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耳再造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外耳再造方法.方法 应用皮肤扩张法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进行外耳再造102例(110耳).术中应用健耳镜面像和数字化技术真实地打印出再造患耳的相片,用以指导耳廓支架的雕刻.结果 经6个月~3年的随访观察,102例中除6例再造耳有不同程度的软骨吸收、变形外,其余再造耳的大小、形状、位置与健耳相似,外耳逼真,微细结构显示清晰.结论 利用镜面像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真实的复制出要再造耳的相片,指导肋软骨支架的雕刻以及结合皮肤扩张法进行外耳再造,效果满意,是先天性小耳畸形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对外耳及中耳先天性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HRCT检查诊断为外耳及中耳先天性畸形病人34例,评价中耳及外耳畸形的类别.结果 34例先天性耳畸形病人中,单纯外耳畸形11例,单纯中耳畸形7例,外耳畸形合并中耳畸形16例.外耳、中耳畸形的发病率并无明显差异;外耳、中耳畸形单侧、同时发生常见;外耳畸形中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常见;中耳畸形中听骨链异常常见,单纯中耳畸形中常见镫骨畸形.结论 HRCT可清晰显示外耳及中耳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充分利用残耳组织,采用个体化的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进行耳廓再造,矫正Ⅰ度先天性小耳畸形.方法 2000年10月-2006年7月167例Ⅰ度小耳畸形患者(167只耳),采用个体化扩张法,以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进行Ⅱ期或Ⅲ期耳廓再造.Ⅰ期耳后扩张器置入术时尽量分离残耳背侧皮肤并将扩张器置于此,并对位置较高、距离发际线较近的残耳廓上部进行切开游离处理;Ⅱ期行耳三维轮廓再造时,针对耳廓缺失结构雕刻肋软骨支架,同时掀起残耳耳廓后面的皮肤,与扩张皮瓣一起包裹耳廓支架;Ⅲ期再造耳廓修整术中,如果Ⅱ期时保留的患侧耳甲腔较健侧明显偏小,可去除靠近对耳轮的部分耳甲软骨,局部皮肤应用"Z"成形术,必要时辅以植皮来扩大耳甲腔.结果 167例手术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其中78例获得远期随访,随访时间1~6年(平均2.5年),再造耳廓各微细结构清晰,与健侧接近,患者及家属均满意.结论 对于Ⅰ度先天性小耳畸形,应用个性化的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法进行耳廓再造,不仅可以节省资源,而且外形更加逼真自然.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以耳廓先天发育不良,常伴有外耳道闭锁、中耳及颌面部畸形为特点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差别很大,陈佳鹏等目研究提示:我国的发病率约为5.18/万。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治疗复杂而且困难,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自体组织及支架(自体、异体或人工合成材料)进行修复;另一类是利用耳赝复体(义耳)修复。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两类方法均有了较大的变化,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在外耳道闭锁中的临床直用.方法:外耳道闭锁病人15例(18只耳),先天性12例,后天性3例,平均年龄24岁选用显示骨算法重建行CT扫描,层厚1-2mm,横断面为常规切展方向,5例加扫冠状位.结果:①外耳道闭锁:骨性闭锁16耳(88.9%),膜性闭锁2耳(11.1%)。②中耳发育畸形:中耳破室腔挟小10耳(55.6%),听小骨畸形10耳(55.6%)。③乳突气化不良者8耳(44.4%),气化良好者10耳(55.6%)。④本组病例内耳结构未见明显异常.⑤鼓骨畸形10例(55.6%),面神经管垂直段前8耳(44.4%),结论:CT扫描可获得外耳、中耳及内耳的三维影像资抖,明确外耳道闭锁的程度及类型、鼓室及听小骨畸形的情况.面神经管垂直段的位置以硬内耳细微结构有无畸形等,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外耳道畸形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先天性耳畸形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为临床诊断、评估和治疗提供准确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耳畸形患者36例46耳,行MSCT容积扫描及MPR、CPR、MIP、VR、VE等重建.结果 36例46耳中,双侧10例,单侧26例;外中耳联合畸形43耳,合并内耳畸形3耳;外耳畸形中,骨性闭锁38耳,膜性闭锁5耳,骨性狭窄3耳;中耳畸形中,听小骨缺如4例,发育不全42耳,小鼓室45耳;合并畸形中,垂直外耳道19耳,下颌骨髁突及颞颌关节异常31耳,面神经管乳突段前位28耳,鼓室段低位7耳,颈静脉窝高位5耳,乙状窦前位3耳,中颅窝低位2耳;合并中耳炎6耳.结论 MSCT后处理重建能准确诊断先天性耳畸形的外、中、内耳异常解剖结构及合并畸形,并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皮瓣展平法在耳廓再造时扩张皮瓣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耳廓再造时扩张皮瓣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外耳冉造中心2003年1月~2005年12月耳廓再造时耳后扩张皮瓣发生感染,经皮瓣展平法处理,感染控制后进行耳再造的12例(12耳)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12例(12耳)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再造耳效果与无感染者无明显差异。结论皮瓣展平法是耳廓再造时扩张皮瓣感染较理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张法耳再造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Ⅰ期合理应用残耳的方法。方法对31例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分别采用残耳软骨切除、残耳上中部切开、用V-Y或Y-V成形矫正残耳位置等方法治疗,同时于耳后乳突区植入50ml肾形皮肤扩张器1枚。结果残耳处理后血运良好,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Ⅱ期耳再造后利用残耳形成的耳垂存活良好,皮肤无破溃。结论合理应用残耳是施行外耳再造术,保证再造耳皮瓣的血运及再造耳与健侧耳对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333例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CT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分析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各种CT特征。材料与方法:对高分辨率CT确诊为外中耳畸形的333例404耳的病变部位和类型进行分析。结果:404耳中364耳外耳道闭锁,40耳外耳道狭窄,377耳有听小骨畸形,382耳鼓室狭窄,333耳面神经管乳突段前位。结论:颞骨高分辨CT可获得外、中、内耳畸形类型的影像资料,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甄泽年  赵敏 《人民军医》1999,42(7):409-409
1984~1997年,我们行耳郭整形术58例。经随访1~12年,外观满意,听力明显提高。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58例,男48例,女10例;年龄5~45岁。其中,先天性耳郭未发育伴外耳道骨性闭锁26例,外伤性耳郭缺损23例,杯状耳5例,招风耳3例,菜花状耳1例。1.2 手术方法 一期全耳郭再造并同时行外耳道重建及鼓室成形术10例;分两期行全耳郭再造及外耳道成形术16例;耳郭部分再造术23例;杯状耳、招风耳、菜花状耳整形术9例。1.3 结果 随访1~12年,外形均满意,其中鼓室成形或外耳道重建28例,听力提高15~30dB。2 讨 论2.1 先天性全耳郭缺失的再…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耳畸形和正常颞骨的螺旋CT三维成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先天性耳畸形和正常颞骨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螺旋高分辨CT扫描技术,对16例先天性,中耳畸形及40例正常耳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三维表面成像,结果:16侧患耳畸形为:外耳道骨性闭锁,鼓室狭小,听小骨发育不育,面神经管异常等。小视野密集重建清晰显示了细微结构,多平面重建提供多位信息,三维表面成像立体直观地显示形态结构,结论:螺旋高分辨CT及三维重建成像技术有利于外,中、内耳正常结构的显示和先天畸形的诊断,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建议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外中耳先天畸形的高分辨CT(HRCT)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信息。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诊断的外、中耳先天畸形35例行HRCT扫描,单纯横断位扫描5例,横断位加冠状位扫描30例。结果 (1)外耳畸形32例共42耳,其中外耳道骨性闭锁30耳,显示闭锁板为完全性26耳,不完全性4耳。膜性闭锁5耳。双侧分别为不同类型闭锁1例。外耳道狭窄7耳,其中狭窄合并对侧闭锁1例。合并畸形中,面神经管垂直段明显前移22耳,下颌髁状突明显后上移25耳,乙状窦前移4耳,均见于骨性外耳道闭锁。伴发的中耳畸形主要为小鼓室及不同程度的听骨发育不全或缺如。合并内耳发育不全1例。(2)单纯性中耳畸形3例共6耳,均表现为听小骨异常。合并小鼓室1例,耳咽管和鼓室窦畸形扩大1例。结论 HRCT能准确显示外中耳先天畸形的类型、程度以及合并畸形,为临床治疗方案的正确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在耳部畸形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01~2012-01间行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耳部检查先天性耳部病变患者31例共44耳,使用Toshiba Aquilion One动态容积CT机,采用160×0.5容积扫描模式。采集到的数据,常规进行1.0 mm横断面重建,高分辨率算法(sharp verysharp或bone)。结果:外耳道闭锁16例18耳,同时16例中伴有鼓室形态异常4耳,听小骨形态异常3耳,鼓室并听小骨形态异常1耳,患耳侧乳突呈板障型者2耳。外耳道狭窄4例5耳。内耳形态异常或畸形10例19耳。结论: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先进的软硬件技术,评价内耳畸形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儿患者的CT诊断价值及可能的病因分析。方法:收集120例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高分辨率CT图像,对内耳结构行MPR重组最佳显示层面,观察其形态结构、大小、位置有无异常。结果:120例患者中有21例(33耳)内耳发育畸形,其中共同腔畸形2例(3耳),耳蜗发育不全3例(4耳),耳蜗不完全分隔Ⅱ型9例(17耳),半规管畸形7例(10耳)。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先天性骨性内耳畸形的部位和程度,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儿的病因分析及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提高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外中耳畸形的水平。资料与方法对22例(24耳)经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病例,术前采用螺旋CT高分辨扫描,将原始扫描数据密集重组后进行多平面重组(MPR)(轴面、冠状面、斜轴面、斜冠状面)、曲面重组(CPR)及仿真内镜容积重组(VR)成像,与手术所见进行详细对照观察。结果手术治疗24耳,外耳道狭窄1耳,骨性闭锁18耳,膜性闭锁3耳。鼓室腔狭小12耳。锤骨畸形或缺如23耳,其中1耳CT见细小锤骨,而手术为缺如。砧骨缺如4耳,砧骨畸形16耳,其中有2耳手术见砧骨长脚长、砧骨粗大,而CT表现基本正常。镫骨细小畸形6耳,其他畸形7耳,镫骨缺如5耳;砧锤关节融合畸形14耳,轻度变形1耳,缺如4耳;砧镫关节融合1耳,不连5耳,缺如7耳;卵圆窗骨性封闭8耳,上述CT所见均与手术相符。手术见3耳圆窗骨性封闭,其中1耳CT表现正常。手术有3耳未见咽鼓管开口,其中1耳CT表现正常。手术见面神经管前位8耳,其中1耳CT表现正常。结论螺旋CT高分辨扫描及其多种后处理成像综合观察,多数可以反映外中耳畸形情况,有利于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耳术后CT检查的价值和手术效果.资料与方法 中耳术后21耳进行了CT检查,将其手术类型、临床听力和CT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主观听力与术前相似者7耳,其中1耳为单纯病灶清除,1耳为人工金属镫骨脱出于外耳道,1耳为同种异体听骨链重建,乳突根治术后听骨链消失和部分听小骨残留各2耳.术后听力明显提高9耳,其中同种异体听骨链重建5耳,自体听骨链重建4耳.术后听力提高后又突然下降3耳,其中1耳为重建听小骨与鼓膜分开,1耳为重建听小骨与卵圆窗分开,1耳为锤镫关节脱位,再次手术后听力均明显提高.2耳因胆脂瘤术后面瘫,CT示面神经管鼓室段缺损,再次手术后面瘫症状逐渐消失,但听力与术前相似.结论 术后CT检查可明确中耳手术效果,听骨链重建手术有助于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率CT显示听小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单侧密集骨重建技术对听小骨细微结构的显示能力及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5人,81只耳的资料,全部病例行HRCT扫描,后进行单侧局部密集骨重建,观察轴冠位的正常及异常HRCT图像对听小骨(包括砧骨豆状突,砧镫关节,镫骨前后脚、脚板)的显示情况。结果:慢性中耳乳突炎31只,外耳道先天性闭锁伴中耳发育畸形2只,颞骨骨折波及中耳1只。HRCT密集骨重建,轴冠位结合扫描,能清晰显示听小骨炎症的微小破坏,骨折等病变;结合中耳仿真内镜可清晰地显示发育畸形的听小骨。结论:HRCT能清晰,准确地显示听小骨细微结构。优于传统的CT图像,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19例(20耳)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行MSCT检查,将所得原始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三维重组.结果 外耳道骨性闭锁18耳(90%),膜性闭锁2耳(10%);乳突气房气化良好14耳(70%),气化较差6耳(30%);鼓室发育异常5耳(25%);听小骨畸形11耳(55%);面神经管异常8耳(40%);卵圆窗闭锁5耳(25%);圆窗狭窄1耳(5%);伴内耳畸形3耳(15%).结论 MSCT可明确外耳道闭锁类型、乳突气化情况和鼓室、听小骨、面神经管、卵圆窗、圆窗及内耳结构发育情况,能为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临床分型、手术适应证的确定及术式选择提供必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内耳成像在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中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内耳成像在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行MRI扫描并进行后处理,主要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客积再现技术(VRT)。结果:18例34耳存在内耳畸形。1例2耳Michel畸型;2例3耳共同腔畸形;4例8耳Mondini畸型;8例16耳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5耳显示内听道畸形。MRI MPR、MIP及VRT重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内耳畸形的部位和程度。结论:磁共振内耳成像能清楚、立体显示正常膜迷路和内听道内神经结构,对于内耳畸形的诊断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