高血糖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别占55.56%和35.19%,P<0.05;两组在妊高症、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围生儿Apgar评分、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规范化治疗可使妊娠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良好,其分娩结局与正常妊娠基本等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期系统性、针对性保健及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母婴结局及行为习惯的影响,为GDM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320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保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孕期系统性、针对性保健及营养指导。观察两组孕妇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结局及两组科学饮食、适当运动、自测血糖、定时产检、讲究卫生等行为习惯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感染、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卫生习惯、定期产检、自测血糖等行为习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DM孕妇实施孕期系统的、针对性保健及营养指导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母婴结局及孕妇不良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不同孕期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为开展有效的孕产期心理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HAD)对妊娠早期、中期、晚期3个不同妊娠时期的463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妊娠早期、中期、晚期焦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0.7%、8.1%、11.5%,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1.3%、6.8%、9.7%,妊娠早期和晚期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妊娠中期(焦虑χ2=11.09,P=0.001;χ2=10.15,P=0.001;抑郁:χ2=11.22,P=0.001;χ2=9.15,P=0.021).外来孕妇总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本地孕妇(χ2=8.77,P=0.003;χ2=10.24,P=0.001);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为经济问题、害怕流产、婆媳关系紧张、夫妻关系紧张、担忧产后乳汁不足;孕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为经济问题、性格内向、近2周胎儿检查结果异常.结论 关注孕妇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外来孕妇等重点人群,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和医学支持,预防孕期心理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全程孕期保健影响孕妇妊娠结局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6月在孕期保健的孕妇共4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孕妇实施最基本的常规保健,观察组孕妇实施孕期保健,然后观察两组的孕妇妊辰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结论孕期保健可以有效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及产后出血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3957-3958
目的:探讨孕前孕期肥胖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孕前孕期肥胖孕妇278例作为观察组,正常孕妇27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分别观察两组孕妇的总产程时间、产程异常、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切口感染、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孕妇总产程时间、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产后出血率、切口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孕前孕期肥胖对产妇和新生儿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对此类孕妇应加强围产期监护,减少分娩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及产后42天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在产后42天母婴健康回访(收卡)时根据病历资料,将孕期接受3次及以上健康教育的215名初产妇为实验组,孕期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的212名初产妇为对照组,两组间进行分娩方式及产后42天喂养方式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26.98%和36.79%,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2.09%和82.08%。两组间剖宫产率(χ2=4.738,P=0.029)和母乳喂养率(χ2=9.546,P=0.002)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健康教育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母婴保健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