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对1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Braunwald分级,测定cTnI及CK、CK-MB水平,行冠脉造影、心电图及超声检查,记录42 d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发生早期心脏终点事件组患者具备糖尿病病史、有心电图、超声异常改变、多于一支冠脉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发生终点事件组,同时临床Braunwald分级在Ⅱ、Ⅲ级及CK-MB和cTnI阳性的比例也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cTnI阳性、Braunwald分级Ⅱ~Ⅲ级、心电图和超声异常改变以及CK-MB阳性对终点事件有较强预测价值.结论糖尿病病史、cTnI阳性、Braunwald分级、心电图和超声异常改变以及CK-MB阳性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早期预后的有价值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及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按Braunwald标准,120例心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分为IB组(35例)、ⅡB组(42例)及ⅢB组(43例),并取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对照组。SAP组与UAP组于入院时及入院后24h抽肘前静脉血2次,分别行BNP、cTnI和hs—CRP检测,取两次结果的最高值。常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①UAP组缺血性ST。(ST段延续至J点后80ms)段下移水平及BNP、cTnI、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ⅢB组显著高于IB组和ⅡB组(P均〈0.05)。②冠脉三支与双支病变组BNP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缺血性sT舶段下移敏感性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BNP、cTnI明显高于双支及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观察4周,UAP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SAP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cTnI和hs—CRP是3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及血浆BNP、cTnI、hs—CRP水平对临床评价UAP患者病情程度及近期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肌钙蛋白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评价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入院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探讨其与ECG改变、心绞痛分级、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对心脏事件的短期预报价值。方法34例UAP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入院后12h、24h、48h、10d各采血一次。用免疫发光法测定cTnI浓度,并分析其与临床状况、冠状动脉病变以及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在30d内,UAP患者中cTnI≥0.4μg/L者46.67%发生心脏事件;cTnI<0.4μg/L者10.53%发生心脏事件(P<0.05)。心绞痛Ⅲ级cTnI阳性率高,cTnI有否升高与心电图改变及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部位无关(P>0.05)。cTnI对预测发生心脏事件的敏感性77.8%、特异性68%、阳性预测值46.7%、阴性预测值89.5%、准确性70.6%。结论cTnI定量测定对判断UAP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脏事件有重要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损伤程度、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组)158例,无缺血预适应组(NIP组)132例。均于入院后及入院24h内多次测定心肌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I(cTnI),取其峰值;比较两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P组cK、cK-MB、LDH、cTnI峰值浓度显著低于NIP组(P〈0.01)。IP组病人心功能不全、心衰、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IP组(P%0.01)。结论缺血预适应可减少其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损伤面积,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及近期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脏肌钙蛋白I(cTnI)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危险分层的判断价值。 方法 对 6 8例老年UAP患者、17例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及 11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血清cTnI测定 ,并观察住院 1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UAP组血清cTnI值为 (1 94± 0 6 3)μg/L ,明显高于SAP组的 (0 6 1± 0 11) μg/L及对照组的 (0 47± 0 0 8) μg/L(均为P <0 0 1)。UAP组内 ,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 ,Ⅰ~Ⅲ级血清cTnI值相应增高〔分别为 (1 35± 0 2 8)、(2 0 4± 0 31)及(3 17± 0 74) μg/L〕(P <0 0 5 )。对照组、SAP组及BraunwaldⅠ级UAP患者无 1例发生心脏事件 ;BraunwaldⅡ级 1例患者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 ;BraunwaldⅢ级患者中 ,血清cTnI≥ 1 5 μg/L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 42 1% ,高于血清cTnI <1 5 μg/L者的 13 3% (P <0 0 5 ) ,比数比 (OR) 3 15 ,95 %可信限为1 0 1~ 9 81。血清cTnI≥ 1 5 μg/L时判断心脏事件的阳性预测值为 42 1% ,阴性预测值为 86 7%。 结论 血清cTnI检测对老年UAP患者危险分层有较好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血清心脏肌钙蛋白I(cTnI)增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比cTnI正常者更易发生心脏事件。以往多通过临床症状、体表静息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等无创方法对UAP进行危险分层,评价其预后,但老年UAP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常不典型,难以及时对其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性作出正确判断,冠脉造影虽能准确判断冠脉病变的严重性,但属有创法,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Q波心肌梗死(NQMI)和Q波心肌梗死(QMI)等。近年研究发现,心肌肌钙蛋白(cTnI)Nm于UAP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的分型和鉴别诊断。现将cTnI及其在ACS诊治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定性检测对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的近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对38例来诊的UAP患者采血行心肌钙蛋白定性检测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定量检测,并严密观察2周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周内,血清cTnⅠ阳性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5.3%,高于cTnI阴性UAP患者,后者为4.8%(P〈0.05);CK-MB异常的UAP患者中22.2%在2周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CK-MB正常的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7.2%(P〉0.05)。结论 血清cTnⅠ定性检测对识别高危UAP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比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心绞痛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肌钙蛋白I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在心功能正常情况下不稳定心绞痛(UAP)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差异,UAP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肌钙蛋白I(cTn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6例,其中SAP54例.UAP组62例(cTnI阳性者32例,阴性者30例),正常对照组35例,测定血浆NT—proBNP、cTnI浓度,比较不同组NT—proBNP浓度,及分析UAP患者NT—proBNP与cTnI的关系。结果:UAP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146.55(53.65,772.55)ngP/L]高于SAP组[47.50(19.23,87.35)ngP/L]和对照组[33.38(14.07,66.60)ngP/L](P〈0.01)。SAP组血浆NT—proBN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Z值-1.20,P〉0.05),且UAP中cTnI阳性组血浆NT—proBNP浓度[646.86(127.85,1181.63)ngP/L]高于cTnI阴性组[91.50(26.54,145.83)ngP/L](Z值-3.96,P〈0.01),UAP血浆NT—proBNP浓度与cTnI浓度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UAP血浆NT—proBNP浓度增高,并与cTnI浓度呈正相关;其测定有利于发现心功能正常,但处于高风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心绞痛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脑利钠肽(BN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心绞痛患者283例,对照组64例.入院时测定血浆cTnI、BNP,并根据性别、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绞痛类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Braunwald危险分级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男性UAP组、BraunwaldⅡ级组、Braunwald Ⅲ级组cTnI[分别为(0.113±0.102)ng/L、(0.131±0.111)ng/L、(0.133±0.118)ng/L]明显高于女性对应各组[分别为(0.065±0.047)ng/L、(0.063±0.037)ng/L、(0.076±0.070)ng/L],而且在男性中,UAP组cTn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0.056±0.014)ng/L]组和对照组[(0.050±0.002)ng/L],BraunwaldⅢ级组和BraunwaldⅡ级组cTnI明显高于Braunwald Ⅰ级组[(0.072±0.055)ng/L];女性各组BNP均明显高于男性对应各组,而且在女性中,UAP组BNP[(92.00±32.72)ng/L]明显高于SAP组[(43.21±14.20)ng/L]和对照组[(37.86±9.27)ng/L],BraunwaldⅢ级组和BraunwaldⅡ级组BNP[(115.20±44.73)ng/L、(89.04±13.92)ng/L]明显高于Braunwald Ⅰ级组[(73.98±17.65)ng/L],BraunwaldⅢ级组BNP明显高于BraunwaldⅡ级组.结论 心绞痛患者BNP和cTnI的表达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患者cTnI水平与心绞痛的类型及其危险层次明显相关;女性患者BNP水平与心绞痛的类型及其危险层次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肌钙蛋白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的定量测定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96例UA患者及25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清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测定,并常规治疗,严密观察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cTnI≥0.3μg/L的28例UA患者中有13例在2周内发生心脏事件,而cTnI<0.3μg/L的68例UA患者中仅3例在2周内发生心脏事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TnI的定量检测对识别高危UA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TnI≥0.3μg/L提示UA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并择期PCI的的冠心病患者102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4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58例,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组:术前3 d连续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小剂量组:予常规剂量10 mg。于术前及术后8 h、24 h测定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比手术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浓度;并对各指标在UAP和SAP不同人群中的变化进行分析。术后随访1个月了解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术后8 h,两组cTnI、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术后24hCK-MB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大剂量组术后cTnI、CK-MB、hs-CRP水平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UAP患者中大剂量组的hs-CRP、cTnI、CK-MB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AP患者,大剂量组仅hs-CRP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短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和肌红蛋白 (Mb)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患者近期、远期心脏事件的预后评价。方法 对 6 4例 U A患者进行血清 c Tn I和 Mb定量测定 ,同时测定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MB(CK- MB)活性 ,分组比较标志物升高与近期、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 近期 (30 d) c Tn I正常组与增高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2 .3%和 2 8.6 % (P<0 .0 0 5 ) ,远期分别为 2 .4 %和 2 0 .0 % (P<0 .0 5 )。近期 Mb正常组与增高组心脏事件发生率 (5 .0 % vs 2 0 .8% ,P<0 .0 5 )亦有显著差异。 c Tn I和 Mb对预测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的灵敏度分别为 85 .7%和71.4 % ,阴性预测值为 97.7%和 95 .0 %。远期预后判断中 ,c Tn I的灵敏度为 80 .0 % ,阴性预测值 97.6 %。校正性别、年龄等基线特征、冠状动脉病变及标志物升高等因素后 ,c Tn I是近期及远期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子 ,比数比 (OR值 )分别为 8.5 5 0 (P<0 .0 5 )和 4 .777(P<0 .0 5 )。结论  c Tn I联合 Mb是评估 U A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c Tn I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是 U A患者近期、远期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心脏肌钙蛋白 I(c Tn I)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患者 2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组 31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组 11例 ,危重病患者 87例 (非心血管疾病 )。AMI组患者系列采血测定血清 c Tn I和 CK- MB,U A与 OMI组、危重患者组均入院后次日晨取血 1次。结果 :c Tn I与CK- MB诊断 AMI的敏感性均为 10 0 % ,c Tn I诊断 AMI的特异性高于 CK- MB(P<0 .0 5 ) ;AMI时 c Tn I浓度高峰时间与 CK- MB平行 ,持续时间明显延长 (P<0 .0 1) ,溶栓患者高峰时间明显前移 (P<0 .0 1)。结论 :c Tn I诊断 AMI敏感性高 ,其特异性高于 CK- MB。且在血清中出现早且持续时间长。其峰值时间改变可用于判定 AMI的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UA)入院后血清肌钙蛋白 I(c Tn I)和肌红蛋白 (Mb)变化 ,探讨其与心电图(ECG)改变、心绞痛分级、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对心脏事件的近期、远期预报价值。方法  6 0例 U A患者分别在入院、入院后 12 h、2 4 h、4 8h、10 d各采血一次。用免疫发光法 (IMMU L ITE系统 )测定 c Tn I、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浓度 ,分析其与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 在近期 (30 d)内 ,c Tn I≥ 0 .4 ng/ m l组与 c Tn I<0 .4 ng/ m 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4 8.15 %和 9.1% (P<0 .0 5 )。入院时 Mb≥ 2 5 ng/ ml组与 Mb<2 5 ng/ m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4 5 .4 5 %和 15 .79% (P<0 .0 5 )。 c Tn I对预测近期发生心脏事件的敏感性 81.2 5 %、特异性 6 8.18%、阳性预测值 4 8.15 %、阴性预测值 90 .90 %、准确性 71.6 7%。 Mb对预测近期发生心脏事件的敏感性 6 8.75 %、特异性4 7.7%、阳性预测值 33.33%、阴性预测值 82 .14 %、准确性 5 6 .6 7%。远期 :c Tn I≥ .0 4 ng/ m l组死亡率为 18.5 2 %(5 / 2 7) ;c Tn I<0 .4 ng/ ml组死亡率为 3.0 3% (1/ 33) ;(P<0 .0 5 )。Mb≥ 2 5 ng/ ml组死亡率为 12 .5 0 % (4 / 32 ) ;Mb<2 5 ng/ ml组死亡率为 7.14 % (2 / 2 8) ;(P>0 .0 5 )。结论  相似文献   

16.
C反应蛋白水平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预后的价值。方法:测定105例UAP患的血清CRP含量,并观察其终点事件的发生。结果:CRP>3.6mg/L的UAP患其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RP<3.6mg/L的UAP患(P<0.01)。结论:血CRP水平升高是不稳定性心绞痛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心肌肌钙蛋白I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蔚  及跃  邵冰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10(5):340-342,349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探讨cTn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91例UAP患者血清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分析其一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91例UAP患者中cTnI增高者43例,cTnI增高组与cTnI正常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过对心脏事件相关因素的分析,cTnI增高是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为15.82(P<0.01)。结论血清cTnI是UAP患者危险度分层及判断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