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水囊压迫大鼠颅脑造成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方法将改装后的5F漂浮导管球囊部位全部插入颅内硬膜外后,注射0.5ml无菌生理盐水人球囊使其扩张并维持压力2h。于伤后不同时间将大鼠处死,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伤后存活1h组,可见GFAP阳性细胞散在于损伤区周围,但突起较短,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局限于创缘周围。伤后存活24h组,GFAP表达的范围扩大,在创缘及其伤区周围的阳性细胞增多,胞体增大,突起增长,且染色加深。24h在海马组织中已有GFAP阳性细胞表达。伤后存活3d、6d和12d组,阳性细胞的表达继续维持在高水平,且细胞形态各异,胞体变化较大,在创缘出现突起少而粗短的GFAP阳性细胞,而在损伤区周围、海马以及脑干的区域阳性细胞突起粗大不规则,突起进一步增长,胞浆突起染色较深。12d时,GFAP阳性细胞增多达到高峰,阳性细胞着色深,呈深棕黄色。结论水囊压迫造成脑组织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性蛋白GFAP表达出现规律性变化,表明水囊压迫的损伤模型可以模拟颅脑血肿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袁彬  李彤 《医学争鸣》2007,28(16):1456-1458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 ( TGF-β1) 对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和实验组(分别含1, 2, 4 μg/L TGF-β1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 培养24 h后,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GF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细胞变形趋势越来越明显,GFAP mRNA和蛋白表达也随之增加. 结论:TGF-β1 能上调星形胶质细胞 GFAP的表达并且诱导细胞发生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3.
从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推断脑干损伤时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针刺造成大白鼠脑干损伤后,用LSAB法检测脑干组织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目在不同损伤时间的改变,结果发现:(1)正常对照组,GFAP阳性细胞的分布在脑干的不同部位是不同的,但在同一部位较为一致。(2)生前损伤组,同一部位的GFAP阳性细胞数目随损伤时间发生改变。先增多,到达最高峰后即减少,其后又有增多趋势;但不同部位的GFAP阳性细胞数目增减的时间过程不尽相同。(3)死后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中神经丝蛋白(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不同细胞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伤后1d,3d,7d,14d,21d 6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象分析方法观察神经元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脊髓损伤后NF200及GFAP的表达均呈进行性增高,二者有显著的相关性;GFAP表达的增高早于NF200的增高,而前角神经元NF200的表达早于后角神经元。结论 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刺激神经元功能活跃,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神经元对损伤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中神经丝蛋白(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不同细胞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伤后1 d,3 d,7 d,14 d,21 d6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象分析方法观察神经元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NF200及GFAP的表达均呈进行性增高,二者有显著的相关性;GFAP表达的增高早于NF200的增高,而前角神经元NF200的表达早于后角神经元。[结论]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刺激神经元功能活跃,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神经元对损伤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苯丙胺对大鼠海马结构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SD大鼠1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43只,生理盐水组43只和苯丙胺组44只。苯丙胺组给予大鼠每天肌肉注射O.5mg/kg剂量的苯丙胺1次;生理盐水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组不予处理。用水迷宫训练苯丙胺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定性和定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的表达。结果:苯丙胺组和生理盐水组海马各亚区的GFAP免疫阳性产物的灰度值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苯丙胺组的灰度值最低;苯丙胺组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蛋白表达量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0.05),苯丙胺组内海马结构GFAP蛋白表达量在模型42d内,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苯丙胺可引起大鼠海马结构GFAP表达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帕金森病组(23例)、健康对照组(29例)和急性脑梗死组(30例)共82例受试者血清GFAP含量并进行比较。帕金森病组根据病程又分为两组,即病程〈5年组和病程≥5年组,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病程和年龄对血清GFAP含量的影响。结果帕金森病组、急性脑梗死组血清GFAP含量[分别为(1.628±0.104)μg/L,(1.637±0.063)μg/L]较健康对照组[(0.025±0.003)μg/L]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82.7,143.2,均P〈0.05),而帕金森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清GFA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4,P〉0.05)。帕金森病组血清GFAP含量和年龄无相关性,帕金森病患者不同病程组间血清GFA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GFAP含量明显增加,但没有疾病特异性,随病程的延长帕金森病患者血清GFAP含量保持一定水平,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雌激素缺乏大鼠海马结构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变化,比较口服小剂量17β-雌二醇和复方尼尔雌醇对去卵巢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7个月龄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normal,NORM)、假手术组(sham-ovariectomy,SHAM)、去卵巢组(ovariectomy,OVx)、17β-雌二醇预防干预组(preventive intervention by 17β-estradiol,OVX/ERT)和复方尼尔雌醇预防干预组(preventive intervention by compound nylestriol,OVX/NL)连续观察.5组均在去卵巢后35用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SABC法)显示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的表达,细胞计数及图像分析法观察去卵巢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OVX组海马结构内的各亚区可见大量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OVX组海马结构内各亚区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正常组、SHAM组、OVX/ERT组和OVX/NL组(P<0.05).结论 雌激素缺乏导致了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的过度表达,抑制GFAP的过度表达,阻断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相互作用引起的继发损害可能是雌激素神经保护的重要机制之一.复方尼尔雌醇与小剂量17 β-雌二醇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9.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杀伤肿瘤等方面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在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TNF-α在脑组织中可以由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高水平表达,能促进脑组织中胶质细胞增殖、影响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比例、促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的释放等,最终影响癫痫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培养1周的单层海马细胞,培养基中加入2.5×10(-5)mol/L终浓度的马桑内酯(CoriariaLactone,CL)作用48h后,发现马桑内酯组细胞数目较对照组(不含CL)明显增加(P<0.01),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发现,马桑内酯组GFAP样免疫反应明显增强,阳性细胞增多,突起及胶质丝较多,且相互交织成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急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血-视网膜屏障(BRB)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EAE模型后8、14、21 d自股静脉注射伊凡思蓝(EB)了解BRB情况,并行视网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FAP的表达变化. 结果在各时间点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内渗漏的EB含量明显低于EAE组大鼠(P<0.01);各时间点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仅在神经节细胞层及神经纤维层见GFAP阳性表达;EAE组在免疫后8 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GFAP阳性表达增多,内丛状层出现少量表达,免疫后14 d GFAP不仅在神经纤维层及节细胞层中表达增加,内丛状层和内核层中GFAP也大量表达,甚至可见GFAP阳性染色呈丝状贯穿内外核层,免疫后21 d GFAP仍有大量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及内核层.结论 急性EAE可导致大鼠BRB破坏,且BRB破坏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inic acid, 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变化情况。方法立体定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引起大鼠癫痫发作,用抗即早反应基因Fos蛋白和抗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痫性发作后在各时间点反应性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海马各区的分布情况。结果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Fos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癫痫发作30 min后GFAP开始增多,1 h达高峰;1 h 后Fos阳性产物开始增多,2 h达高峰。结论海马内反应性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作后增加,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生及其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大脑及脑干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Ast)及其特殊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以及大脑与脑干挫伤后病变的差异。方法对87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者脑挫伤组织进行病理学及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脑挫伤后Ast灶性肥大及增生最早见于伤后12h,7~14d达高峰,30d胶质瘢痕基本形成。在Ast4项图像分析指标中,平均细胞数在伤后首先下降然后逐渐增加,细胞平均吸光度值、积分吸光度值及细胞平均面积在脑挫伤后14d内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大脑与脑干之间Ast的上述4项指标在脑挫伤后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由高至低为:平均细胞数>平均吸光度值>积分吸光度值>细胞平均面积。结论星形胶质细胞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可用于脑挫伤后经过时间的推断,大脑与脑干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分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将其低密度种植,维持在含10%新生牛血清DMEM培养基中培养,并在长时期内不给予更换或补加培养液。利用GFAP—FITC免疫荧光法对所获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经原代及传代培养,获得大量几乎为单一种类细胞,其特点为细胞突起细长、胞体明显缩小、形态多样,最后细胞突起之间相互连接形成星形胶质细胞网络,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GFAP—FITC免疫荧光染色为强阳性。结论:在限制细胞种植密度和限制给予培养液的培养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形态发育与在体的情形基本一致,提示该细胞培养方法可能有助于研究中枢神经系统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以针刺造成大白鼠脑干损伤后,用LSAB法检测脑干组织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目在不同损伤时间的改变。结果发现:①正常对照组,GFAP阳性细胞的分布在脑干的不同部位是不同的,但在同一部位较为一致。②生前损伤组,同一部位的GFAP阳性细胞数目随损伤时间发生改变,先增多,到达最高峰后即减少,其后又有增多趋势;但不同部位的GFAP阳性细胞数目增减的时间过程不尽相同。③死后损伤组,各部位的GFAP阳性细胞数目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部位相比无明显改变。实验说明GFAP阳性细胞数目的改变可区别脑干的生前、死后损伤,并可能用于推断脑干损伤时间。由于在损伤后短时间内即有改变,故可作为脑干损伤早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彦涛  张敬军 《医学综述》2009,15(16):2407-2409
星形胶质细胞(Ast)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对各种损害产生强烈反应的特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Ast的骨架蛋白。在生理情况下脑内少有表达,而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反应性表达增强。GFAP的表达增强是Ast活化增殖的特征性标志,在神经系统发育及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神经元的存活、突起的再生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回顾了Ast中GFAP的一般生物学功能,阐述了其与神经系统病变有关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和波形蛋白(vimentin,Vim)为标记,观察针刺损伤大鼠脑基底节后反应性星形胶质化(reactiveastrogliosis)的发展过程。针刺后第四天Vim表达达到高峰,以后在较低水平上持续于实验全过程。Vim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伤口周边,但在第四天一过性出现于伤口同侧附近的大脑皮质。GFAP反应性表达增强则在7~15d达到高峰,且累及范围广,反应强度强。结果显示:反应性星形胶质化以原有星形胶质细胞的肥大为主,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仅限于伤口周围。本文报道的同侧大脑皮质一过性的Vim表达的意义尚待阐明。  相似文献   

18.
新生鼠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获得较纯的星型胶质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细胞分离培养一差速粘附法。胰酶消化及机械吹打,分离SD新生1周大鼠大脑皮层细胞,用含20%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并以GFAP-FITC免疫荧光法对所获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经原代及传代培养,获得大量几乎为单一种类细胞,其特点为胞体较大,形状不规则,胞质较丰富,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偏于胞体一侧,细胞突起较多较长,符合星形胶质细胞形态。GFAP-FITC免疫荧光染色绝大多数细胞为强阳性。结论:细胞分离培养-差速粘附法可获得较纯的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伽玛刀照射正常鼠脑组织后,研究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脑组织水含量变化,了解伽玛刀照射后脑组织损伤的变化过程。方法:用伽玛刀将160Gy的剂量照射正常SD鼠脑组织,分别于照射后第1d,第7d,第14d,第28d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中GFAP水平,微比重法测定脑组织比重,江镜下观察受照射侧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免疫组化检测:照射后第1d,靶区GFAP阳性星形细胞开始增多,随着时间的延长,GFAP染色加深,胶质细胞增生明显,第28d,靶区中央区出现直径约4mm的坏死灶,坏死区周边可见明显增多的GFAP阳性星形细胞(P<0.01)。(2)光镜观察:照射后第1d可见脑实质内细胞肿胀,第7d红细胞从血管漏出,血管外间隙增宽,第14d靶区伊文氏兰漏出。(3)照射后14d可见照射侧脑组织比重明显减轻。结论:GFAP可作为衡量脑放射性损伤的指标。同时,在照射后早期即出现脑水肿反应和血脑屏障破坏。  相似文献   

20.
通过Meta分析探讨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鉴别脑出血(ICH)及缺血性脑卒中(I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有关GFAP对ICH和IS 诊断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6年12月31日。提取数据后计算合并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比值比(DOR)、阳性似然比(PLR)、阳性似然比(NLR)及对应的95%CI;异质性采用I2检验分析,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Stata 12.0 软件绘制漏斗图,评价纳入文献的发表性偏倚。采用Metadisc 1.4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9 篇文献,合计1057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GFAP诊断汇总敏感性为74%(68%~80%),汇总特异性为91%(88%~93%),汇总PLR及NLR分别为11.63(4.75~28.50)和0.30(0.17~0.51),DOR的95%CI:(21.51,106.40),AUC 为0.9109。结论GFAP 对于鉴别ICH 和IS 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