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描述胰头和乏特氏壶腹癌的早期症状特点。胰头癌主要表现为胆道内压增高引起胆管扩张症状,如上腹饱胀,餐后加重,嗳气、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后期才出现无痛性进行性黄疸;而乏特氏壶腹癌则由于癌肿在腔内生长,容易发生胆道梗阻,导致早期出现黄疸,或伴胃肠道出血、贫血等征象。并借助新技术,如B超、CT、PTC、ERCP、血管造影、免疫学等检查可早期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关于结石性胰腺炎行胆道手术的确切时机仍有争论。目前有三种治疗方案,但尚无充分证据说明那一种方案优越。急症手术是指发病三天以内所做的手术,以防胆道结石梗阻继发的胰腺炎症进展。虽两组结石性胰腺炎急症手术的回顾性研究证实,乏特氏壶腹有结石嵌顿者分别为62%和72%;但唯一的急诊手术与延迟性手术的前瞻性临床比较报告,随机进行急症手术病人中乏特氏壶腹有结石嵌顿者仅为6%。在两组早期延迟性手术的回顾性报告中,一组未见有壶腹部结石嵌顿,另一组结石嵌顿率为5%。有关在发作后间歇2~3个月再入院手术的方案仍有争论。作者在疾病急性期预计胆道检查的价值的初步经验,以及早期的胆道探查所见,与其他报道的结果不相符合,故有必要作此报道。  相似文献   

3.
我科于1998年,对2例乏特氏壶腹良性肿瘤行局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49岁,因上腹痛伴高热黄疸3天,诊为急性胆道感染急症入院,急症B超示胆囊肿大,未见结石,胆总管1.8cm直径,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下端显示不清。体检:...  相似文献   

4.
乏特氏壶腹周围癌是引起恶性胆道梗阻的原因之一,行肿瘤切除后其远期存活率尚满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20~50%.但是,壶腹部肿瘤的切除是一死亡率较高的大手术,因此老年病人更适宜行姑息性治疗.姑息性治疗方法之一是行短路手术,但该手术死亡率高、预后差.亦可经内窥镜插入内套管解除恶性胆道梗阻,该技术仅适用于胰腺和胆管癌的姑息性治疗.本文报道17例壶腹部癌经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的经验.女11例、男6例,平均年龄76岁(65~86岁).均有深度黄疸,超声波检查和逆行胰胆管造影均证实有胆管扩张,未作手术及经皮胆管减压.因合并有心血管、肺部疾病,近期中风、酒精中毒、痴呆或全身虚弱等并发症,均不适宜行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5.
在37例慢性胰腺炎病人中,8例合并胆道梗阻(22%),4例合并主胰管梗阻(11%);6列同时或异时合并胰、胆管梗阻(19%)。其中1例在发现胰管扩张1年后,出现胆管梗阻;2例同时发现胰、胆管梗阻。3例因黄疸在外院先行胆道手术,术后腹痛持续,影像检查证实尚伴有胰管梗阻,而再次行胰管减压手术。未合并胆石和(或)胆管炎的单纯胆道梗阻一般不引起严重的腹痛。对腹痛症状较重,而又无胆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病人应特别警惕是否同时合并胰管梗阻。  相似文献   

6.
乏特壶腹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乏特壶腹部癌(carcinoma of the ampulla of Vater)是指十二指肠乳头内胆管、乳头内胰管、胆胰管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区的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乏特壶腹部癌的症状及其诊治措施均与胰头癌很相似,有时甚至于手术中也很难区别,故临床上将两者统称之为壶腹周围癌(periampullary carcinoma);  相似文献   

7.
乏特氏壶腹癌是少见的十二指肠部肿瘤,在肿瘤中占0.01%,尸检发现率为0.2%.壶腹癌在病因上被认为是多因素所致,并且是非遗传性的.1976年有报道壶腹癌与加特纳综合征(GS)、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PC)的关系.这种少见肿瘤同时发生于二个同胞兄弟,显示遗传因素对发病是有影响的.例1,男性、66岁,无痛性黄疽伴尿色加深3周入院,近半年来体重减轻.腹部CT及手术时发现胰头部有一小肿块,组织学检查为乏特氏壶腹部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存活30个月.例2,64岁、  相似文献   

8.
胆道术后近期(3周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并不多见,一旦发生,会使正在恢复期的病人病情急转直下。对全身干扰大,处理困难,有时危及病人生命。本文介绍我院收治的30例胆道手术后近期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吸取教训,从而提高治愈率。临床资料本组原发疾病:胆管结石25例(原发结石19例,继发结石6例),胆囊结石1例,乏特氏壶腹癌3例,肝外伤1例。已施手术:急症手术5例,其中4例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行胆道引流,1例肝外伤行清创缝合胆道引流。25例择期手术中,2例胆囊空肠吻合,1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胆囊切除胆道探查8例,胆管空肠Roux-Y式吻合及肝叶切除16例,左右肝管U形管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黄疸期胆道扩张病人在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 回顾总结1986年10月至1999年4月通过B超、CT、PTC等检出的16例无黄疸胆道梗阻性扩张的壶腹周围癌病人切除率及生存率。结果 16例病人手术切除率87.50%(14/16),5年生存率43.75%(7/16),3年生存率62.50%(10/16)。结论 壶腹周围癌病人胆道系统扩张在黄胆出现之前,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食欲不振等症 状在黄疸前1-3个月即可出现。对于出现上述症状,年龄超过40岁,B超、CT、PTC、ERCP发现胆道扩张的病人应高度怀疑壶腹周围癌的可能,应及早手术探查,可明显提高切除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壶腹周围癌包括壶腹癌,胆总管下段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和胰头癌。这些部位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相似,术前鉴别困难,有时术中也难作出判断。近年来本病发病率逐渐上升。本文就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现状和进展加以讨论。一、临床诊断(一)早期临床表现黄疸是壶腹周围癌最突出的症状,但早期症状不明显。黄疸作为初发症状的仅占胰头癌病人的15~20%。肿瘤缓慢生长过程中,胆道通过代偿性适应,临床上可不出现黄疸,而出现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纳差等。在黄疸不是初发症状时,出现黄疸距初发症状出现在胰头癌病人平均相隔3个月,最长为22个月;(?)壶腹癌  相似文献   

11.
厌氧菌感染在胆道疾患中的地位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报告对84个胆道手术连续病例进行前瞻性细菌学研究的结果并加以讨论。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男性29例,女性55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7岁,40岁以上者占78.6%,60岁以上老年人占25%。急性胆囊炎13例,慢性胆囊炎63例,胆道残余结石4例,乏特氏壶腹周围癌4例。在肿瘤以外  相似文献   

12.
鉴于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尚有争论,作者复习了 M D Aderson 医院和肿瘤研究所治疗乏特氏壶腹癌的经验,藉以了解其存活率是否与文献报道的相同和手术治疗方式是否影响其长期存活率。临床材料,作者回顾1952年~1980年间36例男性和20例女性乏特氏壶腹癌患者资料,年龄为31~87岁。  相似文献   

13.
壶腹周围肿瘤的局部切除始于1893年,但无手术技术细节的记载,也难以评价其效果.这种手术的切除范围也较混乱,由乏特氏壶腹十二指肠粘膜的单纯切除至将十二指肠后壁及胆总管和胰管远端完全包括在内的乳头广泛切除均可称之为壶腹切除术.乏特  相似文献   

14.
梁力建教授 壶腹部癌与胰头癌有所不同 ,不少的报告已经证明 ,壶腹部癌有比胰头癌更高的切除率、更好的预后。自1989年Halsted局部切除 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并重建胆管和胰管以后 ,190 9年Kausch分二期手术为一例患十二指肠乳头癌梗阻性黄疸的病人作了胰头、十二指肠切除。病人术后 9个月因为胆肠吻合口狭窄死于重症胆管炎 ,但尸解证实没有肿瘤复发或转移。 193 5年Whipple详细介绍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乏特壶腹癌 ,此后尽管有各种的改进 ,如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 (PPPD)等 ,但Whipple手术作为治疗壶腹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两例医原性肝动脉损伤形成肝动脉瘤而发生严重出血,作者对其采用血管栓塞术治疗胆道出血,获得成功.同时讨论了血管栓塞术的效果优于肝动脉结扎术.两例病人均因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有严重的出血.尔后不久(其中一例术后9个月)病人出现黄疸、上腹痛、呕血和便血,再次住院.血压低(100/60mmHg)、窦性心动过速(130~140次/分).内窥镜检查见乏特氏壶腹出血,为进一步确定出血来源,而又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术.结果显示肝右动脉—动脉  相似文献   

16.
乏特壶腹癌的局切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898年Halsted首次局切乏壶腹癌成功以来已100年,自1935年Whipple氏胰十二指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以下简称PD)问世,许多人都致力于PD。局切方法治疗乏特壶腹癌在欧美仍有散在报道。我们认为局切仍不失为对早期乏特壶腹癌及高手术危险人群的一种外科治疗方法。我院1983年~1993年收治了22例乏壶腹癌患者行局部切除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34~75岁(平均5487岁)。肿瘤大小:直径1cm的6例、…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7-2006年实施胆道手术逾2000例,43例术后出现黄疸,其中有3例为胆道结石并发壶腹癌,且在初次手术时漏诊,现就其漏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科 1998~ 2 0 0 0年共收治 18例壶腹周围癌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发现胰管扩张在壶腹周围癌诊断方面可提示病灶部位 ,给胰头癌和部分壶腹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本组18例 ,男 14例 ,女 4例 ,年龄 42~ 76岁 ,平均 5 5岁。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者 13例 ,B超及CT检查显示 ,13例胆总管均明显扩张 ,直径 >1.0cm ;12例主胰管扩张 ,直径≥ 0 .4cm ,1例胰管不扩张 (胆总管下端癌 ) ;11例为胰头癌 ,2例为壶腹癌。13例均行剖腹探查 ,仅 1例胆总管下端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 ,其余无法切除 ,仅行减黄手术。以上腹饱胀不适 ,…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总结了乏特氏壶腹周围腺癌的治疗经验,并探讨可预测患者存活的有关临床病理因素。从1983~1995年,共计有123例乏特氏壶腹癌患者,平均年龄66.9岁(28.3~87.8岁)。其中最年轻者为28.3岁。男性67例(54.5%),女性56例(4.5%)。平均随访时间为18.0个月,行切除术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3.5个月。9例失访。其中101例患者手术治疗,99例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为局部切除术。22例肿瘤未能切除。手术死亡率为5%,平均输血量为431ml,平均住院日为19天。由专一病理科医师检测十二指肠、乏特氏壶腹、远端胆总管、壶腹周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我科1988年以来收治的15例上腹隐痛不适、隐痛伴发热,B超显示胆囊及胆道扩张但无黄疸存在的病人,经十二指肠低张造影、CT、ERCP等检查,诊断为黄疸前期壶腹周围癌、手术切除率66.7%,随访5年,5年以上生存4例,本文讨论对上腹隐痛不适,伴发热病例(类似胃炎、胆囊炎)不能忽视B超筛选,发现胆囊胀大,胆道扩张者,应进一步检查,及时发现那些黄疸前期壶腹周围癌病例,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和延长生存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